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风云

时间:2024-06-13 15:44:02编辑:阿星

《赤壁风云》武将如何升级

  《赤壁风云》共有上千名史实武将,武将升级获得能力点数完全由玩家操控。同时武将的级别提升也是受到武将属性的控制,“统帅”的点数越高武将活动获得的经验也会越高。因此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打造出最强的领将还得看玩家的合理分配了。武将除去属性点和HP(体力)属性之外还有一个特殊属性—忠诚度,武将每发动技能和布置阵法时都会耗用一定的忠诚度,当然当忠诚度成为0时,武将也会背叛玩家另寻其主了。“赤壁风云”中拥有丰富的技能,阵法和领将装备。以上丰富的武将功能,足以让睿智的玩家打造出一些更加快速的武将养成之路。  武将的技能独具特色,游戏中有着大量的技能书和技能秘籍供武将学习。当玩家拥有某种技能的技能书,同时玩家武将属性符合技能需求便可使该武将学习该技能,当然技能秘籍可以忽略技能对武将属性的限制。技能所覆及的领域也是非常的广泛,资源生产,内政建设,出征打仗都有技能的可用之处。  武将还可以学习阵法,阵法的获得和使用和技能大致相似。但“赤壁风云”中的阵法再一次重笔描绘了三国历史中的真实战争。通过使用不同的阵法可以激活兵种相克的属性。在一场以智谋对抗的战争中,合理的阵法可以让玩家打出更多一少胜多的精彩战役。


赤壁风云怎么快速升级 快速升级攻略解析

一、主线副本毫无疑问,主线任务是每一个游戏中经验来源最快的。《赤壁风云》除了完成任务过程中刷副本所得的经验以外,另外还能领取每日任务所发放的奖励,自然而然是升级的首选之一。二、探险探险的经验来的比主线任务还快!点击《三国志-赤壁风云》玩家个人城池内的船,就可以进入“探险”界面,探险次数满状态下是20次,20次可以“一键探险”一次性使用完,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次数就会再次刷新。《赤壁风云》中的“探险”除了奖励大量的经验以外,还有机会获得宝箱、经验武将等珍贵物品,实在是升级和寻宝的首选。三、每日任务《赤壁风云》中的每日任务奖励,80%以上都可以获得经验奖励,如果你想快速升级,只需将每日任务完成,即可获得海量的经验,轻松升级。


李白的诗风是什么样的?


李白的诗风是豪放飘逸、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的词赋:今传李白词大多出于《尊前集》,但由于《尊前集》本身的成书年代及真伪都成问题,故李白词的真伪也许仍会继续争论下去。按照词学界的一般看法,至少《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和《清平乐》的前四首,在没有发现有力的证据之前,应该据宋人的说法,看作李白的作品。不管李白是否有词作,“李白词”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这一名称代表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而这些词到底是不是李白所作倒是次要的事情了。就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李白的诗风是什么?


李白的诗风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意境、气韵、风骨。1、李白诗歌感情真挚感人,意境开阔幽远。2、李白诗歌创作的最大特色,是想象奇特、格调豪放,他的诗中总是蕴含着一种博大的气韵。3、李白诗歌把自己面对现实忧愤而产生的狂放之情,表现得非常痛快酣畅,这些就是李白诗歌的风骨。李白的诗特点:李白的作品想像奇特丰富,风格雄奇浪漫,意境独特,清新俊逸;善于利用夸饰与譬喻等手法、自然优美的词句,表现出奔放的情感。诗句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清赵翼称:“李杜诗篇万口传”(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更被谱入曲)。李白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哪一句是苏轼所写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全诗如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译文: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汹涌的骇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像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轻有为,仪表威武,英姿勃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像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赏析诗人用“大江东去”“乱石穿空”“千堆雪”等自然景色和历史英雄人物进行对比,不经意体现出人作为个体的渺小与无奈。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把古今联系、远近联结,将周瑜的风流倜傥、英姿飒爽描述得淋漓尽致。但最后用一句“浪淘尽”,点明了人类的有限最终都要消失在永恒当中。千古风流人物被大浪淘尽,洒下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英雄人物也不过渺渺众生,难抵挡时间的流逝,更何况自己。苏轼用这种个性化、主体化的抒情方式,似乎在三国英雄周郎与当下被贬黄州的“我”之间形成强烈反差,但实际上苏轼在永恒的时间与自我境遇的多舛中,与世界、与自然和解,绽放出存在者与世界整体合一的淡然。在这种细腻的情感共鸣下,审美主体可以体味到其对待人生的释然与豁达,继而生成一丝秀美的审美经验。

李白一生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他的诗风有什么变化?

