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孟子

时间:2024-07-05 19:34:46编辑:阿星

傅佩荣讲《孟子的智慧》01

1、司马迁说孟子是子思的学生的学生,子思是孔子的孙子, 司马迁评价孟子“道既通” ,就是说孟子把孔子的道完全学通了。孔子公开说: “不怨天不由人,下学而上达” ,意思是说没有人了解我,了解我的只有上天,表示了一些遗憾。孟子晚年用了20年专心著书,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是四书之一,孟子被尊称“亚圣”。

2、 “孟母三迁”中“三”代表多次, 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子不学断机杼”是 强调教育孩子要抓住机会;“杀猪吃肉”强调身教与言教相结合,不能失信于孩子; “坐姿休妻”事件表现 孟子母亲很明礼守礼; “离开齐国”表明 孟子母亲守礼明义。

3、孟子的时代是战国时代中期(与其同时代的与西方的柏拉图学生亚里士多德在此时已经建构了宇宙观人生观等各种庞大的思想系统,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建立横过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从40岁开始周游列国。52岁时梁国见了梁惠王,他对梁惠王说:“ 仁义就是最大的利益,仁者无敌。 ”54岁时到了齐国见了齐宣王,被授以客卿,但是没有实权,孟子的很多治国理想不能实施;他见梁襄王说: “天下统一就会安定,不喜欢杀人的人就可以统一天下。”

4、孟子把孔子的只言片语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建立了儒家的圣人观,天命观,历史观。他认为“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就是不能把别人当手段来利用,一定要当目的来尊重。

5、东汉的赵岐为《孟子》做注,发现孟子思想“天地万物、仁义道德、性命祸福,无所不包。”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套价值观才能活得有意义。孟子就是一套完整的价值观: 行善避恶。


傅佩荣讲《孟子的智慧》02

1、孟子认为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则近于禽兽。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所说的教育与现代教育不同,现代教育主要是传统知识,孟子所说的教育是指教授做人的道理。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五伦需要一个合适的方式表达,人类才能够和谐。

2、古代人易子而教是为了“父子不相责善”, 家庭教育的底线是不能伤害亲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当老师的四个条件: 自我修炼 ~~自己觉悟的道理让别人觉悟,广博学习、详细阐述; 开拓心胸~~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知行配合 ; 有教无类 。

3、做好学生有四个条件: 取法乎上~~ 学习的人要照老师定的高标准和规矩来学,像榜样学习,“尚友古人”“有为者亦若是”“廉顽立懦” ;专心学习~~ 弈秋教棋 ;持之以恒~~ 每天念兹在兹,挖井出水 ;诚心请教~~ 孟子说有五种情况问问题,不回答: 仗着地位高发问,仗着才干多发问,仗着年纪大发问,仗着有功劳发问,仗着老交情发问。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教育的方法,因材施教是个原则,有五种方法: “犹如及时雨降之者” ,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有成全品德者”, 德行的培养 ;“培养才干者 ”;“解答疑问者 ”;“有私淑艾者 ”, 把品德和学问留给别人私下学习的。

5、孔子只有一种人不教, 乡愿 ,就是不真诚;孟子只有一种人不教, 自暴自弃者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心”代表自觉能力,是生命的主体性,人的一生要自己负责必须自己改善自己。每一个人都是可造之材, “希贤希圣希天”。


