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李济深简介 李济深(1885—1959),黄埔军校副校长。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广西苍梧人。字任潮。早年就 读于广州黄埔陆军中学、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在新军任见习官、排长,后入广东陆军讲武堂继续学习。1909年,被保送到设在保定的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 名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历时五年。 1920年,李济深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后任师参谋长。1922年,第一师师长邓铿被刺身亡后,兼任代理师长。1923年以后,正式升任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并兼任西江善后督办,大元帅大本营西江办事处处长等职。
李济深是哪里人
广西苍梧人李济深(1885—1959),黄埔军校副校长。前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广西苍梧人。任潮这个词。早年就读于广州黄埔陆军中学和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在新军担任见习军官、排长,后进入广东陆军讲堂继续深造。1909年被派往保定军事顾问学院(后改名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我留校当了五年教官。1920年,李南下广州,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后任该师参谋长。1922年,第一师师长邓铿被刺身亡,任代理师长。1923年后,正式升任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并兼任监督西江善后、大元帅大本营西江办事处主任等职。1924年1月,孙中山决定创办黄埔军校,李被任命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蒋介石任主席)。2月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临时主任。3月,兼任军委代理主席。当时,李还在西江练兵,所有这些工作都由邓代理。5月,李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部主任。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升任陆军司令,晋升陆军上将军衔。10月,参加第二次十字军,任十字军第二纵队首领。后担任国民革命军南路总司令。陈率、张发奎等部向雷州半岛和琼州进发。为广州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做出了贡献。1926年1月,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4月,兼任黄埔军校副校长。7月,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李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留守主任,兼总司令(总司令蒋介石在前方指挥作战)。此外,他还担任过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军事处处长、黄埔军校副校长、第四军军长等职务。,执掌广东党政军大权。四方面军两个师和副师长陈柯宇率领的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战争,打击敌人,打了胜仗,使四方面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一九二七年四月初,李、和顾颖芬赴上海出席蒋介石召开的反共会议。会后回到广州,发动“四·一五”政变,派兵包围中华全国总工会广东办事处和各省、港罢工委员会,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夺取工会、农会、学生会等革命组织,杀害邓培、萧楚女、熊雄等20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李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八路军总司令。9月,、韩、上海联合起来,成为中央特委委员。曾派重兵围攻进入潮汕地区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1929年3月,蒋介石与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的战争爆发。3月15日,蒋介石扣留了李,把他软禁在南京汤山,剥夺军政权力,并“永远开除党籍”,罪名是与李宗仁、白崇禧合谋“分头进攻,反叛党和国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被释放。同年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参谋长兼训练局长。然而,李没有接受蒋介石的贿赂,并很快离开南京前往广州,在那里他开始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32年,他组织了“抗日军人联合会”,企图反叛蒋介石,但失败了。此后,他与、陈、等组织联合,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成为当时支持胡(汉人)反蒋(蒋介石)的军事统帅。1933年10月23日,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常会,第二次将李开除出党。11月20日,李、陈、蒋光鼐、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蒋介石军事分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从那以后,我们一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李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不久,福建事变被蒋介石和李镇压,逃往香港。后来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大革命联盟”,出版《大众日报》,继续反蒋抗日宣传。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鉴于全国抗日形势,蒋介石撤销了对李的通缉令,任命李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议长等职。,并授予李军一级上将军衔。1944年,桂林失陷后,他联合部分军人和进步人士,在家乡广西苍梧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与冯玉祥等人联系,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他在庐山两次会见蒋介石,批评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6年3月至4月,李联系李、蔡廷锴两次应酬,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主席。联系国民党内爱国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努力推动国内和平民主。1947年3月9日,李在港发表《时局论》,号召“国民党内一切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勇敢地站出来,“纠正党内反动派的错误政策”。5月,国民党中央以“背叛党和国家”的罪名,第三次将李开除党籍,并下令“全国通缉”。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总会在香港成立,宋庆龄当选为名誉主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主席。5月5日发出电报,代表中国革命委员会支持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召集新CPPC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2月,应中共中央邀请,离港北上,到达东北解放区。1949年6月,代表中国革命委员会在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李代表中国革命委员会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49年11月、1956年2月和1958年11月,李在中国革命委员会第二、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1959年10月,病逝于北京。
