苟烯

时间:2024-05-31 21:11:12编辑:阿星

文言文阅读:晋书·苟唏传

译文资料供参考: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苟晞)初为司隶部从事,获得了司隶校尉石鉴的器重。后东海王司马越任侍中,召其为通事令史,累迁阳平太守。公元301年,齐王司马冏辅政,领大司马,苟晞被委任为军事,拜尚书右丞,后转为左丞。此时他的职责相当于御史,专门监察众官吏的廉洁与否,以至于底层官员对其十分忌惮。公元303年,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击败,作为齐王一党的苟晞受到牵连,官职被免;但他很快“弃暗投明”,被司马乂起用为从事中郎。没过多久,司马乂也倒台了,成都王司马颖掌控大权,并逼迫晋惠帝封其为皇太弟。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檄召四方,挟晋惠帝征讨司马颖,苟晞又被老东家授为北军中候。
双方的交战没有持续多久,司马越很快落败,但司马颖也没有保住邺城,他被王浚、司马腾等联手击溃,只能带着晋惠帝返回洛阳。彼时洛阳城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苟晞见势不妙,机警地投向范阳王司马虓。同属司马越一党的司马虓很是厚待苟晞,封其为兖州刺史。公元305年,由于司马颖被废除皇太弟身份,其旧将公师籓在河北之地起兵,牧民首领汲桑与石勒率领数百骑响应,叛军一路攻陷郡县,逼近邺城。司马虓闻讯,立刻派遣苟晞和广平太守丁绍领军救援。公元306年,公师籓欲从白马县渡过黄河,苟晞趁机突袭,将其斩于乱军之中。自此,苟晞一战成名,河北群盗为之震颤。
同年,司马虓病逝;不久后,晋惠帝也中毒身亡,皇太弟司马炽继位,史称“晋怀帝”。公元307年,汲桑聚众劫掠郡县,攻下邺城,自称大将军,声言为司马颖报仇。时任太傅的司马越大惧,使苟晞和将军王赞征讨。
汲桑闻苟晞前来,大惊失色,以石勒为前驱迎战。石勒与苟晞相持于平原、阳平间,数月之内,大小三十余战,互有胜负。这时,司马越率军屯于官渡,为苟晞声援。汲桑畏惧,愈加不敢出战,在城外设栅以自守。苟晞见僵持不下,遂顿军休士,遣单骑到汲桑营外陈述祸福。叛军军心大乱,连夜弃栅遁走,逃回城中。苟晞趁势追击,连陷九垒,夺回邺城。接着,苟晞讨吕朗、刘根等贼,屡破强敌,威名震于河北,时人将其比作韩信、白起。
司马越还都后,封苟晞为抚军将军、假节、都督青、兖诸军事、东平郡侯。此时的苟道将,足以作“设使天下无有我,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感叹。
从一介寒门子弟,到一方封疆大吏,苟晞用他的华丽转身告别过去,而从《晋书》上的一些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苟晞还没有丧失掉往日警醒。“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苟晞的姨母前来投靠,他奉养甚厚,而这位穷亲戚为儿子求官,苟晞不欲答应,说道:“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意思是:他若犯法,我不会姑息。姨母不以为然,还是恳求苟晞,苟晞遂任命其为督护。后来他果然违法,苟晞依律判其斩刑。姨母叩头哀嚎,苟晞不听。当表弟被处斩之后,苟晞身穿素服,痛哭道:“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也!”
尽管苟晞在兖州的政绩还算不错,但他担忧朝廷的动乱会祸及自身。于是乎,苟晞四处结交朝中权贵,每得珍宝时鲜,即送往京师。兖州离洛阳有五百里,他就寻来千里牛运送,朝发夕至,耗费颇大。
