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网

时间:2024-06-16 13:14:16编辑:阿星

山西河曲县有什么好玩的

有车一族想要出去玩,有没有但是忌惮与昂贵的停车费,而不敢出发去游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好玩,景点免费,而且不要停车费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山西沂州河曲县,这个地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走西口。一起了解一下。河曲县百姓淳朴、消费偏低,难得的是所有景点完全免费、停车免费。景点一、文笔塔清代乾隆年间为了驱邪镇妖、平衡地运而建造。就在河曲县城最东边白朴公园内,塔下有文笔塔碑廊,公园内还可以欣赏山西二人台表演。文笔塔:景点二、西口古渡渡口地处河曲县城最西端的黄河东岸,近代走西口的出发地。站在观河台上可以俯瞰黄河激流突进地壮观场面。西口古渡:景点三、极乐寺在距离河曲县城13公里处的黄河东岸,依山坡而建。半山处有露天大佛一尊,佛像背后有圆形烽火台一座,远远就能看到。极乐寺烽火台景点四、娘娘滩是黄河中心处的一座孤岛。西汉初期因为吕后专权,将后来的薄太后和其子刘恒贬到了这里居住,刘恒便是人们所熟知“文景之治”中的汉文帝。娘娘摊上不能唱戏、不能大声说话,传说如果有大的响动就会招来洪水。娘娘滩景点五、石径禅院是一座建在黄河绝壁之上的寺院。上下一共有三进院落,一条百余米长的挂壁小路连接了黄河崖壁上的弥佛洞。石径禅院通往弥佛洞的挂壁小路景点六、沿黄观光路位于黄河西岸。一路上有很多遗址,有少为人知的黄河雅丹地貌,还有“鸡鸣闻三省”的界碑和观景台。站在观景台最高处,可以看到三省不同的地形地貌。有山西河曲的黄河蜿蜒、有陕北的黄土高原、还有内蒙古的大草原。“一脚踏三省”很形象地描述了这个位置。三省界碑景点七、海潮禅寺也称作海潮庵,位置在河曲县旧县镇。如果要给出评价,那就是偏僻小镇上的一座高规格寺院!寺内文物众多,有古建筑、碑记、佛龛、匾额、壁画、书法作品等等。喜好观赏文物的朋友可以大饱眼福了~海潮禅寺古代匾额:景点八、旧县村河曲县旧县镇的中心村。一片古老的村落,年代可以追溯到宋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这里曾经是河曲老城,而现在的河曲县城则是以前的戍堡。旧县村


山西河曲县有什么好玩的

有车一族想要出去玩,有没有但是忌惮与昂贵的停车费,而不敢出发去游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好玩,景点免费,而且不要停车费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山西沂州河曲县,这个地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走西口。一起了解一下。河曲县百姓淳朴、消费偏低,难得的是所有景点完全免费、停车免费。景点一、文笔塔清代乾隆年间为了驱邪镇妖、平衡地运而建造。就在河曲县城最东边白朴公园内,塔下有文笔塔碑廊,公园内还可以欣赏山西二人台表演。文笔塔:景点二、西口古渡渡口地处河曲县城最西端的黄河东岸,近代走西口的出发地。站在观河台上可以俯瞰黄河激流突进地壮观场面。西口古渡:景点三、极乐寺在距离河曲县城13公里处的黄河东岸,依山坡而建。半山处有露天大佛一尊,佛像背后有圆形烽火台一座,远远就能看到。极乐寺烽火台景点四、娘娘滩是黄河中心处的一座孤岛。西汉初期因为吕后专权,将后来的薄太后和其子刘恒贬到了这里居住,刘恒便是人们所熟知“文景之治”中的汉文帝。娘娘摊上不能唱戏、不能大声说话,传说如果有大的响动就会招来洪水。娘娘滩景点五、石径禅院是一座建在黄河绝壁之上的寺院。上下一共有三进院落,一条百余米长的挂壁小路连接了黄河崖壁上的弥佛洞。石径禅院通往弥佛洞的挂壁小路景点六、沿黄观光路位于黄河西岸。一路上有很多遗址,有少为人知的黄河雅丹地貌,还有“鸡鸣闻三省”的界碑和观景台。站在观景台最高处,可以看到三省不同的地形地貌。有山西河曲的黄河蜿蜒、有陕北的黄土高原、还有内蒙古的大草原。“一脚踏三省”很形象地描述了这个位置。三省界碑景点七、海潮禅寺也称作海潮庵,位置在河曲县旧县镇。如果要给出评价,那就是偏僻小镇上的一座高规格寺院!寺内文物众多,有古建筑、碑记、佛龛、匾额、壁画、书法作品等等。喜好观赏文物的朋友可以大饱眼福了~海潮禅寺古代匾额:景点八、旧县村河曲县旧县镇的中心村。一片古老的村落,年代可以追溯到宋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这里曾经是河曲老城,而现在的河曲县城则是以前的戍堡。旧县村

