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一号发射

时间:2024-06-24 08:33:49编辑:阿星

电影卫星少年讲述了什么


讲述了哈工大航天学院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的故事。《卫星少年》主要内容:2019年2月15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张来自月球的照片,这张照片的背后是一群中国90后学生的不断努力。2017年4月1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紫丁香一号卫星,同参与国际QB50工程的其它27颗立方体卫星一起发射进入太空。2019年3月29日,紫丁香一号在完成了一年多的科研任务后,生命在太空终结了。创作背景:哈工大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生韦明川是紫丁香团队的负责人,爱好无线电,中学时代就在创新实践和电子信息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2009年,中国首颗业余无线电通信卫星“希望一号”发射成功的消息,让他萌生了自己动手研制小卫星的念头。最终还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着手组建团队,并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得知哈工大决定参与QB50项目后,韦明川第一时间找到了负责人、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的青年教师王峰申请参与项目。2012年1月,在哈工大科工院、航天学院的支持下,国内首个由学生亲自参与设计、研制、调试与应用的微纳卫星团队正式成立。团队以哈工大的校花——紫丁香命名。事实证明,这支队伍也如同紫丁香一样,成为校园中最亮眼的风景。参与QB50项目的卫星则被命名为“紫丁香一号”,由韦明川担任卫星总体设计兼测控。他们亲手设计、验证、测试和调试,不分昼夜的查阅文献资料,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实验室中,堆满大大小小各种器械。就在研发期间,学校得知我国启动某项目,高校学生自主研发的卫星有机会发射。2014年3月,团队正式提交参与此项目的意向书,也就是“紫丁香二号”。2015年,由团队研制的技术试验纳卫星“紫丁香二号”搭载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意味着我国首颗由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大学生自主研发卫星“紫丁香一号”什么时候成功发射?

哈尔滨工业大学4月19日对外发布消息,4月18日23时11分,由该校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自主研发的第二颗卫星“紫丁香一号”和参与国际QB50工程的其它27颗立方体卫星一起,作为定期运往国际空间站的货物,装载在“天鹅座”货运飞船“约翰·格伦”号中,发射进入太空。“紫丁香一号”是哈工大学生自主研发的科学试验立方体卫星,重约2千克,属于标准的2U结构。卫星搭载了离子与中性粒子质谱仪、业余无线电转发器、低分辨率CMOS相机3个有效载荷,用于开展大气低热层组成研究、业余无线电转发通信与空间摄影任务。据悉,“约翰·格伦”号飞船将在4月22日与国际空间站完成对接。“紫丁香一号”计划在对接3个月后,通过空间站机械臂释放入轨。哈工大通过组建学生微纳卫星研发团队,支持学生自主设计、研制、管控卫星,使学生获得最大历练。团队累计吸纳了100多名哈工大学子参与设计与研发,凝聚了航空宇航、力学、计算机、控制、机械、通信、电气、热能、化工等9个学科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一支学科交叉研制队伍。此次“紫丁香一号”主要汇聚了其中13名骨干学生。

卫星少年讲述了什么

《卫星少年》讲述了一支把梦想化为现实并且做上天的队伍。是根据哈工大航天学院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故事制作的节目。
2019年2月15日,世界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刊登了一张来自月球的照片。这张照片的背后是一群90后的中国学生。
2017年4月18日,哈工大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紫丁香一号卫星,同参与国际QB50工程的其他27颗卫星一起发射进入太空。
先于紫丁香一号发射的紫丁香二号,至今已平稳运行3年零7个月。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可以参观吗