时司马越主政朝廷,他和苟晞的关系素来亲善,甚至结为异性兄弟。不过其幕僚潘滔劝谏道:“兖州冲要,魏武以之创业。苟晞有大志,非纯臣也,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于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籓卫本朝,此所谓为之于未乱者也。”司马越被其说动,遂自领兖州牧,改迁苟晞为青州刺史;接着厚加安抚,加封苟晞为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封东平郡公。此事过后,苟晞和司马越嫌隙渐起,昔日的主从变得疏离。
苟晞察觉司马越不再信任自己,遂在青州招揽人才,广置亲信,以严苛立威,日行斩戮,流血成川,人不堪命,青州百姓称其为“屠伯”。后苟晞出兵征讨魏植,其弟苟纯代领青川,刑杀之酷更甚于苟晞,百姓叫苦道:“小苟酷于大苟。”
其实关于这个恶名,我觉得有些争议。如果苟晞的严刑只针对世家豪族,且多为秉公执法,那么对于民生是有利无弊的;而由于士族掌握话语权,是以“屠伯”之名很可能属于恶意诋毁。当然,这一点属于猜测。从史料记载来看,苟晞的严刑是针对所有人,这样问题就来了:乱世行重法,说起来没错,但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西晋末年民不聊生,百姓需要的是安抚宽政,苟晞的政策对贫寒百姓真的好么?假使“屠伯”是百姓的心声,那么苟晞此后的败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元311年,由于潘滔及尚书刘望等人的不断诬陷,司马越对苟晞的猜忌日深,而苟晞也按耐不住怒火,上表请诛杀潘滔等人,又请司马越遣从事中郎刘洽为军司,司马越一概拒绝。于是苟晞对外宣称:“司马元超为宰相不平,使天下淆乱,苟道将岂可以不义使之?韩信不忍衣食之惠,死于妇人之手。今将诛国贼,尊王室,桓文岂远哉!”乃传檄诸州,陈述司马越的罪行。
晋怀帝一直忌恨司马越的专权,见此良机,密赐手诏于苟晞,望其拨乱反正。司马越发觉苟晞和晋帝数有文书往来,遂派遣部下监视,结果捕获苟晞的使者和诏书。司马越大怒,下诏问罪苟晞,出兵征讨青州;可未及交锋,司马越便忧愤成疾,病逝军中。
司马越死后,晋怀帝加封苟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青、徐、兖、豫、荆、扬六州诸军事。苟晞认为洛阳饥荒日甚,贼寇交至,是以上表请迁都。晋怀帝本欲从之,但朝臣争议不下,多为贪恋家产,不愿出行。没过多久,刘渊率军攻陷洛阳,晋怀帝及百宫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豫章王司马端出逃至苟晞处,百官尊司马端为皇太子,苟晞自领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自此把持朝政,志得意盈。
此时的苟晞,大抵是忘却了那份警醒。他养奴婢近千人,侍妾数十人,终日累夜不出户庭,真是羡煞旁人;又刑政苛虐,致使人心惶惶。辽西太守阎亨数次劝谏,苟晞不听,怒而杀之。其帐下从事中郎明预在家养病,听闻此讯,遂抱病进言道:“皇室当危难之机,明公亲禀庙算,将为国家除暴。阎亨美士,奈何无罪一旦杀之!”苟晞怒斥道:“我自杀阎亨,何关人事,而举病来骂我!”左右见苟晞欲杀明预,皆为之战栗,明预自知难免,仍劝道:“明公以礼待我,我亦以礼尽忠。今明公痛恨我,正如其他人痛恨明公!昔尧舜之在上也,以和理而兴;桀纣之在上也,以恶逆而灭。天子且犹如此,况人臣乎!愿明公且置其怒而思预之言。”苟晞听罢,面有惭色,绕过明预一命;但他依旧不知悔改,由此人心渐离,不再为其所用,加上疾疫饥馑,部下温畿、傅宣纷纷叛离。
不久后,石勒率众来攻,先破阳夏,擒获王赞;又袭取蒙城,俘虏司马端及苟晞诸臣。石勒欲招降苟晞,苟晞先是不从;石勒就用锁链勒住苟晞的脖子,苟晞惧而屈服,石勒遂委其为左司马。一个多月后,苟晞和王赞密谋反叛石勒,为石勒察觉后诛杀。