、读书与蜀中游历期:五岁随父到江油县,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十八岁于戴天大匡山读书,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踏上远游,二十五岁李白出蜀。2、壮游与求仕期:李白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二十六岁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到湖北安陆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在此约十余年。3、长安三年入仕期:李白曾两入长安,开元后期一次,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召入长安作家供奉翰林。而李白自恃太高,依旧纵酒狂歌,后受排挤,赐金放还。4、再次游历期:离开长安,李白又开始漫游。在洛阳遇到了去长安的杜甫,杜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之后,白与武后时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这期间,白热衷于求仙访道。5、安史之乱期:安史乱后,白隐居庐山。玄宗奔蜀,马嵬后,肃宗在灵武继位。玄宗在成都尚不知时,发布公文,命其子平定天下。永王李璘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人,东下平乱,实则别有野心。他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

唐代诗人李白,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引言:唐代诗人李白,对当时有什么影响?下面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当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被称为杜甫和“李杜”,与其他两位诗人李尚恩和杜牧一起,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教授表示。杜甫的诗德屹立于天地,源于遗儒,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失魂落魄。《旧唐书》记录李白在山东,据《新唐书》报道,李白作为兴盛皇帝李奎九世孙与李唐帝王同宗。那个人爽快大方,喜欢喝酒作诗,喜欢交朋友,李白在《李太白集》诗前,诗中醉诗写得多。李白代表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 ,《蜀道难》 ,《将进酒》 ,《明堂赋》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的作词部、宋人已有传记《湘山野录》,在其创作意义和艺术成就上,“李白话”享有很高的地位。李白对当时的影响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读李白的诗,能感受到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既然提到李白,恐怕无人不知不晓,特别是他的同时代朋友和后
  世文人们在李白身上寄托着自己的希望,十分赞誉他对达官贵族的
  “轻蔑”态度,一首诗歌更是着意刻画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
  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种平生傲岸、叛
  逆不羁的形象被后人拔高夸大,其实真是一场天大的误会,李白并非
  像他自己宣称或别人颂扬的那样远离权贵,而是一生都应酬周旋、奔
  走于朱门显宦之间.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遍访四川地方要员,拿着当时的“名片”
  投刺京城来蜀的官僚,得到过以礼部尚书衔出任益州长史的苏廷页赏
  识.为了十年寒窗脱青衿,一朝能为帝王师,他隐居岷山待价而沽,
  广汉太守慕名前去看望他,使他的名声渐大.开元十三年(725年),
  25岁的李白走出三峡漫游东南,展开了广泛的干谒活动,他不仅娶了
  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还先后向各地官员上书拜见,希望
  能荐用自己,但却大失所望而归,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
  蹉跎十年”.
  10年后,他来到了国都长安,寓居在玉真公主别馆,谒见了宰相
  张说的儿子、驸马都尉张土自以及一批朝臣大官,期望“攀龙见明主”,然而仍无结果,只好悻悻出京漫游,愤慨不平中写下了著名的《蜀道难》、《行路难》等诗歌,以此隐喻胸中磊落不满之气.于是他改装换巾趋向山林,隐居蒿庐,交结与皇室有密切关系的道士,试图走出一条世俗垂青、贵人揄扬的“终南捷径”.应该说,这条捷径是以肉
  体磨难换得的,深山大泽之中结草为庐、凿穴而居、饮食粗糙、单衣
