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虐猫狂的起因
“北大每年死去的猫数量惊人,今年已经死了11只。有人在变本加厉地虐猫。”近日,天涯论坛一份帖子《北大连环虐猫事件》引发网友热议,纷纷声讨北大学生。2012年3月10日,以关注和保护流浪猫为主要目标的学生志愿服务社团北京大学流浪猫关爱协会(后简称北大猫协)发文回应。网贴曝光北大频现虐猫“2012年3月6日下午3时,有同学发现已经在北大呆了十年的猫咪小白的尸体,小白的右后爪见骨,下巴被撕裂,头骨显露,两侧耳朵都被撕裂。发现的时候尸体还是软的。”3月8日,天涯论坛出现一份名为《北大连环虐猫事件》的帖子,详细讲述了北大校园里被虐杀的几只流浪猫的惨状,并附有图片。除小白外,流浪猫小书被扔进厕所下水道,小山则是两腿骨折、一只耳朵被切掉。看到此贴的网友纷纷留言声讨北大学生。帖子在最后称:“大家不知道的是,北大每年死去的猫数量惊人,去年不完全统计死亡35只,失踪23只。今年已经死了11只。有人在变本加厉地虐猫。现在学校里还有很多被遗弃的猫。变态下手易如反掌。” 北大猫协认为数字不准“北大虐猫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多家媒体找到北大猫协要求采访。昨天,北大猫协发布了一篇《对“北大连锁虐猫事件”的回应》。“北大校园内确实存在虐杀流浪猫的事件。但目前基本确定为虐杀的有三起,而并非有的微博所说的连续虐杀11只。贴中数据来自协会统计结果,本身并无问题。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其中主要为疾病严寒等环境因素和机动车撞压、流浪狗攻击等意外因素所致。”保洁员证实确有人虐猫昨天中午,记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附近发现有五六只流浪猫,在初春温暖的午后晒太阳,看到有人经过就主动靠上前去。这时候刚好是流浪猫吃饭的时间,有路过的同学将随身携带的猫粮分给它们。根据帖子里提到的线索,记者在北大电教楼找到了负责清洁的陆阿姨。“吓死我了当时。”提起上个月在厕所下水道发现的流浪猫尸体时,她仍唏嘘不已。“打的是头部,还有血,毛都挺了。”
北大虐猫狂的观点
在“虐猫”的帖子发布后,网友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纷纷声讨北大。面对这些指责,网友“资深北大人”解释称:“学校里常年有工程施工,再加上每年各种培训班以及参观的人群。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认定是学生所为,有失公允。”对于虐猫事件的调查,北大猫协称:“不仅申请查看了监控录像,还在周围进行了调查走访、张贴告示,以期寻找目击者,之后还在校内BBS上发出求助。但由于事发地点较隐蔽,监控录像未能拍到有效画面,也未找到目击者。协会会继续征集各方线索,并和校园保卫部协商,希望加大巡查力度,以求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公众把争议焦点放在虐杀流浪猫的不道德行为上时,北大猫协从宠物主人随意遗弃宠物的角度出发,在回应中提道,“虽然虐猫案件的数量被夸大了,但每年确实很多流浪猫死亡,希望大家都做负责的宠物主人,不要以任何理由抛弃它们。”
薛定谔为什么是虐猫狂人啊??为什么大家都这样说?