中国民风民俗,清明,·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原文转自百度百科(“清明”、“端午”)

清明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
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来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
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
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端午习俗

佩饰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儿童头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卫生

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①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③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④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挂草药

挂艾草、菖蒲、榕枝

划龙舟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跳钟馗

斗草

各种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3148.htm?fr=ala0_1_1
http://baike.baidu.com/view/2567.htm


河曲河灯节的作文,急急急

河曲河灯节最早的记载可见于明万历《河曲县志》:明弘治十三年,知县李邦彦率众祭奠大禹,放河灯。清道光十三年重修禹王庙,晋、陕、蒙边民捐资,并将祭奠大禹、放河灯的历史情形绘于墙壁而记之。 历史上的河曲地瘠民贫,灾祸不断。为了谋生,男人走西口,女人挖野菜,孕育出了悲苦高亢的民歌,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走西口故事。很多走西口的人再也没有回到家乡,为了悼念远去的亲人,祈福未来,人们举行了一系列的仪式,河曲河灯会就是这些仪式中比较独特的并逐步延续下来的古老习俗。河曲河灯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前后三日举办,灯会举办前要举行放河灯祭禹仪式,并将社会各界粘糊的河灯供于神禹位前,祭奠大禹。其后,僧人诵经,民众把做好的河灯列队供于神龛前,乞求神禹消灾免难,保佑风调雨顺。晚上,当夜暮降临的时候,主持人鸣炮点燃火把,僧人诵经将神位前花灯列队送到渡口,船工驾舵木船,载着各种河灯,逆水向上大约一里,在急流中心抛锚停立。待准备就绪,乐工们便咚咚奏起乐曲,随着乐声,一盏盏花灯被放入河中。河灯顺着黄河主航道,成群结队向前漂移,明明灭灭,恍惚之间,就仿佛冥冥之中另一个世界呈现在眼前。整个活动持续三天,除了每天晚上放河灯外,还有戏乐助兴。 以往人们将亲手制作的各种形状的“河灯”放于河中,为那些茫茫黑暗中的孤魂指点迷津,保佑风调雨顺、两岸百姓安居乐业,平安吉祥。如今河灯的制作较以往简单了许多,普遍是用各色蜡光作为材料,将一张方形的纸四角粘连起来,用麻绳做的灯芯,不易被风刮灭,燃烧时间也比较长,将河灯底部侵入蜡油当中,在蜡油凝固之前放到沙子上,沙子粘在灯的底部,很快凝结粘连,一来防止灯被水浸蚀,二来加重灯的分量,不易被风吹翻。


河曲县景点

河曲县景点有石径弹院、岱岳庙、状元塔、明长城遗址河曲段、白朴公园等。
1、石径弹院:位于河曲县城东北25公里的石城村,创建于民国八年,石径弹院东、西、南三面石圪梁环抱,依山傍水,有大小、上下院落三进,整体建筑全部为砖面结构,坐东朝西。
2、岱岳庙:庙坐北朝南,建筑规模不大,自成格局,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中轴线上分布山门、乐亭、天齐殿、后土殿,西侧便门内建龙王殿、灵官殿、地藏殿、圣母殿,东侧便门内建禅房、关帝殿、玉皇阁、包公祠等。
3、状元塔:塔身为灰色全砖结构,塔顶是一黑色锥形尖顶,远远望去,就像一巨型毛笔。
4、明长城遗址河曲段:起点在偏关县天峰坪镇寺沟村西南330米处,向南进入河曲县,沿黄河屈曲而行,经刘家塔镇、楼子营镇、文笔镇,止点为文笔镇唐家会村西南2100米处。墙体黄土夯筑。共存墙体25段,全长约5.5万米。
5、白朴公园:随山就势而建,公园总战地面积164亩,与时代广场南北呼应,公园内规划拟建有100米跨度的铁索桥。文笔塔回廊工程、白朴书院、黄河博物馆、奇花异草,海红果和槟果等特色树种。