傅佩荣:孟母究竟是怎样教育孟子的

孟子其人,学问渊博,善用古文经典,很多成语都源于孟子一书,比如缘木求鱼、出类拔萃等等,孟子辩才过人,也曾做过很多国家的国家顾问,在孟母的教育下,孟子最终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那么孟母的教育到底怎样呢?从几千年前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些关于道德的基本守则。 《人性向善:傅佩荣谈孟子》 东方出版社 孟子有一位贤惠的母亲,关于这部分有很多可谈之处。 其一是著名的“孟母三迁”。孟家最初住在坟墓区附近,三四岁时的孟子很调皮,经常带着邻近的小朋友玩耍,玩的是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一看,觉得不好,于是搬到市场旁边。结果孟子模仿别人做生意,称斤论两,同小朋友谈价钱。孟母觉得这样也不太好,就搬到第三个地方——学校旁边。当时孟子年纪太小,还没有资格读书,就跟着学文唱诗,孟母这才放下心来。这个故事也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其二是孟母“断机杼”的故事,也就是《三字经》里的:“子不学,断机杼。”有一天孟子在读书,读着读着忽然停下来,孟母就把她正在织布的线割断,孟子吓了一跳,赶紧追问是什么缘故。孟母说,只要他读书一停下来时,她就要把正在织的布割断。从此以后,孟子读书时再也不敢随便停止了。 其三,有一天孟子问母亲:“隔壁在做什么?”孟母回答:“隔壁在杀猪。”孟子说:“他们杀猪干什么?”孟母顺口说:“给你吃啊!”这本来是句玩笑话,但是孟母后来一想:“我不能欺骗小孩。”于是马上买猪肉回家给孟子吃。 其四,孟子成家后,有一天向母亲说他要休妻,孟母问他理由,他说:“有一天我进了房间,看到我妻子直接坐在地板上。”古代对坐姿的规定很严格。孟子之妻因为坐姿不雅,就可能被休掉。 孟母问他:“你进门之前,有没有先打招呼?”因为古代有个习惯,“将上堂,声必扬”,意即进别人房间之前要提高声音,清清喉咙,走路的声音要大一点,让别人知道有人来了。进别人房间时眼睛要看地板,不可以随便看人,说不定人家衣冠不整。孟子并没有预先提醒妻子自己要进房间,孟母认为这是孟子有错在先,休妻是毫无道理的。 更多阅读请关注《人性向善:傅佩荣谈孟子》 东方出版社★★★★★★★★★★★傅佩荣谈国学系列★★★★★★★★★★★★《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解读孔子的政治理想,追求人生的积极价值)《究竟真实:傅佩荣谈老子》(解读玄奥的万物之道,详说老子的绝妙智慧)《人性向善:傅佩荣谈孟子》(解读孟子的政治理想,体验人生的积极价值)


傅佩荣:孟母究竟是怎样教育孟子的

孟子其人,学问渊博,善用古文经典,很多成语都源于孟子一书,比如缘木求鱼、出类拔萃等等,孟子辩才过人,也曾做过很多国家的国家顾问,在孟母的教育下,孟子最终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那么孟母的教育到底怎样呢?从几千年前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些关于道德的基本守则。 《人性向善:傅佩荣谈孟子》东方出版社 孟子有一位贤惠的母亲,关于这部分有很多可谈之处。其一是著名的“孟母三迁”。孟家最初住在坟墓区附近,三四岁时的孟子很调皮,经常带着邻近的小朋友玩耍,玩的是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一看,觉得不好,于是搬到市场旁边。结果孟子模仿别人做生意,称斤论两,同小朋友谈价钱。孟母觉得这样也不太好,就搬到第三个地方——学校旁边。当时孟子年纪太小,还没有资格读书,就跟着学文唱诗,孟母这才放下心来。这个故事也说明了环境的重要。其二是孟母“断机杼”的故事,也就是《三字经》里的:“子不学,断机杼。”有一天孟子在读书,读着读着忽然停下来,孟母就把她正在织布的线割断,孟子吓了一跳,赶紧追问是什么缘故。孟母说,只要他读书一停下来时,她就要把正在织的布割断。从此以后,孟子读书时再也不敢随便停止了。其三,有一天孟子问母亲:“隔壁在做什么?”孟母回答:“隔壁在杀猪。”孟子说:“他们杀猪干什么?”孟母顺口说:“给你吃啊!”这本来是句玩笑话,但是孟母后来一想:“我不能欺骗小孩。”于是马上买猪肉回家给孟子吃。其四,孟子成家后,有一天向母亲说他要休妻,孟母问他理由,他说:“有一天我进了房间,看到我妻子直接坐在地板上。”古代对坐姿的规定很严格。孟子之妻因为坐姿不雅,就可能被休掉。孟母问他:“你进门之前,有没有先打招呼?”因为古代有个习惯,“将上堂,声必扬”,意即进别人房间之前要提高声音,清清喉咙,走路的声音要大一点,让别人知道有人来了。进别人房间时眼睛要看地板,不可以随便看人,说不定人家衣冠不整。孟子并没有预先提醒妻子自己要进房间,孟母认为这是孟子有错在先,休妻是毫无道理的。 更多阅读请关注《人性向善:傅佩荣谈孟子》东方出版社★★★★★★★★★★★傅佩荣谈国学系列★★★★★★★★★★★★《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解读孔子的政治理想,追求人生的积极价值)《究竟真实:傅佩荣谈老子》(解读玄奥的万物之道,详说老子的绝妙智慧)《人性向善:傅佩荣谈孟子》(解读孟子的政治理想,体验人生的积极价值)


