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鹏微博

时间:2024-06-01 07:10:02编辑:阿星

眼哥是什么意思?

大眼哥是指李承鹏了。 李承鹏,著名杂文家、畅销小说家,当代中国具有重要话语地位的公共意见表达者和思想者。著有杂文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小说《李可乐寻人记》(《寻人启事》)、《李可乐抗拆记》、《你是我的敌人》以及《中国足球内幕》等作品。其代表作《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席卷大江南北,展示了其犀利的文笔、独特的视角、人文的情怀。李承鹏认为:“我写作只是为了尊严,记忆的尊严,智力的尊严,生存的尊严,艺术的尊严”。

黄健翔和李承鹏关系很好吗

两个人应该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关系还不错!

下面是李承鹏在2008-01-12日博客中的一句话,可以给两个人地关系做一个总结:

“其实我和黄健翔从来没有互相把对方当成铁哥们,以后也不会,因为我俩好多地方不一样,他不喜欢喝酒,也不太抽烟,他遇事喜欢梗着脖子较真,而我喜欢嬉皮笑脸,我喜欢群聚,他喜欢独处,他每打一盘斗地主后喜欢大声总结战术得失,而我飞快洗牌后就直入第二局,他有时候还想把中国足球当为己任,而我只把调侃中国足球当成己任……但这并不影响我去欣赏他解说时透着的那股聪明劲儿。”

另外两人的关系也可以从其他方面找出一点答案:

李承鹏在2007年写过一篇爱情小说《你是我的敌人》,写完之后就把初稿发给黄健翔修改,黄健翔看过之后提出意见,并写了此书唯一的序言。

黄健翔在凤凰卫视做《天天运动会》的时候,李承鹏是被邀请次数比较多的嘉宾之一。

黄健翔在离开凤凰卫视之后,李承鹏写了一篇文章为黄健翔鸣不平。

最后二楼朋友说的很对,这也是两人关系比较不错的一个例证。

同时,我们可以在李承鹏的博客里发现两个人惺惺相惜的不少例证,在此不一一列举。

完毕。


李承鹏哪里去了?

我看别人的博客,必看的只有两个,一个北大的孔庆东,一个四川师大的李承鹏。这段时间看不到李承鹏的文章,知道一定有大事发生在他的身上。这两个人给我的印象很特别,一根筋+老实人。加上自身努力钻研获得的才华,成了别人无法取代的人物。孔庆东所在的北大,是一个思想非常活泛的地方,而且“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名声在外,所以孔庆东的日子基本好过,前段时间说工资也已经每月上了5000,这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的收入还是让人羡慕;李承鹏就没有这样好过了,他虽然收入不低,但是他所在的行业是全国人民都比较鄙视的足球大酱缸,这个行业基本上没有文化,更不用说可以有自由的空气了,但是李承鹏还是凭借自己的一身学识、思想把中国足球的本质研究得非常深刻,成为专家。因此,和孔庆东比起来,李承鹏成长和生存的土壤更加困难。李承鹏读的大学是四川师范大学,这个学校本身就是个出怪才的学校,举几个例子:李承鹏算是其中的一个;上次在博客上跟北师大还是北大的季广茂教授季广茂骂战的钟教授也是这个学校的;05年出了一个选美世界冠军黄橙子,也来自这个学校。这样的三个人搭配在一起,你多少也能够归纳出这个学校在办学思想上难道不是有点另类的“兼容并包”吗?你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学校本身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存在。李承鹏读的是中文系86级,那个时代是个思想大碰撞的时代,这个善于思考、智商不低的同学就赶上了这样一个学校、这样一个系和这样一个时代。别人是很难理解这样执著和单纯的。更何况,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发生的那件全世界震惊的事情。一个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去教书,正常;去报社,正常;去写足球,正常;去研究中国足球的出路,正常;去揭露三五个白痴或者贪官的黑幕,就需要勇气了,属于半正常;以一己之力,做螳臂当车的唐吉诃德,让一个半政府的部门下课,就属于不正常了。勇气从哪里来?我们从刚刚逝世的索尔仁尼亲那里看到很多;从谢晋那里那里也看到很多,李承鹏不过是沐浴了这些大师的余辉的照耀而已,就显得这样英勇。我们这个时代,还是缺少李承鹏这样的人。我们的食品,因为缺少李承鹏,所以我们才一次又一次不得不吃注水的猪肉、红心的鸭蛋、三具氰胺的奶粉;我们的建筑,因为缺少李承鹏,所以才一次一次让我们承受房屋倾颓、矿井深埋、泥石飞流的椎心绝恸;我们的学校,因为缺少李承鹏,所以才产生一批又一批无能少思、麻木不仁、自我中心的问题儿童;我们的政府,因为缺少李承鹏,所以才会产生周正龙、朱巨龙;我们的学术,因为缺少李承鹏扬帆,才会出现金仁淑朴仁淑,以及那个为华南虎做鉴定厚颜无耻的七个专家团体。老实话有的时候非常刺耳,老实人从来就非常难做;于是,老实话得不到倡导,老实人处处吃亏。当然,李承鹏一定有他自己的问题,长得帅,难免有人爱;写得好,难免有人欣赏;人生道路虽然总没有按照牌理出牌,却总还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无衣食之忧;语言锋利,自然不免开罪于人,等等。李承鹏不是圣人,他完全可以不必背负种种道德的戒律,别人以种种道德的戒律来衡量李承鹏,同样是可笑的。