广州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清统一台湾后,设立了四个通商口岸,到了18世纪中叶,减少到广州一处。
洪秀全,广东花县,创“拜上帝教”为太平天国前身。
1853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滩主持销毁了外商运到中国的200多万斤鸦片(虎门销烟)。
孙中山广州起义,创黄埔军校,1923年,中共在广州召开三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定国共两党合作。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1926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
宁武有哪些历史名人
宁武的历史名人有班婕妤、赵信等,下面是其简介: 1.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楼烦人,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 善诗赋,有美德。 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 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 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 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2.赵信,匈奴人,本是匈奴小王;后来战败投降汉朝,改名赵信,被封为翕侯。 在武帝时期的多场战争中立过战功。 后来又因兵败,又复降匈奴,为自次。 宁武县简介: 宁武县,又称凤凰城,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 北邻朔州,西北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与五寨、岢岚相望,南与静乐县相接,东南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相接。 总面积1987.7平方公里,设4镇10乡,辖483个行政村。
宁武的人文历史
宁武县,汉置楼烦县,魏、西晋因之,永嘉年废。 北宋置宁化军。 金称宁化县,为宁化州治。 明洪武三年置宁化所(故址在进县南之宁化乡)。 成化处建宁武关,清雍正三年置宁武县,为宁武府治。 民国元年废府留县,今因之。 宁武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 杨庄等处古文化遗址所遗贸的石斧、陶片,为史学界研究黄河中游地区文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古老而善于射骑的楼烦部族(或氏族)便活动在今宁武一带。 公元前277年,赵国征服楼烦,赵武灵王为实现灭秦大计,重用楼烦将士,今宁武是其驻扎的主要地域。 隋代,几十万工匠在今宁武天池、汾源一带,建筑了规模宏大的汾阳宫。 唐代、天池、元池、楼烦是朝迁的重要军马基地。 元代,戌边军民开始在今宁武一带屯田垦植,结束了当地有史以来的荒漠状态。 明清以来,修内边、筑城池,营建寺庙,宁武一步步发展起来。 明洪武年间设镇西卫、属太原府管辖。 成化四年立宁武关。 嘉靖十九年,宁武为山西镇,统领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军事。 清雍正三年始改为宁武县为宁武府治,领“宁武”、“神池”、“五寨”、“偏关”四县,属山西雁门道。 民国初年废府,建国后为“宁武县人民 *** ”,隶属山西省忻县地区行署辖。 1959年1月划归晋北专署,1961年重归忻县专属。 “文革”期间改“县人民 *** ”为“县革命委员会”,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 1981年3月,县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改“县革命委员会”为“县人民 *** ”至今,现为山西省忻州市人民 *** 管辖。 自战国到明末,宁武地区或边关要地,联络内地和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通道,或内地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杂居地,民族商贾文化交往的主要地段。 宁武特殊的地理环境养育了粗犷、刚强的宁武人民,勤劳淳朴的宁武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古代疏通汾水河道、降伏水患的治水始主台骀长期生活在今宁武一带,在今宁武定河村建有“昌宁公家庙”,立祠纪念。 汉代著名女文豪班姨妤就是古楼烦人。 刘肇文开本县留学外国的先河。 丁致中、南桂馨早年参加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太原起义,在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 斗争中曾作出重要贡献著名文学呈敬梓之长子吴良曾任宁武知府,政绩显著。 宁武籍王春菁、王春葳姐妹在30年代括襄全国网球单打、双打冠军,为宁武和山西人民争得殊荣。 抗日战争期间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贺龙、关向应、王震、余秋里长期战斗在宁武一带,留下许多革命足迹和光荣传统。 宁武人民出生入死英勇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 旧堡村民兵分队长、晋缓特级民兵英雄张初元创造了一手拿枪一手拿锄,敌人来了就战斗,敌人走了便生产的劳武结合的经验,誉满晋绥。 席麻洼村民兵队长邢四娃组织带领民兵开荒地种军火田,创办“军火合作社”,妇幼皆知,闻名遐迩。 抗日、解放战争期间宁武数以万计的人民支前参战,为革命有1076名烈士牺牲。
桂林市区5a景点有哪些
桂林5A级景区有4家(截至2017年12月31日),分别是:桂林漓江景区、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一、桂林漓江景区桂林漓江风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区、阳朔县、灵川县。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漓江又名桂水、桂江、癸水、东江,流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以流域孕育的独特绝世而又秀甲天下的自然景观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其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漓江的特点概括为清、奇、巧、变四个字,主要景点概括为一江、两洞、三山。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象鼻山、叠彩山、独秀峰),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牧童悠歌、渔翁闲钓、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么诗情画意。二、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坐落于桂林兴安灵湖景区,距县城3公里。占地面积396万平方米。