傅佩荣解读孟子的介绍

《孟子》继承发扬孔子思想,是一部记载孟子周游列国与君主论政的对话录,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经典。孟子身处乱世,当时天下七国争雄,盛行合纵连横之权谋,而孟子却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君主对谈仁者王道,论辩滔滔,宏大深刻。《傅佩荣解读孟子》一书集中关注孟子无懈可击的辩才和精微深刻的思想,以现代白话译解,并综合与融会历代注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引领读者跨越文字的隔阂,去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作者特别凸显孟子的思想基础——人性论,将其视做儒家哲学思想大厦的基石,对于现世人生也颇有指导意义。

傅佩荣在大陆共出版了几本书?都是什么书名?谢谢

【傅佩荣国学精品集(共10册)】 《解读老子》《解读论语》《解读孟子》《解读庄子》《解读易经》《傅佩荣〈论语〉心得》《傅佩荣〈庄子〉心得》《傅佩荣〈四书〉心得》《傅佩荣细说孔子》《听傅佩荣讲国学》 【傅佩荣心灵关怀作品集(共9册)】 《自我的觉醒》《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二卷)》《听傅佩荣讲人生问题》《哲学与人生》《智慧与人生》《心灵导师》《赢的人生哲学》《智者的生活哲学》 《傅佩荣细说老子》《傅佩荣读孔孟论人生》《不同季节的读书方法》《抗压有方法》《人生需要几座灯塔》《生命重心在何处》《孔子的生活智慧》《人生中不可不想的问题》《人生问卷》等。


傅佩荣的主要观念

傅佩荣:“人性本善”是对孔孟的误读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代表作品有《成功人生》、《傅佩荣国学精品集》等。心理学和哲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根源上可以说是一样的。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年代上来说是很晚、很新的学科,但它发展非常迅速、有效。对人类来说,心理学对于现代人的帮助要远远超过哲学所产生的作用。哲学是很老的学科,而心理学讨论的主题,在古代来说也是哲学的范围之一,就是有关人的内心状态。这两个学科怎么到今天又连接到在一起?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会想到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观察。荣格教授是弗洛伊德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在心理学从事教学工作,累积三十多年的心得,说了一句话:到这里来找我进行心理治疗的人,大部分身体健康,心理正常,但并不快乐。这句话很简单,身体健康、心理正常,可以过日常生活,但并不快乐,说明一个人要快乐,除了身跟心两方面条件外,还需要第三个元素——“灵”。怎么来看待“灵”?因为“身”的问题很容易,“心”也不难,可以跟别人互动,别人说话可以听懂,在社会上,工作发展没什么困难,说明你的心智、心理方面都正常。但什么是“灵”?灵根本看不到。我长期思考这个问题时,对于我个人研究国学这一套有很大帮助,也就是说看人的生命时要从比较立体的角度去看。人活在世界上,到底下一步该往哪走?从个人开始怎么活得快乐、幸福?从社会来说,大的方向在什么地方?如何达成这个目标?等等。灵是没有办法证明的,但它的存在是被要求的。什么叫“被要求”?提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人生有意义吗?我在台湾大学教书三十几年,每年都有学生问人生有什么意义?我的回答很简单,人生的意义在于可以不断地问人生有什么意义。就是不要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标准答案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个人在生命过程里去体会的。只有人类才需要意义,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没有关于“意义”的问题。而理解的能力,就代表你有办法找到这个意义。所以人生怎么样才能被理解?如果没有灵,人生不可能被理解,这是简单的结论。身心活动的最后是坟墓,人最后都要离开世界,做到没有,甚至什么都不做,基本没有差别。我们看到历史上很多人物,但不要忘记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文明消失了,成为考古学的对象,而那个文明里很多人立德、立功、立言,到今天不知道立什么。哲学这两个字很尴尬,是日本人翻译的,把“哲”和“学”构成两个词,原来的意思叫做“爱”和“智慧”。爱和智慧合在一起,意思很深。第一个,爱和智慧并不代表拥有智慧。根据希腊人的观点,柏拉图就可以作为代表,他认为人基本上是不可能拥有智慧的,因为人有身体。身体一定输于感官,只能带来偏差和谬误。当时的观念把身体当作灵魂的监狱,灵魂是本质,所以死了之后才能得到解脱、智慧。智慧是神的性格。爱有什么特色?人活在世界上,问每天这样生活有什么动力?有什么明显的对象值得你引发生存的勇气和力量吗?德国学者歌德,是有名的作家。歌德曾说,每天早上起床时,如果想不到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是最可怕的事情。所以很多学生抱怨,我跟他们说,你早上起来知道今天还要上学,多么幸福,至少比歌德幸福。一个人最大的恐惧是早上起来发现自己活着,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可做,可不做;可过,可不过。这时,生命的动力从何而来?很多人有学问,得到诺贝尔奖,成为伟大的学者,但照样会有这方面的问题。一个人越有学问就越发现自己无知,从苏格拉底开始,别人问他:你知道什么?他说我无知,但在雅典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在《论语》里,孔子也说自己无知,“有鄙夫问于吾,空空如也。吾叩其两端而竭焉”。 傅佩荣:人生不能没有憧憬 人在年轻时所设定的目标可以称为“五子登科”:银子、车子、房子、妻子、儿子。只要社会稍微开放,经济自由发展,上述目标到了三四十岁,就可能一一达成。但是,这样就够了吗?有一次,我搭飞机从美国回台北,旁边坐着一位六十几岁的乘客。在闲聊中,他谈到自己很早就“五子登科”,后来3个孩子还全部在美国落地生根。原本希望在美国的子女家中享受天伦之乐,结果呢?他的英文不灵光,以致成了瞎子、聋子、哑子;他又不会开车,简直是个跛子;然后呢?他承认自己这一生的作为十足是个傻子。“瞎子、聋子、哑子、跛子、傻子”也算是“五子登科”,实在反讽之至。