文言文:晋书·苟晞传译文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苟晞)初为司隶部从事,获得了司隶校尉石鉴的器重。后东海王司马越任侍中,召其为通事令史,累迁阳平太守。公元301年,齐王司马冏辅政,领大司马,苟晞被委任为军事,拜尚书右丞,后转为左丞。此时他的职责相当于御史,专门监察众官吏的廉洁与否,以至于底层官员对其十分忌惮。公元303年,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击败,作为齐王一党的苟晞受到牵连,官职被免;但他很快“弃暗投明”,被司马乂起用为从事中郎。没过多久,司马乂也倒台了,成都王司马颖掌控大权,并逼迫晋惠帝封其为皇太弟。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檄召四方,挟晋惠帝征讨司马颖,苟晞又被老东家授为北军中候。
双方的交战没有持续多久,司马越很快落败,但司马颖也没有保住邺城,他被王浚、司马腾等联手击溃,只能带着晋惠帝返回洛阳。彼时洛阳城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苟晞见势不妙,机警地投向范阳王司马虓。同属司马越一党的司马虓很是厚待苟晞,封其为兖州刺史。公元305年,由于司马颖被废除皇太弟身份,其旧将公师籓在河北之地起兵,牧民首领汲桑与石勒率领数百骑响应,叛军一路攻陷郡县,逼近邺城。司马虓闻讯,立刻派遣苟晞和广平太守丁绍领军救援。公元306年,公师籓欲从白马县渡过黄河,苟晞趁机突袭,将其斩于乱军之中。自此,苟晞一战成名,河北群盗为之震颤。
同年,司马虓病逝;不久后,晋惠帝也中毒身亡,皇太弟司马炽继位,史称“晋怀帝”。公元307年,汲桑聚众劫掠郡县,攻下邺城,自称大将军,声言为司马颖报仇。时任太傅的司马越大惧,使苟晞和将军王赞征讨。
汲桑闻苟晞前来,大惊失色,以石勒为前驱迎战。石勒与苟晞相持于平原、阳平间,数月之内,大小三十余战,互有胜负。这时,司马越率军屯于官渡,为苟晞声援。汲桑畏惧,愈加不敢出战,在城外设栅以自守。苟晞见僵持不下,遂顿军休士,遣单骑到汲桑营外陈述祸福。叛军军心大乱,连夜弃栅遁走,逃回城中。苟晞趁势追击,连陷九垒,夺回邺城。接着,苟晞讨吕朗、刘根等贼,屡破强敌,威名震于河北,时人将其比作韩信、白起。
司马越还都后,封苟晞为抚军将军、假节、都督青、兖诸军事、东平郡侯。此时的苟道将,足以作“设使天下无有我,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感叹。
从一介寒门子弟,到一方封疆大吏,苟晞用他的华丽转身告别过去,而从《晋书》上的一些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苟晞还没有丧失掉往日警醒。“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苟晞的姨母前来投靠,他奉养甚厚,而这位穷亲戚为儿子求官,苟晞不欲答应,说道:“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意思是:他若犯法,我不会姑息。姨母不以为然,还是恳求苟晞,苟晞遂任命其为督护。后来他果然违法,苟晞依律判其斩刑。姨母叩头哀嚎,苟晞不听。当表弟被处斩之后,苟晞身穿素服,痛哭道:“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也!”
尽管苟晞在兖州的政绩还算不错,但他担忧朝廷的动乱会祸及自身。于是乎,苟晞四处结交朝中权贵,每得珍宝时鲜,即送往京师。兖州离洛阳有五百里,他就寻来千里牛运送,朝发夕至,耗费颇大。
时司马越主政朝廷,他和苟晞的关系素来亲善,甚至结为异性兄弟。不过其幕僚潘滔劝谏道:“兖州冲要,魏武以之创业。苟晞有大志,非纯臣也,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于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籓卫本朝,此所谓为之于未乱者也。”司马越被其说动,遂自领兖州牧,改迁苟晞为青州刺史;接着厚加安抚,加封苟晞为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封东平郡公。此事过后,苟晞和司马越嫌隙渐起,昔日的主从变得疏离。
苟晞察觉司马越不再信任自己,遂在青州招揽人才,广置亲信,以严苛立威,日行斩戮,流血成川,人不堪命,青州百姓称其为“屠伯”。后苟晞出兵征讨魏植,其弟苟纯代领青川,刑杀之酷更甚于苟晞,百姓叫苦道:“小苟酷于大苟。”
其实关于这个恶名,我觉得有些争议。如果苟晞的严刑只针对世家豪族,且多为秉公执法,那么对于民生是有利无弊的;而由于士族掌握话语权,是以“屠伯”之名很可能属于恶意诋毁。当然,这一点属于猜测。从史料记载来看,苟晞的严刑是针对所有人,这样问题就来了:乱世行重法,说起来没错,但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西晋末年民不聊生,百姓需要的是安抚宽政,苟晞的政策对贫寒百姓真的好么?假使“屠伯”是百姓的心声,那么苟晞此后的败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元311年,由于潘滔及尚书刘望等人的不断诬陷,司马越对苟晞的猜忌日深,而苟晞也按耐不住怒火,上表请诛杀潘滔等人,又请司马越遣从事中郎刘洽为军司,司马越一概拒绝。于是苟晞对外宣称:“司马元超为宰相不平,使天下淆乱,苟道将岂可以不义使之?韩信不忍衣食之惠,死于妇人之手。今将诛国贼,尊王室,桓文岂远哉!”乃传檄诸州,陈述司马越的罪行。
晋怀帝一直忌恨司马越的专权,见此良机,密赐手诏于苟晞,望其拨乱反正。司马越发觉苟晞和晋帝数有文书往来,遂派遣部下监视,结果捕获苟晞的使者和诏书。司马越大怒,下诏问罪苟晞,出兵征讨青州;可未及交锋,司马越便忧愤成疾,病逝军中。
司马越死后,晋怀帝加封苟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青、徐、兖、豫、荆、扬六州诸军事。苟晞认为洛阳饥荒日甚,贼寇交至,是以上表请迁都。晋怀帝本欲从之,但朝臣争议不下,多为贪恋家产,不愿出行。没过多久,刘渊率军攻陷洛阳,晋怀帝及百宫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豫章王司马端出逃至苟晞处,百官尊司马端为皇太子,苟晞自领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自此把持朝政,志得意盈。
此时的苟晞,大抵是忘却了那份警醒。他养奴婢近千人,侍妾数十人,终日累夜不出户庭,真是羡煞旁人;又刑政苛虐,致使人心惶惶。辽西太守阎亨数次劝谏,苟晞不听,怒而杀之。其帐下从事中郎明预在家养病,听闻此讯,遂抱病进言道:“皇室当危难之机,明公亲禀庙算,将为国家除暴。阎亨美士,奈何无罪一旦杀之!”苟晞怒斥道:“我自杀阎亨,何关人事,而举病来骂我!”左右见苟晞欲杀明预,皆为之战栗,明预自知难免,仍劝道:“明公以礼待我,我亦以礼尽忠。今明公痛恨我,正如其他人痛恨明公!昔尧舜之在上也,以和理而兴;桀纣之在上也,以恶逆而灭。天子且犹如此,况人臣乎!愿明公且置其怒而思预之言。”苟晞听罢,面有惭色,绕过明预一命;但他依旧不知悔改,由此人心渐离,不再为其所用,加上疾疫饥馑,部下温畿、傅宣纷纷叛离。
不久后,石勒率众来攻,先破阳夏,擒获王赞;又袭取蒙城,俘虏司马端及苟晞诸臣。石勒欲招降苟晞,苟晞先是不从;石勒就用锁链勒住苟晞的脖子,苟晞惧而屈服,石勒遂委其为左司马。一个多月后,苟晞和王赞密谋反叛石勒,为石勒察觉后诛杀。