为台湾元大证券集团投资兴建,是广西引进台商投资建设的最大的旅游休闲项目。最终目标是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休闲世界主题乐园和第一个迪斯尼主题乐园。1997年破土动工。整个工程计划分3期开发,预计于2007年全部竣工,其中第一期工程投资额达10亿元人民币,已于2000年12月25日全面营业,包含主题乐园、高尔夫俱乐部、森林度假村、五星级度假酒店4个主要项目。三、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独秀峰·王城景区,国家AAAAA级景区,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位于桂林市漓江之畔,是以山形秀美的独秀峰为代表和整个明代靖江王府为地域范围的景区。景区内自然山水风光与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自古以来就有“城中城”的美誉。四、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桂林“两江四湖”,即指漓江、桃花江、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其环城水系全长7.33公里,水面面积38.59万平方米。该工程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当时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纵横,游人如织,兴盛一时。桂林两江四湖构成桂林山水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桂林两江四湖的工程概况、社会效益、规划进程和展示的炫丽美景做了详细的描述,十分引人入胜。扩展资料:桂林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从远古至今,历代都在这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其中以甄皮岩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宋代、明代古城池格局为代表的古代城市建设文化,以灵渠、相思棣为代表的古代水利科技文化,以名山胜迹、历代摩岩石刻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靖江王城、王陵墓群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以近、现代革命遗迹、历史纪念地为代表的近现代文化是桂林历史文化的精髓。市区范围内有文物古迹共552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17处,其中国家级5处、自治区级23处、市(县)级89处。其中,甑皮岩洞穴遗址,与古运河、都江堰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著名水利工程的兴安灵渠,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靖江王府和靖江王墓群,中国四大孔庙之一的恭城文庙,集历代摩岩石刻之大成的桂海碑林,历史悠久、具有“楚南第一名刹”的全州湘山寺,近代的八路军办事处、李宗仁故居等文物古迹。截至2017年12月31日,桂林共有A级景区60家,其中5A级景区4家,分别是桂林漓江景区、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4A级景区25家,3A级景区31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桂林百度百科—桂林漓江风景区百度百科—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百度百科—独秀峰·王城景区百度百科—桂林两江四湖
桂林木龙湖怎么样,桂林木龙湖旅游攻略
山环水绕的木龙湖,整个景区周边自然景观优美,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漓江、叠彩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有历史久远的古宋城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历史文化遗迹丰富。所以,在以宋城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为主的木龙湖景区总体设计方案时,通过对现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做全方位深入调分析和在进行多次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听取了各方意见,不断完善、修改、深化设计方案,确定木龙湖景区在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木龙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有限度地开发利用风景文化旅游资源,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的基调。木龙湖景区总体布局以中国传统造园思想为指导,结合建筑范围内地形地址条件,以史料、《清明上河图》等宋画为基本素材,就形成了宋代建筑特征。木龙湖景区建设突出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在木龙湖北侧依托宋代东镇门、宋城墙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建设包括宋街、半边街、古宋城、木龙塔、木龙夜泊、浅桥鱼影、听荷轩等具有宋代建筑气息的古建筑群落的景点,木龙塔是以上海宋代的龙华塔为蓝本建造的,高45米。在木龙湖南侧与叠彩山之间建筑以观赏林地、草地、溪流、瀑布为主的生态景观带。木龙湖夜景木龙湖在的位置,在宋代是一排排的兵营;两江四湖工程施工前,建有密集的民房。为了连通漓江与内湖,收到显山露水的效果,实施两江四湖工程中,搬迁居民1896户、单位56家,拆除旧房174842平方米。其中,木龙湖整体拆迁安置工程,共拆除旧房近15万平方米,创下在广西单项城建工程中,一次性整体搬迁安置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短,拆除房屋面积最大的记录。又在叠彩山与铁封山之间开挖长约1100米的人工湖,开挖土石方100余万立方米。这个人工湖因为邻近木龙洞,故名木龙湖。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是桂林这座清山秀水城市的水晶项链,木龙湖无疑就是这串项链中一颗透出桂林历史文明光芒的水晶珠。与木龙湖默默相伴800年的古宋城墙,是一个历经沧桑铮铮铁骨的男子汉,静静地从宋城墙脚下流淌了一春又一春的木龙湖,则是一个婀娜美丽而又多情的娇女儿。木龙湖的建筑木龙湖景区总体布局以中国传统造园思想为指导,结合建设范围内地形地址条件,以史料、宋画为基本素材,并充分考虑现代人商业、旅游模式与生活习惯,按空间质感和游览形式分为三大部分:以建筑辅以传统叠石理水及种植构成的宋代风格建筑群,包括宋街、半边街、古宋城等;以观赏林地、草地、叠彩山为主要空间界面的叠彩山北麓自然生态景观带,充当景区主线的木龙湖水面、升船机景观。在反映宋代市井生活的宋街中,其建筑造型主要是借鉴了当时描绘宋朝汴京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还参考了北方、长江流域、岭南等相应时期的遗迹和记载,同时还根据宋朝历史文献《营造法式》所规定的宋朝官方建筑标准进行推断,再融进南方建筑的飞檐、翘角等特点,就形成了宋街建筑特征。而挺立宋城中的木龙塔,则是以上海宋塔———龙华塔为蓝本而建,景区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传统木装修,由此,宋街顿时古风蔚然。
广州起义简介 广州起义介绍
1、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面对强大敌人向广州发起围攻,叶挺、叶剑英主张起义军主动撤离广州,但却遭到共产国际顾问的否决。经三天浴血奋战,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
2、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革命火种。
民国,李济深生平?