因为薛定谔提出著名的“薛定谔猫”佯谬。“薛定谔猫”佯谬假设了这样一种情况: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放射性原子和毒药的密闭容器里。放射性原子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毒药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原子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 既死又活的猫在现实世界是荒谬的,但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已先后通过各种方案获得了宏观量子叠加态,并力图使更多粒子构成的系统达到这种状态并保存更长时间。此前,美国和奥地利科学家分别宣布实现了6个和8个离子的“薛定谔猫”态,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个记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的研究人员曾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5光子的“薛定谔猫”态。该实验小组通过探索,实现了由5个光子极化状态和空间状态相干叠加形成的10个量子比特的“薛定谔猫”态,并在此基础上演示了“薛定谔猫”态在超精细位相测量方向的应用。 扩展资料: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和格拉茨大学教授。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理论物理学研究组中工作17年。因发展了原子理论,和狄拉克(Paul Dirac)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于1937年荣获马克斯·普朗克奖章。物理学方面,在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波动力学。由他所建立的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大致相似于牛顿运动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提出薛定谔猫思想实验,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亦研究有关热学的统计理论问题。在哲学上,确信主体与客体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著作有《波动力学四讲》《统计热力学》《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等。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科大成功实现世界上最大的"薛定谔猫"态
薛定谔的猫:一个物理界瞩目的“虐猫”事件
看完我的文章,别说你还不懂什么叫“薛定谔的猫”。
1900年,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发布了一篇关于黑体辐射的论文,在文中提出了“量子”的假设。物理学家开始对“量子”进行研究。20世纪20年代涌现出了多位在量子力学中有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他们通过实验和推算研究出“量子的行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埃尔文·薛定谔和维尔纳·海森堡 。
埃尔文·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在1925年建立波动力学,提出基于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模型的电子行为数学分析,描述各个电子的波函数都是互不相同的,并提出波函数遵循的方程式被命名为薛定谔方程式。
根本原因:不赞同统计或概率的方法阐述量子的行为,无法接受哥本哈根诠释。
围绕着虐猫事件,我整理出了一个时间发生的时间轴(时间轴能让我们更快看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哟~)。
薛定谔于1925年提出“波动力学”,同时归纳出“薛定谔方程”,假设电子是围绕原子核的波,并对电子行为进行了数学分析,描述了各个电子的波函数都是互不相同的。他从三个性质出发描述了波函数:
? ? ? ? 1、轨道的名称表明了粒子波的能量高低;
? ? ? ? 2、轨道的形状,球形或者其他;
? ? ? ? 3、轨道的倾角,决定了电子对z轴的磁距。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薛定谔对于量子运动的理解是:1、有连续的轨道轨迹;2、能量是运动轨迹的限制条件之一。
在“波动力学”发表的两年后,1927年尼尔斯·波耳(Niels Henrik David Bohr)和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在哥本哈斯合作共同提出“哥本哈斯诠释”,延伸了 马克斯·玻恩(Max Born)提出的波函数的几率表述 ,后发展为“不确定性原理”。哥本哈斯诠释中包含了几个重要的观点:
? ? ? ? 1、一个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来完全地表述。波函数代表一个观察者对于量子系统所知道的全部讯息;
? ? ? ? 2、根据玻恩定则,量子系统的描述是几率性的。一个时间的几率是波函数的绝对值平方。
? ? ? ? 3、不确定性原理阐明,在量子系统里,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被确定
? ? ? ? 4、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互补原理,一个实验可以展示出物质的粒子行为或波动行为,但不能同时展示出两种行为。
? ? ? ? 5、测量仪器是经典仪器,只能测量经典物质,像位置,动量等等。
? ? ? ? 6、对应原理:大尺度宏观系统的量子物理行为应该近于古典行为。