足球记者李承鹏的球评,在当年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

李承鹏的足球文章绝对是最有趣的。他写作风格大惊小怪,就像一个没有门派系,自学成才的厨师。可以放一堆看似无关紧要的材料写得很乐意,骂了很多之后发现已经跑题了,让作者回想,真的会让读者很感兴趣,也不会让你觉得无聊。首先,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像李承鹏这样的体育圈意见领袖不再像以前那样聚集。第二李承鹏已经远离公众视线很久了,甚至很多年轻的粉丝朋友都不认识这个人。所以觉得李承鹏的很有意思。扩展信息:被称为“大眼哥”的李承鹏,是一位著名的足球记者。他是纸媒时代最著名的足球评论家之一,与他同时代的还有马德兴、周文渊等人。不满当年的足球环境,李宣布退出足球圈,这是潇洒的离开,再也没有回来。人物介绍:公共知识分子李承鹏,中国社会评论家、散文家和畅销书作家。他曾经是中国最著名的足球记者和评论员之一。曾任《成都商报》体育部主任、《足球日报》特刊部主任。1968年出生于新疆哈密(父亲是被派往新疆的文艺战士),8岁时随父母迁回四川成都。1990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省体委机关报社工作。1996年因批评假球黑哨被党委书记责令停职反省,成为国内第一位因批评假球黑哨被停职反省的记者。在接下来的20年里,多次被相关部门“封杀”。进入《足球报》后,成为专题部主任,成为知名足球评论员。在20多年的写作工作中,他深受读者喜爱和好评,被足球评论家称为“鲁迅”。他用现代幽默讽刺和揭露了中国足球及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他的文笔灵动而不失智慧、幽默且充满辩证,对缺点持批判态度,敢于表达自己的话语。李承鹏还在20家都市报开设了评论专栏,评论充满了诙谐的话语。他连续两年被评为《新周刊》新成员。与此同时,他发表了许多作品,获得了好评。李承鹏是中国著名的社会评论家、散文家和畅销书作家。他曾是中国最著名的足球记者、评论员,历任成都商报体育部主任、《足球日报》特刊部主任。

足球记者李承鹏的球评在当年应该算是什么水平?

当年的纸媒时代,写足球评论的几个名记,如周文渊、马得兴、李承鹏,后来有了董路。

那时的周文渊比现在写得好,有责任感肯用心。马得兴呢,看其文章有个明显的感觉,这就是个入错行的南郭先生。既不爱好、也无才华,纯粹是来这行混口饭吃。每周一篇流水账,他写得痛苦,读者看得更加痛苦,纯属互相折磨。但那时,一张报纸,就这几篇文章,咬着牙当奇葩文也得看完。

现在回头想来,都是笑谈。可当时每周就体坛、足球两份报纸。首先一上手,必定是先找李承鹏的文章。接着再看周文渊的,然后再是董路依次看完。

所以,先不论足球认知水平高低,至少李承鹏的文章肯定是最有趣的。他做文章,就像个无门无派、无师自通的厨师。能把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一堆材料,给你一勺烩咯!再端上桌来一尝,口感奇特五味皆全。有时写高兴了,一通嬉笑怒骂过后,已是离题万里。待醒过味来,再一把拉回,真的让读者读来非常有趣,更不会让你无聊。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因为太有才,联想太过丰富,比喻太过大胆。如此,自然也难免让看惯了正统文风的人,会有些不适,批其有卖弄文采之嫌。