傅佩荣讲《孟子的智慧》03

1、《孟子》对“不孝”有两种分类方式:第一种分类就是五种不孝“ 手脚懒惰、喝酒赌博、贪图钱财、作奸犯科、好勇斗狠 ”;第二种分类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指“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

2、在齐国,学生问孟子:“匡章其人全国人都说他不孝,您为什么和他做朋友?”孟子说:“匡章五种不孝都没有犯,只忘记了‘父子不相责善。” 说明儒家思想有自己的原则,不被世俗所左右。

3、舜年轻时母亲过世,父亲再取生象,象非常坏,“日以杀舜为事”,舜被迫无奈先结婚再报告父母才有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的父亲和后母对他不好,叫他去修谷仓,撤梯烧仓;又要他去修水井,封井闷他。舜把象封到有痹国当国君,派能干的大臣辅助,管不到税收和军队,不定期召见,一年召见三次,一年光在路上跑了,害不了人。舜的爸爸终于被感动~~ 既然不能选择父母兄弟,就尽好自己的责任,跟你相关的那方面一定会受到影响。儒家思想是善待他人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尽自己的责任。

4、曾参认为孝就是被父亲打到满意为止,孔子告诉他父亲拿粗棍就跑,跑就是孝顺,拿细棍就受着~~ 孝顺首先要有真诚的心意,奉养时除了养口体还要养志,真诚引发力量,因为道德价值在内不在外。

5、孝顺是原则,而 孝顺的方式是可以变通可以调整的。 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都有说“不”的时候。 人和人相处应该真诚的沟通,找到一种稳定的模式。 如果父母提出了过分的要求,除了坚持孝顺还要讲究和父母沟通的方式方法,变通地来解决问题。

6、 儒家讲孝顺要有是非善恶的观点 ,看到父母有错,要委婉的劝谏,多积功德,为父母补过。假如舜的父亲杀人,舜不会派法官将父亲绳之以法,而是会辞掉天子之位,背着父亲逃走隐居。法律不能离开亲情。 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儒家思想里面没有大义灭亲。


上一篇:消除副乳

下一篇:傅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