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电子版在线阅读

时间:2024-06-01 14:03:12编辑:阿星

湖北有多少个市

湖北有17个地级市。到2021年12月,湖北省共有17个市,分别是:武汉、黄石、襄阳、十堰、荆州、宜昌、荆门、鄂州、孝感、黄冈、咸宁、随州、恩施、仙桃、潜江、天门、神农架林区。1.副省级城市:武汉;2.地级市:襄阳、宜昌、荆州、孝感、黄石、十堰、黄冈、荆门、鄂州、随州、咸宁;3.地级州:恩施;4.省直林区:神农架;5.省辖市:天门、潜江、仙桃;6.县级市:大冶、丹江口、宜都、当阳、枝江、老河口、枣阳、宜城、钟祥、应城市、安陆、汉川、石首、洪湖、松滋、麻城、武穴、赤壁、广水、恩施、利川。湖北省人口:截至2019年底,湖北省常住人口5927万人,其中城镇3615.47万人,农村2311.53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1%。全年出生人口67.21万人,出生率11.35‰。死亡41.93万人,死亡率7.08‰,人口自然增长率4.27‰。


湖北省一本大学排名


湖北共有18所一本大学,排名分别为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1、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湖北武汉,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重点建设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被誉为“森林式大学”。3、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优秀人才。4、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是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于2000年5月27日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逾167万平方米,四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400余万册。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武汉晚报简介

《武汉晚报》创刊于1961年5月1日,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几家晚报之一,报头系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写。2003年12月28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强强联手,组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武汉晚报》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11月8日,《武汉晚报》再次全新扩版,独领江城媒体风骚。2005年,在第58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的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上,中国28家报纸榜上有名。中文名武汉晚报出版周期日报主办长江日报报业报社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建设大道760号语言中文办报理念 听语音在《武汉晚报》的报头下赫然写着一句话:“为百姓谋利益”。这是《武汉晚报》人确立的办报理念。作为综合性的城市市民报纸,把“有利有益于社会大众”作为自己的新闻价值观,是《武汉晚报》坚持报纸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武汉晚报《武汉晚报》贴近民生,表达民意,新闻为先,内容为王,奠定了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亦传递了《武汉晚报》孜孜不倦的追求。《武汉晚报》《今日快报》“两报合一”后,一线记者实力在武汉地方媒体中占绝对优势,新闻生产流程全面优化,新闻资源网络广博深厚,继“范春歌工作室”、“百姓问政”之后相继推出了“胡俊视点”、“新闻148”、 “自力说天”、 “红鹰寻找”、 “扶助行动”、 “九头鸟”等一批品牌栏目。《武汉晚报》健康周刊更是家喻户晓,读者情有独钟的品牌。《武汉晚报》独家报道多,有力度的重点报道多,新闻信息量大,品牌栏目多,武汉地区新闻版面最多,在广大读者中有口皆碑:《武汉晚报》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主要特点 听语音内容为王传媒竞争,内容为王。《武汉晚报》注重打造“新闻品牌”。独家报道最多,新闻信息量最大,品牌栏目最多,在武汉媒体中独树一帜的品牌栏目和名记者名编辑正成为《武汉晚报》的新闻核心竞争力。读者为王据央视读者调查2003数据显示:《武汉晚报》家庭订阅率武汉第一,人均阅订报龄、读者文化程度、读者个人月收入、读者家庭月收入、读者个人月支出、读者家庭月支出、读者广告关注度、读者广告接受度等十大主要传播数据在武汉报媒中位居第一。武汉人读《武汉晚报》已成时尚。占地为王《武汉晚报》的发行理念是“把最好的服务奉献给读者”,是武汉地区惟一一份拥有公费、私费订阅和零售三大发行渠道的报纸,惟一一份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通讯运营商采购向其客户每日赠送的报纸,惟一一份江城60多万有车一族每日必读的报纸(独家披露“电子警察”信息),“阳光行动”--《武汉晚报》长年组织中小学生集体上街公益售报,更是武汉地区惟一。服务为王《武汉晚报》在广告经营上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致力于广告产品和服务创新,活动策划旋风不断。《武汉晚报》读者良好的受教育程度、旺盛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使得《武汉晚报》独占武汉商业广告、政府公告、教育消费广告、人力资源广告等主要平面广告品种逾60%的投放份额。