李济深简介
李济深(1885—1959),黄埔军校副校长。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广西苍梧人。字任潮。早年就 读于广州黄埔陆军中学、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在新军任见习官、排长,后入广东陆军讲武堂继续学习。1909年,被保送到设在保定的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 名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历时五年。
1920年,李济深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后任师参谋长。1922年,第一师师长邓铿被刺身亡后,兼任代理师长。1923年以后,正式升任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并兼任西江善后督办,大元帅大本营西江办事处处长等职。
1924年1月,孙中山决定创办黄埔军校,李济深被任命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委员长蒋介石)。2月,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临时主任。3月,又任军构入伍试验委 员会代理委员长。当时,李济深因还在西江练兵,这些工作都由邓演达代理,5月,李济深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教练部少将主任。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 府成立后,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升任军长,并普级为陆军上将。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任东征军第二纵队纵队长。随后又任国民革命军南路总 指挥。率陈铭枢、张发奎等部南征雷州半岛和琼州。对广州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作了贡献。
1926年1月,在国家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委员等职。4月,又兼任黄埔军校副校长。7月,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李济深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上将总参谋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留守主任,并代行总司 令职权(总司令蒋介石在前方指挥作战)。此外,还兼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军事厅厅长、黄埔军校副校长、第四军军长等职,总揽广东党政军全权。所部 第四军两个师和叶挺独立团,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参加北伐,攻必克,战必胜,使第四军获得“铁军”光荣称号。
1927年4月初,李济深和古应芬到上海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反共会议。会后,返回广州,发动“四·一五”政变,派军队包围中华全国总工会广东办事处和省港罢 工委员会,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查封工会、农会、学生会等革命团体,杀害邓培、肖楚女、熊雄等两千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 国民政府后,李济深担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和第八路军总指挥。9月,国民党宁、汉、沪 三方合流后,又任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曾派重兵围攻进入潮汕地区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
1929年3月,在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爆发蒋桂战争。3月15日,蒋介石以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扣 押,软禁于南京汤山,剥夺军政大权,并“永远开除党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被释放。同年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李济深 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和训练总监。但李济深没有接受蒋介石的收买,不久离开南 京到广州,开始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政治活动。1932年,曾组织“抗日军人联合会”,图谋反蒋,未成。后又联合方鼎英、陈铭枢等组织“革命军事委员 会”,成为当时拥胡(汉民)反蒋(介石)的军事处领。1933年10月23日,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常会,将李济深第二次“永远开除党籍”。11月20日, 李济深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率领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蒋军事下放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从此开始与中国 共产党合作。