《晋书·苟晞传》,有删改的翻译

译文:

荀勖字公曾,颍川郡颍阴县人,是汉朝司空荀爽的曾孙。父亲早年去世。荀勖寄托在舅父家里。幼年聪慧早熟,十几岁便能写文章。从外祖父魏太傅钟繇说:“这个孩子将来会赶上他曾祖父。”长大后学识渊博,有从政的本领。在魏国做官,被大将军曹爽征召为掾属。曹爽被杀,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前去收尸办丧事,荀勖独自前往(去处理丧事),其他人才敢跟着去。提升为廷尉正,参与晋文帝(司马昭)大将军府军事谋划。
高贵乡公曹髦想要发动政变时,大将军掾属孙佐等守阊阖门。晋文帝的弟弟安阳侯司马干听说发生兵变,要进阊阖门,孙佑对司马干说:“还没有人进这个门,可从东掖门进去。”等司马干到达后,文帝说他来得太晚了,司马干将来迟的原因禀告文帝,文帝欲将孙佑处以灭族之罪。荀勖进谏说:“孙佑不让安阳侯进门,确实应深受责备。然而事情的情节有轻有重,用刑轻重不能以喜怒为转移。”于是只免孙佑为庶人。当时王室的骑兵中有个叫路遗的人请求作为刺客入蜀行刺,荀勖对文帝说:“明公您以至公之道治理天下,应举正义之师来讨伐叛贼,名义上用行刺的办法去除贼,这就不是所说的以礼法对待天下的人,以德行来使远人臣服啊。”文帝认为这个意见很好。
等到钟会在蜀中谋反,没有得到确实消息,而外人先来报告。文帝平素待钟会很好,不相信他会谋反。荀勖说:“钟会虽然受了您的恩惠,然此人不能看作是得恩而思义的人,不能不早作戒备。”文帝立即出镇长安。主簿郭奕认为荀勖是钟会的从外甥,幼年在舅家长大,劝文帝将荀勖贬出去。文帝不听,并且使荀勖与自己同车陪坐,像原来一样对待他。在此之前,荀勖进言:“伐蜀应以卫瓘为监军。”等到蜀中发生钟会叛乱,有赖于卫瓘才得平息。钟会叛乱被平定后,回到洛阳,荀勖与裴秀、羊祜共管国家机密。当时将要派使者出使东吴,让当时让文士草拟与孙皓的文书,文帝选用了荀勖所写的文书。孙皓接书后答复愿意和睦通好,文帝对荀勖说:“君以前写的文书使吴顺服,真是胜过十万大军啊!”
荀勖长期在中书之位,专管机密之事。任尚书令时,考试令史以下官吏,考查他们的才能高低,那些不熟悉法令条例,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处理事务的人,立即打发走。晋武帝曾对荀勖说:“魏武帝说:‘荀文若提拔善者,不提拔起来不休止;荀公达斥逐恶人,不赶走他们不罢休。’两位贤君的美德,希望您兼而有之。”在职月余,因母丧上缴印绶辞职,武帝不许,派常侍周恢传达旨意,荀勖这才奉诏履行职责。荀勖长时期掌管机密工作,有才气和文思,能探测到国君隐微的旨意,不冒犯主上的尊严而违旨相争,因而能始终保全他的宠幸与禄位。太康十年去世。