武汉晚报的介绍

《武汉晚报》创刊于1961年5月1日,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几家晚报之一,报头系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写。2003年12月28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强强联手,组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武汉晚报》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11月8日,《武汉晚报》再次全新扩版,独领江城媒体风骚。2005年,在第58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的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上,中国28家报纸榜上有名。

武汉晚报电子版六十周年征文启事全文

  眨眼间改革30年了,我已经30多岁了。小时家里常吃高梁米饭、大米饭、玉米馇子、玉米粕粕、土豆、白菜、萝卜,想起来就在眼前。大家住的都是草房,走着上学,坐马车玩,爸爸骑自行车驮我和弟弟去姥姥家玩。记得我们村里第一次有电视,邻居们都跑到村东头张家看14寸黑白电视机。那个电视跟大号饭盒差不多,可好多邻居都挤在那看。因为大家以前都没看过,在那时那可是个新鲜物,一般的家庭也买不起。过了几年,爸爸买了个21寸的彩色电视机,我一时都接受不了,觉得它太大了,到近处去换台就晕乎,得退到离电视挺远的窗户外面看,才觉得舒服。现在我在离电视1米多的地方看34寸的也不晕了。好多人家买了大房子,换了背投。时代变迁,祖国在飞速发展,人们穿的五颜六色,连肚脐眼儿也露在外,吃的那真是山珍、海味、各种肉、干果、疏菜、水果应有尽有,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在提高。在我们小时候能吃饱就不错了,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要吃好。什么都能吃到,什么东西都不缺,大家也都觉得吃什么都不香了。
  还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每天被淹没在自行车的大军里来来回回,街道上的小轿车寥寥无几。可现在呢,一到周一早上和周五晚上,那汽车堵的半天都挪不了几步。而且因为没有足够的车库,大街小巷,凡是有点空的地方,都被小汽车占满了。农村楼座、城里楼房、别墅、高楼、大厦遍地都是。
  中国是文明古国,四大发明人人皆知,人类奇迹万里长城谁不知道!唐朝鼎盛时期,丝绸之路,那时中国多火呀,多强大呀!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一穷二白,三座大山压得中国人抬不起头来,一时成了列强随意欺辱的东亚病夫,抗日战争更是国耻难忘。现在好了,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2008年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神七升空证明了中国力量强大,两岸三通挽回了中国国格,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中国正在大力建设小康社会。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世界各国合起来只是一个地球村,一个村里总得居住很多人家,东西南北街八卦图,在这个村里有强大的生存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日子过得好,落后就要受欺负,就要挨打。不受欺负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对手清楚地知道,你足以制止和粉碎对方的狼子野心,舍此别无它途。承认共处,强化自己在共处中的生存条件,从全球意识中,找准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又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根本。让中华民族屹立于全世界,又从世界的共同“财富”中吸取营养。让世界发展,让自己强大和安宁,这是应该确立的一个理念。回忆儿时乐事,伙伴们生长玩游戏时总得有孩子王。
  遥望前程,民富国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公民应立志本职工作岗位,奉献自己的点滴汗水和力量,文学水平有限,闲着没事可以在Intel互联网上发贴,宣传鼓励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祝福祖国明天会更好!


《为了报仇看电影》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为了报仇看电影》( 韩松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kTmsu8KGeTe1i2AR44dJg 提取码:hvii 书名:为了报仇看电影豆瓣评分:7.7作者: 韩松落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年: 2010-10页数: 257内容简介电影是真实的虚构生活是虚构的真实现实中无法兑现的诺言,无法实现的梦让我们一起去电影里找寻结果本书由韩松落的电影随笔结集而成。所谓“电影随笔”,是介于影评和生活随笔及时评之间的边缘文体,以电影为素材和话题的因由,着重考察我们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对我们生活的渗透。本书共分为四辑。《人生的质感》,借助电影观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借助电影窥探时事;《滋养灵魂的风景》,探查与电影直接有关的人与事;《私房话》,表达个人与电影的亲密接触。作者简介 韩 松 落祖籍湖南湘乡,生于新疆于田。师范院校毕业,曾是电视台主持人、夜总会主持及歌手、养路工、工会干部、电台主持人、图书编辑、报纸编辑……1997 年开始发表随笔及小说,作品见于《散文》《人民文学》《天涯》等处。2002 年开始专栏写作,在《京华时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北京青年周刊》《青年时报》《时代人物周报》《东方早报》《信息时报》《新闻晨报》《晶报》《武汉晚报》《新世纪周刊》《GQ》《瑞丽》《时尚芭莎》等处开过专栏。现居河北。

