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是什么意思
拮抗:【拼音】[ jié kàng ]【解释】微生物菌落之间的对抗作用。拮抗是一种物质(或过程)被另一种物质(或过程)所阻抑的现象,包括代谢物间或药物间的拮抗作用。2种以上物质混合后的总作用小于每种物质分开来的作用之和也称为拮抗作用。抗:【拼音】kàng【解释】:1、抵抗;抵挡:顽抗。抗灾。抗日战争。皮大衣旧点儿没关系,只要能挡风抗冻就行。2、拒绝;抗拒;抗命抗税。 3、对等:抗衡;分庭抗礼。 4、姓。扩展资料:“抗”字的词组:1、抗衡【拼音】[ kàng héng ]【解释】对抗,不相上下:对方实力强大,无法与之抗衡。【近义词】抗拒、对抗、匹敌2、抗拒【拼音】[ kàng jù ]【解释】抵抗和拒绝:抗拒命令。3、违抗【拼音】[ wéi kàng ]4、反抗【拼音】[ fǎn kàng ]【解释】用行动反对;抵抗:反抗精神。反抗侵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解释】违背和抗拒:违抗命令。5、顽抗【拼音】[ wán kàng ]【解释】指(敌人)顽固地抗拒:负隅顽抗。
怎么学好高中物理化学?
呵呵!我也是女生啊。我的物理可是很好的啊,化学就一般般啦。而这些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别太当真了。
物理啊,其实很好学,必修1和必修2的内容其实不是很连接,所以先不要有恐惧感。这、上课听课肯定是很重要的,即使老师说的不好,但他毕竟是老师,他懂的这一块的内容啊,所以上课要听住。在上课之前要预习,最好看看内容,然后试着去理解知识点,一般来说一块内容就一个知识点把,最重要的预习方法就是下一步,要去试着做一做书上的例题,不管答案对不对,做了就知道相关于这个地方的题目会怎么出了(一般的题目都是换汤不换药)。然后呢,上课要记下公式和公式是怎么推出来的,因为能记了“公式是怎么推出来的”,你就不用辛苦的记公式了,而且记多了你会发现自己都能在草稿纸上推出来的,我认为,知道怎么推出公式真的很重要,甚至比公式重要!!作业要一定是自己做的,不论简单或难的,不会的也不要一下子就去问同学和老师,要自己想,这样更有效果。
化学呢,我没有那么好啊。我高一的时候不喜欢我们的化学老师,所以都没好好上课,现在高二的时候都有点吃不消了,所以高一的时候不能不学好化学啊。
其实我现在回头看看化学书,发现没有很难,我不知道你是用的哪个版本,我的是苏教版的,必修一就前面的初中都学过了,所以根本没有什么,而后面的也是一块一块的介绍一种又一种物质元素,而每种元素都有代表物,只要知道代表物的物理性质,表面现象和化学性质,而化学性质无非从金属和非金属性,氧化还原性,酸碱性,特性等就没什么了,然后要熟记住,这样的话,就能自己推出一些其他东西的性质啦。必修二的前面也没什么把,有机物是个难关,那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写其他作业写的飞快,把化学留到夜自修,拿出一本重难点手册(华东师范出版的,很好用,你可以去买一本的),那本关于有机物的地方都被我翻烂了,结果化学考了历史上最好的一次,所以作题、看书这些比其他技巧都重要。
是女生也能学好物理、化学的,加油,也希望你能读理科,而且物理化学不拉你的后腿,最好能往上拉一些分数
拮抗是什么意思
拮抗是指两个或多个力或因素之间的相互对抗或相互平衡的状态。在不同领域,拮抗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在生物学中,拮抗通常用来描述某些生物体内或生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例如,药物拮抗则指的是两种或多种药物具有相互对抗的作用。这意味着一个药物可以减弱或抵消另一个药物的效果,从而产生相互平衡或对抗的效果。在临床医学中,药物拮抗常用于治疗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等情况。在化学中,拮抗是指两种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例如,一些化学反应中,一个化合物的作用可以中和或抵消另一个化合物的作用,从而产生相互对抗或平衡的效果。这种拮抗作用在药物研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拮抗还可以应用于思想观点、力量对抗、政治冲突等领域。例如,在政治上,两个或多个势力之间的相互对抗可以被称为拮抗。这种拮抗可能是国家之间的冲突、政党之间的斗争、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等。拮抗的存在可以导致力量的平衡,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冲突和动荡。总的来说,拮抗是指两个或多个力或因素之间的相互对抗或相互平衡的状态。这种对抗和平衡可以出现在生物学、化学、政治和其他领域中。了解和理解拮抗的概念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相互作用和平衡的机制,以便应用于实践中的各种领域。
H2受体拮抗剂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相关出处 3 相关药品 1 拼音 H2 shòu tǐ jié kàng jì [主要品种] H2受体拮抗剂包括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作用特点] 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阻断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胃酸分泌减少。不仅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而且能部分地阻断组胺、五肽胃泌素、拟胆堿药和 *** 迷走神经等所致的胃酸分泌。 [药理作用] H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地竞争结合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壁细胞内cAMP产生,胃酸分泌减少。H2受体拮抗剂不仅对组胺 *** 的酸分泌有抑制作用,尚可部分地抑制胃泌素和乙酰胆堿 *** 的酸分泌。常用的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三种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的相对能力相差20~50倍,以甲氰咪胍最弱,法莫替丁最强。