说到最后,顺便提一下董路,他最早也是从模仿李承鹏开始。今天这样说他,董路肯定不服。但当年,如果说他的文章,写得像李承鹏,那他绝对会兴奋到失眠。

这就是差距,如今也已时过境迁。都说性格即命运,李承鹏桀骜不驯的个性,也将自己逼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挺有意思的问题。一来是因为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类似李承鹏这样的 体育 圈意见领袖,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聚拢;二来是李承鹏已经远离公众视线许久,甚至很多年轻的球迷朋友都不知道这个人。所以重温下李承鹏这个人,倒也是件有趣的事。





遥想当年,随着甲A联赛的红火兴起,足球市场一片繁荣。因关注度高,市场供需关系顺畅,国内各种足球专业报多达百家,媒体记者成百上千,号称“八千足记”。在足球激情燃烧的时代,各种写法、各种风格百花齐放,产生了一批饮誉足坛的名编名记,优秀的足球记者批量涌现。

其中,也分为几个流派,比如以《人民日报》汪大昭为代表的传统正派,做新闻讲究严谨客观,在行业内也算德高望重的前辈;另外,还有《体坛周报》马德兴为代表的“权威派”,喜欢挖一些所谓的独家和内幕,让自己成为圈里圈外的意见领袖,当然了无论圈内圈外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再有便是张晓舟、李承鹏为代表的“南方系”,这些人大多中文系出身,擅长舞文弄墨,文采斐然,但实际足球理论和对技战术的理解分析并不是特长。





在那个年代里,除了汪大昭这样的前辈外,其余流派彼此之间其实都多少有些互相看不起的。比如,马德兴们会认为李承鹏们不懂足球,只是卖弄文字罢了;而李承鹏们会认为,马德兴们只会整天挖空心思去制造一些捕风捉影无从考据的新闻,失去道德底线。所以,经常会出现彼此之间在博客(那时还没有微博),在版面上的互相攻击,甚至还闹到过法庭之上。不过,在互撕这条路上,显然李承鹏要更胜一筹,因为李承鹏的才华远在马德兴之上,就连骂人也更加艺术更有文化。



如果仔细阅读过李承鹏的文字,你会发现,关于足球比赛本身的技战术分析,双方的数据分析,球员特点和发挥等等,其实篇幅是较为有限的。他的文字里,更多的是一种天马行空的思维逻辑,给人一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通读古今的感觉,最后再又硬生生拉回到足球,往往一篇球评能够写成一篇杂文,嬉笑怒骂尽在其中。再加上身上的那股“侠气”,所以经常会出一些引起轰动的作品,比如揭黑等等。



其实这样的文风也符合李承鹏自身的特点,毕竟他是川师大中文系毕业,文字水平在“八千足记”里绝对是佼佼者。而这样的文风也深受不少读者喜爱,李承鹏也一度风生水起。据传,李承鹏最巅峰的那些年,有杂志跟他的约稿开价是10元/字,也就是说,一篇千字的文章,稿费就高达万元,所以你可以想象,单靠写稿、出书,那几年的李承鹏赚了有多少钱。



只不过,后来的李承鹏就有些剑走偏锋了,或许在他本人看来并非这样,但至少以我这样一个算不上他的粉丝但还算读过一些他作品的人看来是如此。从一个球评人,慢慢成为公知。在微博上,经常发表一些让人看起来读起来不那么舒服的言论,直到几年前被微博被销号。最近这三四年,更是几乎销声匿迹,听不到什么关于他的消息。





总言之,李大眼不说球,还是挺遗憾的一件事,至少他曾经带来了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因为能够让 体育 的文字有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李大眼和他当年南方系的那些同事们做到了,而现在,那样的风格越来越少见了。只有马德兴们,还守在了中国足球报道的一线。这么说来……也是不容易了。

就是各种炮轰,曾经足球报的王牌,那时候足球报和体坛周报平起平坐,李承鹏,董路,黄健翔三个铁哥们,李承鹏是中国足坛最敢说实话的,先后被足协封杀近二十次,最终辈分离开中国足球,退出前写下了(中国足球内幕)这本书,书中说出了沈瑜之战,和泰达国际假球案,后来由于微博上透露各种官场内幕以及一些不正当言论,导致无法在中国立足,而去了美国。

李承鹏,人称大眼哥,著名足球记者。他是纸媒时代最著名的几大足球评论者之一,与他同时代的还有马德兴、周文渊等人。因对当年的足球环境不满,李承鹏宣布退出足球圈,这一离开走的潇洒,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