《为了报仇看电影》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为了报仇看电影》(韩松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4ZQ_p43ZOObTf1p5SKdyQ 提取码:mw02 书名:为了报仇看电影作者:韩松落豆瓣评分:7.7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年份:2010-10页数:257内容简介:所谓“电影随笔”,是介于影评和生活随笔及时评之间的边缘文体,以电影为素材和话题的因由,着重考察我们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对我们生活的渗透。本书共分为四辑。《人生的质感》,借助电影观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借助电影窥探时事;《滋养灵魂的风景》,探查与电影直接有关的人与事;《私房话》,表达个人与电影的亲密接触。作者简介:韩 松 落祖籍湖南湘乡,生于新疆于田。师范院校毕业,曾是电视台主持人、夜总会主持及歌手、养路工、工会干部、电台主持人、图书编辑、报纸编辑……1997 年开始发表随笔及小说,作品见于《散文》《人民文学》《天涯》等处。2002 年开始专栏写作,在《京华时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北京青年周刊》《青年时报》《时代人物周报》《东方早报》《信息时报》《新闻晨报》《晶报》《武汉晚报》《新世纪周刊》《GQ》《瑞丽》《时尚芭莎》等处开过专栏。现居河北。

《为了报仇看电影》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为了报仇看电影》( 韩松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nVxOo6hkf4jHX4mxT-PrA 提取码:ujie 书名:为了报仇看电影豆瓣评分:7.7作者: 韩松落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年: 2010-10页数: 257内容简介电影是真实的虚构生活是虚构的真实现实中无法兑现的诺言,无法实现的梦让我们一起去电影里找寻结果本书由韩松落的电影随笔结集而成。所谓“电影随笔”,是介于影评和生活随笔及时评之间的边缘文体,以电影为素材和话题的因由,着重考察我们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对我们生活的渗透。本书共分为四辑。《人生的质感》,借助电影观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借助电影窥探时事;《滋养灵魂的风景》,探查与电影直接有关的人与事;《私房话》,表达个人与电影的亲密接触。作者简介 韩 松 落祖籍湖南湘乡,生于新疆于田。师范院校毕业,曾是电视台主持人、夜总会主持及歌手、养路工、工会干部、电台主持人、图书编辑、报纸编辑……1997 年开始发表随笔及小说,作品见于《散文》《人民文学》《天涯》等处。2002 年开始专栏写作,在《京华时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北京青年周刊》《青年时报》《时代人物周报》《东方早报》《信息时报》《新闻晨报》《晶报》《武汉晚报》《新世纪周刊》《GQ》《瑞丽》《时尚芭莎》等处开过专栏。现居河北。

谁有《为了报仇看电影》全本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资源

《为了报仇看电影-韩松落-2019更新.mobi》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lylxaKxy6pC-Xo7yflshA 提取码:h1z7 《为了报仇看电影》是2010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韩松落。简介:本书由韩松落的电影随笔结集而成。所谓“电影随笔”,是介于影评和生活随笔及时评之间的边缘文体,以电影为素材和话题的因由,着重考察我们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对我们生活的渗透。本书共分为四辑。《人生的质感》,借助电影观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借助电影窥探时事;《滋养灵魂的风景》,探查与电影直接有关的人与事;《私房话》,表达个人与电影的亲密接触。

怎样评论报纸

  作为社会生活的“晴雨表”,中国新闻评论自1978年起,一直以某种直观的方式,折射出社会的历史性变迁。这种变化表现在:

