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方戏

时间:2024-06-09 04:19:42编辑:阿星

戏曲文化:河北地方戏曲剧种有哪些

  河北,我国 地方戏曲 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具有久远的戏曲历史。在河北戏曲文化中,有很多戏曲被人们熟知,并且得到观众的喜爱。那么,你了解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有哪些吗?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去了解吧。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   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丝弦   弦,中国民间戏曲种类,分为南方丝弦和北方丝弦,北方丝弦又名弦索腔、弦子腔,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是全国稀有汉族戏曲之一。剧种起源于明末,其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丝弦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曾遭禁演,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民间日渐发展,并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路流派,流行于石家庄地区一带的为中路丝弦。   南方丝弦主要指常德丝弦,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的汉族地方曲种。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常德后,经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变、发展而成。    平调   平调是中国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河北省的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冀南武安县一带。“平调”也称“武安平调”、“平调剧”。平调是十二律中最低的调子。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晋东南广大地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艺人以河南怀调、山西上党梆子为基调,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河北梆子的唱腔艺术,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来。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剧种。平调的唱腔属梆子腔系板腔体,五声“徴”调式。    落子   落子,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之一,属于秧歌类。它流传于沧州地区,尤以沧县、南皮县为盛,据查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冬季农闲时排练,正月十五前后演出,以示人们辞旧迎新,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内容多是表现男女爱情和人民生活的。唐山落子发展成为现在的评剧。

河北都有哪些戏剧?

1、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

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

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



2、保定老调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

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

流行的地区比较广,除保定外,在沧州、衡水、石家庄、张家口以及北京、天津和山西部分地区都有它的足迹和影响。

3、哈哈腔

哈哈腔又被称为柳子调、喝喝腔,是产生于河北省民间的地方剧种,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演变面形成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河北乱弹

河北乱弹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又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剧种。

产生于顺治末年,分东西两路。

剧目丰富,班社众多,艺人辈出,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行当与表演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乱弹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蜚声燕赵艺坛。

5、平调

平调(汉语拼音为píng diào,英语为PingDiao Opera)是中国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河北省的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冀南武安一带。

“平调”也称“武安平调”、“平调剧”。

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晋东南广大地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艺人以河南豫北怀调为基调,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北乱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定老调


河北戏曲剧种有哪些?


1、平调,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河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平调”也称为“武安平调”、“平调剧”。武安平调是古都邯郸土生土长的本土戏曲,流行于冀晋豫鲁交界的冀南(邯郸、邢台及周边各县,北至石家庄)、晋东南(长治、左权及周边各县)、豫北(安阳)、鲁西北(聊城)一带,深受当地群众喜爱。2、石家庄丝弦又名弦腔、弦索腔、河西调、小鼓腔、罗罗腔、女儿腔等,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石家庄丝弦起源于明末,流传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和晋中地区东部及雁北地区。3、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4、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5、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有什么戏剧

1、河北梆子。2、保定老调。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3、哈哈腔。哈哈腔又被称为柳子调、喝喝腔。4、河北乱弹。河北乱弹是历史悠久地方戏曲剧种。5、平调。中国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扩展资料 河北戏剧种类详解:1、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2、保定老调。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流行的地区比较广,除保定外,在沧州、衡水、石家庄、张家口以及北京、天津和山西部分地区都有它的足迹和影响。3、哈哈腔。哈哈腔又被称为柳子调、喝喝腔,是产生于河北省民间的地方剧种,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演变面形成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河北乱弹。河北乱弹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又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剧种。产生于顺治末年,分东西两路。剧目丰富,班社众多,艺人辈出,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行当与表演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乱弹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蜚声燕赵艺坛。5、平调。平调(汉语拼音为píng diào,英语为PingDiao Opera)是中国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河北省的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冀南武安一带。“平调”也称“武安平调”、“平调剧”。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晋东南广大地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艺人以河南豫北怀调为基调,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来。