  遮体,那种被文入们所诗化的麈尾鹤氅、跨蹇寻诗,或踏雪访梅、钓
  竿斗笠的隐士生活是很少见的.中国的隐士大多是扬言孤峰逍遥隐逸,
  实际上是欲邀求时誉擢居美职.隐土超出尘表的卓异人格固然羡慕,
  但栉风沐雨的艰苦生涯绝不像人们幻想的那样潇洒超脱.
  天宝元年(742年)初夏,可能是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推荐,隐
  居的李白被征召入京.他洋洋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
  蒿人”.认为自己将被重用,代草君言、建立功业,甚至把玄宗比作
  汉武帝,把自己比成司马相如.入京召见于金銮殿后,李白果然受到
  皇帝重视,命供奉翰林,在一年多受宠遇的日子里,演出了七宝床赐
  食、高力土脱靴、杨贵妃磨砚、饮酒眠闹市、狂笔草蛮书等广为传诵
  的奇闻逸事.许多曾讥笑过李白“落魄微贱”的势利小人,这时却纷
  纷请谒与他称兄道弟、酒宴交欢,这更使李白满面春风,十分光荣,
  不得志时拼命想做官,得志后便尽可能明哲保身,于是他出入宫掖献
  赋作词,侍从皇帝讨好贵妃,交结王公大官赠诗宴酬,写了许多摧眉
  折腰事权贵的无聊诗歌.
  但不知是唐玄宗对他那些歌颂宫廷生活的《清平调词》、《宫中
  行乐词》等不感到清新、俊逸,还是翰林院里那些候补闲员的同事们
  谗言诋毁,或是他本人褊狭,十分清高的声称要浪浮江湖,反正没等
  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
  在唐玄宗的眼里见过多少“神气高朗”的文人,李白只不过是一个有
  “穷相”的布衣隐士,充其量和当时的梨园弟子、侍奉乐师是同等的
  材料,召他入朝只是用其名气与才华作延揽精英的摆设,并非为了让
  他治国参政.
  李白对自己忠心报君之心不被理解感到委曲不平.他对好佞之辈
  的谗毁极其愤慨,常常表现出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清高气概,但又
  十分留恋不舍宫廷侍从的生活,所以他不仅在皇帝面前以恭谨小臣礼
  范的形象出现,而且攀龙附凤心向往之的和李唐皇室联宗结谱,其矛
  盾百出的庸俗气简直让人不敢与他刚正傲岸的性格相吻合.他颂扬唐
  王朝的列祖列宗,他讴歌唐玄宗是明主、英君、圣皇,甚至将皇帝比
  做太阳,从没有谴责君王的昏聩荒淫,他时时怀念玄宗的知遇之恩和
  供奉惠渥,他把自己比喻为被阿谀谄媚之流妒害的精卫鸟.因此,他
  是含着热泪离开长安的.
  微妙的问题是李白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他在政治仕途上的失败苦
  涩,尽管这时他已44岁了,但仍匆匆忙忙按老路去赶行程.每到一处,
  他就与当地的太守、长史、司马、县令等官场人物上书赠诗、应酬宴
  请.使人感到惊讶的是,一些连史传都无记载的人物竟被他美誉为雄
  才豪杰,其目的是迫切的希望对方赏识自己,很多语气近于乞求.天
  宝十四年(755年),李白竟执笔代替宣城太守向权倾朝野的右相杨国
  忠上书,言辞卑下,语多阿谀,尽管是为他人言,但实在是有损于自
  己的形象与人格,后世研究者对此只好闭口不谈.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的干谒自荐活动无人顾及了,他听到永王
  李率军经营长江流域,便兴冲冲的跑下庐山进入李幕下效力,试
  图奋剑运筹立功建业,谁知李竟因“叛乱”全军覆没,李白南奔自
  首后以附逆罪投入监狱,差点被杀头,最后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
  这是李白第二次惨遭政治上的打击,本来他满怀激情报效君王,要与
  永王李共赴国难,结果却身陷囹圄,所以他一再声称自己是被“迫
  胁”,减轻和开脱“谋逆”之罪.幸亏御史中丞宋若思将他解脱,随
  其到武昌幕府中协理文案,天真的李白又心血来潮,以宋的名义向朝
  廷写了一封自荐表,要特请拜一名京官给自己.此后他又两次向宰相
  张镐投诗,交结地方官员,希望能再踏上仕宦之途.上元二年(761年)
  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出征东南,虽然他已61岁了,仍向朝廷“请缨”,
  准备投身军幕,但因生病不得不半道还家,后到当涂(今安徽当涂)
  去依靠“从叔”县令李阳冰,不到一年便悲凉地病死在这个小县城了.
  李白一生思想上渴求入仕做官,人事上却几次难以遇合,在行为
  上功名强烈直至乞求权贵,在情感上凹凸不平愤世疾俗.在他留下的
  1000多首诗歌中,充满了浪漫气质的夸张之词,豪言壮语中时时表现
  出“平交王侯”的幻想,对现实不满集中于从政之志无法实现上,痛
  恨厌恶的只是阻塞了他上进之路的小人,而对皇帝、权贵则是慧眼没
  识他的才干.如果说他一辈子功未成、身也未退,那么他一生也未真
  正安安静静地隐居过.同样,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个性解放、傲岸超然、
  纵情自适,和他猎取功名强烈从政的委曲求全,使他一生陷入痛苦的
  矛盾中,诗人李白的崇高和文人李白的庸俗似乎竟能在主观上统一起
  来,这就给后代具有个性又颇受压抑的读书人们留下了极好的渲染素
  材与反思榜样.