亲为您查询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可以参观的哦。太原卫星发射中心(Taiy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简称TSLC)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神堂坪乡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同时负责中国海上卫星发射。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摘要】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可以参观吗【提问】
亲为您查询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可以参观的哦。太原卫星发射中心(Taiy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简称TSLC)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神堂坪乡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同时负责中国海上卫星发射。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回答】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哪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神堂坪乡的宏宽高原地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又称:第25实验训练基地,位于太原西南200公里的苛岚县,隶属于战略支援部队,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同时负责我国海上卫星发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967年1月22日成立。经过56年的建设,中心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发射方式,集指挥控制、测控通信、综合保障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射场,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从年执行一次发射任务到每年执行十次以上高密度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的跨越。该中心此前先后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第一颗海洋资源勘察卫星等,创造出我国卫星发射史上的九个第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理位置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大兆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还有哪些大学发射了卫星?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2月27日,华中首颗“学生造”卫星“启明星”卫星成功发射。武汉大学此前就发射过“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卫星,此后还将发射多颗自研卫星。国内还有哪些高校发射过卫星?极目新闻记者进行了盘点。 清华大学: 千禧年就发了卫星 2000年,清华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合作研制的“航天清华一号”小卫星发射,此后清华大学独立或合作发射了多颗卫星。12月22日,清华大学“天格计划”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三号卫星载荷(GRID-03)搭乘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格计划”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面向基础科学前沿的科研实践项目,2020年团队学生包括来自7个院系的90余名本科生。 清华大学学生在测试卫星载荷 哈尔滨工业大学: “老玩家”已有20星 哈工大是我国最早一批参与航天工程的院校之一,拥有自主研发卫星的丰富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哈工大继2004年成功研制“试验卫星一号”后,已经成功发射20颗卫星,其中包括国际上首颗完成独立奔月、绕月的“龙江二号”微卫星。2015年09月20日,我国首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紫丁香二号”发射,有40多名哈工大学生参与设计与研制,平均年龄不到24周岁。 浙江大学: 专门研究最小卫星 浙大一直专注于研发皮卫星,它是指重量为公斤级的微小卫星。早在2007年,浙大的“皮星一号”就上了天,但它却和地面失去了联系。经过改进后,2010年9月22日,两颗“皮星一号A”星发射成功,填补了中国在皮卫星研究领域的空白。2015年9月,两颗浙大的“皮星二号”卫星上天;2020年6月,“皮星三号A”星发射成功。未来,浙大计划再发射20颗卫星。 国防 科技 大学: 6星组团你见过吗 国防 科技 大学发射了10多颗卫星,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2015年发射的,自主设计与研制的“天拓三号”微纳卫星,包括1颗20公斤级的主星、1颗1公斤级的手机卫星和4个0.1公斤级的飞卫星。卫星入轨后,手机卫星和飞卫星与主星分离,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通过太空组网,实现6颗卫星集群飞行。“天拓三号”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读研究生和本科生占70%。2020年08月,该校“天拓五号”卫星成功发射。 电子 科技 大学: 目光已瞄准6G 2020年11月6日,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电子 科技 大学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 探索 太赫兹空间通信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这颗卫星重达70公斤,由四川企业国星宇航与电子 科技 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哪些大学发射过卫星