  1.传播系统的扩充

  一是从报刊评论“一枝独秀”,到广播、电视、网络评论并存共荣。

  在1978年以前,几乎是报刊评论的一统天下,人们更多的是把新闻评论看作报刊文体的一种。几乎同时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广播与电视都把新闻评论作为重要的节目类型加以开发,从口播自己撰写的评论,到使评论更加口语化、更宜于“口说耳听”,继而逐步把重点放在使评论更符合媒介自身的传播特征上,即:广播如何在运用声音符号进行报道与评论时,使声音符号的种类和表现力更为丰富;电视如何运用视听结合、声画兼备的手法使其评论既具有形象感,又具有思辨性。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开播,以及同年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的创办,使广播电视评论的社会影响力得到空前增强。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网络传播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普及,网络评论逐渐兴起。它既有与报刊评论运用文字进行传播、一些文体类型相近的共性,又有网络传播迅速及时、海量信息、实时互动等特性。其反映舆论、组织舆论、形成舆论的功能和表现方式十分独特。

  二是从传统评论体裁的继承与创新,到体现不同媒体特征的新兴评论样式的出现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报纸评论以传统的评论体裁为主,其中,社论、短评、编者按语运用的频率最高;专栏评论、特别是杂文,在60年代初曾经流行。改革开放后,报纸评论有了很大的变化:先是80年代初期以《人民日报》“今日谈”为代表的专栏小言论的兴起,与邹韬奋《生活》周刊上的小言论相比,其更具群言性;接着是80年代中后期以《中国青年报》“求实篇”为代表的“杂文热”,与鲁迅、邓拓时期杂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更注重新闻性;几乎同时,署名评论员文章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与以往的评论员文章相比,不仅个人署名,其观点和写法也更具个性特征。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青年报》的时评重新勃兴。进入21世纪,以《北京青年报》“今日社评”为代表的新型社论成为一些媒体的新尝试,与原《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看完大样写社评”的追求相似,“社评”由“论”而 “评”,更具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

  从80年代初期起各地广播电台的广播谈话节目开始兴起,80年代中期音响评论出现并逐步走向完善;1987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开播,强化了主持人在杂志型节目中的串联与评点;90年代初期广播谈话节目从“为说而写”向“以说为主”转变;1994年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了 “新闻纵横”栏目,这种“以焦点类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对象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很快为大多数广播电台所采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频道 (率)专业化的推进,直播式热线谈话节目逐渐成为广播评论类节目继音响评论后又一主要的节目形态。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开播,它标志着我国大陆第一个固定的电视评论性栏目问世,也标志着一种有别于报刊、广播评论,更具电视传播特征的电视评论样式的出现;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以中央电视台的特殊位置、“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段、每天一期的高频率、关注中国放眼世界的大视野,使电视述评及深度报道类节目走向成熟;1996年3月推出的“实话实说”及其后的“对话”等栏目,将西方媒体中较为成熟的“脱口秀” 节目移植改造成谈话类评论节目;而杂志型、现场直播节目中主持人的有机串联与适时评点,也使其成为电视评论的又一特殊样式。

  新兴的网络评论中,除媒体评论、论坛评论与报刊同类评论无本质分别外,在BBS上或新闻跟帖中存在着大量只言片语式的观点或议论;虽然分开来看,少有完整的评论文章,但这些帖子却成为网络自发言论的特殊表现形态。

  可以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新闻评论已成为一个横跨平面媒体、电子媒体及网络媒体、由各种传播符号构成、囊括不同类型的体裁与节目样式的传播系统。

  2.传播功能的健全

  一是从舆论引导为主,到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相结合。一批以舆论监督为特色的评论栏目广受好评。

  二是从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到传播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相结合。以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主要报道事实,后者着重分析、议论。现在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边界的日益模糊,不同报道样式与评论样式更多穿插组合运用。

  三是从以评价议论为主到评价议论与深入解读相结合。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程度、社会分工的细化程度日渐提高,人们对社会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增加,仅靠简单的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已很难满足受众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专业性很强的国际评论、法治评论、财经评论等往往比一般的思想评论、社会评论更受人关注的原因。