根据重要观点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哥本哈斯诠释和波动力学的矛盾点:哥本哈斯诠释认为粒子的运动有不确定性,按概率分布,他认为波函数告诉我们粒子未来处于某种状态的可能性。
马克斯·玻恩继而提出了波函数坍缩,认为1、电子的位置可以直接测量;2、测量后的粒子将于设备的粒子相互纠缠,不能被波函数所描述。
于是乎,基于哥本哈根诠释被大部分的物理学家认同和对使用统计和概率的方法阐释量子行为的不认同,薛定谔开始虐猫了。
基于对“哥本哈斯诠释”的怀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纳森·罗森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名为《Can Quantum-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的论文,以佯谬的形式针对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斯诠释而提出的早期重要批评--“ERP悖论(EPR佯谬)”。论文中通过设计思想实验,检验两个量子纠缠粒子所呈现出关联性物理行为,凸显定域实在论和量子力学完备性之间的矛盾(后于1964年约翰·贝尔提出贝尔定理,证实定域实在论不成立)。
EPR悖论凸显了量子纠缠的怪异性质:假设两个量子系统相互作用,然后彼此分离,但其中任意系统都不处于明确态,则它们的量子态将会叠加在一起,共同形成的量子态具有量子纠缠特性。根据哥本哈根诠释,当其中任意系统被测量时,这两个系统纠缠在一起的量子态会坍缩为明确态。
薛定谔同年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补充了EPR悖论,尝试通过统计与概率的角度,从宏观的角度描述微观粒子行为:假设把一只猫关在一个封闭的容器里,容器中装置有一台盖革计数器,内置入极少量放射性物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物质发生原子衰变的几率为50%,不发生任何衰变的几率是50%。若衰变事件发生,计数器将放电并通过继电器启动一个榔头打破装有氰化氢的烧瓶。氰化氢挥发将100%毒死猫。
根据哥本哈斯诠释,“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将解释为:当盒子仍旧封闭时,盒子里的猫处于生死叠加的模糊状态。当容器被打开被观察时,决定猫是死是活,犹豫时间结束且猫的状态不会被改变。
薛定谔通过思想实验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后续?不讲了。故事已经从一个《探索与发现》讲成了一个心机屌报复逆袭的故事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杰出的物理学家们在质疑中找出问题和不断修正,极大地推进了量子力学的研究步伐。后续还涌现出了格利宾的《多世界诠释》和量子相干性,不断的为量子力学理论进行补充。补充一句,虽然海森特和薛定谔各持一方己见,但论述和试验结果都是正确的。
关于薛定谔的猫,人们已经从物理思想实验渐渐转变成了倍有逼格的词。《Bigbang》中谢耳朵甚至还使用了薛定谔的猫描述了佩妮和莱纳德的感情状态,处于50%好和50%坏的叠加状态,只要暧昧状态改变就可以决定是否适合交往了。
至于有人问为什么是猫不是狗……
以上内容引用维基百科等网络资料整理和撰写。
部分内容基于主观观点,可能有疏漏,欢迎指出和交流。
虐猫狂人 薛定谔是谁?
埃尔温·薛定谔
百科名片 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概率波动力学的创始人。1887年8月12日生于维也纳,1961 年1 月4日卒于奥地利的阿尔卑巴赫山村。1906 年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1910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直到1920年以前主要在维也纳大学任教,1921~1927年在苏黎世大学任教,开头几年,他主要研究有关热学的统计理论问题,写出了有关气体和反应动力学、振动、点阵振动(及其对内能的贡献)的热力学以及统计等方面的论文。他还研究过色觉理论,他对有关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频率之间的关系的解释为生理学家们所接受。中文名:埃尔温·薛定谔外文名:Erwin Schrodinger国籍:奥地利出生地:维也纳出生日期:1887年8月12日逝世日期:1961 年1 月4日职业:物理学家毕业院校:维也纳大学主要成就:概率量子力学-波动力学的创始人
目录人物简介人物经历个人档案人物生平趣闻轶事遭遇挑战写出方程浪漫故事性情中人成果及荣誉主要作品四维量子力学社会评价人格形象独到的贡献丰富的思想展开
人物简介 Erwin Schr&振动粒子几率化,弦论的量子决定论诠释振动中的量子概率量子力学--波动力学的创始人
人物经历 薛定谔1887年,8月12日出生于维也纳。
1906年,进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
1910年,取得博士学位,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
1921年,任瑞士苏黎世大学数学物理学教授。
1926年,证明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
1927年,接替普朗克到柏林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并成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33年,因纳粹迫害移居英国牛津,在马格达伦学院任访问教授。同年与狄拉克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晚年定居爱尔兰。
1956年,返回维也纳大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第一届薛定谔奖。
1961年1月4日,病逝于阿尔卑包赫山村。
个人档案出生:1887年8月12日
出生地:奥地利维也纳