苟晞字道将文言文翻译

译文资料供参考: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苟晞)初为司隶部从事,获得了司隶校尉石鉴的器重。后东海王司马越任侍中,召其为通事令史,累迁阳平太守。公元301年,齐王司马冏辅政,领大司马,苟晞被委任为军事,拜尚书右丞,后转为左丞。此时他的职责相当于御史,专门监察众官吏的廉洁与否,以至于底层官员对其十分忌惮。公元303年,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击败,作为齐王一党的苟晞受到牵连,官职被免;但他很快“弃暗投明”,被司马乂起用为从事中郎。没过多久,司马乂也倒台了,成都王司马颖掌控大权,并逼迫晋惠帝封其为皇太弟。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檄召四方,挟晋惠帝征讨司马颖,苟晞又被老东家授为北军中候。
双方的交战没有持续多久,司马越很快落败,但司马颖也没有保住邺城,他被王浚、司马腾等联手击溃,只能带着晋惠帝返回洛阳。彼时洛阳城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苟晞见势不妙,机警地投向范阳王司马虓。同属司马越一党的司马虓很是厚待苟晞,封其为兖州刺史。公元305年,由于司马颖被废除皇太弟身份,其旧将公师籓在河北之地起兵,牧民首领汲桑与石勒率领数百骑响应,叛军一路攻陷郡县,逼近邺城。司马虓闻讯,立刻派遣苟晞和广平太守丁绍领军救援。公元306年,公师籓欲从白马县渡过黄河,苟晞趁机突袭,将其斩于乱军之中。自此,苟晞一战成名,河北群盗为之震颤。
同年,司马虓病逝;不久后,晋惠帝也中毒身亡,皇太弟司马炽继位,史称“晋怀帝”。公元307年,汲桑聚众劫掠郡县,攻下邺城,自称大将军,声言为司马颖报仇。时任太傅的司马越大惧,使苟晞和将军王赞征讨。
汲桑闻苟晞前来,大惊失色,以石勒为前驱迎战。石勒与苟晞相持于平原、阳平间,数月之内,大小三十余战,互有胜负。这时,司马越率军屯于官渡,为苟晞声援。汲桑畏惧,愈加不敢出战,在城外设栅以自守。苟晞见僵持不下,遂顿军休士,遣单骑到汲桑营外陈述祸福。叛军军心大乱,连夜弃栅遁走,逃回城中。苟晞趁势追击,连陷九垒,夺回邺城。接着,苟晞讨吕朗、刘根等贼,屡破强敌,威名震于河北,时人将其比作韩信、白起。
司马越还都后,封苟晞为抚军将军、假节、都督青、兖诸军事、东平郡侯。此时的苟道将,足以作“设使天下无有我,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感叹。
从一介寒门子弟,到一方封疆大吏,苟晞用他的华丽转身告别过去,而从《晋书》上的一些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苟晞还没有丧失掉往日警醒。“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苟晞的姨母前来投靠,他奉养甚厚,而这位穷亲戚为儿子求官,苟晞不欲答应,说道:“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意思是:他若犯法,我不会姑息。姨母不以为然,还是恳求苟晞,苟晞遂任命其为督护。后来他果然违法,苟晞依律判其斩刑。姨母叩头哀嚎,苟晞不听。当表弟被处斩之后,苟晞身穿素服,痛哭道:“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也!”
尽管苟晞在兖州的政绩还算不错,但他担忧朝廷的动乱会祸及自身。于是乎,苟晞四处结交朝中权贵,每得珍宝时鲜,即送往京师。兖州离洛阳有五百里,他就寻来千里牛运送,朝发夕至,耗费颇大。
时司马越主政朝廷,他和苟晞的关系素来亲善,甚至结为异性兄弟。不过其幕僚潘滔劝谏道:“兖州冲要,魏武以之创业。苟晞有大志,非纯臣也,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于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籓卫本朝,此所谓为之于未乱者也。”司马越被其说动,遂自领兖州牧,改迁苟晞为青州刺史;接着厚加安抚,加封苟晞为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封东平郡公。此事过后,苟晞和司马越嫌隙渐起,昔日的主从变得疏离。
苟晞察觉司马越不再信任自己,遂在青州招揽人才,广置亲信,以严苛立威,日行斩戮,流血成川,人不堪命,青州百姓称其为“屠伯”。后苟晞出兵征讨魏植,其弟苟纯代领青川,刑杀之酷更甚于苟晞,百姓叫苦道:“小苟酷于大苟。”
其实关于这个恶名,我觉得有些争议。如果苟晞的严刑只针对世家豪族,且多为秉公执法,那么对于民生是有利无弊的;而由于士族掌握话语权,是以“屠伯”之名很可能属于恶意诋毁。当然,这一点属于猜测。从史料记载来看,苟晞的严刑是针对所有人,这样问题就来了:乱世行重法,说起来没错,但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西晋末年民不聊生,百姓需要的是安抚宽政,苟晞的政策对贫寒百姓真的好么?假使“屠伯”是百姓的心声,那么苟晞此后的败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元311年,由于潘滔及尚书刘望等人的不断诬陷,司马越对苟晞的猜忌日深,而苟晞也按耐不住怒火,上表请诛杀潘滔等人,又请司马越遣从事中郎刘洽为军司,司马越一概拒绝。于是苟晞对外宣称:“司马元超为宰相不平,使天下淆乱,苟道将岂可以不义使之?韩信不忍衣食之惠,死于妇人之手。今将诛国贼,尊王室,桓文岂远哉!”乃传檄诸州,陈述司马越的罪行。
晋怀帝一直忌恨司马越的专权,见此良机,密赐手诏于苟晞,望其拨乱反正。司马越发觉苟晞和晋帝数有文书往来,遂派遣部下监视,结果捕获苟晞的使者和诏书。司马越大怒,下诏问罪苟晞,出兵征讨青州;可未及交锋,司马越便忧愤成疾,病逝军中。
司马越死后,晋怀帝加封苟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青、徐、兖、豫、荆、扬六州诸军事。苟晞认为洛阳饥荒日甚,贼寇交至,是以上表请迁都。晋怀帝本欲从之,但朝臣争议不下,多为贪恋家产,不愿出行。没过多久,刘渊率军攻陷洛阳,晋怀帝及百宫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豫章王司马端出逃至苟晞处,百官尊司马端为皇太子,苟晞自领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自此把持朝政,志得意盈。
此时的苟晞,大抵是忘却了那份警醒。他养奴婢近千人,侍妾数十人,终日累夜不出户庭,真是羡煞旁人;又刑政苛虐,致使人心惶惶。辽西太守阎亨数次劝谏,苟晞不听,怒而杀之。其帐下从事中郎明预在家养病,听闻此讯,遂抱病进言道:“皇室当危难之机,明公亲禀庙算,将为国家除暴。阎亨美士,奈何无罪一旦杀之!”苟晞怒斥道:“我自杀阎亨,何关人事,而举病来骂我!”左右见苟晞欲杀明预,皆为之战栗,明预自知难免,仍劝道:“明公以礼待我,我亦以礼尽忠。今明公痛恨我,正如其他人痛恨明公!昔尧舜之在上也,以和理而兴;桀纣之在上也,以恶逆而灭。天子且犹如此,况人臣乎!愿明公且置其怒而思预之言。”苟晞听罢,面有惭色,绕过明预一命;但他依旧不知悔改,由此人心渐离,不再为其所用,加上疾疫饥馑,部下温畿、傅宣纷纷叛离。
不久后,石勒率众来攻,先破阳夏,擒获王赞;又袭取蒙城,俘虏司马端及苟晞诸臣。石勒欲招降苟晞,苟晞先是不从;石勒就用锁链勒住苟晞的脖子,苟晞惧而屈服,石勒遂委其为左司马。一个多月后,苟晞和王赞密谋反叛石勒,为石勒察觉后诛杀。