读李白的诗,能感受到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既然提到李白,恐怕无人不知不晓,特别是他的同时代朋友和后
  世文人们在李白身上寄托着自己的希望,十分赞誉他对达官贵族的
  “轻蔑”态度,一首诗歌更是着意刻画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
  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种平生傲岸、叛
  逆不羁的形象被后人拔高夸大,其实真是一场天大的误会,李白并非
  像他自己宣称或别人颂扬的那样远离权贵,而是一生都应酬周旋、奔
  走于朱门显宦之间。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遍访四川地方要员,拿着当时的“名片”
  投刺京城来蜀的官僚,得到过以礼部尚书衔出任益州长史的苏廷页赏
  识。为了十年寒窗脱青衿,一朝能为帝王师,他隐居岷山待价而沽,
  广汉太守慕名前去看望他,使他的名声渐大。开元十三年(725年),
  25岁的李白走出三峡漫游东南,展开了广泛的干谒活动,他不仅娶了
  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还先后向各地官员上书拜见,希望
  能荐用自己,但却大失所望而归,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
  蹉跎十年”。

  10年后,他来到了国都长安,寓居在玉真公主别馆,谒见了宰相
  张说的儿子、驸马都尉张土自以及一批朝臣大官,期望“攀龙见明主”,然而仍无结果,只好悻悻出京漫游,愤慨不平中写下了著名的《蜀道难》、《行路难》等诗歌,以此隐喻胸中磊落不满之气。于是他改装换巾趋向山林,隐居蒿庐,交结与皇室有密切关系的道士,试图走出一条世俗垂青、贵人揄扬的“终南捷径”。应该说,这条捷径是以肉
  体磨难换得的,深山大泽之中结草为庐、凿穴而居、饮食粗糙、单衣
  遮体,那种被文入们所诗化的麈尾鹤氅、跨蹇寻诗,或踏雪访梅、钓
  竿斗笠的隐士生活是很少见的。中国的隐士大多是扬言孤峰逍遥隐逸,
  实际上是欲邀求时誉擢居美职。隐土超出尘表的卓异人格固然羡慕,
  但栉风沐雨的艰苦生涯绝不像人们幻想的那样潇洒超脱。

  天宝元年(742年)初夏,可能是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推荐,隐
  居的李白被征召入京。他洋洋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
  蒿人”。认为自己将被重用,代草君言、建立功业,甚至把玄宗比作
  汉武帝,把自己比成司马相如。入京召见于金銮殿后,李白果然受到
  皇帝重视,命供奉翰林,在一年多受宠遇的日子里,演出了七宝床赐
  食、高力土脱靴、杨贵妃磨砚、饮酒眠闹市、狂笔草蛮书等广为传诵
  的奇闻逸事。许多曾讥笑过李白“落魄微贱”的势利小人,这时却纷
  纷请谒与他称兄道弟、酒宴交欢,这更使李白满面春风,十分光荣,
  不得志时拼命想做官,得志后便尽可能明哲保身,于是他出入宫掖献
  赋作词,侍从皇帝讨好贵妃,交结王公大官赠诗宴酬,写了许多摧眉
  折腰事权贵的无聊诗歌。