逝世:1961年1月4日
逝世地:奥地利维也纳
研究领域: 物理学,生物学,哲学(最主要的为物理学)
著名成就:薛定谔方程
国籍: 奥地利
研究机构:弗罗茨瓦夫大学苏黎世大学
柏林大学牛津大学
格拉茨大学
都柏林高级研究学院
母校: 维也纳大学
博士导师: 弗里德里希·哈泽内尔
获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
人物生平薛定谔(1887 年~1961年)(德文:Erwin Schrdinger; 英文通常写作Erwin Schrodinger)1913年与R.W.F.科尔劳施合写了关于大气中镭 A(即Po)含量测定的实验物理论文,为此获得了奥地利帝国科学院的海廷格奖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服役于一个偏僻的炮兵要塞,利用闲暇研究理论物理学。战后他回到第二物理研究所。1920年移居耶拿,担任M.维恩的物理实验室的助手。
1925年底到1926年初,薛定谔在A.爱因斯坦关于单原子理想气体的量子理论和L.V.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的启发下,从经典力学和几何光学间的类比,提出了对应于波动光学的波动力学方程,奠定了波动力学的基础。他最初试图建立一个相对论性理论,得出了后来称之为克莱因-戈登方程(见场方程)的波动方程,但由于当时还不知道电子有自旋,所以在关于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理论上与实验数据不符。以后他又改用非相对论性波动方程──以后人们称之为薛定谔方程──来处理电子,得出了与实验数据相符的结果。1926年1~6月,他一连发表了四篇论文,题目都是《量子化就是本征值问题》,系
埃尔温·薛定谔统地阐明了波动力学理论。
在此以前,德国物理学家W.K.海森堡、M.玻恩和E.P.约旦于1925年7~9月通过另一途径建立了矩阵力学。1926年3月,薛定谔发现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是量子力学的两种形式,可以通过数学变换,从一个理论转到另一个理论。
薛定谔起初试图把波函数 解释为三维空间中的振动,把振幅解释为电荷密度,把粒子解释为波包。但他无法解决“波包扩散”的困难。最后物理学界普遍接受了玻恩提出的波函数的几率解释。
1927年~1933 年接替 M.普朗克 ,任柏林大学物理系主任。因纳粹迫害犹太人,1933年离德到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等地。1939年转到爱尔兰,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工作了17年。1956年回维也纳,任维也纳大学荣誉教授。1924年,L.V.德布罗意提出了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也具有波动性。在此基础上,1926年薛定谔提出用波动方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理论,后称薛定谔方程,奠定了波动力学的基础,因而与P.A.M.狄拉克共获193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4年 ,薛定谔著《生命是什么》一书,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性。这本书使许多青年物理学家开始注意生命科学中提出的问题,引导人们用物理学、化学方法去研究生命的本性,使薛定谔成为蓬勃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先驱。
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这篇论文中,他发表了著名的薛定谔猫猜想,为量子力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埃尔温·薛定谔在后期,薛定谔研究有关波动力学的应用及统计诠释,新统计力学的数学特征以及它与通常的统计力学的关系等问题。他还探讨了有关广义相对论的问题,并对波场做相对论性的处理。此外,他还写出了有关宇宙学问题的一些论著。与爱因斯坦一样,薛定谔在晚年特别热衷的是把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推广为一个统一场论,但也没有取得成功。
薛定谔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就深入研究过B·斯宾诺莎、A·叔本华、E·马赫、R·西蒙、R·阿芬那留斯等人的哲学著作。晚年,他致力于物理学基础和有关哲学问题的研究,写了《科学和人文主义--当代的物理学》(英文版,1951)等哲学性著作。
薛定谔1887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1906年进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1910年取得博士学位,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1921年任瑞士苏黎世大学数学物理学教授。1926年,薛定谔证明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1927年接替普朗克到柏林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并成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纳粹迫害,薛定谔移居英国牛津,在马格达伦学院任访问教授。同年与狄拉克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晚年定居在爱尔兰。1956年,薛定谔返回维也纳大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第一届薛定谔奖。1957年他一度病危。1961年1月4日,他在奥地利的阿尔卑巴赫山村病逝。
趣闻轶事遭遇挑战有一天,薛定谔就这一奇特现象作了一个讲座。他受到了一位物理学家同行彼得·德拜(Peter Debye)的挑战,他问薛定谔:如果电子是用波来描述的,那么它们的波动方程是什么?