《晋书·苟晞传》,有删改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进为郡公。的翻译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苟晞)初为司隶部从事,获得了司隶校尉石鉴的器重。后东海王司马越任侍中,召其为通事令史,累迁阳平太守。公元301年,齐王司马冏辅政,领大司马,苟晞被委任为军事,拜尚书右丞,后转为左丞。此时他的职责相当于御史,专门监察众官吏的廉洁与否,以至于底层官员对其十分忌惮。公元303年,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击败,作为齐王一党的苟晞受到牵连,官职被免;但他很快“弃暗投明”,被司马乂起用为从事中郎。没过多久,司马乂也倒台了,成都王司马颖掌控大权,并逼迫晋惠帝封其为皇太弟。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檄召四方,挟晋惠帝征讨司马颖,苟晞又被老东家授为北军中候。

双方的交战没有持续多久,司马越很快落败,但司马颖也没有保住邺城,他被王浚、司马腾等联手击溃,只能带着晋惠帝返回洛阳。彼时洛阳城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苟晞见势不妙,机警地投向范阳王司马虓。同属司马越一党的司马虓很是厚待苟晞,封其为兖州刺史。公元305年,由于司马颖被废除皇太弟身份,其旧将公师籓在河北之地起兵,牧民首领汲桑与石勒率领数百骑响应,叛军一路攻陷郡县,逼近邺城。司马虓闻讯,立刻派遣苟晞和广平太守丁绍领军救援。公元306年,公师籓欲从白马县渡过黄河,苟晞趁机突袭,将其斩于乱军之中。自此,苟晞一战成名,河北群盗为之震颤。
同年,司马虓病逝;不久后,晋惠帝也中毒身亡,皇太弟司马炽继位,史称“晋怀帝”。公元307年,汲桑聚众劫掠郡县,攻下邺城,自称大将军,声言为司马颖报仇。时任太傅的司马越大惧,使苟晞和将军王赞征讨。
汲桑闻苟晞前来,大惊失色,以石勒为前驱迎战。石勒与苟晞相持于平原、阳平间,数月之内,大小三十余战,互有胜负。这时,司马越率军屯于官渡,为苟晞声援。汲桑畏惧,愈加不敢出战,在城外设栅以自守。苟晞见僵持不下,遂顿军休士,遣单骑到汲桑营外陈述祸福。叛军军心大乱,连夜弃栅遁走,逃回城中。苟晞趁势追击,连陷九垒,夺回邺城。接着,苟晞讨吕朗、刘根等贼,屡破强敌,威名震于河北,时人将其比作韩信、白起。
司马越还都后,封苟晞为抚军将军、假节、都督青、兖诸军事、东平郡侯。此时的苟道将,足以作“设使天下无有我,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感叹。
从一介寒门子弟,到一方封疆大吏,苟晞用他的华丽转身告别过去,而从《晋书》上的一些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苟晞还没有丧失掉往日警醒。“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苟晞的姨母前来投靠,他奉养甚厚,而这位穷亲戚为儿子求官,苟晞不欲答应,说道:“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意思是:他若犯法,我不会姑息。姨母不以为然,还是恳求苟晞,苟晞遂任命其为督护。后来他果然违法,苟晞依律判其斩刑。姨母叩头哀嚎,苟晞不听。当表弟被处斩之后,苟晞身穿素服,痛哭道:“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也!”
尽管苟晞在兖州的政绩还算不错,但他担忧朝廷的动乱会祸及自身。于是乎,苟晞四处结交朝中权贵,每得珍宝时鲜,即送往京师。兖州离洛阳有五百里,他就寻来千里牛运送,朝发夕至,耗费颇大。
时司马越主政朝廷,他和苟晞的关系素来亲善,甚至结为异性兄弟。不过其幕僚潘滔劝谏道:“兖州冲要,魏武以之创业。苟晞有大志,非纯臣也,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于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籓卫本朝,此所谓为之于未乱者也。”司马越被其说动,遂自领兖州牧,改迁苟晞为青州刺史;接着厚加安抚,加封苟晞为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封东平郡公。此事过后,苟晞和司马越嫌隙渐起,昔日的主从变得疏离。
苟晞察觉司马越不再信任自己,遂在青州招揽人才,广置亲信,以严苛立威,日行斩戮,流血成川,人不堪命,青州百姓称其为“屠伯”。后苟晞出兵征讨魏植,其弟苟纯代领青川,刑杀之酷更甚于苟晞,百姓叫苦道:“小苟酷于大苟。”
其实关于这个恶名,我觉得有些争议。如果苟晞的严刑只针对世家豪族,且多为秉公执法,那么对于民生是有利无弊的;而由于士族掌握话语权,是以“屠伯”之名很可能属于恶意诋毁。当然,这一点属于猜测。从史料记载来看,苟晞的严刑是针对所有人,这样问题就来了:乱世行重法,说起来没错,但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西晋末年民不聊生,百姓需要的是安抚宽政,苟晞的政策对贫寒百姓真的好么?假使“屠伯”是百姓的心声,那么苟晞此后的败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元311年,由于潘滔及尚书刘望等人的不断诬陷,司马越对苟晞的猜忌日深,而苟晞也按耐不住怒火,上表请诛杀潘滔等人,又请司马越遣从事中郎刘洽为军司,司马越一概拒绝。于是苟晞对外宣称:“司马元超为宰相不平,使天下淆乱,苟道将岂可以不义使之?韩信不忍衣食之惠,死于妇人之手。今将诛国贼,尊王室,桓文岂远哉!”乃传檄诸州,陈述司马越的罪行。
