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若辱

时间:2024-06-02 14:53:42编辑:阿星

大白若辱出处是哪儿?

出自老子《道德经》四十一章,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翻译:
大白若辱:最白的东西好像有点黑。
大方无隅:直译为,最大的方正的东西没有角落。意译,宽宏大度的人心中没有阴暗的角落。
大器晚成: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做成。
大音希声:最大的响声好像没有响声。
大象无形:最大的形象好像没有形体。
理解:
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


大白若辱什么意思?

出自老子《道德经》四十一章,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翻译:
大白若辱:最白的东西好像有点黑。
大方无隅:直译为,最大的方正的东西没有角落。意译,宽宏大度的人心中没有阴暗的角落。
大器晚成: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做成。
大音希声:最大的响声好像没有响声。
大象无形:最大的形象好像没有形体。
理解:
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


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如下: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十四章译文如下: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也摸不着,我们把它叫作“微”。这三者的形象难以区分开来,它原本就是混沌一体的。它的上面并不显得明亮,它的下面也不显得昏暗,它绵延不绝而又不可名状,又总要回到看不见物体的虚无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作品简介《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原文及译文如下:1、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2、译文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大白若辱是什么意思

大白若辱的意思为真正高洁廉明的,往往是被忽视甚至嫌弃的。一、简介大白若辱,读音为da bai ruo ru,这个“辱”字,宋朝·范应元注本写作“【黑辱】”,是污黑的意思,与“白”相对。二、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成。三、译文上士听了道,勤奋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疑而将信;下士听了道,反加以讥笑——不被他们笑,不成其为道。古话说得好: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高尚的德好像河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强的德好像懦弱,充实的德好像空虚。最洁白的好像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象没有形象。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的含义

来源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芳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这句话的含义:
最洁白的好像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象没有形象。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综合老子全书的思想,可以看出老子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是崇尚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还有就是关于矛盾双方独立统一的相互转化。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理解:
有悟性的人听说“道”后深信不已,没有疑惑,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练习运用它。
悟性一般的人听说“道”后,有时记起来,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并且半信半疑的行动。
完全没有悟性的人,一听说“道”就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稽,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道如果不被嘲笑,就不能说明道的伟大。

所以古人立下言论的时就说过:
明道若昧:有道之人很有智慧,却总是感觉自己很愚昧;
进道若退:有道之人在前进的过程中,却总是后退一步考虑问题;
夷道若纇:有道之人走在平坦的路上,却总感觉哪里有瑕疵有缺陷。

上德若谷:有上德的人,极为虚心,其学习精神仿佛如山谷一般;
大白若辱:有着极高名誉的上德之人,做事做人非常谨慎,总感觉自己时时刻刻受辱一般;
广德若不足:上德之人胸怀宽广,可是他们自己却感觉不怎么宽广;
建德若偷:上德之人的说话举止是社会的标杆,他却总感觉自己说话办事偷偷摸摸;
质真若渝:上德之人纯朴率真,自己却不觉得有什么好的,总觉得自己做的很差很污浊。

大方无隅:巨大的方正,根本没有棱角;大器晚成:庞大的器物,很晚才能成型;
大音希声:恢弘的音乐,却是无声之音;大象无形:宏伟的形象,根本无法形状。

道广大无比,无法用简单的定义来描述。
但是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注意:
呼应第二十八章。

注释:
勤字本义:短期内格外用力。存,存在。建,建立、创设。言,主张、号令、话。
明,智慧。昧字本义:天未大明。夷,平也《说文》。纇,缺陷、瑕疵。
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白字本义:日出与日落之间的天色。渝,变污也《说文》。
隅,角落。器,皿也《说文》。成,形成、成就、完成。象,形象、好像。
形,对照、表现。希,罕也《尔雅》。褒字本义,衣襟宽大。
名,定义、名称、命名。善,善于、美好、善良。

译文:
上士听道之后,勤勉地实行;中士听了道后,若有若无;下士听了道,大声嘲笑。
不被嘲笑,就不足以称其为道。
所以古人立言时说过:
智慧之道好似暗昧;前进之道好似后退;平坦之道好似崎岖;
崇高的德好似山谷;大白好似受辱;广大的德好似不够;标杆的德好似小偷;纯朴率真好像污浊。
大方正的无棱角,大器皿晚形成;大声响没有声音;大形象没有形状。
广大的道无法定义。
只有道,善始且善终。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理解:
有悟性的人听说“道”后深信不已,没有疑惑,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练习运用它。
悟性一般的人听说“道”后,有时记起来,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并且半信半疑的行动。
完全没有悟性的人,一听说“道”就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稽,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道如果不被嘲笑,就不能说明道的伟大。