  四是从意见发布为主到意见发布与意见整合相结合。随着新闻报道与评论中策划成分的加重,新闻评论已从过去以单篇评论的发表为主,到今天更注重相关评论的整合。特别是报刊言论版的出现,使得评论的整合内容与整合方式有时比单篇评论的质量更显重要。

  3.传播内容及范围的丰富与细化

  从以时政评论、思想评论为主,到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法制评论、教育评论、体育评论、文化评论等各类评论的广泛运用,如今,我国新闻评论的内容及范围不断扩展,伴随大众传播的分众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及专门化评论逐步探索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以满足细分后的受众对信息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4.传播方式的变迁

  从以单向传播为主,到互动传播方式的介入;从以被动反应为主,到主动策划的普遍运用;从以阐述性、解释性等议论方式为主,到讨论式、交锋式议论方式的提倡;从以闭合式结论为主,到开放式结论的增多;从以发表单篇(个)评论为主,到报纸言论版、网络讨论区等意见平台的设立与完善。

  言论传播存在问题与走向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评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受到媒体竞争中的利益导向、百姓言论素养等方面的制约,使得在言论传播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监督与引导—功能定位中的人为偏重

  处理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时,经常出现不同时期、不同栏目的人为偏重,以致造成栏目定位上的游移与起浮,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2.客观报道与主观评价—新闻与评论的模糊边界

  由于目前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新闻述评与深度报道的日益趋同,很难让受众将客观发生的事实与媒体的观点区分开来,有些媒体也故意用这种方式增强新闻的“导向性”。虽然任何事实的选择都要经过记者的主观判断,而任何观点的形成都要依据客观事实。但二者还是应有一条较为明晰的边界,以免影响新闻的客观性和评论的公正性。

  3.理性化与情绪化—公正判断与情感宣泄的现实矛盾

  评论的情绪宣泄“尺度”与“边界”在哪里?网络言论由于一些网民身处虚拟网络社会时自我约束意识的松懈乃至放任,加之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使网络言论中充斥着大量污言秽语,甚至出现人身攻击等现象。情绪化与非理性成为网络言论与传统评论的显著区别之一。这一情况得不到改善,将会制约网络言论的成长与发展。

  4.专业化与通俗化—评论要求的两难选择

  新闻评论不是专业论文,既要以与公众关系密切的新闻为议论对象,也要以公众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播。伴随着专业化传播、对象化传播的大趋势,一些由专家担任作者(或嘉宾)的评论文章(或节目),在被研究者“叫好”的同时,在普通受众中并不“叫座”。究其原因,恐与媒介从业人员忘记了专业化传播的载体仍是大众传媒,专家学者还需要掌握一种以通俗化方式进行专业化解读的“翻译”技能有关。

  5.数量与质量—需求与供给失衡

  一方面是报纸扩版、频道(率)激增带来的对评论作品需求量的急剧攀升,一方面是大量选题相同、角度雷同、议论空泛、文笔平庸的评论作品的比比皆是。当评论失去应有的深刻理性与新鲜创见时,其价值必然打折;而一旦评论写作退化为“搂钱的耙子”,即使版面空间再大,其实际意义又在哪里?

  面对改革开放26年来中国新闻评论的巨大变化,中国新闻评论的未来走向是——在调试与创新中发展,新闻与评论配合、融合与分离各得其所,评论作者及作品的个性与公共性的适当兼顾,评论内容及观点的多元与制约的反复调试以及评论的专业化取向与大众化取向的并行不悖。


阅读下面的新闻,然后对其进行点评。(60字左右)(5分)《武汉晚报》 2010年9月15日报道“我是 东北人

示例一、肯定与赞扬: 警方在火车站挂出防骗提示牌,这一提醒很必要。如今社会纷纭复杂,诈骗、抢劫等事不时充斥耳边,在这人流汇聚之地挂上提示牌,为民众打个“预防针”,以免 受骗上当。示例二、否定与批评:警方在火车站挂出提示牌的行为不妥。警方初衷虽好,但把所有人都当作“假想敌”,让人看了不舒服,也把出来乍到不熟悉道路的客人推到了无助的境地。 略


上一篇:土墩下的王陵

下一篇:天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