晋怀帝一直忌恨司马越的专权,见此良机,密赐手诏于苟晞,望其拨乱反正。司马越发觉苟晞和晋帝数有文书往来,遂派遣部下监视,结果捕获苟晞的使者和诏书。司马越大怒,下诏问罪苟晞,出兵征讨青州;可未及交锋,司马越便忧愤成疾,病逝军中。
司马越死后,晋怀帝加封苟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青、徐、兖、豫、荆、扬六州诸军事。苟晞认为洛阳饥荒日甚,贼寇交至,是以上表请迁都。晋怀帝本欲从之,但朝臣争议不下,多为贪恋家产,不愿出行。没过多久,刘渊率军攻陷洛阳,晋怀帝及百宫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豫章王司马端出逃至苟晞处,百官尊司马端为皇太子,苟晞自领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自此把持朝政,志得意盈。
此时的苟晞,大抵是忘却了那份警醒。他养奴婢近千人,侍妾数十人,终日累夜不出户庭,真是羡煞旁人;又刑政苛虐,致使人心惶惶。辽西太守阎亨数次劝谏,苟晞不听,怒而杀之。其帐下从事中郎明预在家养病,听闻此讯,遂抱病进言道:“皇室当危难之机,明公亲禀庙算,将为国家除暴。阎亨美士,奈何无罪一旦杀之!”苟晞怒斥道:“我自杀阎亨,何关人事,而举病来骂我!”左右见苟晞欲杀明预,皆为之战栗,明预自知难免,仍劝道:“明公以礼待我,我亦以礼尽忠。今明公痛恨我,正如其他人痛恨明公!昔尧舜之在上也,以和理而兴;桀纣之在上也,以恶逆而灭。天子且犹如此,况人臣乎!愿明公且置其怒而思预之言。”苟晞听罢,面有惭色,绕过明预一命;但他依旧不知悔改,由此人心渐离,不再为其所用,加上疾疫饥馑,部下温畿、傅宣纷纷叛离。
不久后,石勒率众来攻,先破阳夏,擒获王赞;又袭取蒙城,俘虏司马端及苟晞诸臣。石勒欲招降苟晞,苟晞先是不从;石勒就用锁链勒住苟晞的脖子,苟晞惧而屈服,石勒遂委其为左司马。一个多月后,苟晞和王赞密谋反叛石勒,为石勒察觉后诛杀。


三国演义里姓马的是谁


姓马的有马腾、马超、马岱、马谡、马良等。1、马腾马腾(?-212年),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超、马休、马铁之父。马腾身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性格贤良忠厚,受众人尊敬。汉灵帝末年,被州郡署为军从事,掌领部众。累迁至偏将军。凉州刺史耿鄙为叛军所杀后,马腾与边章、韩遂等在凉州共同起事。初平三年(192年),与韩遂共同率众前往长安,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兴平元年(194年),马腾企图连结种邵等诛杀权臣李傕、郭汜,但为其所败,只得回到凉州。不久被赦免,拜安狄将军。其后与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建安七年(202年),转为征南将军,开府。后与韩遂不和,互相攻击。建安十三年(208年),被徵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屯槐里。之后,马腾听从张既的建议,入朝担任卫尉。建安十六年(211年),其子马超起兵抗拒曹操。次年,马腾与其二子皆为曹操所杀,夷灭三族。2、马超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东汉末年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长子。少年成名,健勇善战,多次拒绝曹操征召。跟随司隶校尉钟繇攻打并州,拜为谏议大夫。马腾入朝成为卫尉后,拜为偏将军、都亭侯,接管马腾军队。建安十六年(211年),联合韩遂一同抵抗曹操,参加潼关之战,为曹操离间计所败。攻打陇上诸郡失败,依附汉中太守张鲁。刘备攻打刘璋时,率众投降,合兵包围成都。参加汉中之战,上表尊封刘备为汉中王,迁左将军。蜀汉建立后,拜为骠骑将军、凉州牧,封为斄乡侯。章武二年(222年),病逝,终年四十七岁。景耀三年(260年),谥号威侯。3、马岱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马超的从弟。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后在诸葛亮病逝后受杨仪派遣斩杀了蜀将魏延。曾率领军队出师北伐,被魏将牛金击败而退还。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4、马谡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5、马良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接待。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少数民族。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遇害身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良

