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衣古力

时间:2024-06-20 01:52:53编辑:阿星

艺术学习和培训对孩子有哪些具体的好处?

锻炼记忆力:少儿艺术学习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这是因为少儿艺术学习能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令他们的小脑袋变得更灵敏更协调,不但能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和感受力、发展他们的空间感和时间感,而且对孩子的语言、数理、逻辑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培养想象力:这个世界上恐怕很难有什么东西比少儿艺术学习更抽象了,它只是一组声音,转瞬即逝;但少儿艺术学习又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东西,因为它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少儿艺术学习对孩子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任何别的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培养创造力:宝宝对少儿艺术学习的想象不是被动的,而是融入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和记忆,也激发着他自己的创造力。
培养想象力:少儿艺术学习对开发孩子的右脑大有好处。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右脑则主导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灵感。许多研究者认为,右脑的开发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尤其重要,因为幼儿期是孩子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想象力思维模式不仅容易形成。所以,从小让孩子学少儿艺术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培养手脑协调能力:试想当孩子面对乐谱开始演奏时,他在几秒钟之内把所看到的音符和各种标记记住,并立刻作出反应,随后通过大脑发出指令,让手指灵巧地活动起来。大脑发出指令,让手指灵巧地活动起来。这一系列动作在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注意:过早给宝宝开始专业的少儿艺术学习训练可能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在早期可以给宝宝多听一些少儿艺术学习、看一些少儿艺术学习表演、多教他唱歌、跳舞以感受少儿艺术学习熏陶,把他的生活和少儿艺术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以增强他对少儿艺术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他的少儿艺术学习素质。
感兴趣点我头像


阿衣古力的主要事迹

(2002-2005年6万)作为第二主持人参加中日合作研究项目《富里酸对水稻发育的影响》(2003-2004年3.5万)作为第三主持人参加校长基金项目《阿勒泰高度耐盐草本植物生理特性及其利用研究》 (2004-2006年2.1万)作为第三主持人参加新疆农业大学校前期资助课题“野生蔬菜椒蒿引种驯化及繁殖方法研究”(2006~2007)。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教学研究项目《植物生理学试卷库建设》(2003.10-2005.7),参加《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2004.12-2006.12),主持《叶绿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及其定量测定(2006.6-2007.6)200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授课优秀奖”、拾棉花支农劳动“先进个人”、自治区“三育人”先进个人、校先进班主任。

关于艺术学习方面的歇后语


1、戏台上打架——不辨真假2、戏台上喝酒——不见得有3、相声演员——包袱多4、演员谢幕——该下台了5、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6、孔夫子文章——之乎者也7、孔夫子褡裢——书袋(呆)子8、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9、照葫芦画瓢——照着样子做10、书呆子背包——净是文章11、半路上姑娘——从头学起12、关公门前耍大刀——班门弄斧13、墙上挂驴皮——不像画14、阎王爷拉二胡——鬼扯15、阎王爷拿毛笔——鬼画16、王羲之的书法——超凡脱俗17、耗子啃书——咬文嚼字18、二郎爷迎亲——神曲(娶)

