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时间:2024-06-25 01:45:03编辑:阿星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是什么

我国新型城镇化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强调以人为本,农村居民的市民化。二、强调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三、强调优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四、强调生态文明,发展环境的生态化。五、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六、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拓展资料】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方面是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英百科全书)。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新型城镇化核心是(  )。

【答案】:B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以及相关文件编制。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2025年我国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建成绿色建筑

近日,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
规划同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9项重点任务——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完)


住建部:2025年我国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建成绿色建筑

中新财经3月16日电 近日,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
规划同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9项重点任务——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完)


中国的城镇化最终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中国的城镇化最终的发展目标是:一、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二、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三、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四、城市生活和谐宜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五、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中国城镇化率目标

法律分析: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城市生活和谐宜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法律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第二章 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第三章 发展态势,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但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化进程。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该《规划》分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规划实施8篇,重大意义、发展现状、发展态势、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健全城镇住房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政策统筹、开展试点示范、健全监测评估31章。启示:大力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建设部越来越好!人民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全国人民共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百分之多少左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扩展资料:2014年3月16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印发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全面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规划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示范,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去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上涨了多少?

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座谈会议指出,2017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7亿人,年均增长率达到1.8%;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5.3%增长到2017年的42.3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会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农民工工作和家庭服务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据统计,2017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7亿人,比2012年增加2391万人,年均增加48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1.8%;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5.3%增长到2017年的42.3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2016年全国家政服务营业收入达到349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54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9.3%。国务院农民工办主任、全国家服办主任、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五年来全国农民工工作和家庭服务业工作取得的成就。他指出,新时代要准确把握两项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高度,研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维护好农民工各项权益,促进和规范家庭服务业发展。要顺应时代脉搏,站在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以更强的紧迫感、使命感,坚决落实好党的十 九大提出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要求,努力做好新时代的农民工工作和发展家庭服务业。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城镇化模式,着力提升城市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目前,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 城镇化率持续上升。中国城镇化率在不断上升,已经达到60%以上,但仍然存在城乡差距,部分地区城镇化率偏低。2. 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城市空间格局呈现由点到面、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趋势,城市群或城市带的发展加快。3.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市化过程中,高技能人才集聚大城市,而低技能人才则流入小城市或城乡结合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等,同时也面临着环保和资源限制等问题。5. 城市规划和治理需要提高。城市规划和治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扩张速度过快、城市公共服务不均等。6.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更好地解决城乡差距和城乡关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升级。总之,新型城镇化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保等多方面因素,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如下:一是畅通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渠道,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要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二是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参保扩面。三是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开展农民工补贴性培训600万人次。四是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市民化奖励资金支持力度,推动省级财政建立市民化奖励资金,重点支持吸纳跨市域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义新型城镇化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土地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节约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更加完善,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得到、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就业功能、创新功能等多项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上一篇:放歌九十年

下一篇:东营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