李济深被选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不久,福建事变被蒋介石镇压,李济深逃亡香港。后又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 大同盟“,出版《大众日报》,继续进行反蒋抗日宣传。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李济深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蒋介石鉴于全国的抗日形势,撤销对李济深的通缉令,并任命李济深先 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还授予李济深陆军一 级上将军衔。1944年,桂林沦陷后,他团结一部分军人和进步人士,在家乡广西苍梧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李济深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济深联络冯玉祥等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曾两次在庐山与蒋介石面谈,批评蒋的内战政策。1946年3月至4月,李济深联络李章达、蔡廷锴 等先后两次娱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被推选为主席。联络国民党内爱国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为促进国内和平民主而努力。1947 年3月9日,李济深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号召国民党内“每一个对国家负有责任感的人”,都应勇敢地站出来“改正党内反动派的错误政策”。5月,国民 党中央以“背叛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第三次“永远开除党籍”,并下令“全国通缉”。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积分在香港成立,宋庆龄被推选为名誉主席,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 席。5月5日,发表通电,代表民革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2月,应中共中央邀请离开香港北上,到达东北 解放区。1949年6月,代表民革在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
1949年9月,李济深代表民革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 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49年11月、1956年2月和1958年11月,在民革第二、三、四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均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1959年10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梁鸿楷的人物生平
梁鸿楷(1887-1954)字景云,新兴县,天堂内洞莲塘村人。出生于贫苦家庭,二十岁外出做店铺工,后到广州找工作,适遇清政府招募新军,便到广州沙河募兵站应招报名入伍。后来进入广东陆军小学,并加入同盟会,民国前二年在校响应孙中山号召加入革命军,参加辛亥革命,后在革命军中历任班长,排长。在讨袁北伐中任连长,1917年在援闽粤军中任营长。后回师广东升任团长参加驱逐桂系军阀莫荣新战役。1920年11月,孙中山创立的粤军第一师在广州成立,邓(铿)仲元将军任师长,粱鸿楷授命任第一旅旅长。奉命率部参加讨伐桂系反动军阀。他以忠厚、顽强和勇猛的战斗作风,深受孙中山的赏识和重用。他对待部属将领从来都是互相尊重,对待下属士兵总是细心体恤,有爱兵如爱子之称。因此,部属将领和士兵都无不敬佩与爱戴梁鸿楷将军。1922年3月下旬,支持孙中山北伐的粤军第一师师长邓仲元将军在广州被刺遇害。梁鸿楷奉命代任粤军第一师师长,孙中山回广州罢免陈炯明粤军司令职时,正式任命梁鸿楷担任粤军第一师师长,梁鸿楷受孙中山命令继任邓仲元将军统领粤军第一师后,坚定地继承邓仲元将军的一切拥孙行动, 5月6日,梁鸿楷率领粤军第一师在韶关参加北伐誓师大会,这时,陈炯明(仍任陆军总长)反对孙中山北伐,电令梁鸿楷率粤军第一师返回广州参与叛乱,梁鸿楷拒绝了陈炯明的指令,坚定地效忠孙中山。按孙中山的指令挥师北伐。由于陈炯明反对北伐和造成干扰,孙中山发动和亲督的北伐受到挫折。粤军第一师一团团长谢毅,三团团长陈修爵原为陈炯明亲信。出师北伐时就已经同陈炯明有所串通,在北伐军回师讨贼途中即公开拥陈反孙。只有工兵营营长邓演达,独立营营长郭学云,一团营长梁鸿林,四团营长陈式桓态度鲜明。坚决拥护孙中山。由于粤军第一师内部分歧严重。若硬性规定拥孙或反孙,都会造成部队的自相残杀。梁鸿楷与李济琛商量后,在部队回师行抵信丰时,于7月28日率本部经江西三南转入粤东龙川、河源整顿队伍,第一师的三团长陈修爵却倒戈率部前往韶关攻打回师讨贼的北伐军。(此事 均被误认粤军第一师擅自撤入粤东龙川、河源以及全师已经投向陈炯明)许崇智回师讨贼失利,程潜率部退入赣湘边界,许崇智率部队退入赣西。粤军第一师的拥孙派官兵也受到陈军的攻击。担任韶关大本营警卫的张发奎率部退入始兴仙人洞据守。