成矿带区域性基础地质调查

围绕重点成矿区带,开展1:25万区调、区域物探、区域化探、区域遥感、综合立体地质填图等基础地质填图,填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基础图件,查明重点成矿区带的成矿背景和条件,为后续地质找矿提供找矿新区、找矿靶区和找矿异常。一、部署重点在天山、大兴安岭、祁连山等重点成矿区带,钦杭结合带和松辽、银额含油气盆地等重点地段开展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采用填图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主要是解决区域性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查明成矿区域地质背景,圈定找矿远景区。在青藏高原及周缘等西部空白区,重点部署在雅鲁藏布江、班公湖—怒江、昆仑—阿尔金、西南“三江”、秦岭、川滇黔、天山、湘西—鄂西等重要成矿区带以及青藏、四川等重要油气盆地,部署1:25万航磁调查。“十二五”期间,主要完成班公湖—怒江、昆仑—阿尔金、西南“三江”、川滇黔相邻地区、西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的调查,工作比例尺根据地质找矿需要可适当加密为1:10万比例尺开展工作。在中西部空白区,重点部署在雅鲁藏布江、班公湖—怒江、昆仑—阿尔金、天山、北山、秦岭、西南“三江”、大兴安岭、川滇黔、湘西—鄂西和小兴安岭等重要成矿区带,以及可可西里和西北地区等油气盆地,部署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十二五”期间,主要完成西南“三江”、大兴安岭、北山、川滇黔相邻地区、湘西—鄂西和小兴安岭等重要成矿区,以及可可西里等油气远景盆地。围绕铁矿勘查,重点在晋冀铁矿、辽东—吉南、西天山、豫西、武夷山、川滇黔等重要成矿区带和四川攀西、宁夏贺兰山等地区部署1:5万航磁调查。围绕战略性铀矿勘查和铜铁多金属矿勘查,重点在东天山与北山等重要成矿区、甘肃河西走廊铀矿远景区、湘东北多金属成矿区和黑龙江小兴安岭成矿区部署1:5万航空物探综合调查(磁电放),在西南“三江”、昆仑—阿尔金、雅鲁藏布江、班公湖—怒江等重点成矿区开展1:5万或1:10万航磁调查。“十二五”期间重点部署在整装勘查区和铁矿勘查区内。1:5万立体地质结构综合调查:围绕深部和覆盖区的地质找矿,开展以1:5万重力、电法和地震为主的综合地球物理立体地质结构调查,提供深部找矿地质信息。主要部署在长江中下游、晋冀铁矿、辽东—吉南、武夷山、南岭和大兴安岭等重点成矿区带中的整装勘查区内。围绕重要成矿带,在天山、阿尔泰、昆仑—阿尔金、雅鲁藏布江、西南“三江”、大兴安岭等重点成矿区带区域化探空白区开展1: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实现区域化探可扫地区全覆盖。二、部署建议(一)区域地球物理调查1.工作现状我国中比例尺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包括中比例尺区域重力调查和电性调查等工作。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正式开始于1978年,工作比例尺以1:20万和1:100万为主。截至2009年底,全国完成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833万平方千米、1:20万区域重力调查419万平方千米,基本实现我国陆域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的覆盖,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完成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44%。其中,全国19个重点成矿区带(总面积350万平方千米)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完成150万平方千米,占成矿带总面积的42%,工作程度较低。特别是中西部西昆仑、西天山、班公湖—怒江、冈底斯、祁连等重点成矿带工作程度极低,几乎全为空白;秦岭、北山和小兴安岭等成矿带也只完成不到50%。而中比尺区域电性、地温等调查工作只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近10年来,区域重力调查在辽宁本溪桥头、山东济宁和安徽泥河大型铁矿发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工作目标总体目标:在进一步开展地面区域地球物理新参数调查研究和完善区域重力调查等方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10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陆域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大幅提高我国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完成全国和19个重点成矿带区域重力调查系列图的编制,全面更新我国区域重力调查基础图件;加大重点成矿带和油气远景盆地的综合研究力度,初步查明成矿带和油气远景盆地的成矿(油)地质背景,圈定一批新的找矿(油)远景区,提升区域重力调查对基础地质问题研究和地质找矿的支撑能力。“十二五”期间:重点成矿区带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和解决基础地质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19个重点成矿区带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基本完成,全国陆域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达到65%。“十三五”期间:全国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和解决基础地质问题的能力大幅提高,全国陆域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基本完成,全国区域重力调查基础图件全面更新。3.工作任务开展区域电性、物性和地温等新参数研究与试点,进一步完善区域重力调查方法技术。开展我国陆域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加强异常查证和全国特别是19个重点成矿带、部分油气远景盆地的综合研究与系列图件编制,基本查明我国特别是19个重点成矿的重力分布特征以及成矿地球物理背景,全面提高我国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和更新区域重力调查基础图件。主要实物工作量:1:25万区域重力调查400万平方千米。“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冈底斯山、班公湖—怒江、西天山、准噶尔北缘、北山、祁连山、秦岭、川滇黔相邻地区、湘西—鄂西、钦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重点成矿带和青藏油气远景盆地、华北陆块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完成19个重点成矿带区域重力调查系列图的编制和综合研究。主要实物工作量:1:25万区域重力调查100万平方千米。“十三五”期间:开展四川油气远景盆地、东北油气远景盆地、西南天山、西南“三江”中段、藏东地区、青海南部、山西中部、甘肃和内蒙古等空白区的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全面开展我国区域重力基础图件的编制和我国油气远景盆地的综合研究。主要实物工作量:1:25万区域重力调查100万平方千米。(二)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工作现状中比例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主要为1:25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起始于1975年,现已形成了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体系。1:25万区域化探可工作面积721万平方千米,到目前为止完成451万平方千米,占规划面积的63%。其中重点成矿区带完成240万平方千米,占成矿带面积的70%。填制了一批中比例尺地球化学图件,为全国资源潜力评价和后续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近10年来,区域化探累计发现异常数9178个,检查异常数3379个,验证异常数1218个,见矿异常数1157个,通过后续工作,新发现一批重要矿产地,如青海沱沱河大型铅锌银矿、四川刷经寺特大型金矿、新疆彩霞山大型铅锌矿、黑龙江争光大型金矿等。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到目前为止,1:25万区域化探尚未覆盖19个重要成矿区带;二是资料综合研究与开发利用滞后。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但综合研究力度不够,尤其是重要成矿区带尺度地球化学规律研究薄弱,不利于资料的综合开发和应用,不能满足矿产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和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对地球化学勘查的需求。2.工作目标总体目标:围绕重点成矿区带,逐步完成空白区1:25万区域化探,加强异常三级查证和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完成全国及重要成矿区带地球化学调查综合研究与系列编图编制,整体提高我国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程度,促进勘查地球化学的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对能源资源地质找矿的支撑能力。“十二五”期间:完成1:25万区域化探125万平方千米,力争完成全国重点成矿带区域化探,工作程度由目前的47%提高到60%。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地球化学图编制与资源潜力区域地球化学评价。“十三五”期间:完成1:25万区域化探150万平方千米,实现区域化探可工作地区的全覆盖。开展重点成矿区带及全国地球化学图编制与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3.