三国 徐庶,苟攸,苟彧的介绍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本名徐福(三国演义中因对史书的误解错将其名改为单福),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荀攸(157年-214年),表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路上去世。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文言文《晋书·苟晞传》译文是什么?


文言文《晋书·苟晞传》译文是: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年轻时担任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十分器重他。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苟晞在司马冏幕中担任参军,被授予尚书右丞,转调尚书左丞, 查访巡察各官署工作,尚书省的高级官员以下对他都感到害怕。等到司马冏被诛杀,苟晞也获罪免官。晋惠领兵征讨成都王司马颖,任命苟晞为北军中候。等到惠帝返回洛阳,任用苟晞兼摄兖州刺史。汲桑攻破邺城时,东海王司马越出京驻在官渡以征讨汲桑,任命苟晞为先锋。苟晞攻克了汲桑的九个堡垒,就平定了邺城,然后返回。后讨伐吕朗,攻破汲桑原来的部下将领公师藩,在黄河以北打败了石勒,威名大振,当时有人把他比为古代名将韩信、白起。被封东平侯,食邑一万户。苟晞对公事很熟悉,公文簿册堆满几案,裁决像流水一样迅速,别人不敢欺骗他。他的姨母依靠他过活,苟晞对她的赡养非常丰厚。姨母的儿子请求做将领,苟晞拒绝说:“我从不用王法宽恕人,你不会后悔吗?”他坚决要做将领,苟晞就把他任命为督护。犯了法,苟晞依仗法令把他斩首。姨母叩头请求饶恕,苟晞没有听从。斩首以后苟晞穿上白色丧服去哭丧,流着眼泪说:“杀你的是我兖州刺史,哭弟弟的是我苟道将。”他执法严明就像这样。苟晞见到朝廷政事一天比一天乱,害怕祸患会涉及自己,因而广泛结交权贵,每次得到珍贵的物品,就送给京城里的皇亲贵族。充州离都城洛阳五百里,食品一类东西送到恐怕不能保持鲜美,就购求到日行千里的牛,每次派遣信使,早晨出发晚上就回来。以前,东海王司马越因为苟晞为自己报仇雪耻,非常感激他,把他拉到堂上,结为兄弟。司马越府中的司马潘滔等劝告说:“兖州是重要地方,魏武帝曹操据有此地辅助汉室。苟晞胸有大志,长久地让他处在兖州刺史的位置上,那就是祸患生于心腹之中了。如果把他调任青州刺史,多给他加一点虚衔封号,苟晞一定高兴。您亲自掌管兖州,经营中原各地事务,像屏障一样护卫本朝,这就是说在事情发生之前谋划,在动乱发生之前做准备。”司马越认为说得对,就改授苟晞为青州刺史。东海王司马越怀疑苟晞与怀帝有所图谋,派游击骑兵在成皋一带巡查,抓住了苟晞的信使,果然查获了朝廷给苟晞的诏令,于是造成很深的疑虑怨恨。永嘉五年,晋怀帝痛恨司马越大权独揽,又秘密诏令苟晞讨伐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同徐州刺史裴盾共同讨伐苟晞。苟晞派骑兵捉拿河南尹潘滔,潘滔在夜里潜逃,等到抓获了尚书刘会、侍中程延,把他们斩首。正好赶上司马越死去,裴盾兵败。诏命苟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管六州诸军事,食邑增加到二万户。原文: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少为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深器之。齐王(司马)冏辅政,晞参冏军事,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廉察诸曹,八坐以下皆侧目惮之。及冏诛,晞亦坐免。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汲桑之破邺也,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为前锋。陷其九垒,遂定邺而还。后讨吕朗,破汲桑故将公师藩,败石勒于河北,威名甚盛,时人拟之韩白。封东平郡侯,邑万户。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其从母依之,奉养甚厚。从母子求为将,距之曰:“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坐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既而素服哭之,流涕曰:“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其杖法如此。晞见朝政日乱,惧祸及己,而多所交结,每得珍物,即贻都下亲贵。兖州去洛五百里,恐不鲜美,募得千里牛,每遣信,旦发暮还。初,东海王越以晞复其仇耻,甚德之,引升堂,结为兄弟。越司马潘滔等说曰:“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越以为然,乃迁晞青州刺史。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永嘉五年,怀帝恶越专权,复密诏晞讨越。越与徐州刺史裴盾共讨晞。晞使骑收河南尹潘滔,滔夜遁,及执尚书刘会、侍中程延,斩之。会越薨,盾败。诏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六州诸军事,增邑二万户。《晋书》简介:《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上一篇:蔡文佑

下一篇:超级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