写出方程自从牛顿创造了微积分,物理学家们得以用微分方程描述波,因此薛定谔将德拜的问题--写出微分方程当成一项挑战。那个月薛定谔外出度假,当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写出了方程。正如在他之前的麦克斯韦采用法拉第的力场,提炼出了光的麦克斯韦方程;薛定谔采用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提炼出了光子的薛定谔方程。
浪漫故事科学史家们作了些努力,试图搜索出薛定谔发现永久改变现代物理学和化学面貌的方程时究竟做了什么。显然,薛定谔是自由之爱的信奉者,并且一直由情人们或者他的妻子陪伴着度假。他甚至保留有一份关于他所有为数众多的情人们的详细日记存档,对每一次相会都精心作了编码。历史学家现在认为,在他发现方程的那个星期,他与他的一位女友住在阿尔卑斯山的赫维格别墅。
性情中人作为一名科学家,薛定谔确实有其独特不群之处。简单说来,可关注的至少有三点:首先是他的人格形象。不同于一般的,或者说图式化的科学家形象,据穆尔的传记看来,此公似乎是一位性情中人,或者说一位多情种子,毕生陷于恋情的漩涡与纠葛中。不计青少年时期的情窦初开和数次情感遭遇,即使在33岁那年成婚后,他仍然是激情充溢,外遇不断,其对象既有已婚的研究助手的妻子,也有年方二八的他曾辅导过数学的女中学生,既有闻名遐迩的演员和艺术家,也有年轻的政府职员,而这种浪漫风流一直持续到年逾花甲,并且有不止一个非婚生的孩子。对于每一段情感履历,他都非常投入,并为此创作了不少缠绵的情
埃尔温·薛定谔诗。但奇怪的是,生活在维也纳和都柏林这样宗教色彩很浓的地方,他竟然能全然不顾忌传统礼数,认为这是他个人的自由,甚至设想过一妻一妾的生活;而同样令人称奇的是,他与其元配安妮的婚姻历经这种种事端,竟然能白头到老,而且安妮还亲自照料了他非婚生孩子的婴儿期。或许这与安妮自己没有孩子不无关系,但即便如此,这种薛定谔式的爱情,这样的家庭关系,与我们头脑中的科学家形象,恐怕还是会有很大反差,相去甚远的。 另一段说明此公惯于我行我素的轶事,是尽管他一贯远离政治,保持距离,但在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任教时,迫于亲纳粹当局的压力,曾发表声明对自己以往的“不敬”行为表示“忏悔”,结果在当地报纸和《自然》杂志上都刊出了他向纳粹妥协的消息。但当终于逃到英国,面对其他人的问询时,他却又不屑于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辩解,认为这纯属他个人的自由,无须为此权宜之计而内疚,反倒令其他科学家颇为尴尬。而在五年前,也同样是他,在纳粹刚刚上台,开始刁难驱逐犹太科学家之时,因不愿与纳粹同流合污,主动辞去了柏林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的职位,而为其他科学家所赞赏,因为按照他的雅利安血统,宗教背景和普朗克继承人的学术地位,他当时是完全可以自保其身的。显然,在这种丰富复杂的性格形象面前,通常的政治标签似乎是显得过于苍白简单了。
独到的贡献
不确定关系-薛定谔方程其人其事如此,其科学上的成就也不乏独特之处。薛定谔于1926年提出其波动方程时已39岁,比起量子力学史上的其他英雄们,可谓是大器晚成(发表他们的第一篇成名论文时,爱因斯坦26岁,玻尔28岁,海森伯24岁,泡利25岁,狄拉克24岁,约当23岁,乌伦贝克和戈德斯密特分别为25和23岁),在这一点上,他倒是与其柏林大学的前任普朗克不无相似。据说他的这种创造性的激情,恰恰来自圣诞节假期中与情人的幽会,且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不到五个月时间里,一连发表了六篇论文,不仅建立起波动力学的完整框架,系统地回答了当时已知的实验现象,而且证明了波动力学与海森伯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狄拉克也证明了],令整个物理学界为之震惊。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为革命性的量子力学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薛定谔本人的初衷却是恢复微观现象的经典解释;而更令人称绝的是,薛定谔本人坦承他的科学工作,常常并非是独创性的,但他总能敏锐地抓住一些始作甬者的创新性观念,加以系统的构建和发挥,从而构成第一流的理论:波动力学来自德布洛意,《生命是什么》来自玻尔和德尔布吕克,而“薛定谔的猫”则来自爱因斯坦。 今天,量子力学已成为整个理论物理学和高科技的基础,从粒子物理和场论,到激光,超导和计算机。格利宾的书对量子力学的历史发展和应用作了相当通俗形象的描述。但如何解释和理解量子力学的成果,却至今依