河曲县景点

河曲县景点有石径弹院、岱岳庙、状元塔、明长城遗址河曲段、白朴公园等。1、石径弹院:位于河曲县城东北25公里的石城村,创建于民国八年,石径弹院东、西、南三面石圪梁环抱,依山傍水,有大小、上下院落三进,整体建筑全部为砖面结构,坐东朝西。 河曲县景点有石径弹院、岱岳庙、状元塔、明长城遗址河曲段、白朴公园等。 1、石径弹院:位于河曲县城东北25公里的石城村,创建于民国八年,石径弹院东、西、南三面石圪梁环抱,依山傍水,有大小、上下院落三进,整体建筑全部为砖面结构,坐东朝西。 2、岱岳庙:庙坐北朝南,建筑规模不大,自成格局,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中轴线上分布山门、乐亭、天齐殿、后土殿,西侧便门内建龙王殿、灵官殿、地藏殿、圣母殿,东侧便门内建禅房、关帝殿、玉皇阁、包公祠等。 3、状元塔:塔身为灰色全砖结构,塔顶是一黑色锥形尖顶,远远望去,就像一巨型毛笔。 4、明长城遗址河曲段:起点在偏关县天峰坪镇寺沟村西南330米处,向南进入河曲县,沿黄河屈曲而行,经刘家塔镇、楼子营镇、文笔镇,止点为文笔镇唐家会村西南2100米处。墙体黄土夯筑。共存墙体25段,全长约5.5万米。 5、白朴公园:随山就势而建,公园总战地面积164亩,与时代广场南北呼应,公园内规划拟建有100米跨度的铁索桥。文笔塔回廊工程、白朴书院、黄河博物馆、奇花异草,海红果和槟果等特色树种。

河曲县旅游景点介绍

1. 河曲县简介


河曲县位于山西省西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县城。这个县城地处黄河之畔,山水相依,景色宜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使河曲县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旅游胜地。


2. 河曲县的自然景观


河曲县是山水之间,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古老的黄河,有壮观的太行山脉,有美丽的红崖谷和黄河壶口。其中太行山脉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好的八条山脉之一。这里的山峰高耸入云,森林覆盖面积广泛,是爱好自然风光的旅游者追寻天然风光的好去处。


3. 河曲县的人文景观


河曲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如三塔寺、古城城墙、长剑门等古建筑,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这里有红崖山石刻、黄河石林和壶口瀑布等景点,这些都是展示河曲县历史文化的重要地标。


4. 河曲县的美食文化


河曲县的美食文化也非常丰富。这里的特色美食有鸡肉蒸粑、黄河鲤鱼、山药丝等。作为一个充满山水鲜美的地方,河曲县的民间美食制作独到,口味香鲜可口,深受当地人和来自不同地域的游客的喜爱。


5. 河曲县的民俗文化


河曲县每年都会举行一些重大的民俗活动,如元宵灯会、端午龙舟比赛和黄河壶口漂流。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民俗风情是河曲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河曲县吸引游客来此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


6. 河曲县的旅游资源


河曲县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旅游胜地,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山水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游客可以前往黄河壶口感受黄河之美,前往三塔寺感受佛教文化,前往古城观赏城墙建筑等等。这些旅游资源都可以带给游客难忘的体验。


7. 河曲县的旅游开发


河曲县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旅游开发,一些旅游景点正在建设中。河曲县政府承诺会更加注重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让更多的游客来到这座美丽的县城。游客可以到河曲县旅游局或者当地的旅游公司咨询旅游信息,了解当地的旅游情况,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县城。


8. 结语


河曲县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旅游胜地。从自然风光到文化传承,从美食文化到民俗风情,这里都值得游客前往探索。如果你想寻找一处清静美丽的旅游胜地,那么河曲县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河曲旅游景点