工作任务主要任务包括开展1:25万区域化探,查明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和浓集特征;加强异常三级查证力度,开展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开展全国及19个重要成矿区带地球化学系列图件编制;以元素分带理论为指导,开展全国及19个重点成矿区的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研究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十二五”期间:在冈底斯、西南“三江”、川滇黔、天山—北山、准噶尔北缘、西昆仑、东昆仑、祁连、秦岭、大兴安岭、辽东吉南、晋冀、豫西、湘西一鄂西、钦杭等重点成矿区带,完成1:25万区域化探125万平方千米,实现19个国家重点成矿区全覆盖。逐步开展19个重要成矿区带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件编制与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十三五”期间:在区域化探空白区完成1:25万区域化探150万平方千米,实现区域化探可扫地区全覆盖。开展全国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件编制与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三)重点成矿区带区域地质调查与基础地质成果集成1.工作现状全国重点成矿区带约286万平方千米,成矿带工作程度低,制约地质找矿工作,需要加大力度,加强成矿带区域地质填图,为矿产勘查提供区域地质背景资料。从2002年开始在各大区设置了基础地质调查与数据更新计划项目,2003年开始部署了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和分析我国基础地质领域存在的重大地质问题,开展基础地质调查规划部署研究、综合集成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果,编制大区、重要成矿带经济区的系列图件,建立大区基础地质数据库。主要有川渝滇黔地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华北重要经济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东北经济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东部沿江沿海经济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和中南地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等六项。通过两轮综合研究项目的实施,在地层古生物、岩石构造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编制了大区和八个成矿带的综合系列图件,初步建立了各大区基础地质调查成果与图件的综合数据库,为基础地质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我国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水平。2.工作目标总体目标:完成重点成矿带和重要油气盆地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系统总结和集成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遥感地质调查及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各项成果。编制大区基础地质系列图件。更新大区基础地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建立全国基础地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以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和成矿带、经济区的基础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为基础,在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关键地质时期古生物研究与早期生命演化、重大地质构造单元、地层综合对比和立典研究等方面,取得一批原创性的前沿成果,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的重大突破。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战略部署研究,为编制基础地质调查规划提供依据。在基础地质调查方法技术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建立基础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开发区域地质调查信息系统,实现各类数据的综合和立体表达,拓宽基础地质调查服务领域,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基础地质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开展重点成矿带和重要油气盆地1:25万区调,完成1:25万区调180万平方千米,使我国1:25万区调工作程度达到71%。开展大区基础地质系列图件编制;编制新一代全国系列基础地质图件;完成大区基础数据库更新和全国基础地质数据库建设。解决若干地区和全国性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建立系列立典性的地层古生物剖面。完成编制不同景观与岩石类型区方法技术指南。“十三五”期间:完成我国基岩区1:25万区调修测,大幅度提高全国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全面更新我国基础地质调查系列图件和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基础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取得一批原创性并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基础地质研究成果,解决一系列资源、环境方面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全面提高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及时将基础地质调查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3.工作任务(1)开展重点成矿带和重要油气盆地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和成矿带、经济区的基础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为基础,系统总结和集成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遥感地质调查及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各项成果,编制大区性及全国性地质图及相关系列图件。更新大区基础地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建立全国基础地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2)针对区域性、全国性关键和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专题攻关研究与立典性研究。开展大区和全国地层的划分对比、岩浆岩总结和重大构造地质问题总结。(3)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地质找矿、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国土规划与整治、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基础地质调查规划部署研究,动态跟踪全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进展,编制基础地质调查规划部署方案。(4)依托试点图幅,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研究,系统总结成矿区、城市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发育区、海岸带、造山带、地台区等不同景观、不同需求、不同岩石类型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编写不同类型区的工作方法指南。(5)在工作指南的基础上进行基础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研究,完善基础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指导全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6)开发区域地质调查信息系统,集成图幅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综合数据信息,立体表达成矿带和覆盖区三维立体地质填图成果。“十二五”期间:继续开展重点成矿带和重要油气盆地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调查战略部署研究。开展大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集成大区成果,完善系列图件和数据库。开展重大基础地质研究和立典研究。开展不同景观和不同岩石类型区方法技术研究,编制相应工作指南。开发区域地质调查信息系统。“十三五”期间:继续开展重点成矿带和重要油气盆地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大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开展全国基础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和成果集成工作,编制新一代全国系列基础地质图件和数据库。开展国家基础地质数据采集、数据库建设、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发布与服务机制的研究工作。完善不同景观和不同岩石类型区方法技术指南。建立我国基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