埃尔温·薛定谔然是学界,尤其是科学哲学上的热门话题。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之争论了一辈子,“薛定谔的猫”则被爱因斯坦认为是最好地揭示了量子力学的通用解释的悖谬性。其大意是: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装有一只猫和一个与放射性物质相连的释放装置。在一段时间之后,放射性物质有可能发生原子衰变,通过继电器触发释放装置,放出毒气,也有可能不发生衰变,因此依据常识,这只猫或是死的,或是活的。而依据量子力学中通用的解释,波包塌缩依赖于观察,在观察之前,这只猫应处于不死不活的迭加态,这显然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从而凸显出这种解释的困境。为摆脱这种困境,人们设想出了种种方案,但似乎并不能填平这种常识与微观特异性之间的鸿沟。例如格利宾本人所赞成的多世界解释,认为猫死与猫活这两种结果分属两个独立平行且真实存在的世界,是我们的观察行为选择了其中之一为我们的世界。这似乎不仅没有消除,反倒是增加了人们的困惑。
丰富的思想
薛定谔猫从薛定谔的“猫悖论”,引出了我们对于他的第三点关注:他的丰富的哲学思想。“猫悖论”反映出在科学哲学层面上,他反对哥本哈根学派,试图用连续的波动图象,重建对微观对象的经典理解,当然,他的尝试并不成功;而在更抽象的形上层次,他则从叔本华那儿接受了古印度的吠檀多哲学,并从这种信仰中去追求自然的统一,追求自我与宇宙精神的统一。他曾先后写作了《生命是什么》《科学与人文主义》,《大自然与希腊人》,《科学理论与人》,《心与物》,《我的世界观》和死后出版的《自然规律是什么》等哲学论著和文集,甚至一度设想过在教书之余,以哲学为主要兴趣,以至于被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西蒙尼认为“是我们世纪的物理学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哲学家”。这样的科学家形象,与当代职业科学家的技术化,工匠化,商业化和平面化趋势相比较,是否也会给我们若干启示呢? 现在的社会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新事物,从而发现更高层次的理论,以更好的建立物理理论大厦。
成果及荣誉1901年14岁的薛定谔薛定谔的猫悖论(7张)就已经对物理学有极大的兴趣,据说他关于薛定谔猫猜想就来自于他当时一次虐猫的活动,他把他的构想告诉了老师,但因为过于难以理解被老师痛斥为"令人发指的可怕行为"[1]1926年他提出著名的薛定谔方程,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方程的提出只是稍晚于沃纳·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学说,此方程至今仍被认为是绝对的标准,它使用了物理学上所通用的语言即微分方程。这使薛定谔一举成名,他还在同年证明了自己的波动力学是与海森堡和玻恩的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
1937年被授予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1944年薛定谔出版了《生命是什么》,此书中提出了负熵(Negentropie)的概念。他自己发展了分子生物学,想通过用物理的语言来描述生物学中的课题。他还发表了许多的科普论文,它们至今仍然是进入到广义相对论和统计力学的世界的最好向导。
薛定谔方程图解(6张)最著名的思想实验是薛定谔的猫,在这个试验中他把量子力学中的反直观的效果转嫁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上来,并想以此来表达他对想要用一般的统计学说来解释量子物理的拒绝。
此外薛定谔还发表了50余本著作涉及到不同的题目,还进行了统一的语义场论的努力。
主要作品薛定谔曾先后写作了《生命是什么》《科学与人文主义》,《大自然与希腊人》,《科学理论与人》,《心与物》,《我的世界观》和死后出版的《自然规律是什么》等哲学论著和文集,甚至一度设想过在教书之余,以哲学为主要兴趣,以至于被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西蒙尼认为“是我们世纪的物理学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哲学家”。
四维量子力学膜上的四维量子力学诠释10维或11维的“弦论”-模型图册(4张)类似10维或11维的“弦论”=振动的弦、震荡中的象弦一样的微小物体。
