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

时间:2024-07-03 21:27:30编辑:阿星

大革命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读《旧制度与大革命》(6)

它的实质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在政治制度范围内,它并不想延续混乱,并不像它的一位主要反对者所说的那样要坚持混乱,使政府状态条理化,而是要增加公共权威的力量和权利。”——托克维尔“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在切中这场革命的本质的时候,托克维尔也指出,欧洲古老的旧制度和宗教、法律混合在一起,还有一系列的思想、感情、道德等附属物。要想摧毁这一切,需要一场可怕的动乱。在这点上看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功绩:“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同样也会坍塌,这里早些,那里晚些;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这就是大革命的业绩。”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容简介

《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创作背景

托克维尔的初衷是以十年帝国时期(1804—1814)作为主题,不是重写一部梯也尔式的帝国史,而是试图说明帝国是如何产生的,它何以能在大革命创造的社会中建立起来,凭借的是哪些手段方法,创立帝国的那个人(拿破仑)的真正本质是什么,他的成就和挫折何在,帝国的短期和深远影响是什么,它对世界的命运,特别是法国的命运起了什么作用。托克维尔企图解释那些构成时代连锁主要环节的重大事件的原因、性质、意义,而不是单纯地叙述史实。虽然托克维尔后来放弃了对第一帝国的研究,把注意力移向大革命的深刻根源——旧制度,但是他的分析方法并未改变。用托克维尔自己的话说,他要把“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他要以孟德斯鸠为榜样,写一部像《罗马盛衰原因》那样的著作,“为后世留下自己的痕迹”。尽管他也参政议政,但他自信“立言”比“立功”更适合自己的性格。 作者托克维尔出身贵族,虽然是既得利益者,他在写这本书时依然用公正的心态,力求不带任何偏见,力求把“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前提。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品目录

序言导言 《旧制度与大革命》影响史资料前言 第一编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的评论歧异第二章 大革命的根本与最终目的并非像人们过去认为的那样,是要摧毁宗教权力和削弱政治权力第三章 大革命如何是一场以宗教革命形式展开的政治革命,其原因何在第四章 何以几乎全欧洲都有完全相同的制度,它们如何到处陷于崩溃第五章 法国革命特有的功绩是什么第二编第一章 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比在其他任何国家更使人民憎恶第二章 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而不是像人们所说是大革命和帝国的业绩第三章 今天所谓的政府管理监督乃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第四章 行政法院与官员保证制是旧制度的体制第五章 中央集权制怎样进入旧政治权力并取而代之,而不予以摧毁第六章 旧制度下的行政风尚第七章 在欧洲各国中,法国如何成为这样的国家,其首都已取得压倒外省的重要地位,并吸取全帝国的精华第八章 在法国这个国家,人们变得彼此最为相似第九章 这些如此相似的人如何比以往更加分割成一个个陌生的小团体,彼此漠不关心第十章 政治自由的毁灭与各阶级的分离如何导致了几乎所有使旧制度灭亡的弊病第十一章 旧制度下自由的种类及其对大革命的影响第十二章 尽管文明取得各方面进步,何以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竟比13世纪还糟第三编第一章 到18世纪中叶,文人何以变为国家的首要政治家,其后果如何第二章 非宗教倾向在18世纪的法国人身上如何成为普遍占上风的激情,对大革命的特点有何影响第三章 法国人何以先要改革,后要自由有一件事值得注意,那就是,在为大革命作准备的所有思想感情中,严格意义上的公共自由的思想与爱好是最后一个出现,也是第一个消失的。第四章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第五章 何以减轻人民负担反而激怒了人民第六章 政府完成人民的革命教育的几种做法第七章 何以一次巨大的行政革命成为政治革命的先导,其结果如何第八章 大革命如何从已往事物中自动产生注释附录一 论三级会议各省,尤其朗格多克附录二 1789年前后法国社会政治状况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本怎样的书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r3iJCNMDda6WO-XT7e96g 提取码:dtvr 《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

怎样看待《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的托克维尔悖论

《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的两个著名观点——“革命在苛政较轻的地方发生”、“繁荣加速革命到来”——常被解说成“松动崩溃”意义上的“托克维尔悖论”或“托克维尔定律”。这种“托克维尔悖论”凸显了心理效应在法国大革命发生过程中的某种实际作用,对深化大革命史学有一定的意义,但它终究不能说明大革命的根本起因。事实上,托克维尔写作《旧制度与大革命》并无意于构建什么“托克维尔悖论”。他在书中的许多叙说也表明,他并不真的相信所谓“松动崩溃”这种心理效应能够自足地解释大革命的爆发,而他那两个著名观点的提出其实只是为了诱导读者和他一起去探寻大革命的真正起因,在他看来就是旧制度政府取消政治自由的行政集权政策。但出于某些特别的缘由,他的话时常含混不清且自相矛盾,容易引起误读。