战略背景与目标任务

一、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围绕重点成矿区带,开展区域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区域遥感地质调查和综合立体地质结构填图等基础地质调查,填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基础图件,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地质特征,查明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元素、遥感蚀变异常分布特征等重点成矿区带的成矿背景和条件,深化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的认识,发现新的找矿线索和圈定异常,为后续地质找矿提供找矿新区、找矿靶区和找矿异常。1.战略背景(1)区域地质调查全国重点成矿区带已完成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93万平方千米,占成矿区带的33%,重点成矿带还有193万平方千米的空白。全国地勘规划确定的123个找矿远景区151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59万平方千米,扣除钾盐及部分铝土矿找矿远景区面积,远景区还有83万平方千米的空白。在天山成矿带、阿尔泰成矿带、北山成矿带、大兴安岭成矿带、川滇黔等重点成矿带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低。(2)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全国重点成矿区带共计完成1:20万航磁调查202.16万平方千米、1:20万区域重力调查152.06万平方千米、1:5万航磁调查119.13万平方千米、1:5万区域重力调查6万平方千米(表10),分别占重点成矿区带面积的70%、53%、42%、2%。区域重力调查,特别是1:5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很低。全国123个找矿远景区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和航磁调查仅完成面积的30%左右,1:5万航磁调查只完成面积的10%,工作程度很低。物探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到目前为止,中比例尺区域重力调查和航磁调查都还没有覆盖重点成矿区带和123个重要找矿远景区,大比例尺工作程度更低。航磁调查有近三分之二面积的资料为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调查获取的,定位精度和磁测精度都很低,有的定位误差达到50米到几百米,磁测精度也只有10~50nT,不能满足现在地质找矿工作,需继续更新。另外工作参数偏少,电性等地球物理调查参数几乎没有开展,航空重力、航磁梯度和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有待完善、试验和推广。表10 部分重点成矿区带区域物探工作程度统计表 单位:104km2续表(3)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化探是地质找矿最为有效的方法手段。全国陆域区域化探可测面积721万平方千米,到目前为止,1:25万区域化探共完成451万平方千米,占规划面积的63%;全国陆域1:5万化探完成约144万平方千米,其中重点成矿区带约完成97万平方千米,找矿远景区约完成47万平方千米,分别完成重点成矿区带和123个找矿远景区面积的34%、31%,工作程度十分低,部分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化探工作程度见表11。表11 部分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化探工作程度统计当前区域化探工作程度相对较低,1:25万区域化探尚未覆盖全国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化探工作程度更低,123个重要找矿远景区还未完成。另外,化探方法技术急需统一完善,尤其是1:5万区域化探方法技术还不完善,同一成矿带分析测试元素种类不统一,质量得不到有效监控。(4)区域遥感地质调查近年来,我国利用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新疆、内蒙古等部分重要成矿带开展了1:10万遥感地质调查,采用了遥感地质解译与异常信息提取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并在局部地区开展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方法示范应用,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找矿效果,建立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矿产资源调查的技术体系。然而,由于目前资源勘查后备基地严重不足,重要成矿带的大比例尺区调工作程度很低,对全国重点成矿区带而言,1:5万遥感地质填图和高光谱矿物填图尚未开展。2.战略目标围绕重点成矿区带,按照1:5万和1:25万两个层次,开展区调、区域物探、区域化探、区域遥感、综合立体地质填图等基础地质填图,填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基础图件,查明重点成矿区带的成矿背景和条件,为后续地质找矿提供找矿新区、找矿靶区和找矿异常。“十二五”期间:完成国家整装勘查规划区、重点找矿远景区1:5万区调。成矿带1:5万区调工作程度由现在的33%提高到62%。全面完成重点成矿带和重要油气盆地1:25万区调180万平方千米,使我国1:25万区调工作程度达到71%。力争完成全国重要成矿带1:25万航空磁力调查,使全国1:25万航磁调查达到85%。基本完成国家整装勘查规划区、全国重点找矿远景区1:5万航磁调查,使全国1:5万航磁调查工作程度达到40%。力争完成全国重要成矿带1:25万区域化探;基本完成国家整装勘查规划区、部分全国重点找矿远景区1:5万化探。完成全国123个找矿远景区1:5万遥感地质调查,并制作相应的遥感影像图、异常图、地质解译图及找矿预测图。并在成矿有利地段,开展高光谱矿物填图,面积5万平方千米。“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区调,全面完成我国基岩区1:25万区调修测,大幅度提高全国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力争完成全国1:25万航磁调查和区域重力调查;力争完成重点成矿区带1:5万航磁调查,使全国1:5万航磁调查工作程度达到47%。实现1:25万区域化探可扫地区的全覆盖;基本完成全国重点123个找矿远景区。实现全国重点成矿区带1:5万遥感地质填图的全覆盖,面积151万平方千米。制作全国重要成矿带1:5万遥感影像图、异常图、地质解译图及找矿预测图。在成矿有利地段,开展高光谱矿物填图。3.战略任务通过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25万区调修测,1:25万航磁调查、1:25区域重力调查、1:5万航空物探调查、1:5万立体地质综合调查,1:25万和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5万遥感地质调查和成矿有利地段高光谱矿物填图,查明区域地层、构造、岩石、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提供找矿新区、找矿靶区和找矿异常。二、重要经济区基础地质调查(一)重要经济区地质填图结合我国中长期经济区产业规划布局、国土主体功能区划、城市群和重大工程建设等需求,重点在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长江中下游经济区带、东北经济区、辽东南“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等,主要开展1:25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查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第四纪地质结构、断裂构造和地质环境背景。1.战略背景经济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和北部湾等地区,总体上经济区区调工作程度较高,特别是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和航磁调查工作程度更高。但是经济区中的国家重点建设开发区尚缺乏1:5万区调、区域物探等资料,特别是三维立体地质结构不清,需要开展经济区中国家重点建设和开发区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并在补充开展1:25万区域重力调查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区中国家重点建设和开发区的1:5万区域重力调查和航磁调查,为查明三维地质结构调查提供基础资料。2.战略目标围绕服务于国土资源规划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城市规划、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环境调查等,开展经济区1:5万地质填图,2010~2020年部署1:5万区调20万平方千米。全面完成东部沿海经济区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加强1:5万区域物探调查。3.战略任务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北部湾、辽宁沿海等重要经济区,国家“四纵四横”铁路网沿线、南水北调、重要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建设区主要开展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5区域重力调查、1:5万航空物探、1:5万立体地质结构调查和1:25万区域重力调查,提高东部沿海经济区大比例尺区域物探程度,建立第四纪地层结构和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综合评价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二)三维数字城市地质调查1.战略背景2003年以来,已完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的上海、杭州、南京、北京、天津和广州等六个不同类型城市的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城市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编制了城市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和系列工作方法指南,总结了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经济区工作程度低,华北、东北等平原区甚至未开展1:20万区调;二是现有城市地区地质工作零星,缺乏系统性,对城市的服务能力差;三是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目前编制的方法技术体系和技术要求还未能涵盖我国不同地质地理区的各种城市类型。2.