霍金膜上四维世界的量子理论的近代诠释(邓宇等,80年代):
相关书籍(8张)振动的量子(波动的量子=量子诡波)=平动微粒子的振动;振动的微粒子;震荡中的象量子(粒子)一样的微小物体。
波动量子=量子的波动=微粒子的平动+振动=平动+振动
=矢量和量子诡波的DENG'S诠释:微粒子(量子)平动与振动的矢量和社会评价作为一位科学家,薛定谔确实有其独特不群之处。简单说来,可关注的至少有三点:
人格形象不同于一般的,或者说图式化的科学家形象,据穆尔的传记看来,此公似乎是一位性情中人,或者说一位多情种子,毕生陷于恋情的漩涡与纠葛中。不计青少年时期的情窦初开和数次情感遭遇,即使在33岁那年成婚后,他仍然是激情充溢,外遇不断,其对象既有已婚的研究助手的妻子,也有年方二八的他曾辅导过数学的女中学生,既有闻名遐迩的演员和艺术家,也有年轻的政府职员,而这种浪漫风流一直持续到年逾花甲,并且有不止一个非婚生的孩子。对于每一段情感履历,他都非常投入,并为此创作了不少缠绵的情诗。但奇怪的是,生活在维也纳和都柏林这样宗教色彩很浓的地方,他竟然能全然不顾忌传统礼数,认为这是他个人的自由,甚至设想过一妻一妾的生活;而同样令人称奇的是,他与其元配安妮的婚姻历经这种种事端,竟然能白头到老,而且安妮还亲自照料了他非婚生孩子的婴儿期。或许这与安妮自己没有孩子不无关系,但即便如此,这种薛定谔式的爱情,这样的家庭关系,与我们头脑中的科学家形象,恐怕还是会有很大反差,相去甚远的。显然,在这种丰富复杂的性格形象面前,通常的政治标签似乎是显得过于苍白简单了。
独到的贡献不确定关系-薛定谔方程其人其事如此,其科学上的成就也不乏独特之处。依据量子力学中通用的解释,波包塌缩依赖于观察,在观察之前,这只猫应处于不死不活的迭加态,这显然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从而凸显出这种解释的困境。为摆脱这种困境,人们设想出了种种方案,但似乎并不能填平这种常识与微观特异性之间的鸿沟。例如格利宾本人所赞成的多世界解释,认为猫死与猫活这两种结果分属两个独立平行且真实存在的世界,是我们的观察行为选择了其中之一为我们的世界。这似乎不仅没有消除,反倒是增加了人们的困惑。
丰富的思想从薛定谔的“猫悖论”,引出了我们对于他的第三点关注:他的丰富的哲学思想。“猫悖论”反映出在科学哲学层面上,他反对哥本哈根学派,试图用连续的波动图象,重建对微观对象的经典理解,当然,他的尝试并不成功;而在更抽象的形上层次,他则从叔本华那儿接受了古印度的吠檀多哲学,并从这种信仰中去追求自然的统一,追求自我与宇宙精神的统一。这样的科学家形象,与当代职业科学家的技术化,工匠化,商业化和平面化趋势相比较,是否也会给我们若干启示呢? [2]
薛定谔的猫为什么可怕
1、除非进行观测,否则一切都不是确定的。
薛定谔在1935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猫关在一个封闭的匣子里,有一只活猫及一瓶毒药。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装置,其中包含一个原子核和毒气设施。这个原子核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衰变时发射出一个粒子,这个粒子将会触发毒气设施的开关,从而杀死那只猫。当衰变发生时,药瓶被打破,猫将被毒死。按照常识,猫可能死了也可能还活着。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存在一个中间态,猫既不死也不活,直到进行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
2、我们的命运就像是在选择无数的平行世界一样。而我们自己的监测状态,决定了量子世界的选择,从而决定了我们会走向哪条平行世界。感觉非常像“苏菲的世界”。
薛定谔是什么意思 薛定谔的意思介绍
1、薛定谔性质就是薛定谔的猫的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2、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猫现在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薛定谔性质的男性”说明这个人的男性特征不是特别明显,有50%的显现的男性特征。
薛定谔的梗是啥意思 薛定谔的简介
1. 薛定谔这个梗是指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个梗最初的来源是薛定谔的猫。简单举个例子,你在拆快递之前,快递盒里的东西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只有在打开盒子的一瞬间,才知道是好是坏,网上就把这种不确定的状态,称为薛定谔。