《旧制度与大革命》所描述的法国与当今中国有什么异同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一)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20世纪90年代被翻译到中国的托克维尔经典之作,笔者近日走马观花地读过这本书,囿于水平和视野,浅谈读书体会。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一生经历丰富,历经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五个时期,并且有着多年的从政经验,这使他具备了很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从1851年起即开始着手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到1856年本书出版,共耗时5年时间,期间查阅了大量档案、文书等一手资料,使得本书更具客观性、系统性、科学性、严谨性。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他曾预测:美国北方和南方将来可能发生战争;当时尚属于墨西哥的得克萨斯,将来必被美国吞并;美俄两国将要统治全球的预测。因为这些预测,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掀起研究托克维尔的热潮。
这本书告诉我们,法国大革命的由来:精神自由的被毁以及政治自由民主的缺失。我们应该觉醒的:人人生而平等,是现代民主的基石。精神自由、司法独立,这两点使得法国最终战胜了自己的诸多弊端,重新成为西方民主国家的一个典范。
托克维尔在这本书采用的是类似年鉴学派的“问题史学”方法。他重视各国间的比较,指出“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革命”,正是通过对其他国家的考察,托克维尔认识到法国革命的独特原因以及它在全欧洲的影响。他还重视通过辩证法来分析法国革命,一方面他强调民族特征、旧制度传统对革命兴起以及革命后政治制度构建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偶然因素,如路易十六时期的改革加速了法国社会矛盾的激化。托克维尔认为“即使没有革命,革命所作的一切也会产生”。 另外,托克维尔还使用了阶级分析法,正如他所说的,“人们会拿但个人的例子来反驳我;我谈的是阶级,唯有阶级才应占据历史”,
托克维尔本书中还提出一个最为吊诡(悖论)的问题:“何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反而激怒了人民?笔者从书中找到的答案如下:
一是政府有法不依或者朝令夕改,造成百姓的恐慌。国王宣布说:“劳动权是一切财产中最神圣的财产;一切有损于劳动权的法律均违背自然权利,均当被视为无效的法律”。几个月后,损害劳动者的行会和劳役制度又重新恢复。这种对苦难的叙述使人民激愤起来,在人民内心深处燃起贪欲、嫉妒和仇恨。
二是人们利益需求单一趋同,人们变得日益相似。正是由于专制权力的加强,人们逐渐丧失了精神的自由,甚至人身的自由,人与人之间变得互不来往,社会诚信缺失,不同阶级之间乃至同一阶级内部都不会相互协作。而正是这种自由的丧失,使得旧制度变得难以维持,因为它只会加剧社会的分裂,而难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也就是中国古语所云: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船就会翻。
三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农民虽然脱离贵族地主阶级的束缚但是而政府为了获得财政收入只得将注意力集中到农民身上,于是作为最穷且享受公共福利最少的群体,却不得不承受最沉重的负担,这必然激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对于繁荣何以加速革命的到来,其实孔子早有判断,他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繁荣未必保证社会不会动荡,还可以从唐朝安史之乱中得到印证。安史之乱前,唐代经济繁荣到了顶峰,国家仓库和农户家中存有大量粮食,而这不妨碍动荡和拐点的到来。
四是社会士族对基层百姓的刺激。法国大革命前的一个奇特现象是,政府官员——就是那些特权者,喜欢当着人民的面高声议论那些折磨人民的残酷的、不公正的行为;他们相互揭发政府机构骇人听闻的种种罪恶。他们用动听的辞令描绘人民的苦难和报酬低劣的劳动,他们试图这样来解救人民,结果使人民怒气冲天!官员们似乎有意刺激群情,而不是满足人民的需求。人们对未来看不到希望。


《法国大革命史》与《旧制度与大革命》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简单的讲,《法国大革命史》就是法国大革命客观历史,打了哪些仗,有哪些宣言,有什么将军,就是资产阶级推翻王权的客观历史,《旧制度与大革命》讲的是资产阶级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成长起来,如何获得政治权利(他们原先都是没有政治权力的第三等级贱民),如何拥有挑战王权的实力并最终自然而然地推翻了王权。简单的讲,《旧制度与大革命》讲述了一个王权为了短期的财政利益,大量实行卖官鬻爵,引狼入室最终导致自己身死狼手的故事。《旧制度与大革命》所要讲述的是资产阶级崛起的本质,也就是大革命与旧制度一样专制,毫无区别的本质,这便是题目的来源。既不是为了自由,也不是为了平等,准确的说是为了自己被奴役时自己的自由,自己弱小时自己的平等,当自己自由时要奴役他人,自己强大时要拥有别人没有的特权,不过是平平常常的改朝换代罢了。