8月,广东沦为陈军所占领,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得知北伐军回师讨贼无望,遂换乘军舰去上海,重新部署计划。梁鸿楷因带领粤军第一师跟随孙中山革命北伐而遭受陈炯明的追责问罪。梁鸿楷因此只能以艰辛的处境暗中团结领导粤军第一师的拥孙派官兵继续与陈炯明周旋。11月,整编后的粤军第一师被调往西江,梁鸿楷受令要率领粤军第一师与林虎所部共抗滇桂联军东下讨陈。梁鸿楷后来打听得知张发奎隐居于始兴仙人洞后,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召其归队,张发奎收信后立即率部下山到广州整编后即前往到西江与梁鸿楷会合,成为日后粤军第一师在西江起义反陈的一支骨干力量。后来梁鸿楷与李济琛、邓演达、徐景唐、张发奎、郭学云等将领研究商量后,决定推荐派遣邓演达为代表,带信秘密经香港去上海向孙中山汇报广东形势和粤军第一师情况,并请示孙中山的部署计划。邓演达不辜重任,到上海找到孙中山,向孙中山汇报了情况,孙中山深受感动,确信亲手创立的粤军第一师仍然掌握在手。随之向邓演达传授部署计划,带回给在逆境中领导粤军第一师的梁鸿楷。后来,梁鸿楷根据邓演达的提议,将粤军第一师有革命倾向和拥护孙中山的官兵编入第二团,聚集革命力量,然后各自分头准备,待机起义。1923年1月,梁鸿楷按照邓演达带回的孙中山部署计划,暗中与李济琛率部在粤西发起西江起义。配合滇桂两省军队合成西路讨贼军,迅速东下讨伐陈军,彻底打败了粤西以及广州附近的陈炯明军队。后以邓演达带领粤军第一师的工兵营为先锋,率先攻入广州,使广州重新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大本营。2月,孙中山从上海返回广州,重建陆海军元帅府,亲自掌握军政大权。通过平定陈炯明叛军以后,孙中山进一步认识到梁鸿楷是一个忠诚于革命的爱国将领,孙中山回到广州的第二天就召见了一批讨贼有功之臣,在大元帅府内举行宴会,宴会后孙中山和大家拍照留念及赠送礼物,礼物大都是孙中山的照片和题字,梁鸿楷得到的题字是“疾风吹劲草,乱世识忠臣。”3月,孙中山下令整编粤军,将粤军第一师和脱离陈炯明的粤军扩充为中央直辖(讨贼军)第四军,深知梁鸿楷的孙中山晋升梁鸿楷为中央直辖(讨贼军)第四军军长,并把粤北一部、粤西一带的防务重担交给梁鸿楷负责。4月,西路讨贼军指挥官沈鸿英作乱,派遣黄振邦,张希拭两个旅占据肇庆,孙中山即令梁鸿楷率第四军所部前往平乱,梁鸿楷率李济琛第一师攻克清远后,直趋西江,指挥李济琛的第一师和郑润琦的第三师及江防舰队合力成功收复肇庆,并把沈军驱离粤西。1923年下半年,粤东军情严重,梁鸿楷按孙中山的指令抽调第四军主力——粤军第一师由李济琛带领前往粤东增援,解救被困于博罗城的许崇智第二军所部,成功驱散包围博罗城之陈军,稳定了粤东的局面。1924年初,孙中山在广州第三次建立革命政权后重组建国粤军时、特地亲自委任梁鸿楷担任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自从朱执信、邓仲元两人牺牲后,孙中山当时已将廖仲恺、许崇智,梁鸿楷三人视为左右手。多次遭受陈军重创的许崇智到上海消愁缓解情绪,3月份,许崇智回到广州上任建国粤军司令兼第二军军长,蒋介石为第二军参谋长(后上任黄埔军校长时为粤军总参谋长)。孙中山在追赠邓仲元将军为陆军上将后,加封梁鸿楷为陆军上将,并指令梁鸿楷统领建国粤军第一军,手握重兵严密保卫广东,确保和维护黄埔军校办学的顺利发展……1925年8月,廖仲恺遇刺案发生后,梁鸿楷与众多粤军将领被诬告为策动军变推翻国民政府而卷入涉嫌与“廖案”遇刺有关而被捕关押。在被关押期间,广州城内充满紧张气氛,一场广东内战一触即发,梁鸿楷抛开个人利益,以大公无私、清者自清的态度诚恳地接受政府的一切审查,并设法通知梁鸿林回建国粤军第一军下达指令,命令全军不准轻举妄动,并表示自己绝对没有密谋推翻国民政府,更没有参与买凶刺杀同僚手足廖仲恺,深深地认定,如果广东发生内战,自己将会被定为挑起广东内战的罪名,孙中山辛苦创立的革命政权、将会被反动势力趁火打劫。用忠厚的态度有效地阻止了一场危及国民政府和殃及人民的广东内战。后来,由于“廖案审判委员会”对李福林所告发的“大塘会议”里缺乏梁鸿楷与众粤军将领密谋军变推翻国民政府的真凭实据和缺乏梁鸿楷参与了“买凶刺廖”的确凿证据,因而对梁鸿楷无罪可定。后来经宋庆龄,何香凝的力保和各界人士的言论,梁鸿楷在无罪可定的情况下交纳了保释金(东征报效费)后获释。(1926年1月下旬,在“廖案审判委员会”公布案犯名单时,梁鸿楷已经被除名)。梁鸿楷获释后,更以宽广胸襟,劝通引导众多部属将领,要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后来在第二次北伐时,众多原来建国粤军第一军的将领(邓演达、陈济棠、薛岳、叶挺、张发奎、陈诚、余汉谋、蒋光鼐、蔡廷楷等)在北伐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粤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战功卓越。荣获“铁军”之称。1940年3月20日,江精卫卖国求荣,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派密使到香港拉拢邀请梁鸿楷回广州担任广东省伪省主席(长)。梁鸿楷断然拒绝,严斥江精卫的卖国行为,并表示其原来众多部属(薛岳、叶挺、张发奎、陈诚、余汉谋、蒋光鼐、蔡廷楷等)都投入抗日前线,自己作为军人不能上战场与日寇作战已十分遗憾。后来李济琛也邀请梁鸿楷到广西协助组织抗日工作。但在重庆的蒋介石一双眼睛紧紧盯住梁鸿楷,深恐日后又会产生一股新的反蒋势力。梁鸿楷在回复李济琛时述析了此事,李济琛表示理解。1943年,蒋介石组织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反攻选用指挥官的时候,想起在家有勇猛作战和实战经验的梁鸿楷,于是召请梁鸿楷到重庆商量。见面叙旧时表明,过去的只是一场误会。并把汪精卫,李济琛邀请梁鸿楷的事如盘倒出,同时赞扬梁鸿楷怒斥汪精卫的卖国行为有维护党国和国家人民的热衷,并希望梁鸿楷重服戎衣,共上战场消灭日寇。