李承鹏出生于新疆,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这使得他拥有了深厚的文字功底,也为他日后的 体育 评论打下了基础。1990年毕业后,李承鹏并未从事文学创作或教育工作,他选择成为一名 体育 记者,自1990年至2008年期间,李承鹏先后供职于《四川 体育 报》、《成都商报》以及《足球报》等媒体,他所从事的都是 体育 记者和评论员的工作。由于为人正直,敢直面于黑暗,点评犀利,为他吸引了众多粉丝,也正因为这样的性格,也为他带来了诸多的麻烦。由于不满当年中国足球的假赌黑,李承鹏毅然决定退出足球圈。

个人觉得,李承鹏在当年的足球球评界属于大V级别,属于行业最顶尖的几名球评之一。


他属于典型的,辞藻华丽,言之无物的。

确实写得文采飞扬,文学水平在球评界拔尖,但是几乎不看球,即使是论情怀,对足球文化的熟稔,和颜强也差着几条街,完全就是靠着想象力,以及「热情」。

他的球评属于 社会 评论,足球只是个壳子,所以如果是涉及中国足球,针对 社会 现象还是能针砭时弊,很辛辣,但如果是国际足球范畴,那就成了掉书袋、YY的短篇空想武侠小说了,看下来就记得他各种比方,各种文学梗,然而你对这场球赛,不会有任何了解,论信息量是没有的,论技战术,更是完全不存在的?


2006世界杯,我记得看过一期他、白岩松、黄健翔的一个世界杯预热谈话节目,其中有一段,讲他94年看球,晚上没时间,然后白天怎么躲避新闻,躲避周围的人聊球来保持悬念看录播,说的是荷兰VS法国那场,非常生动,然而法国那年都没进世界杯。

说大眼是个足球评论员,我觉得不太全面。他应该是个 社会 工作者。通过足球这个窗口,表达对当时 社会 上一些不公不义之事的个人看法。获得了很多粉丝的认同。我很钦佩他正直的性格,侠义的心肠,无所畏惧的勇气。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太过渺小,过于理想化的堂吉诃德式的行为,注定了结局。希望他心灵圆满,一切顺利。



如果将中国的“球评”也看做是一段 历史 ,那么李承鹏绝对是开先河的人物。毫不夸张的说,他给中国足球文化带来的冲击,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消散,只不过是隐藏在某些角落而已。



在李承鹏出现之前,中国的足球评论基本还处于“说球就是球”的地步,所有的分析、评论无法摆脱比赛本身那个框架;而李承鹏的足球评论则开启了“说球但不仅是球”的新模式,他用自己犀利的文笔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将足球评论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对于后来者的影响留存至今。



李承鹏的黄金时期应该是他在成都那几年,当年四川球市的火爆正好为他的快速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他足球写作的巅峰期应该是在1998年世界杯,当年很多人买一份《成都商报》,就是冲着李承鹏而去——这绝非夸张。李承鹏的文字带给人的感觉是酣畅淋漓,绝不拖泥带水,将一场足球赛能够写出一部大片、一场顶级秀甚至是一场战争的感觉。代表作有98年世界杯英阿大战的球评《残忍轮盘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再搜出来看看。





但是李承鹏的下滑速度和他的崛起速度一样惊人,个人作为,当他南下加盟《足球报》之后,其主要心思已经不完全在写作上,这使得他的文章质量开始出现明显下滑。后来的李承鹏拥有太多的个人名片——反黑斗士,意见领袖、新潮作家等等,但是这些都无法达到他当年“球评人”的高度。他后来创作的几本小说,论才气,也就是二流甚至三流的水平,在文化圈内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做一个也许不是很恰当的评价,李承鹏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就好像周杰伦对于中国乐坛一样。周杰伦开启的“中国风”成为一个时代的领潮者,迎来追随和模仿者无数,而李承鹏带来的评论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那一段时期的足球写作方向。《南方 体育 》的张晓舟,在风格上和李承鹏非常相似,但是名气要逊色不少;至于李桐,几乎完全就是李承鹏的模仿者,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身份就是《体坛周报》头号评论员,直到周文渊后来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写作风格逐渐上位。



周杰伦在大红大紫之后的创作才华与日俱减,近年来几乎再没有经典作品问世,很多时候只能上一些综艺节目刷一刷存在感。而李承鹏在这条荒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到后来他完全丢弃了自己的老本行,在2006年世界杯前后,他就需要上一些电视节目才能博取一些眼球,再后来他逐渐隐形,直到现在变得完全销声匿迹。