战略目标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山东半岛、辽中南、川渝、中原、关中和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三维立体地质调查报告,1:25万地质图、基岩地质图、地质构造图、第四纪地质地貌图等系列地质图件,数据库与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全国省会城市、重要城市和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中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地质调查报告、地质系列图件、数据库与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城市群三维立体地质调查方法技术总结报告和全国城市、城市群地质调查技术要求。3.战略任务以服务于城市及城市群规划、建设与管理为宗旨,采用国家公益性与地方公益性相结合,调查与研究相结合,多学科、多方法、地面调查与深部探测相结合,集成现有资料与补充调查相结合,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应用现代地学理论和勘查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为主线,开展城市、城市群三维立体地质综合调查,建立城市、城市群三维可视化综合地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科学评价城市、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承载力,为城市、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主要开展城市群和重要大中城市的三维地质填图。查明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地下三维地质结构、活动构造、主要灾害及不良地质体、水土环境质量,评价城市、城市群地壳稳定性和地质资源环境保障能力。系统开展城市、城市群三维立体地质填图,查明城市地质体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三维地质结构、工程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结构,评价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和地下空间资源的可利用性,建立城市、城市群数据库与三维可视化信息与服务系统。系统开展城市及城市群的活动构造调查,查明活动断裂的分布、规模、表现特征、形成时代和最近的活动时间,评价区域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系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城市、城市群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评价其危害性,为城市减灾防灾及灾害预警提供基础数据。开展城市区土壤及水体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查明有益有害元素的分布特征,查证污染源及其分布,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基础资料。综合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建立三维可视化城市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构建地学研究的平台、城市规划和建设决策的支持系统、社会信息服务窗口。三、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1.战略背景自2002年全国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已完成调查160万平方千米,工作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占规划面积的36%。通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首次系统地获得了我国重要经济区土地54种元素指标的高精度数据,全面查清了我国土地质量状况,为资源勘查、土地管护、发展现代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土壤碳汇研究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但是,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国情调查,工作程度低,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还未全面开展,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管护和合理利用,也缺乏有效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体系。2.战略目标完成300万平方千米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全面查清全国18亿亩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状况。开展重要流域、重要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与修复,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护与污染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3.战略任务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填图。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系统测定土壤54种元素指标,基本查明我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状况。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按照重要流域和经济区,以生态系统为单元,根据元素和化合物分布特征,研究异常元素及化合物的来源示踪及迁移途径,评价它们对生态系统及各组成要素的影响,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依据土地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含量水平等地球化学指标因素,及其对土地基本功能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土地质量级别评定。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有针对性地测定主要有害与有益元素指标、无机与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全量与分量(形态)指标等,进行周期性监测与预警。生态地球化学修复。依据土地受污染的面积、程度和受污染元素指标的不同等,开展生态地球化学修复,确保土地质量的生态安全。四、地下空间资源调查1.战略背景长期以来科学界、工业界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都给予了广泛的重视,利用地下空间的领域不断扩展。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和能源危机促进了地下储油库的工程地质研究。核工业界对核废料深埋存储空间的强烈需求,促使工程地质人员对区域地质、工程稳定性表现极大的关注,开展了相关的选址和论证工作。水资源的短缺促进了水的地下储、运工程发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上海、杭州和北京等城市地质工作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战略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与深层地下空间相关的区域三维地质调查,全面掌握基础地质资料,对深层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以及可利用的资源数量、规模及其质量进行调查和评估;针对核废料处置、油气储备技术领域对深层地下空间资源的国家战略需求,以深层地质环境因素为主要依据,提交国家陆域核废料处置、油气储备等深层地下空间调查、利用与评估报告;形成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建议,为相关领域的实际需求提供国家层面的技术和资源储备。3.战略任务围绕核废料处置、油气储备库以及军事战略等方面需求,开展全国陆域范围深部基础地质调查与深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评估,为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五、国土资源遥感综合地质调查1.战略背景自1999年至今,国土资源大调查陆续开展了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国东部经济区、西南“三江”、松辽平原经济区、云南瑞丽江、西南岩溶地区、中国北方地区等大区域1:25万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获得了一系列覆盖我国大部分陆域国土面积的多期、动态遥感定量监测数据和系列成果图件。但是对全国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与国土资源基本现状的研究依然很薄弱,尤其是缺乏长期、大范围、动态的监测,很多地质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另外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区(如“四纵四横”铁路网沿线等)需要开展1:5万遥感调查与监测,诸多不良工程地质体的分布尚未查明,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2.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开展全国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1:25万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制作相应的影像图、遥感解译图及地质环境评价图等系列图件,基本查明区域地质环境现状,监测区域地质环境变迁,分析重要经济区的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发展趋势等。在全国重大工程区完成1:5万航空遥感综合地质调查。“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全国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1:25万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在全国重大工程区完成1:5万航空遥感综合地质调查。3.战略任务全国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1:25万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全国重大工程区1:5万航空遥感地质调查。全国重要经济区、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以及重大工程区地质环境遥感评价与综合分析。六、矿山开发遥感调查1.