  但不知是唐玄宗对他那些歌颂宫廷生活的《清平调词》、《宫中
  行乐词》等不感到清新、俊逸,还是翰林院里那些候补闲员的同事们
  谗言诋毁,或是他本人褊狭,十分清高的声称要浪浮江湖,反正没等
  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
  在唐玄宗的眼里见过多少“神气高朗”的文人,李白只不过是一个有
  “穷相”的布衣隐士,充其量和当时的梨园弟子、侍奉乐师是同等的
  材料,召他入朝只是用其名气与才华作延揽精英的摆设,并非为了让
  他治国参政。

  李白对自己忠心报君之心不被理解感到委曲不平。他对好佞之辈
  的谗毁极其愤慨,常常表现出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清高气概,但又
  十分留恋不舍宫廷侍从的生活,所以他不仅在皇帝面前以恭谨小臣礼
  范的形象出现,而且攀龙附凤心向往之的和李唐皇室联宗结谱,其矛
  盾百出的庸俗气简直让人不敢与他刚正傲岸的性格相吻合。他颂扬唐
  王朝的列祖列宗,他讴歌唐玄宗是明主、英君、圣皇,甚至将皇帝比
  做太阳,从没有谴责君王的昏聩荒淫,他时时怀念玄宗的知遇之恩和
  供奉惠渥,他把自己比喻为被阿谀谄媚之流妒害的精卫鸟。因此,他
  是含着热泪离开长安的。

  微妙的问题是李白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他在政治仕途上的失败苦
  涩,尽管这时他已44岁了,但仍匆匆忙忙按老路去赶行程。每到一处,
  他就与当地的太守、长史、司马、县令等官场人物上书赠诗、应酬宴
  请。使人感到惊讶的是,一些连史传都无记载的人物竟被他美誉为雄
  才豪杰,其目的是迫切的希望对方赏识自己,很多语气近于乞求。天
  宝十四年(755年),李白竟执笔代替宣城太守向权倾朝野的右相杨国
  忠上书,言辞卑下,语多阿谀,尽管是为他人言,但实在是有损于自
  己的形象与人格,后世研究者对此只好闭口不谈。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的干谒自荐活动无人顾及了,他听到永王
  李?率军经营长江流域,便兴冲冲的跑下庐山进入李?幕下效力,试
  图奋剑运筹立功建业,谁知李?竟因“叛乱”全军覆没,李白南奔自
  首后以附逆罪投入监狱,差点被杀头,最后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
  这是李白第二次惨遭政治上的打击,本来他满怀激情报效君王,要与
  永王李?共赴国难,结果却身陷囹圄,所以他一再声称自己是被“迫
  胁”,减轻和开脱“谋逆”之罪。幸亏御史中丞宋若思将他解脱,随
  其到武昌幕府中协理文案,天真的李白又心血来潮,以宋的名义向朝
  廷写了一封自荐表,要特请拜一名京官给自己。此后他又两次向宰相
  张镐投诗,交结地方官员,希望能再踏上仕宦之途。上元二年(761年)
  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出征东南,虽然他已61岁了,仍向朝廷“请缨”,
  准备投身军幕,但因生病不得不半道还家,后到当涂(今安徽当涂)
  去依靠“从叔”县令李阳冰,不到一年便悲凉地病死在这个小县城了。


  李白一生思想上渴求入仕做官,人事上却几次难以遇合,在行为
  上功名强烈直至乞求权贵,在情感上凹凸不平愤世疾俗。在他留下的
  1000多首诗歌中,充满了浪漫气质的夸张之词,豪言壮语中时时表现
  出“平交王侯”的幻想,对现实不满集中于从政之志无法实现上,痛
  恨厌恶的只是阻塞了他上进之路的小人,而对皇帝、权贵则是慧眼没
  识他的才干。如果说他一辈子功未成、身也未退,那么他一生也未真
  正安安静静地隐居过。同样,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个性解放、傲岸超然、
  纵情自适,和他猎取功名强烈从政的委曲求全,使他一生陷入痛苦的
  矛盾中,诗人李白的崇高和文人李白的庸俗似乎竟能在主观上统一起
  来,这就给后代具有个性又颇受压抑的读书人们留下了极好的渲染素
  材与反思榜样。


上一篇:天师钟魁

下一篇:龙珠改 究极武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