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时间:2024-06-29 07:15:13编辑:阿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书籍: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美)欧文·戈夫曼著,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原著: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 Erving Goffman, Anchor Press, 1956.


若干思考:


1.本书是社会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欧文·戈夫曼用戏剧类比的方法来阐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和交往过程,这也是“拟剧论”或“符号互动论”中的基础。书中主要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用戏剧视角来理解日常生活?演员如何进行表演?表演失误会出现危机如何补救?


2.莎士比亚曾说“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都不过是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扮演好多的角色。”世人所说的“人生如戏”以及戈夫曼的“戏剧表演”也大抵如此。其中有一个观点很好玩:戈夫曼认为“先有个人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互动之后才有的社会”,这样的观点在当时极其异类!因为当时功能系统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功能性的系统,个人是在系统规范下孕育而生的。”

3.静心反思自己或者每一个人原来都是被命运操纵的一个傀儡,而且还是一个带着“虚伪面具”的小丑;并且原来戏剧表演也可能是一群人心照不宣的“共谋”。而人与人之间互动沟通只剩下了相互的表演和算计,自己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时刻切换“身份的面具”,真的很担心是否有一天面具与面孔融为一体该当如何?当然戈夫曼也提示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视角切入理解审视社会生活,并且可以在其之后还原成个人或社会中的一般现实。正如其所言“社会这个东西,只有在我们表演的时候它才存在”。至此,社会学家的使命就是从一个个人身上以及他们的生活世界,或从人与人之间的一颦一笑中洞析社会发展的脉络。正如佛家所言“于一微尘中,悉见诸世界”!


简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导读:


本书是关于社会情境下人类行为模式的著作,作者在书中对社会互动、邂逅、聚集、小群体和异常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人际交往形式中的"拟戏剧"、"污记说"以及"越轨生涯"等概念。他的研究成果得到广泛的赞同,为社会心理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该书是作者zui重要的作品,自出版以来一直被奉为社会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本书讨论了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的活动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不会做的各种事情。当一个人出现在别人面前时,池们通常总会想要了解这个人的情况,或调用他们已掌握的有关这个人的各种信息。他们会对他的一般社会经济地位、他的自我观念、他对他们的态度、他的能力、他的可信赖性等等产生兴趣。获得个体的信息,有助于定义情境,能使他人预先知道该个体对他们寄予什么期望,以及他们或许可以对该个体寄予什么期望。

核心观点:

话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日常行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个表演行为,因为他们都是在特定背景和情况下,满足对他人和自己的一种期望所作出的行为。每个人的行为并不是孤立的,它是特定背景下的产物。本书作者用戏剧术语分析表演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印象管理的实际操作策略,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功地表演。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我们为什么要表演;我们舞台的前台和后台;已经关于印象管理,如何做好表演。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表演

一个在课堂上严肃认真的女老师,在私下里可能在男朋友怀里小鸟依人。在生活中,每个人在特定的场合都实际上在扮演着某一种角色,在这个戏剧里,有主角,有观众,有背景,甚至有跑龙套的客串演员,作者将我们的人生比喻成为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进行着表演。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表演呢?

事实上,人的日常行为往往不是自己的本能反应,在社会互动和交流过程中,我们对自己角色和对方角色常常有一种期待感,我们在特定的时间做出特定的事情,在公司我们是领导的下属,在家里,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在公司我们满足领导期望,在家里我们满足孩子的期望,这种满足特定情境需要的行为,作者称之为:情境定义。如果我们想自己的举止完美达到社会情境的预期,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依靠适当的“演技”。

在不同的特定环境里,如果社会预期不一样,则我们需要转换不同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可能入戏太深而无法自拔,因此我们有时候在自我和角色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比如在家里的父母和公司的形象我们很难完全划分。有时候,为了达到社会的预期,一场表演需要几个人共同完成,这时,一个剧组就出现了。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即是演员也是观众。如果我们意识到表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会明白日常生活中的表演并不是完全的虚伪做作,而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且不会对表演存在偏见。

第二部分:表演的前台和后台

作者引用了在舞台戏剧中的前台和后台的概念来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方式。在前台,我们努力迎合社会和其他人的预期,比如在工作中和社交场合,我们拼命做好一个演员;而在后台,大家会放下表演做回本真的自己,一般来说,后台通常是家里或者和最亲密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家庭是让人最真实和最放松的地方,这也是家最核心的功能之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前台和后台的区分处处可见,这种区分是表演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后台被观众看到,这个表演很有可能就演砸了,在如今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如此方便的今天,我们的前台和后台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上暴露自己的后台生活。我们的表演舞台也可以说越来越广阔。我们甚至在不同的社交网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社交网络中和在现实中,我们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且可能是性格、爱好完全不同的角色。

可以说,今天的互联网和虚拟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前台。在这里满足了人们在表演不同角色的需求,为人们的表演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观众。但如果我们知道前台和后台的区分,那么我们在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表演就应该更加理智一点。

第三部分:个人印象管理

所谓“个人印象管理”说的是: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刻意采取一些方法来管理个人形象。这个词实际上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传统概念,戈夫曼在本书中就专门研究过,实际上就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演员的自我修养”问题。生活中的表演者,其实和艺术舞台上的演员一样,仅仅依靠衣装和外表打扮,永远都无法成为真正的好演员。想成为一名优秀演员,作者研究了三种更为宏观的方法。

第一种被称为“理想化”,也就是说要搞清楚自己所处情境的预期,也即自己所在舞台的规则,严格按照理想的标准去表演。

第二是“神秘化”,就是把后台藏好,不要轻易被观众看到。所谓距离产生美,这样才能保证你给别人留下的印象都是你在台前想表现的形象。对我们而言,“神秘化”这一方法在互联网时代越发简单,既然自己想展现的形象和真实形象不同,神秘化就是必须要遵守的准则,隔绝了后台和观众,才能让观众对你台前的表演印象更深刻。

第三是好好挑选剧组伙伴和观众。所谓“挑选观众”是指在不同的观众面前得表演不同的剧目,如果难以选择,还可以通过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批观众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


上一篇:人鱼伤痕

下一篇:高晓松 如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