所以古人立下言论的时就说过:
明道若昧:有道之人很有智慧,却总是感觉自己很愚昧;
进道若退:有道之人在前进的过程中,却总是后退一步考虑问题;
夷道若纇:有道之人走在平坦的路上,却总感觉哪里有瑕疵有缺陷。

上德若谷:有上德的人,极为虚心,其学习精神仿佛如山谷一般;
大白若辱:有着极高名誉的上德之人,做事做人非常谨慎,总感觉自己时时刻刻受辱一般;
广德若不足:上德之人胸怀宽广,可是他们自己却感觉不怎么宽广;
建德若偷:上德之人的说话举止是社会的标杆,他却总感觉自己说话办事偷偷摸摸;
质真若渝:上德之人纯朴率真,自己却不觉得有什么好的,总觉得自己做的很差很污浊。

大方无隅:巨大的方正,根本没有棱角;大器晚成:庞大的器物,很晚才能成型;
大音希声:恢弘的音乐,却是无声之音;大象无形:宏伟的形象,根本无法形状。

道广大无比,无法用简单的定义来描述。
但是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注意:
呼应第二十八章。

注释:
勤字本义:短期内格外用力。存,存在。建,建立、创设。言,主张、号令、话。
明,智慧。昧字本义:天未大明。夷,平也《说文》。纇,缺陷、瑕疵。
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白字本义:日出与日落之间的天色。渝,变污也《说文》。
隅,角落。器,皿也《说文》。成,形成、成就、完成。象,形象、好像。
形,对照、表现。希,罕也《尔雅》。褒字本义,衣襟宽大。
名,定义、名称、命名。善,善于、美好、善良。

译文:
上士听道之后,勤勉地实行;中士听了道后,若有若无;下士听了道,大声嘲笑。
不被嘲笑,就不足以称其为道。
所以古人立言时说过:
智慧之道好似暗昧;前进之道好似后退;平坦之道好似崎岖;
崇高的德好似山谷;大白好似受辱;广大的德好似不够;标杆的德好似小偷;纯朴率真好像污浊。
大方正的无棱角,大器皿晚形成;大声响没有声音;大形象没有形状。
广大的道无法定义。
只有道,善始且善终。


122.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

“上德如谷”,高尚的德行要像山谷一样空虚,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你的境界越高,做事越多,越会发现还有更多的事没有完成,所以要像山谷一样,保持谦卑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继续进步提升。


级别越高的人,格局越大,就越谦卑,对人越客气,他们总是生怕自己哪个地方有闪失,做得不到位,所以对谁都非常客气。

生活中也是这样,比如那些在网上整天互相骂的人,基本上没有一个是大师,真正的学术界大师往往都是非常低调谦虚的。

“大白如辱”,真正高洁的品行,看上去好像没有那么洁白,还有点儿污浊的感觉。比如包公,他的品行就是大白,坚贞刚毅,老百姓都说他是包青天。但是其他的官员就很讨厌他,觉得他特别难相处,说他不懂人情世故。

“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广德,广大的德行。如不足,从某个角度看,有些人好像总是不足。因为每个人的层次不同,看待人事物的角度就不同。他从自己的角度只能看到一个片段,看不到全局,无法认识道,所以通常会把别人形容成不足。

王阳明生擒宁王建了大功,他自己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别人看来就觉得他不大正常,“如不足”是真正对待成绩的态度,悟道之人可能真的认为这是“不足”的,因为他觉得这点事儿真不算什么。

建德如偷,偷,最早是苟且、粗心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偷偷摸摸的行为。

真正大德行的人,看上去没有那么光彩耀人,好像很苟且、很普通,没有那种特别体面的样子,做了什么有功德的事,从不张扬,生怕他人知晓。因为他们没想建多大的功,也没想要那些所谓的回报。

“质真如渝”,真,是没有改变的意思。渝,最早指水由清变得浑浊,引申为变化。

悟道之人,品质坚定,世界在不断变化,悟道之人始终在变化中不断寻找平衡。这里的品质坚定,是说我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不断的顺应自然,与时俱进。

本质从未改变,只是形式方法上在改变,在外人看来就不理解你怎么一直在不断变化。老子告诉我们,悟道之人的境界是非常高远的,普通人无法达到他们思想的高度,所以经常会产生误解。但老子又说,如果你遵循道德法则做事,就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己心中坦然就好。

行道的方向永不变,但得道的方法要随机应变。


上一篇:付作义

下一篇:北京复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