南京大学,2020年7月25日,由南京大学自主研发的“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华中科技大学, 2019.12.21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此次任务同时搭载了主载荷由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与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琴中心共同研制的“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
  武汉大学, 2018年6月2日12点13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武汉大学珞珈一号科学试验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成功发射。
  清华大学,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二十星的方式将清华大学研制的MEMS技术试验卫星(即:集成微系统技术试验卫星)顺利发射升空。 清华大学发射过 紫荆1号 紫荆2号等多个卫星用于科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量子卫星,世界领先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浙江大学 2020年6月17日下午,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3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由浙江大学研制的皮星三号A星。
  在这之前已有4颗浙大自主研发的皮卫星在距离地球640公里和525公里的两个轨道上工作。其中两颗“皮星一号A”卫星已进入太空工作约10年,两颗“皮星二号”卫星入轨服务约5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985院校吗?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985工程高校,也是211工程高校,而且还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创始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是首批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的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学校历史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是1920年5月开始筹建的,10月17日举行开学典礼。1922年4月2日,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校。1928年2月4日,学校隶属关系发生变化,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1928年10月20日,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苏共管。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到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1936年1月1日,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1937年1月以后,学校完全转入按日本方式办学阶段。1938年1月1日起,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名就一直沿用至今。从1920年建校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或日式办学,用俄语或日语授课,这使哈工大自建校起就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1951年,哈工大被国家确定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成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中国国内各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并以“工程师摇篮”而饮誉全国。1970年春,根据上级指示,哈工大少数人员与绝大部分物资南迁重庆,与哈军工二系合并成立重庆工业大学;留哈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1973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重庆工大北返,恢复原哈工大。几经折腾,学校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恢复本科生招生。1992年,创办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探索出一条“一校办区,一区补校,校区结合,一校两制”新的办学模式。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11月,入选“985工程”,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2013年4月,首批入选“2011计划”牵头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22年,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7月31日,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416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37人,占32.1%,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683人,占教师总数的40.4%。现有两院院士3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青年学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6人、青年拔尖人才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4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7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4个。 学科建设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本部)下辖24个学院,开办9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动漫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光学、电机与电器、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飞行器设计、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先进装备制造科学学科群、城乡建筑可持续发展学科群、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学术科研据2019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拥有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际联合中心/科技合作基地,3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参与了探月工程等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4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学校先后成功抓总研制并发射“试验一号”“试验三号”“快舟一号”“快舟二号”“紫丁香二号”卫星,创下了中国国内高校研发小卫星五战五捷的纪录。有先进微小卫星平台技术研究、空间机械臂技术、星地激光链路试验、快舟星箭一体化技术、神光III激光装置中的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等7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分获2006年度、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航天员训练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航天员出舱用反光镜体等多项技术难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号系列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学校提供了20多项技术支撑。为此,哈工大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哈工大荣获“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纪念奖牌”。发射了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首次实现了激光全自动束靶耦合引导,诞生了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新体制雷达、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学生机器人舞蹈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让中国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首次揭示了人T细胞受体复合物的结构、在免疫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发现,正在建设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等重大任务,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等多个奖项。2022年4月1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消息,由该校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航空航天信息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学术期刊《科学·机器人》(Science-Robotics)上发表题为“玉兔二号”月球车2周年的月球背面移动与科学探索”的封面论文。团队成员根据月球车车轮与月面作用的信息和地面力学模型估计了月壤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月壤风化层的承压特性与地球上的干沙和沙壤土类似,与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典型月壤相比具有更强的承压特性。202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形状记忆智能展开结构技术”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 合作交流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和45个国家和地区的435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罗格斯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项目;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法国里昂应用科学院、爱尔兰都柏林国立大学、丹麦工业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22所欧盟高校签署了学生、教师互换协议;与澳大利亚G8联盟高校保持着密切学术合作;与日本、韩国高校的学术合作进一步深化。2011年2月,教育部批准在该校设立“哈工大中俄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基地”。同时,哈工大牵头联合中俄29所精英大学成立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简称“阿斯图”),先后成功举行中俄阿斯图成员院校开放日、中俄阿斯图机器人创新及展示大赛、中俄阿斯图友谊火车计划、阿斯图中俄大学生小卫星青年研习营、阿斯图相聚圣彼得堡、阿斯图冰雪大联欢等活动。2013年,阿斯图总部落户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承载这一项目建设的哈工大青岛科技园正式奠基,签署了《青岛宣言》。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通过阿斯图平台,两国青年参与活动交流累计逾5万人次。此外,哈工大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普渡大学、伊力诺依理工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成功地申请到了欧盟第七框架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与法国巴黎六大、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英国伦敦学院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等15所欧盟高校签署了学生、教师互换协议。加入了中欧工程大学联盟、中美大学校长论坛,成功举办东北亚学生模拟联合国、第五届研究生CSC奖学金说明会、中澳教学法研讨会、中加联合培养博士生论坛等活动,在科研、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全面展开。 学校通过联合培养、交换学生、学生实习、学生联谊(夏令营等)、国家公派研究生(CSC)等形式加大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力度。据2015年6月哈工大官网信息显示,哈工大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150人的速度在递增,2014年达到1881人,其中本科生959人,交换学生、联合培养及短期出访的学生达1030人;2014年,CSC优秀本科生项目该校获批30个项目,106个名额,全年共派出83人;成立学生国际交流协会(HICA),举办世界文化节、美国周、俄罗斯宣传日、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哈工大设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基金,用于资助举办国际会议、聘请高水平海外专家、参加各种国际学术活动等。出台了“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聘请海外教授兼任哈工大博士生导师”、“聘请外国合约专家”、“首席国际学术顾问计划”等一系列政策。2014年,该校获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7项,“111计划”引智基地数量达到6个。依托“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学校与丁肇中教授团队已达成科研合作协议,签署关于空间粒子物理研究合作备忘录,在大科学工程所涉及到的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参与“2011计划”国际合作部分工作;2015年度申报外专项目76个,提交成果20项,2015年度外专经费同比增长6.98%;2015年至2017年为该校“国际项目建设年”。2014年,共有来自115个国家的2300名长短期留学生在该校就读,其中,学位生1066名,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国别数、学位生数、硕博率达63.8%。同时,“世界手牵手”中外学生文艺晚会、“留动哈工大”中外学生阳光趣味运动会、“哈工大星”中外优秀学生夏令营等活动已打造成哈工大中外学生活动品牌。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985还是211?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985大学,也是211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创始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是首批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的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师资队伍截至2020年7月31日,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416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37人,占32.1%,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683人,占教师总数的40.4%。现有两院院士3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青年学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6人、青年拔尖人才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4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7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4个。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暑假时间2023

2023年哈工大暑假时间为6月26日至8月20日,准确通知以学校的正式通知为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是一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国家重点大学,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工科高校之一。哈工大的暑假时间一般是从7月中旬到8月底,具体的日期可能会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例如,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的校历显示,暑假自6月26日至8月20日,共8周。哈工大的暑假期间,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各种活动,如社会实践、科研项目、实习实训、志愿服务、旅游休闲等。学校也会提供一些资源和支持,如暑期课程、奖助学金、就业指导。哈工大的暑假期间,学生也要注意安全和健康,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章制度,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社会建设,展现哈工大人的风采。(以上数据整理自知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官网等。)学校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首批十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哈工大始建于1920年,是中国近代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哈工大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传统,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哈工大坚持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形成了“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优势特色,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个奖项。

哈工大开学时间2023

2023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学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将于2023年2月19日开学,届时大学生们都要返校准备开学一切事宜。哈尔滨工业大学将于2022年12月下旬就开始放寒假了,具体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总共放假51天。哈工大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简称,学校始建于1920年,创办名称是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后历经中俄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时期,1928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一篇:luohunshidai

下一篇:感觉自己萌萌哒 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