《旧制度与大革命》主要是讲什么的?请简单介绍一下。

1.《旧制度与大革命》主要是讲的是:
《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2.作品简介: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原著出版于1856年。

3.作者简介:
托克维尔虽出身贵族,但在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曾拒绝继承贵族头衔。托克维尔的成名作是1835年问世的《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第二卷出版于1840年,次年他就荣膺法兰西学院院士,仅36岁。此后15年他没有发表什么重要著作,只在从政之余思索新著的主题。
他目睹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二月革命又推翻七月王朝;1839年起任众议院议员,二月革命后参与第二共和国宪法的制订,并一度在秩序党内阁中任外交部长(1849年6—10月)。1849年10月被路易·拿破仑解职。他也因反对1851年12月的路易·拿破仑政变而一度入狱。
路易·波拿巴的1851年12月政变和第二帝国专制政府的建立令他悲观失望,迫使他成为“国内流亡者”。《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在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酿成熟的,这部著作浸透着他对拿破仑第三专制制度的仇恨。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主持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时,向与会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为什么王岐山书记会推荐这本19世纪的名著呢,经过阅读,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处境,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特别是托克维尔对于法国大革命背景和旧制度的分析有其独到的视角,改变了我对革命的看法。
一、革命往往会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
托克维尔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时发现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的农民恰恰是这些国家中境况最好的,受到的压迫也是最轻的,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几乎颠覆了史学家的观点,“大革命的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托克维尔如此解释这一“悖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法国这边是拥有土地的自由农民,德意志那一边是没有土地的农奴,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人这边会激发起更强烈的仇恨呢?作者给出了两个解释,第一是法国农民已经变成了土地所有人;第二是法国农民已经完全摆脱了领主的统治德意志那边的农奴认为世界本就是如此,虽然他也痛恨领主,但更多的是害怕。农奴从没想过要推翻整个体制,来个大革命,有这种大胆想法的只可能是自由民。
《旧制度与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主持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时,向与会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为什么王岐山书记会推荐这本19世纪的名著呢,经过阅读,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处境,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特别是托克维尔对于法国大革命背景和旧制度的分析有其独到的视角,改变了我对革命的看法。
一、革命往往会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
托克维尔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时发现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的农民恰恰是这些国家中境况最好的,受到的压迫也是最轻的,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几乎颠覆了史学家的观点,“大革命的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托克维尔如此解释这一“悖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法国这边是拥有土地的自由农民,德意志那一边是没有土地的农奴,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人这边会激发起更强烈的仇恨呢?作者给出了两个解释,第一是法国农民已经变成了土地所有人;第二是法国农民已经完全摆脱了领主的统治德意志那边的农奴认为世界本就是如此,虽然他也痛恨领主,但更多的是害怕。农奴从没想过要推翻整个体制,来个大革命,有这种大胆想法的只可能是自由民。
二、经济繁荣何以反倒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在历史教科书里总结革命爆发的原因,无外乎国王独裁专制,政府腐败,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等等通常所见的说辞。读者们也自然而然的觉得,肯定是官逼民反嘛,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起来闹革命。然而真相远不是这么回事。
在考察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时,托克维尔还观察到了另一个“悖论”:大革命前二十年,社会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增加,“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国家因战争负债累累;但是个人继续发财致富,他们变得更勤奋,更富于事业心,更有创造性”;“公共繁荣在大革命后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大革命
以前20年中那样发展迅速。”

本来人们认为革命往往是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时候发生的,但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托克维尔的判断是:革命的发生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此前人们对未来无所期望,现在人们对未来无所畏惧,一心朝着新事物奔去。伴随着社会繁荣,国家财产和私人财产从未如此紧密混合。国家财政管理不善在很长时间内仅仅是公共劣迹之一,这时却成了千家万户的私人灾难。也就是说,改革已经开始,改掉了一部分,使得没有改的这一部分显得分外触目,更令人无法忍受,后者坚持不改,这个时候革命就来了。