战略背景2006年以来,矿山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完成了全国30个省(市、区)、重点成矿区带、163个国家重点矿区、6.2万个矿山的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矿山开发状况、矿山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已完成1:25万比例尺遥感调查与监测面积120万平方千米,1:5万、1:1万大比例尺遥感调查与监测面积78万平方千米。查明违规开采矿山18000多个、矿山地质灾害68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区120多处,为全国矿政管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初步建立了常规调查与应急监测相结合、天地人一体化的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覆盖全国的矿山遥感监测网络正在形成。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求对我国各重要成矿带、矿集区和重要规划区的矿产资源开发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实现“一年一图”、“以图管矿”。但目前的工作仅实现了对163个国家重点矿区的一次调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的工作严重滞后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矿产资源开发遥感调查工作在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发挥作用。2.战略目标通过开展矿山环境与开发遥感调查与动态监测,了解掌握矿山开发利用状况、矿山环境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等,为矿政管理、矿山开发、矿山环境保护提供支撑。“十二五”期间:在国家163个重点矿区、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区和热点地区开展1:5万遥感地质调查。初步构建遥感应急调查体系。“十三五”期间:继续开展矿产资源开发遥感调查和监测,构建常规调查与应急调查相结合、高效动态的全国矿产资源开发遥感调查体系。3.战略任务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环境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等开展1:5万、1:1万遥感调查与动态监测。七、地质遗迹资源和重要古生物化石调查1.战略背景目前用于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并建成的国家地质公园有127家,省级地质公园建立了78个。部分单位和部门完成《华东地区重要地质遗迹登录、鉴评与保护研究》、《地质遗迹管理信息数据库》、《全国重点地区地质遗迹区划》等成果。全国已有包括湖南、新疆、山西、江苏、江西等12省(区)初步开展了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研究和探索性工作,编制了《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初稿。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现有调查较零星,覆盖面不够,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二是缺乏科学统一的技术规范及科学、适用的评价体系;三是保护不到位,一些珍贵地质遗迹遭到破坏;四是缺少全国性的、科学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规划区域性规划。2.战略目标开展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和重要古生物化石调查,编制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分布系列图和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图,为地质遗迹资源区划和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提供支撑。提交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报告、地质遗迹资源分布系列图和数据库;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重要古生物化石调查报告、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图和数据库;提交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分布系列图、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图和数据库;提交《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区划》和《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规划方案》。3.战略任务开展全国省级地质遗迹资源和重要古生物化石调查,查明地质遗迹资源和重要古生物化石资源状况;编制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分布系列图和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图,建立地质遗迹和重要古生物化石管理数据库;开展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区划和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规划方案。八、基础地质综合研究与基础图件编制1.战略背景工作基础:1:20万、1:25万等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已基本实现全覆盖,1:25万区域重力调查、航磁调查和区域化探也已完成大部分面积;1:5万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在主要成矿带、重点勘查区完成比例较高,区域物化遥等基础调查工作程度已大幅度提高,相关科研与勘查工作取得了大量成果与重要进展,部分成矿带和构造单元已开展相关的综合研究与编图。存在问题:大量的图幅资料和成果需要进行综合集成和深化,需要编制地物化遥系列图件;新发现的地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早期完成的区域性图件需要用新理论更新,成矿带工作部署、经济区规划等需要综合地质图件。2.战略目标以区域地物化遥调查为基础,全面总结大调查以来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遥调查、矿产勘查和各项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活动论为指导,开展省、重要成矿带和重要经济区、地质构造单元和全国的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建立区域地层、构造格架,编制区域地质系列图件;应用地质制图新技术新方法,编制系列地物化遥综合图件,建立空间基础数据库;针对存在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必要的专题调查研究,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水平,为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评价,以及有关经济、工程建设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完成全国重点成矿区带、4个重要经济区地物化遥综合研究、系列地质图件编制和数据库建设;完成全国各省(市、区)、12个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和中国地质志(地层、构造、岩石、第四纪等)、系列地质图件编制和数据库建设,全面更新我国不同层次的区域性基础地质图件。3.战略任务主要开展省、重要成矿带和重要经济区、地质构造单元和全国的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重要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与编图:在区域地物化遥调查基础上,开展重点成矿区带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建立区域地层、构造格架,编制区域地物化遥系列图件,研究重要成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条件,研究重要成矿区的资源远景和潜力,优选新的找矿远景区和靶区。编制成矿区带地质图、构造图、主要成矿建造图、地球物理系列图、地球化学系列图、遥感地质系列图。大兴安岭北段—松嫩盆地地学剖面综合调查:利用中俄输油管道项目中国境内连崟—大庆段输油管道在大兴安岭北段到松嫩盆地中心自北而南挖掘的一条长达近千千米、深达3米的连续人工探槽所揭露出的基岩有利条件,将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开展地学综合剖面研究,为区内金属和能源矿产勘查提供科学依据。重要经济区地物化遥综合研究和系列图件的编制:在区域地物化遥和水工环调查基础上,开展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编制黄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地质图、构造图、第四纪地质图、基岩地质图和系列地球物理图件,为经济区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省级地质志与系列地质图件编制:以现有分省地质志为基础,全面总结20多年来我国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各项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活动论为指导,开展全国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的综合集成;应用地质制图新技术新方法,编制省级地质图、构造图、岩浆岩图、第四纪地质图,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建立空间数据库;针对存在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必要的调查研究,提高全国及各省(市、区)地质研究程度和水平,为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评价,以及有关经济、工程建设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地质志与系列图件编制:按照地质构造单元开展成果集成,编制地质单元地质志,编制地质图、构造图、岩浆岩图、第四纪地质图,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建立空间数据库,为地质单元地质工作规划部署提供基础图件。拟开展阿尔泰、天山、昆仑—阿尔金、祁连、秦岭—大别、青藏、兴蒙、南岭、武夷山、长白山、华北陆块、扬子陆块等12个地质单元地质志与系列图件编制。中国区域地质志及系列图件编制:在省级和地质单元地质志编制的基础上,开展全国地层志、构造志、岩浆岩志、变质岩志、第四纪地质志及相关地质系列图件(1:500万)的编制,全面更新我国基础地质图件。