河北什么戏曲

河北梆子!
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解放前,它有许多名称,在河北本地叫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梆子腔;外地人称之为京梆、笛棒子、反调等;此外,也有人称它为卫梆子或山西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2年统一称为河北梆子。除北京、天津、河北广大乡镇以外,河北梆子还流传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地,在长江以南的活动基地,主要是上海、武汉等地。
河北梆子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到1880年左右,北至海参崴(原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原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南至广州、福州、东至上海,西至乌鲁木齐,都有河北梆子班社的演出活动,是一个颇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全国性的大剧种。1920年后,河北梆子出现衰势;1930年后急剧衰落,濒临灭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河北梆子才莸得新生。 河北梆子有适合广大人民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剧目。在它的500多个传统剧目里,有的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有的反映阶级压迫,有的歌颂抗击侵略战争的英雄人物,有的赞美妇女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有的反映农村生活的风趣......。在反映当代生活方面,自1890到1937年,河北梆子编演了150多个时装戏。它是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
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河北梆子的演员中有一批全国知名的杰出的人士,如田际云、魏连升、侯俊山、何景山,赵佩云(筱香水)、王莹仙(金钢钻)都以唱腔高亢优美、变化多端而为广大观众所热爱。这批演员是河北梆子舞台上的明珠,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使观众更加喜爱河北梆子这个剧种。
由于名演员辈出,他们的创造成果大大丰富了河北梆子的表演技巧。生旦净丑各有自己的表演程式和特长。特别是旦行中的“花旦”行当,在清代末叶以其表演丰富多采而独步剧坛。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的家乡戏是什么戏?它的特点是什么?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梆子腔的一种(梆子腔:戏曲声腔之一,因用梆子加强节奏得名.)解放前,它有许多名称,在河北本地叫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梆子腔;外地人称之为京梆、笛棒子、反调等;此外,也有人称它为卫梆子或山西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2年统一称为河北梆子。除北京、天津、河北广大乡镇以外,河北梆子还流传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地,在长江以南的活动基地,主要是上海、武汉等地。 艺术特色 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河北梆子《杀驿》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 慢板有大、小慢板之分。大慢板是河北梆子唱腔中曲调性最强、演唱速度最慢的一板三眼(记作四分之四板式),多于青衣、老生行当,善于表现剧中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它不能自行结束,唱完后必须转入小慢板。小慢板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板式,生、旦、净、丑各行都可运用。这种板式既可用来抒情,也可用来叙事,是介于大慢板与二六板之间的板式和大慢板通向二六板的桥梁,但也常常单独起板,自成唱段。 二六板基本分为两大类,一为正调二六,一为反调二六,均属一板一眼(记作四分之二)。 正调二六又有不同速度的板名:紧接在小慢板之后的,称为“慢二六”,特点是曲调性较强,唱腔从容舒展,偏于抒情。用在流水板之前的,称为“快二六”,特点是工于叙事。介于以上二者之间是中速二六,是二六板的主体。后者唱腔平易流畅,兼有快、慢二六板的功能、运用得最为广泛。二六板可塑性很大,也极为灵活,既可用来抒发人物的多种感情,也可以用它沟通除大慢板以外的任何板式,因此可以说是河北梆子唱腔的核心。 反调二六俗称“反梆子”或“反调”,既无起板,也无收板,不能自起自落,它的上承或下转,均须经由正调二六带入和接出,因此,不是一个完整的板式,却善于表现人物的哀怨、凄楚之情。 流水板是河北梆子中有板无眼的唱腔,有整板流水与散板流水之分。整板流水节秦急促,字多腔少,几乎是一字一板,甚至一板二字,因此被称为“紧打紧唱”。散板流水比较自由,行腔的长短随需要而定,可长可短,但在唱腔的进行中要不间断地匀称地快击梆子,因此谓之“紧打慢唱”。两种流水板主要来表表现人物的愤怒、焦急、仓惶等情绪。 尖板是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哭板也是一种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除开头有过门,结尾处和以乐器伴奏外,在唱腔进行中间不托任何乐器。


带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河北的地方戏是?