三、中国应当何去何从
当今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开始面临一些转型难题。利益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固化、社会不公、政府腐败等现象,都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不得不正视的挑战和考验。
当前中国与大革命前的法国都处于最繁荣的时期,物质财富的增加,催促了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敏感,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表达权、批评权。尤其是随着新兴网络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知识的增加,人们对于对特权、腐败、不公正的容忍度更低。
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势必会遭到特殊利益集团的阻碍,尤其那些依靠权力寻租、依赖特权致富的人群,不愿意改革,不愿意牺牲一些利益,阻力障碍会很大。但是如果停滞、不改革,忽视社会的公平正义,只会增加群众的不满情绪,甚至使社会陷入动荡的危险境地。借用托克维尔的话“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那么中国现在政府不断强调政治体制改革说明中国社会也处在非常危险的地步。法国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在经济繁荣期,政府应十分关注人们的态度,对民众不满的地方要及时回应,及时疏导民众的情绪。要真正实践科学发展的理念,使发展的红利人人得以分享,使发展的代价降到最低。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品影响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1856年出版时,托克维尔对此书的命运忧心忡忡,他写信给他的英国妻子说:“我这本书的思想不会讨好任何人:正统保皇派会在这里看到一幅旧制度和王室的糟糕画像,虔诚的教徒……会看到一幅不利于教会的画像,革命家会看到一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不感兴趣的画像;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但其人数屈指可数。”出乎作者的意料,到托克维尔逝世那一年(1859),此书在法国已印行了4版共9000册,到1934年已印16版,共计25000册,在英国、美国、德国都极畅销。托克维尔的著作1870年后被冷落了七八十年后,近几十年来在西方突然走运,随着保守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抬头,托克维尔的政治观点重新受到了重视。《托克维尔全集》在1952年出版第一版后,至今已印行第三版。1979年在美国成立了托克维尔学会,出版《托克维尔评论》。误读与滥读应把托克维尔视为一个政治思想家或政治哲学家,而非一个纯粹的历史学家。他对历史的研究,并不意在穷尽其过程与细节,而在探究其内在的理路与因由,并且始终贯穿着政治哲学意识。作为一个贵族子弟,他虽然也从事过政治,但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他的言辞远胜行动,他的政治思想与智慧主要体现在写作与演说中,他能留名青史,也是因为他是一个出色的作家和思想家。如果忽视或无视这一点,势必不能准确把握他的意图,就不能真正读懂他的书。 然而,现在所看到的对于《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解读,往往是把当下中国的制度视为当年法国的旧制度,以当下中国的改革比附当年法国的大革命,令人顿生荒谬之感。只要稍微思考就能明白,这样的解读并非意在历史研究,更非意在思想研究,而是为了影射现实,指导改革。解读者试图把自己放在政治家的位置上,真正要解读的是中国当下的改革事业,并且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懂得怎样进行更好的改革。托克维尔固然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改革的后果是引起人们要求进一步改革,但改革却又无法满足无限度的改革要求,因而造成民众不满情绪加剧,最终可能酿成革命。但这同时也是在说,改革只能进行稳健的渐进式改革,而非毕其功于一役的“休克疗法”。那种以《旧制度与大革命》影射当下中国的人,想当然地把当下中国比附为君主专制下的法国,更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出路必然就是美国式的选举民主。这样的比附,不仅否定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其实也否定了托克维尔赋予法国大革命的伟大意义。在托克维尔看来,大革命的发生并没有给法国带来彻底的改变,旧制度的很多东西仍深深影响着革命之后的生活,但并不能因此否定革命的意义。事实上,革命已经发生了,新的时间已经开始了,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只不过仍可能为旧的东西所纠缠。我们应该把历史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不断发生的彻底断裂。应该看到旧的传统总是遗存于新的现实,而新的现实又总在生成新的传统,这是一个不断累积叠加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革命者与改革者的事业才显得那么艰难,仿佛永远免除不了那些旧东西幽灵般的纠缠,不断地出现反复与倒退。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一个政治家怀有多么崇高远大的政治愿景,他也不能仅凭借理想与信念行事,而必须从实际出发。任何试图改造现实的政治实践,唯有首先扎根于现实,才有成功的可能。 从2012年年末开始,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持续大热,这本十九世纪中期出版的老书在市面上几次脱销。2012年11月30日中纪委召开专家座谈会,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向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推荐:“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作为一本探究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源及特点的著作,能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除了高层领导人的推荐外,2013年1月8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评论道,更大的原因是书中内容与当下中国的关联性。对于自由民主的追求,不能一蹴而就,政治改革需要大胆而审慎。可以说,经由改革达成代价最小的现代化道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问题在于改革怎样推进、制度怎样变革,《旧制度与大改革》这本书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求分享《旧制度与大革命》电子书网盘资源下载

《旧制度与大革命》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6xpJFiD_TaYxsK7gRNH2g 提取码:5mdc《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原著出版于1856年。

上一篇:大风车动画片

下一篇:led灯光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