2. “薛定谔的猫”是薛定谔为了反驳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不确定性的解释而提出的思想实验。实验内容是在盒子里放一只猫和少量放射性物质。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物质衰变并释放出有毒气体杀死猫的概率约为50%,剩下的50%概率是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猫会活下来。
3.哥本哈根的物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意识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根据薛定谔的实验操作,它会创造出一只死猫和活猫,这显然是荒谬的。因此,薛定谔认为人类的意识决定了波函数的坍塌,这是荒谬的。
薛定谔的在比喻什么
薛定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常被用于形容不确定的事情。比如薛定谔的春节。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
薛定谔的猫,比喻一件事如果你不去做,它就可能有两个结果,而一旦你去做了,最后结果就只能有一个,你的参与也直接干预了结果。
薛定谔的什么?
薛定谔的猫(英文名称:Erwin Schr?dinger's Cat)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 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扩展资料:“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梗是啥意思
“薛定谔的猫”梗,其实是来源于薛定谔做的一个关于量子物理的思想实验。薛定谔是一名奥地利物理学家,全名叫埃尔温·薛定谔,他还是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实验内容简单描述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放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这个盒子里有一个装有毒气的玻璃盒。如果玻璃盒破了,它里面的放射性气体就能把猫毒死,而在这个玻璃盒上有个由机关控制的锤子,一旦机关被触发,锤子就会落下来击碎盒子,有毒气体就会被释放,小猫就死了。玻璃盒上的机关由一个会衰变的粒子来触发,而这个粒子的衰变我们无法预测,也不法判断,连化学家也仅仅能知道粒子的半衰期。影响及意义量子力学作为20世纪最有突破的科学成就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科学之一。“薛定谔的猫”很好的阐述了这一现状。人们不能接受量子力学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对于传统的物理学来说,只要找到了事物之间相关的联系,就能在每时每刻确定,事物之间相关的物理数据。比如说,物体运行距离等于物体的速度乘以物体运行的时间,只要知道物体的速度,你每时每刻都能计算出物体运行了多远,然而海森堡提出的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使得你无法预知一个微观粒子未来的状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上帝不玩骰子,但是量子力学让我们不得不相信,上帝似乎是玩骰子的。
薛定谔的梗是怎么用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辛辛苦苦读书三年,怎么学会的都是薛定谔的知识点呢?其中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知识点又会又不会,似懂非懂。也就是说课堂上都是会的,一到考试时就一点都不懂了。“薛定谔的猫”大体上是指:一种东西,一件事情,又是又不是,又存在又不存在。除非到了最后揭晓的那一步,那一天,我们无法准确预知结果。因为这是一种模糊的状态,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不同可能性,日常生活中没有用来描述这个状态的习惯用语,于是人们使用这个短语来表达对于这样一种状态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