相应地抑制50%五肽胃泌素 *** 的酸分泌所需的有效血浓度(EC50),以甲氰咪胍最高,法莫替丁最低。在常规剂量下,血浓度超过EC50的时间在甲氰咪胍约6小时,其他两种约10小时。 [不良反应] H2受体拮抗剂是相当安全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年龄大、伴肾功能和其他疾病时,易产生不良反应,常见腹泻、头痛、嗜睡、疲劳、肌痛、便秘等。 [H2受体拮抗剂新用法] H2受体拮抗剂可高度选择性地与组胺H2受体结合,竞争性地拮抗组胺与H2受体结合后引起的胃酸分泌,产生抑酸作用,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传统的给药方法是一日剂量分次给药,如西咪替丁200毫克,每天四次或400毫克,每天二次;雷尼替丁150毫克,每天二次;法莫替丁20毫克,每天二次;尼扎替丁150毫克,每天二次;罗沙替丁75毫克,每天二次。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组胺的基础分泌以夜间为主,并且夜间胃液酸度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白天的胃酸分泌与乙酰胆堿、胃泌素相关,且排出量不但与溃疡的形成无关,而且还具有以下显著的生理性作用:维持正常的消化过程,特别是蛋白质的消化,因为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只有在足够酸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一定的胃酸酸度与钙和铁的吸收有重要关系;白天正常的胃酸分泌可保持胃内无菌环境,避免念珠菌使溃疡愈合延缓、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部分患者溃疡病的过早复发、胃酸持久抑制引起一些患者腹泻。因此,有学者认为,H2受体拮抗剂在白天的抑酸作用弱,而夜间给予此类药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可以使溃疡快速愈合,症状缓解。临床观察也支持这一观点,即在睡前将H2受体拮抗剂一日剂量一次给药,在溃疡愈合速度、症状缓解和安全性上均与一日剂量分次给药法相同,并且这种给药法可以提高溃疡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已经在临床应用的H2受体拮抗的一日剂量一次给药法为:睡前服,西咪替丁800毫克,雷尼替丁300毫克,法莫替丁40毫克,尼扎替丁300毫克,罗沙替丁150毫克。 [H2受体拮抗剂市场分析] 随着新药成果转化率的不断提高,国产药品价格连续下调,百姓得到了实惠的同时,消化类用药消费比值已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在新药的推广应用下,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用药金额仍呈现出增长势头,2003年国内16个典型城市样本医院中,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用药金额已达 19.63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7.03%。 目前在抗溃疡抑酸剂药物市场上,已形成了由质子泵抑制剂类、H2受体拮抗剂和胃粘膜保护剂三足鼎立的局面,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尼扎替丁已广泛用于临床,新药罗沙替丁、拉呋替丁、乙溴替丁的开发,将进一步加大胃炎和胃肠溃疡临床药物的选择范围,尽管奥美拉唑及其品牌药物“洛赛克”在我国市场形势很好,但是“替丁类”药物符合同情,也展示出较好的市场前景。 [消化系统疾病及其药物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多发病,同时也是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病,尚未有彻底根治的有效手段,这已成为药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统计分析表明:全球消化系统的发病率占人类的10-12%,我国城镇消化系统的发病率为11.43%,与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基本相似。由于饮食结构的特点,南方城市和西南地区居民的患病率比较偏高,而中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较多,每年仍有数千万胃肠道病患者采用药物治疗。 伴随着胃肠治疗药物的快速增长,许多的抗溃疡新药如雨后春笋相继问世,消化系统用药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抗感染类、心血管类的第三大治疗药物,据2002年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资料报道: 2001年世界13大药物市场营养代谢药品销售额已达373亿美元,占市场总额的15.29%,同比增长率为7%,其中畅销的前200种药品中五种抗溃疡药的销售额为112亿美元。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2001年各类药品的纯销售额为1530亿元,消化与代谢药品共320 个品种,占药品销售额的9.55%,为146亿元。由于用药结构的调整,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消化与代谢药的另一特点是在零售市场中表现格外突出,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零售分析系统的数据表明,2002 年上半年,消化系统用药占化学药品零售额的 16.27%,仅次于抗感染药居于第二。 在我国消化系统治疗药物中,传统中成药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尚不足该类药品总量的1/3,主要是由于中成药疗效不明确,显效率低,常作为胃肠调理保护性辅助用药。而临床中的西药已趋于成熟,抗溃疡药、胃粘膜保护剂是目前国内消化系统用药的中流砥柱,市场占有率已达62.35%,在国内抗溃疡药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已成为大众认知的药品。 2 相关出处 新编药物学 3 相关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