河曲旅游景点有娘娘滩、文笔塔、龙口峡谷、弥佛栈洞、海潮禅寺等。1、娘娘滩,位于县城东北7.5千米的黄河中流。相传汉文帝和其母薄太后被吕后诬贬于此,故作“娘娘滩“。与此遥相呼应的,还有上游不远处的另一小岛太子滩。曾建庙其上,以祀黄河。明正统年间被毁。近年来太子滩上出土的北魏瓦当,上书“万岁富贵”。2、文笔塔,旧称状元塔,传说是为了平衡地运的。清初河曲很穷,民谣说:“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捡苦菜。”为了翻身,县吏乡绅请来了堪舆家。相传这位先生走遍了河曲大街小巷,走不出要害所在。走到日落黄昏时,踏上了大河堤坝。3、龙口峡谷,位于县城东北30余里处,两岸石壁陡峭,黄河夹持其中,河水至龙口喷搏而出,声若雷鸣,至梁家碛后,豁然开朗,展开了一片河谷平原,水流骤然变宽变缓,形似龙口,故名之。4、弥佛栈洞,位于县城东北46华里处石城村北的黄河绝壁上。进洞经羊肠小道,中间有一座独木桥,桥下是百丈深崖,洞内套洞,洞中有弥勒佛石像,像后有穴。5、海潮禅寺,位于县城南42千米处旧县的涧河之滨,又名海潮庵,有“晋西北小五台山”美称,始建于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占地20余亩,容十二座庭院,数十楼阁,整体布局倚山势而建为三层,以弥勒殿、观音殿、藏经殿三点为一线中轴,东有碾磨院、菩提院、九师塔院;西有十方院、方丈院、西花园。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曲