梁鸿楷欣然答应,但希望蒋介石能让在过去建国粤军第一军的部属李济琛、叶挺(当时被关押).陈济棠、卓仁机、梁鸿林、梁休年,蒋光鼐,蔡廷楷等将领重返归队参与对日军作战,蒋介石听后眉头一皱,口头上答应研究研究,缅北反攻时,蒋介石派出郑洞国担任新一军军长指挥缅北反攻作战。最后敲定怒江反攻由卫立煌担任滇西大反攻总指挥。后来吩咐梁鸿楷回家乡组织抗日力量,同时告知,已经下令李汉魂通知新兴县政府每年拨稻谷三千斤给梁鸿楷作家用,后重新委任梁鸿楷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由于老蒋的猜忌,梁鸿楷失掉重新披甲重返战场为国家效力的良机,梁鸿楷是宋庆龄第一个力保的军人将领,也是蒋介石从“廖案”被释放人员当中重新委任使用的高级军人将领。在梁鸿楷病故时,蒋介石特地为梁鸿楷亲笔题词:“景云同志千古”,并赠五千元以经纪其丧,颁“忠谟永式”。四字诔赐。梁鸿楷在跟随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戎马生涯中,坚定地继承邓仲元将军率领粤军第一师忠诚地跟随孙中山革命北伐,在北伐受挫期间顽强地团结粤军第一师拥孙派将领官兵,在1923年1月,按照孙中山的部署计划,在粤西率领粤军第一师举行西江起义,协助孙中山平定叛军夺回广州,使广州重新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大本营,梁鸿楷在接受孙中山委任晋升中央直辖(讨贼军)第四军军长后率部屡建战功,成功驱赶桂系乱军,先收复粤北韶关、清远一带,后收复粤西肇庆、封开一带。在协助孙中山第三次建立“革命政权”的战斗中立下了卓越战功。1923年下半年粤东军情紧急时,梁鸿楷根据孙中山的指示,抽调中央直辖(讨贼军)第四军主力所部粤军第一师前往增援,解救被困于博罗的许崇智第二军所部,成功驱赶包围之敌。稳定了粤东局面。协助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在北江、西江、珠江一带牢牢地站稳了脚跟。1924年成立建国粤军时,孙中山委任梁鸿楷担任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封授陆军上将。并指令梁鸿楷手握重兵严密保护广东,以确保和维护黄埔军校办学的顺利发展。1925年1月,梁鸿楷根据元帅府的指令,抽调建国粤军第一军所部主力粤军第一师参加第一次东征,在东征军回师对刘·杨乱军平乱的同时,梁鸿楷根据专程从广州赶到江门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部的廖仲恺所提出的建议,调动和率领建国粤军第一军所部辖属(第一师、第三师)两部从三水沿广三铁路向广州扫荡,在广州石围塘、芳村一带与乱军进行激烈交战。严密追截和围堵了刘·杨乱军北窜的去路和西逃的退路,迫使刘·杨乱军终成瓮中之鳖,使广州再次回到国民政府手中。广大将领士兵有目共睹,梁鸿楷生前获孙中山题字“疾风吹劲草,乱世识忠臣”相赠,病逝后得蒋介石题字“忠谟永式” 诔赐。但很多事情,却被很多人在某种程度上未能理解并导致误解。今天,人民应重新了解和认识早年忠诚跟随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爱国将领——梁鸿楷将军。梁鸿楷 嫡孙 梁建超 干孙 曾国强
暗杀王斧头帮主王亚樵为何死在兄弟老婆手上?
暗杀王王亚樵在进行暗杀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行动中不幸被二人发现,出于自保,王很是狼狈的从当时的事发地逃到了安全的地带。可是,后来被称为暗杀王的他却因为一个下属的老婆遭到了刺杀,所以很多人都对此事笑称其实死在了手下的老婆手上。之所以会这样说,当中的原因会有很多,其中一个便是王惹了其不该惹的人。大家都知道,当时王想刺杀的人是蒋介石和汪精卫,就是因为此次射杀,导致汪精卫认为是蒋介石所安排的,进一步的坏了蒋介石想要和汪精卫和谈的计划,正因为如此,蒋介石恼羞成怒,让手下的特务机构去追寻王的去向。这一点很明显的便是王惹了不该惹的人,做了不该做的事,这才会将这熊熊大火烧到自己的身上。惹错人这一事件,便构成了王为什么会死在下属老婆手上的第一个诱因。第二个原因便是王对于属下家庭的关心。据说王虽然是一个杀手,但是其对于自己的下属很是舍得以及关心。据说蒋的特务在抓到了王的手下后,任凭其怎么去逼问这位手下,其只是一味的向他们说:“我不知道。”,在王知道了这件事后,内心很舒适触动,于是他便频繁的去接济了这位下属的妻子,一个频繁活动在风月场所的妇人。虽然说王对于属下的关心,使得了属下在被特务用大刑逼问时也不愿说出王的动向,可也是因为频繁的去接济这位下属的老婆,使得这个暗杀王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最后我们便接着上一个的问题来说,正是因为王频繁的去接济这个下属的老婆,使得这个常常活动在风月场所的妇人,对其的去向和住所了然于心。在一次舞会上,这位妇人接触到了一个奉命追查和暗杀王亚樵的特务,这个特务在通过接触后慢慢便取得了这个妇人的芳心,并与其共度了一晚良宵,此人表明了身份,并说自己其实是一个刺杀王的特务,只要你认真和真诚的和我配合杀掉王这个人,日后必有重谢,而这个重谢的礼物便是放出她的丈夫,以及给其十万大洋。于是此妇人被特务说动,主动的联系了王,并告知自己最近手头比较缺钱,需要起救济,因为王很是心系自己属下的安慰和冷暖,于是没有任何怀疑的便答应了其的要求;在二人见面后特务便将此二人直接射杀,使得这位在江湖上行走多年的“老司机”最终死在了自己下属老婆的手上。所以我们综合来看,王之所以会死在这样的一个夫人手上,微观的原因是因为其太过体恤自己的下属,所以才会将自己的行踪暴露,进而使得自己被特务射杀;而我们从宏观的原因去考虑,便会发现,从一开始便是这个人不该去惹蒋介石,不该去惹这样一个心狠手辣军阀,如果没有那次暗杀,王说不定还能风光很长时间,可我们换言来说,如果暗杀王不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自己,又怎么能够称得上是暗杀界的王者呢?