天猫魔盒和网络机顶盒的区别


1、播放源不同。与数字机顶盒不同,网络机顶盒连接网络后可能会需要一些例如爱奇艺等APP的会员内容充值,此外完全免费。而从内容来看,数字机顶盒仅可以观看给出的频道和内容,但网络机顶盒却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比数字机顶盒要自由一些。2、体验不同。连接网络机顶盒后,还可以让并不具备智能功能的电视拥有智能化体验。但在挑选电视盒子时,也需要对其配置进行选择,如果CPU、GPU、内存不足,可能在观看过程中会出现卡顿的现象。3、资源不同。天猫魔盒拥有众多免费正版电视频道,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安装第三方的视频软件,无限量的扩展收视资源选择。扩展资料随着家电开始步入智能化,许多家电都具备了智能功能,作为客厅屏幕“霸主”,电视已经走在了家电智能化的前沿。但针对那些家中不能更换智能电视的用户,电视盒子的出现,让他们也可以享受到智能电视的使用体验。独家超清电视频道尽收其中,强大的网络技术避免播放过程中的卡顿现象,七天内的电视节目在家随时观看。天猫魔盒拥有众多免费正版电视频道,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安装第三方的视频软件,无限量的扩展收视资源选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猫魔盒

网络游戏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游戏可追溯到1969年,当时瑞克·布罗米为PLATO系统编写了一款名为《太空大战》 ,当然它是诞生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由于当时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因此第一代网络游戏的平台、操作系统和语言各不相同。它们大多为试验品,运行在高等院校的大型主机上,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弗吉尼亚大学,以及英国的埃塞克斯大学。


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 图形化网游 是UO 网络创世纪(97年),在这之前的统统是文字形式的网游。
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中文图形化网游,是 万王之王