河曲县的情况

河曲概况 河曲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最高达1500多米。 西部黄河沿岸仅800米左右,境内丘陵起伏,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 由于流水切割,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河曲县气候干寒,年均气温8.8℃,一月零下9℃,七月23℃。 年降雨量46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下旬,无霜期150天左右。 全县现有耕地 35.87万亩,粮食作物以谷子、糜子、高粱、小麦、玉米等为主。 经济作物有辣椒、线麻、芝麻、花生、大蒜等。 造林面积25万多亩,木材总储积量达六万多立方米,育苗面积五千多亩。 主要树种有杨、柳、榆、槐等。 果园面积1.3万多亩,年产量300多万斤,主要种类有苹果、梨、葡萄、大枣、沙果、核桃等。 河曲县境内矿藏丰富,主要有煤、硫磺、铁、锰、油页岩、铝土矿等。 其中以煤储量最大,约 119万亿吨,其次是铁约15亿吨。 工业有煤炭、硫磺、火电、化工、机械等生产行业。 河曲县特产海红果,俗名"小果子",为河曲县特产。 河曲栽种此果历史悠久,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河曲,春秋为晋边地,战国属赵,汉及唐时属太原。 五代十国时北汉刘崇置雄勇镇,属岚州。 宋太平兴国七年建大山军,治平四年置火山县,后废,金贞元元年置河曲县。 大定二十二年升为火山州,后更名澳洲。 元宪宗七年省入保德州,明洪武十四年复置河曲县,六年省,十四年复置,属太原府。 清雍正二年改隶保德州,民国三年置道,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废道,直属山西省。 河曲是一座集黄河自然奇景与黄河人文奇景于一体的前年文化名城。 沿西线黄河从北到南,奇景迭出。 弥托洞与石经禅院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黄河绝壁上。 上下层层下跌,彼此间栈道、独木桥相连。 峭壁底处是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咆哮万端;高处是释迦牟尼、地藏菩萨、四大天王、八洞神仙,案作佛龛云端,祥和宁静。 娘娘滩,位于县城东北7.5公里的黄河中流。 岛上绿树参天。 硕果满枝,居住这三十多户黄河人家。 相传汉文帝和其母薄太后被吕后诬贬于此,故作“娘娘滩“。 与此遥相呼应的,还有上游不远处的另一小岛太子滩。 曾建庙其上,以祀黄河。 明正统年间被毁。 近年来太子滩上出土的北魏瓦当,上书“万岁富贵”。 河曲县城,象众多紧傍黄河的县城一样,民风淳厚,建筑古朴,每日,黄河涛声伴随小城人家酣然入梦。 县城标志性的建筑,是位于城东大墩梁的状元塔。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塔,原本为佛教圣物,从明代以后,塔的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埋葬佛骨(舍利),变成了点缀风景、平衡地运、昌盛文物的建筑物。 太原的双塔如此,河曲状元塔也如此。 状元塔高31米,形似状元郎的如椽巨笔。 高耸入云。 日出黄河状元塔长长的倒影,穿越黄河,可以直达黄河对面的内蒙古的大口村。 巧的是村口有一块巨石,恰似一个大砚台。 所以每当日升时,山西状元郎的椽笔巨影,就想饱蘸了蒙古巨砚中的精气,开始书写黄河的又一页精彩篇章。 状元塔如此惟妙惟肖,性神兼备,昌盛的河曲文风,翻开旧志,科考应试,河曲人屡屡中榜。 除此之外,九曲黄河还养育了又一代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 状元塔,传说是为了平衡地运的。 清初河曲很穷,民谣说:“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捡苦菜。 ”为了翻身,县吏乡绅请来了堪舆家。 相传这位先生走遍了河曲大街小巷,走不出要害所在。 走到日落黄昏时,踏上了大河堤坝。 突然见发现对面一条黑龙,虎视眈眈,正在吸吮河曲的精气。 对岸的内蒙古大口村,位于一条形似黑龙的长沟沟口。 地貌古怪,阴气习习,状如黑龙血盆大口。 又如此异兽酣卧睡侧,河曲城焉能聚金生财?县吏乡绅决定在城头建塔镇妖。 31米高的状元塔,不久就直插云天。 椽笔倒影,又如一体条缚住黑龙的长索,越过黄河,镇在怪兽的头上,镇住妖气。 说来也巧,河曲城在乾隆年建立了状元塔后。 翌年笔一年兴旺,竟成了南来北往的晋商必经的水陆码头。 驼帮满载着中亚、新疆、内蒙古的毛皮由此赴中原;马帮,满载着南方的精绸茶叶,由此赴西北。 小小的河曲县城,经常是客商云集货栈爆满。 南来北往的商人见多识广,吃了郑州豫香楼的黄河大鲤鱼,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在河曲这个小地方,竟有天下黄河任何一处望其项背的鲤鱼美食极品——黄河石花鲤鱼。 这种珍品鲤鱼,独产在河曲西南方向的天桥峡中。 上下里许,激流缓水,鱼种各不相同,历来是皇家贡品。 石花鲤鱼赤眼金鳞,脊梁上有一条红线,肉雪白个大体重,食之味美,素负盛名。 每年解冻开河时方可捕到,所以叫“开河鱼”。 数量级少,成为鲤鱼中的极品。 那些吃过郑州、济南鲤鱼宴的巨商,品尝到石花鲤鱼后,无不感叹:黄河美食出河曲。 -------------------------------------------------------------------------------- 2 河曲概况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有话儿留; 走路要走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 一曲《走西口》,唱出黄河儿女的辛酸;一曲《走西口》,倾倒了天下铮铮铁汉;一曲《走西口》,使天下人都知道,黄河拐弯处,有一座叫河曲的古城。 河曲的民歌艺术,可以说在山 *** 领 *** 。 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二人台”,一丑一旦,亦歌亦舞,精悍活泼,深受山西、陕西、内蒙等地群众的喜爱。 “二人台”的剧目中有一百多出。 其中最著名的有《走西口》、《探病》、《挂红灯》、《打金钱》、《栽果树》、《掏碳》等等。 这些名曲,有多以歌颂黄河儿女爱情生活为主,有浓郁的的方特色和黄河风情。 “山城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城镇戏场二人台至晚尤唱。 ”古时河曲城好戏连台的繁荣局面,至今让后人津津乐道。 (太原道注:有关《走西口》及二人台,参见本站山西名歌栏目) 河曲戏剧艺术的兴盛和繁荣,历史上有以为代表人物,那就是元代大戏剧家白朴。 白朴,子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生于1226年,卒于1312年,澳洲(山西河曲)人。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它的作品大多以表现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主,如《祝英台死嫁梁山伯》、《苏小小月夜钱塘梦》、《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等等。 其中的不少佳作,至今仍是戏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漫步河曲县城,我很想找到一些有关大戏剧家白朴的文化遗迹。 尽管历史上有非常明确的记载,但到如今却踪影皆无。 正当我满怀惆怅之际,广播里突然又想起了婉转明快的二人台。 此时,我终于悟到:河曲人早把白朴先生的文化精髓,溶到那令人百听不厌的民谣小曲中,他们真正从精神上继承和广大了先生的思想。 由此我想到了时下的一种怪现象:山西个别县,为利用名人效应,招引游客,不息捕风捉影,攀拉早已作古的历史名人为乡贤,造祠建堂,树碑立传,而未曾传其精神。 从这一点上来讲,朴实的河曲人要比他们高尚的多,高明的多。 一曲多情的二人台,立刻是人们联想起了,历史上第一位创作“梁祝”的大戏剧家白朴。 一脉相承,一水相同,河曲的文化艺术,如同黄河一样,荡气回肠,长流不息。 河曲概况: 河曲县总面积1327平方千米。 总人口14万人(2004年)。 县人民 *** 驻文笔镇。 邮编:036500。 代码:140930。 区号:0350。 拼音:Hequ Xian。 行政区划: 河曲县辖4个镇、9个乡:文笔镇、楼子营镇、刘家塔镇、巡镇、鹿固乡、前川乡、单寨乡、土沟乡、旧县乡、沙坪乡、社梁乡、沙泉乡、赵家沟乡。 文笔镇 所辖行政村为:科村、焦尾城、坪泉、在东梁、北元、南元、唐家会、铁果木、船湾、沙畔、岱岳殿、邬家沙梁、蚰蜒峁、庙龙。 巡镇 所辖行政村为:河南、河北、河会、樊家沟、五花城堡、五花城村、铺路、夏营、狗儿洼、双庙、黄柏、侯家沟、上榆洼、下榆洼、吕家也、桃山、小埝也、杨家寨、沙坡子、大埝也、火石梁、小榆岭、曲峪、阳面、上庄、石梯子、赤泥也、田巨峁。 楼子营镇 所辖行政村为:楼子营、河湾、罗圈堡、娘娘滩、马连口、梁家碛、高峁、吴峪、大峪、天洼、大塔、上南沟、下南沟、柏鹿泉、大榆林、柏树条、柏洼。 刘家塔镇 所辖行政村为:刘家塔、董家庄、郝家沟、前大洼、后大洼、路铺、阳尔塔、万斛、崔家第一、李家第一、长尾沟、董家沙也、石城、坪头、树儿梁、臭儿洼、仁义庄、下邓草也、中邓草也、鲍龙咀、上邓草也、龙湾、沙咀、山庄头、碓臼也、黄尾、串家洼、红米梁、东梁、上养仓、下养仓、冯家庄。 旧县乡 所辖行政村为:旧县、旺山、龙门沟、火山、沙万、走马梁、菅家沟、王翼庄、苗辛庄、小五村、纸房沟、杨家沟、丁家沟、杨家洼、小五家也、上炭水、硬地峁、范家梁、铺沟、河畔、何家也、刘元头、阎家也、大王家也、下炭水、何塔。 -------------------------------------------------------------------------------- 3 河曲概况 六固乡 所辖行政村为:金鹿固、石仁村、下榆泉、上榆泉、白家也、南沙洼、蒿梁、庄子、王寺峁、杨乔洼、大村、小埝、尧坡、乔鹿固、祁家也、向阳坡、寺也、城塔、寨上、辛庄子、边家沟、骆驼也、大梁、阳坡泉、磁窑、也头、辉塔。 前川乡 所辖行政村为:前川、星佐、七星、雨淋梁、后川、苍尔坪、桑卜梁、郑家洼、夺印、沙坡、巩家梁、牛草洼、南也、马家也、石家庄、前沟、后沟、刘家沙也、上沟庄、下沟庄、史家山、大阴梁。 土沟乡 所辖行政村为:土沟村、河岔、黑豆洼、铺路、兔坪、上庄、新尧圪洞、寨洼、村沟、榆立洼、石家梁、王家山、马圈洼、石尧洼、潘家山、前下庄、后下庄、横梁会、岳家山、俊梁、俊河、榆立坪。 单寨乡 所辖行政村为:单寨村、龙脑角、西坡、狄家洼、火山、太子居、水沟、文武坡、团峁、新村、上打回头、下打回头、王龙家咀、后石板沟、阳曼梁、前石板沟神堂峁、东、会胡家坪、紫河、西紫河、红崖峁、马东坪、草家坪、后窑峪、沙宅、前窑峪、高家梁、瓦窑坡。 沙坪乡 所辖行政村为:沙坪、刘家沟、前麻地沟、后麻地沟、徐家也、翟家沟、武家庄、赵家嘴、砖窑沟、石偏梁、疙达、六家寨、杜家梁、郭家庄、巨宝沟、郭家也、葛真龙、深也、范家也、百家嘴、张家也、西山、夏也、白道反、高石崖、黄反咀、井湾子、丁家洼、胡坪嘴、木瓜梁、乔家沟、未沙坪、许家坡。 社梁乡 所辖行政村为:社梁、杨家也、尖山、韩家湾、香山梁、黄沮、围坪、堡宅梁、井峪沟、榆卜咀、新尧、李家居、田家崖、贾家山、裴家甲、刘家沟、郝家也、柳家甲、木柯桥、井沟、军池、赵元头、百里也、沙也、贾家峁、窨子。 沙泉乡 所辖行政村为:朱家川、前红崖、寨坡、芦子坪、铺上、大耳、沙泉、高坡、石坡、石沟塔、坡底、天洼、杜家山、舍科也、神树咀、青阳塔、石营沟、川口、翟家洼、前刘家山、后刘家山、阴塔、后红崖、高家会、涧沟、石棱、双神堂、东新尧、寺家沟、南后沟、戏皇。 赵家沟乡 所辖行政村为:赵家沟、未善坡、阁老殿、贾家山、水泉、金家沟、张家塔、丈尾塔、王家沟、前泥彩、中泥彩、圪辽居、前磨地塔、后磨地塔、葫芦山、龙王塔、孙家沟、枪佛也、书石也、东也、黑大耳、白草坡。 历史沿革: ?年,河曲县辖:城关镇、楼子营镇、刘家塔镇、巡镇镇、树儿梁乡、南墕乡、寺墕乡、五花城乡、鹿固乡、新窑乡、旧县乡、葛真龙乡、沙坪乡、社梁乡、红崖峁乡、土沟乡、单寨乡、前川乡、阴塔乡、沙泉乡、赵家沟乡。 2000年,河曲县总人口138811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39052 楼子营镇 9605 刘家塔镇 7806 巡镇镇 14089 树儿梁乡 5613 五花城乡 4067 鹿固乡 4160 寺也乡 4131 南也乡 2865 单寨乡 3287 土沟乡 4078 前川乡 3423 红崖峁乡 2336 旧县乡 8133 抄坪乡 3712 新窑乡 4973 社梁乡 2489 葛真龙乡 2747 沙泉乡 5541 阴塔乡 4128 赵家沟乡 2576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7年3月6日,河曲论坛农农整理