什么叫地方戏,《辞海》中解释说:“流行于一定地区,带有地方色彩的的戏曲剧种的特称。如秦腔、川剧、评剧、沪剧、湘剧、闽剧、越剧等。”
可以说,地方戏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成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
评剧:发源于河北唐山,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的地方戏。它最初是在河北民间说唱“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先后吸收了其他剧种和民间说唱的音乐和表演形式,于清朝末年形成了评剧。评剧具有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擅长表演现代生活。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新凤霞等,代表剧目有《秦香莲》、《小女婿》、《刘巧儿》等。
除此之外还有——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河北的家乡戏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梆子腔的一种(梆子腔:戏曲声腔之一,因用梆子加强节奏得名.)解放前,它有许多名称,在河北本地叫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梆子腔;外地人称之为京梆、笛棒子、反调等;此外,也有人称它为卫梆子或山西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2年统一称为河北梆子。除北京、天津、河北广大乡镇以外,河北梆子还流传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地,在长江以南的活动基地,主要是上海、武汉等地。 艺术特色 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河北梆子《杀驿》 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 慢板有大、小慢板之分。大慢板是河北梆子唱腔中曲调性最强、演唱速度最慢的一板三眼(记作四分之四板式),多于青衣、老生行当,善于表现剧中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它不能自行结束,唱完后必须转入小慢板。小慢板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板式,生、旦、净、丑各行都可运用。这种板式既可用来抒情,也可用来叙事,是介于大慢板与二六板之间的板式和大慢板通向二六板的桥梁,但也常常单独起板,自成唱段。 二六板基本分为两大类,一为正调二六,一为反调二六,均属一板一眼(记作四分之二)。 正调二六又有不同速度的板名:紧接在小慢板之后的,称为“慢二六”,特点是曲调性较强,唱腔从容舒展,偏于抒情。用在流水板之前的,称为“快二六”,特点是工于叙事。介于以上二者之间是中速二六,是二六板的主体。后者唱腔平易流畅,兼有快、慢二六板的功能、运用得最为广泛。二六板可塑性很大,也极为灵活,既可用来抒发人物的多种感情,也可以用它沟通除大慢板以外的任何板式,因此可以说是河北梆子唱腔的核心。 反调二六俗称“反梆子”或“反调”,既无起板,也无收板,不能自起自落,它的上承或下转,均须经由正调二六带入和接出,因此,不是一个完整的板式,却善于表现人物的哀怨、凄楚之情。 流水板是河北梆子中有板无眼的唱腔,有整板流水与散板流水之分。整板流水节秦急促,字多腔少,几乎是一字一板,甚至一板二字,因此被称为“紧打紧唱”。散板流水比较自由,行腔的长短随需要而定,可长可短,但在唱腔的进行中要不间断地匀称地快击梆子,因此谓之“紧打慢唱”。两种流水板主要来表表现人物的愤怒、焦急、仓惶等情绪。 尖板是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哭板也是一种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除开头有过门,结尾处和以乐器伴奏外,在唱腔进行中间不托任何乐器。


河北都有哪些戏剧?


1、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2、保定老调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流行的地区比较广,除保定外,在沧州、衡水、石家庄、张家口以及北京、天津和山西部分地区都有它的足迹和影响。3、哈哈腔哈哈腔又被称为柳子调、喝喝腔,是产生于河北省民间的地方剧种,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演变面形成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河北乱弹河北乱弹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又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剧种。产生于顺治末年,分东西两路。剧目丰富,班社众多,艺人辈出,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行当与表演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乱弹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蜚声燕赵艺坛。5、平调平调(汉语拼音为píng diào,英语为PingDiao Opera)是中国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河北省的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冀南武安一带。“平调”也称“武安平调”、“平调剧”。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晋东南广大地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艺人以河南豫北怀调为基调,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北乱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定老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哈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北梆子

上一篇:御剑江湖4399

下一篇:青岛办公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