一代暗杀王斧头帮主王亚樵,,为何死在兄弟老婆手上呢?
王亚樵(1889年2月14日【正月望】周四——1936年10月20日【九月初六】周二)谱名玉清,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王圩村人,跟包拯、李鸿章是老乡。星座水瓶座,属相牛。王亚樵是名副其实的牛人,他能文能武,长得儒雅斯文却又霸气十足。王亚樵最牛之处还是在于暗杀。军统三剑客之首号称特工王沈醉曾经评价王亚樵:世人都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亚樵。就这么连魔鬼都害怕的人却死于女人之手,不是因为爱情!福垊先给您谈谈王亚樵暗杀之最。兴于暗杀、死于暗杀王亚樵没有不敢杀的人。最早暗杀的上海警察厅厅长徐国梁,是他替军阀卢永祥帮忙的,介绍人就是李鸿章的族孙李少川。最振奋的是他暗杀了日本侵华早期的最高司令白川义则(1869年1月24日-1932年5月26日)大将(不过,网上有说他不是王亚樵炸死的,不只您怎么看?),就连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一也被卸掉一条大腿。最解气的是汪伪政府外交次长唐有壬在签订卖国协定时被干掉!此外还警告过放弃东三省的张学良。刺杀未遂的还有刺杀宋子文,更牛的是曾三次刺杀汪精卫,最牛的是曾五次刺杀蒋介石。搞得蒋介石寝食难安,后来悬赏100万会要弄死王亚樵。可是要抓到王亚樵比登天还难。早年王亚樵曾和戴笠、胡宗南义结金兰,但戴笠为了自己的前途,与王亚樵决裂,并在上海布下天罗地网抓捕王亚樵。然而王亚樵像泥鳅一样,竟然两次从军统眼皮下脱逃。戴笠大怒亲自去香港抓捕,谁曾想戴笠在香港竟被王亚樵给抓了。后来在义气和港英政府的干涉下,才释放了戴笠。碰了一鼻子灰的戴笠,就派出卧底,试图刺杀王亚樵,没想到根本没戏。发现王亚樵的软肋。被释放的戴笠,也就前思后想,他突然发现了王亚樵的软肋,并实施了"请君入瓮"的升级版"请君入屋"的套路,将王亚樵杀害。那么王亚樵的软肋是什么呢?都说自古英雄爱美女,王亚樵也的确因为美女而被杀的,但王亚樵的软肋不是好色而是重义。他与戴笠尽管绝交了,但念及昔日的情义还是把他给放了,殊不知放虎归山的代价——要命!戴笠发现了这一点就迅速抓捕了他的铁哥们好兄弟铁血锄奸队成员余立奎,然后又威逼利诱在梧州的余立奎娇美似仙的小妾余婉君向在香港的王亚樵求救。为怕打草惊蛇,余婉君向王亚樵求救仅限于生活救济。本来,王亚樵不用亲自出马。但看着兄弟因为自己被抓,而兄弟娇美的女人生活却没着落,不免感觉亏欠太多,还有怜香惜玉之情也是重要的因素。王亚樵做好了投奔延安的准备,但走之前必须解决余婉君的生活问题,而且还要亲自解决。这是飞蛾扑火,尽管王亚樵功夫了得,聪明决定,但终因义字害了他。他携带大量钱款奔赴梧州余婉君的家中,刚一入门就被石灰撒到眼上。在王亚樵愤怒的挣扎中,身中五枪三刀而死。因为梧州是桂系的地盘,他们不敢玩的太大。就割下了王亚樵的面皮,并枪杀了余婉君(杀人灭口防止走露消息)。至此一代英雄蒙难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