李承鹏的球评甚至杂文,其实不怎么样。印象深刻的是他和马德兴闹架要打官司,说了一个段子:某年某月某日在西亚聚在一起聊天,他问马三点水写个来读什么,马说不知道,李说就读来;接着问三点水写个去字读什么、马说读去。李说,这个读法,文盲,我得好好给你普及法。

李的球评就如这样,抖机灵有余扎实内容不足。包括他的杂文。

至于他的小说,什么寻人启事之类,就完全是初中毕业生水平,没有入行。

大眼的专业水准介于资深球迷和职业之间,

他的球评不侧重于专业点评,偏向于嬉笑怒骂的杂文风格,喜欢他的人觉得很有阅读快感,不喜欢的人认为言之无物。读者两极分化的比较严重。

汶川地震对他影响很大,他第一时间去第一线,目睹太多阴暗面,从此从愤青变成公知,也见识了以前崇拜的大哥的虚伪一面(白xx),因而割袍断义。


最后感慨一句,这几年的三个聪明人,罗永浩,韩寒,李承鹏,老罗去忙实业,韩寒专心赛车,大眼去国外镀金,都转型的恰是时候,稍迟片刻,就是电视上承认少儿不宜的下场。

个人觉得李承鹏是当年足球界里文采最好的人,没有之一!绝对大才子!可惜了,现在人家基本不混足球圈了!再也看不到他聊足球,评论足球了!李承鹏评球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他个人观点总是那么特别!反正我是欣赏!


李承鹏为什么挨打?他的那些观点很汉奸?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告诉我吗?

李承鹏 :爱国主义就是:你并不拥有一寸私土,却宣称用生命保卫这片领土。这情形就像你并不在银行里拥有一分存款,却宣布誓死捍卫里面的金库……而且,此时你并不知道劫匪在哪里,银行保安是否把你当成劫匪。(网络公知的特点:你跟他讲国家领土,他跟你扯国内贪污,三鹿奶粉。地沟油。主要代表有李承鹏等。)
李承鹏微博:钓鱼岛是中国的!而中国是我们的,保卫钓鱼岛就是保卫我们!所以,从明天起我要直接爱护我自己,关心空气、水质、税收和物价,不让贪官占我的便宜,不让私人财产轻易流失,我要活得好好的,气死丫日本人!(谁能说出这是什么逻辑。有网友戏说:神经病人思路广)


博客和微博什么的…哪个的人流量大?

博客可长可短,可以写的很长,如果有很多话很多感想,用博客比较好。但是博客一般要在电脑网页上才能更新,如果没有电脑的话,更新有些麻烦。微博一般只能写140字以内,长一点的话要分成两条或N条才能发出。但是微博很方便,不仅可以用网页,还能用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手机上网来发微博。且微博有个很好的好处,就是可以关注你感兴趣的人。只要你点选了关注,你关注的人的更新就会出现在你的首页上,只要打开你的首页,不用去别人的微博,你都可以看到别人的更新。


如何评价李承鹏?


李承鹏文笔犀利、视角独特。相比多年来的杂文高产,李承鹏散文的创作数量显得很少,但篇篇都是用心之作——从早年悼念张国荣逝世而作的《偶像没有黄昏》、悼念巴金老人的《从此天下无阅读》。到近年感恩母亲的《妈妈的四合院》、思念父亲兼抒发自己做父亲点滴感慨的《父亲是世界上最不堪的一个斗士》、缅怀青春年华的《只有青春期,没有青春》。李承鹏散文不虚美,不隐恶,从不回避个体生命的苦难与不堪,不隐瞒个人情感、立场、品味,实现文笔之美(文学价值)与纪实价值(口述史价值)的统一。人物介绍:李承鹏1968年9月生于新疆哈密,后迁居成都,曾在广州工作,后长时间寓居北京。平民的出身、大漠风光的画面感和力度、川西平原的细腻、四处漂泊的经历以及专业写作的训练让他拥有独树一帜的文字风格,文章体现出的生动的画面感、内在的韵律感、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方法,形成标志性的李承鹏风格。近十余年来,他以杂文、长篇小说、散文闻世,成为中国大陆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截至2014年1月底,个人博客累计阅读流量超过3.2亿次,个人微博粉丝超过743万,而发表于2008年5月19日的一篇博文在五年半之后仍以超过3700000次的点击保持着新浪博客单篇浏览纪录。

上一篇:竞雄女侠秋瑾

下一篇:个人主页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