河曲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河曲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在地理位置上,河曲县位于晋、陕、蒙三省区交界,东临偏关、五寨,南接岢岚、保德,西北与陕西省府谷县。早在新石器时代,今河曲县一带就有先民在此活动。春秋时期,今河曲县一带属于强大的晋国。战国时期,晋国被分为魏国、韩国、赵国三国,该地区属于赵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剪灭齐楚燕魏赵韩六国,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该地区属太原郡。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太原市区西南汾水东岸)。地理环境:河曲位于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介于东经110°9′—111°37′、北纬38°55′—39°25′之间。东临偏关、五寨,南接岢岚、保德,西北与陕西省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35公里。

什么是河曲地貌


河曲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最高达1500多米。西部黄河沿岸仅800米左右,境内丘陵起伏,海拔高度在836米至1637米之间,平均海拔1240米。由于流水切割,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河曲位于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介于东经110°9′—111°37′、北纬38°55′—39°25′之间。东临偏关、五寨,南接岢岚、保德,西北与陕西省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35公里。扩展资料河曲县是山西省忻州市下辖县,位于忻州市西北部,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被神府煤田、准葛尔能源富集区、朔州工业区、河东煤田等大工业包围,境内已经或即将建成的神朔铁路、朔准铁路、黄河龙口大桥、韩河公路、沿黄公路和府谷至河曲公路桥等便交通网络。使河曲融入晋陕蒙金三角区域经济板块,是承接呼、包、鄂、榆、忻、朔经济发展辐射力的枢纽带。至2010年,河曲县国土总面积1323平方公里,辖4镇9乡340村,总人口145136人,其中农业人口11.08万。河曲县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河曲县地处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曲县碓臼墕村二月二灯盏会也得到介绍。 2013年,河曲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86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5.6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3亿元。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河曲县退出贫困县。参考资料来源:河曲人民政府-河曲县概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曲县

什么是河曲地貌

河曲地貌指的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按照成因,一般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上一篇:武则天传奇电视剧

下一篇:黑暗圣经动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