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款网络游戏是是《侠客行》
1992-1996年,中国网络游戏的“史前文明”时期,以《侠客行》为代表的文字网络游戏(Mud,中文译称“泥巴”)游戏开始盛行。
1998年6月,鲍岳桥、简晶、王建华始创的联众游戏世界,开始在东方网景架设游戏服务器,免费提供给国内上网用户围棋、中国象棋、跳棋、拖拉机、拱猪等共计5种网络棋牌游戏的服务,一代世界网络游戏巨人开始迈出了它的第一步。
1999年4月,乐斗士工作小组正式成立,笑傲江湖游戏网组建,推出了国内最早的简易图形MUD游戏《笑傲江湖之精忠报国》。
1999年7月,网络创世纪(Ultima Online)民间模拟服务器出现,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出现了大量的模拟服务器,从那时起,国内的玩家们才开始实质性地接触到了真正的优秀的图形网络游戏。
2000年3月,联众创造网络竞技吉尼斯世界记录。联众在拓展海外市场时选择韩国,在联众游戏世界韩文版开始运行的同时,中韩合作双方联袂举办首届“中韩网络围棋对抗赛”,创下了当时规模最大的网络围棋比赛人数记录——12140人,该赛事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得到吉尼斯的正式认证。
2000年7月,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中文网络图形Mud游戏《万王之王》正式推出,凭借优秀的游戏质量,配合特殊的历史条件,《万王之王》成为中国第一代网络游戏无可争议的王者之作。中国网络游戏的运营机制也通过《万王之王》得到了建立,而其诱出的潜在市场成为吸引更多公司冲击网络游戏市场的直接原因。
2000年9月,智冠传统三国题材的网络游戏《网络三国》上市,与同期的《万王之王》分庭抗礼,并且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2000年11月,宇智科通代理韩国网游《黑暗之光》进入国内,但这个半成品游戏很快被市场淘汰,但是它却成为了韩国网络游戏进军中国的第一枪。
2001年1月,北京华义推出《石器时代》,这款游戏以明亮的色彩、可爱的人物造型和幽默的设计取代了传统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的血腥和暴力,盛极一时,成为《万王之王》后的又一市场霸主。同时华义的WGS(计点收费)系统开始运行,为后来的网络游戏收费提供了不少借鉴之处。
2001年3月,中国大陆第一款原创网络游戏《第四世界》上市,这款由北京中文之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作品虽然填补过了大陆原创网络游戏的空白,但是最终却只草草地结束了它的旅程。
2001年3月,亚联、台湾圣教士、晶合时代共同推出韩国武侠网络游戏《千年》,因为背景与中国文化更为接近,使得其成为早期韩国网络游戏中最具影响的作品。
2001年5月,“联众世界”成长为世界最大在线游戏网站。经过3年多的迅速成长,联众已经发展到同时在线17万人、注册用户约1800万的规模,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游戏站点。
2001年5月20日,“碰碰i世代”正式对外公开测试,这款最终失败的韩国网络游戏证明了冒险和PK才是中国玩家的首选,休闲类社区游戏在此后大为削减。
2001年6月,华义百万玩家专用机房动工。北京华义与中国网通合作,在中国上网人口最集中的3大城市的北京、上海、深圳架设可供百万以上的玩家在线进行游戏的专用机房,联盟共建全中国范围网络游戏专用机房,以提供更高速、更稳定的网络游戏服务。游戏公司与电信服务商的合作全面展开。
2001年7月,第三波戏谷代理的《龙族》正式上市,这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少有的取得成功的奇幻类网络游戏之一,但最终因为封包问题的处理不当失去了自己的市场。
2001年7月,亚联游戏第二款网络游戏《红月》正式上市,这款背景为韩国经典科幻小说的作品与同期的《千年》、《龙族》韩国网络游戏一起分割了韩国网游在国内的大部分市场。
2001年7月,游龙在线推出《金庸群侠传ONLINE》,网金成功地韩国网络游戏手中占领了国产游戏的市场,并成为2001年最成功的原创网络游戏。
2001年7月 华彩公司发行的《三国世纪》正式上市,但是这款游戏并没有能挽救《万王之王》失去的市场,称霸一时的华彩逐步走向没落。 2001年10月,天府热线游戏中心正式成立,并迅速成为西南地区最最为重要的游戏阵地。
2001年11月,网易推出《大话西游ONLINE》,吹响了门户网进军网络游戏产业的号角。这一举措让网络游戏成为了门户网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1年11月,上海盛大代理的《传奇》正式上市,谁也没有想到原本以为不入流的网络游戏会成为今后两年时间内中国网络游戏的最大赢家。
2002年1月,网星公司代理的《魔力宝贝》上市,这款同样来自日本的网络游戏迅速地取代了《石器时代》在Q版网络游戏领域的地位。
2002年1月11日,《传奇》爆出黑客事件,盛大网络悬赏30万捉拿元凶。
2002年5月,蝉童软件推出《决战》,韩流在此时已经势不可挡地疯狂席卷整个中国网络游戏市场。
2002年6月,网易为了弥补运营状况不佳的《大话西游2》,引进了当时韩国三大网络游戏的《精灵》,网易的复合型网络游戏经营战略浮出水面。
2002年6月16日,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震惊全国,北京科技大学21条年轻生命迫使政府全国范围内整顿黑网吧。
2002年6月25日,《古龙群侠传ONLINE》开始测试,这是香港网络游戏在大陆的第一款作品。
2002年7月,从《网络三国》改良而来的《三国演义ONLINE》正式收费,但是并没有能挽救已经落入低估的一代王者之作。
2002年7月,《传奇》同时在线人数突破5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网络游戏。
2002年8月,高嘉科技代理的《天使》正式上市。
2002年8月, 第九城市为其代理的《奇迹》展开测试活动。
2002年10月6日,《传奇》私服出现在国内,私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002年10月,天府热线游戏中心推出全国首个网络游戏电视节目《传奇之美梦成真》,这是网络游戏第一次使用电视节目手法作为宣传手段。
2002年10月,《精灵》出现外挂,网易为杜绝外挂使用而一口气删除10万账号。
2002年10月,国内单机游戏巨头奥美电子涉足网络游戏,《孔雀王》正式投入运营。
2002年10月,上海UBI签约EQ,欧美第一网络游戏登录中国。
2002年11月1日,玩家游戏公司创驰正式签约《神泪》。
2002年11月5日,天人互动代理的《魔剑》进入内测阶段。
2002年11月13日,九城联手公安机关打击黑龙江MU外挂网点。
2002年11月,天府热线游戏中心经过一年运营,其平台上经营的游戏达到9款,投入运营的服务器达到500台以上,平均在线游戏人数突破10万,成为西南地区网络游戏的首选合作伙伴。
2002年11月,上海依星代理的《遗忘传说》开始测试。
2002年11月,卓越数码继《不灭传说》后推出《新西游记之大唐天下》,这款游戏也是21CN网站介入网络游戏行业的开始。
2002年11月,新浪网正式签约《天堂》,标志着国内第一门户网介入网游领域。
2002年12月9日,目标首款网络游戏大作《天骄》推出。
2002年12月,IT名企清华同方代理的《N-age》进入测试阶段,
2002年12月,万众瞩目的《轩辕剑ONLINE》经由网星代理进入测试期。
2002年12月, “2002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暨网络游戏产业峰会”在成都召开。
2003年1月,四川地区第一家网络游戏运营商正式推出《命运》。 2003年1月1日,游戏新干线正式运营《仙境传说》。
2003年1月24日,盛大网络因拖欠韩国方分成费,Actoz和Wemade单方面中止了盛大对《传奇》的运营权,中韩第一次网络游戏运营纠纷就此开始。
2003年1月17日,《天骄》推出POLO车计划,同时还将10部手机作为奖品,开始了国内做大规模的促销活动。
2003年2月,刚测试不久的《仙境传说》在国内出现私服。


上一篇:开心加油站

下一篇:22号台风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