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飘菊蕊

时间:2024-07-09 08:29:23编辑:阿星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是什么意思

1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出自唐代韦安石的《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2全文赏析
韦安石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三会寺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全文赏析,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3注解
1、宸仪:chén yí ㄔㄣˊ ㄧˊ (宸仪) (1).帝王的仪仗。 南朝 齐 谢朓 《齐雩祭歌》:“宸仪警,王度宣,瞻云汉,望旻天。” (2).帝王的仪容。
2、 睿览:ruì lǎn ㄖㄨㄟˋ ㄌㄢˇ 释义 圣鉴;御览。
3、八纮:【拼音】:bā hóng 【注音】:ㄅㄚ ㄏㄨㄥˊ 详细解释 (1).八方极远之地。
4作者简介
韦安石(648~712年),唐武则天、中宗、睿宗三朝宰相。


求 赘札秋菊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刘彻《秋风辞》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 白居易《咏菊》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 欧阳修《秋怀》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 苏轼《赵昌寒菊》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 曹雪芹《咏菊》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韩琦《九日水阁》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 文森《九日》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 刘禹锡《始闻秋风》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 杜甫《宿赞公房》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 李白《九日》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 王之涣《九日送别》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短篱残菊一枝黄。 ——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 于谦《过菊江亭》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 杜甫《九日寄岑参》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 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年年孤负黄花约。 —— 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 秋瑾《九日感赋》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 苏轼《送顿起》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 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 徐灿《菩萨蛮•秋闺》
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 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 杜甫《九日寄岑参》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 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
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 慧霖《闰中秋玩月》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菊花清瘦杜秋娘。 ——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潮腮笑入清霜。 —— 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菊花开,菊花残。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 —— 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 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 —— 德隐《新秋晚眺》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 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 司空图《白菊三首》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山泉煎茶有怀原文: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山泉煎茶有怀翻译及注释 翻译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著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注释 (1)有怀:怀念亲朋至友。(2)泠泠:清凉。(3)瑟瑟:碧色。尘:研磨后的茶粉(按, 唐代 中国茶为粉茶,也就是日本学去的抹茶,所以用尘来形容)。(4)无由:不需什么理由。 诗词作品: 山泉煎茶有怀 诗词作者:【 唐代 】 白居易 诗词归类: 【抒情】、【写茶】


【经典新视角】《山泉煎茶有怀》赏析

古人云,禅茶一味。此诗茶味之中禅韵十足。禅,本自离于言说,更不宜解析,如人饮茶,自知其味,强解强说,徒费口舌,反而离禅愈远。

所以笔者的赏析常常从观心实修的角度进行阐述,非为解析而解析,只是借古人的诗句为缘由,阐述一些观心的体悟而已。

观心,犹如修习茶道,其外在的形式虽然不是道,但少了这个形式,道也就没有了依托。所以茶道的学习,是在茶道礼仪的训练中逐渐调整自己的整个身心,让自己的身心与茶道礼仪融为一体,在融为一体的境界中品味和体悟形式背后的道。当某一日豁然契入,身心脱落,则道之流行,浑然一体,本自一味,当下自得矣。

坐酌泠泠水 :坐,心静无波名曰坐。坐,不仅仅是坐在那里,而是心收回到了自己,心不妄动,不再追逐外境,安住于自己,回归于本然的寂静,安宁、安详、安然,名曰坐。酌,有考虑之意,这里引申为观照,什么样的观照呢?蕴含空性智慧的观照。所以,坐为止,酌为观,坐酌即是止观双运。坐为定,酌为慧,坐酌即是定慧等持。泠泠,清凉、清越之意。水,即当下之心。

坐酌泠泠水,从观心训练的角度而言,即是说,在深度的宁静与禅定中以空性智慧观照自心,在此过程中体味自心本性之中本自具足的清凉、清越、超越、超拔、寂静、灵明。

从观心实修境界的角度而言,即是说,修行者处在一种止观双运、定慧等持、清凉自在、自由超越的智慧境界之中。

看煎瑟瑟尘 :看,即观照。煎,指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煎茶,茶水正在炉火沸水中煎煮,此可指代心在各种情境中、各种感受中的状态。其中,煎也可特指烦恼和痛苦生起时内心的诸种感受。

瑟瑟,有青绿色、寂寥、发抖的含义。尘,即各种凡俗之事。看煎瑟瑟尘,即以空性智慧之眼观照身处各种情境时,自心之中的各种感受、情绪、念头等等,通过观照而从情境中出离,从感受、情绪、念头中超越,内心始终安住在“坐酌泠泠水”的境界。

雪漠老师说,“静处观物动,闲里看人忙”,可以视为“看煎瑟瑟尘”其意蕴的另一种表述。

无由持一碗 :无由,没有什么理由,代表无执、无为、无求。持,安住、保持、保任之意。一者,道也。“得一万事毕”。内外一如,理事一如,心境一如,禅茶一味。碗,甘露之碗、智慧之碗,承载智慧的载体、道具也。无由持一碗,没有什么理由,也不需要什么理由,与道合一之人,本身即是道的承载者,本身即是甘露之碗、智慧之碗。安住于空性智慧之中,以空性智慧面对一切、观照一切、应对一切,自觉觉他,随缘利众。从实修训练角度而言,则是指让自己的心时时安住在这种境界中,保任这种境界,并将这种智慧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传递给需要的人,这也是观心修行者的本分之事。

寄与爱茶人 :当修行者通过观心训练开启了生命本有的智慧宝藏之后,就会发现,原来这智慧的宝藏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本自具足,而没有见到这个宝藏的人,就像家中某处埋藏着无数的珍宝却乞讨度日的人一样,怎能让人忍心继续看着他继续乞讨而不告诉他呢?所以随缘将发现自家宝藏的方法分享给愿意相信的人,就成了修行者最乐于去做的事。无由持一碗,寄于爱茶人,随缘分享发现自家宝藏的方法,无需什么理由,仅仅是源于生命本自一体、本自无别的没有自他分别的大爱之心而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说的就是这种“无由持寄”之心。

整首诗茶韵幽幽,禅意浓浓,既可视为禅者境界之示现,也可视为趣向这种境界的实修训练要诀。

写到这里,似乎看到乐天居士正安详地坐在茶炉前,将一舀清冽的山泉水注入茶壶,看着水渐渐地沸腾,然后冲入青绿色的茶针,茶针在滚烫的水中渐渐地舒展开来,碧绿柔嫩,犹在枝头般鲜活。茶雾氤氲,清幽的茶香便在空气中四溢开来....

乐天居士亲手所烹之茶,虽历千年,亦同一瞬,那炉火依然火热,那山泉依然清冽,那茶毫依然青翠,那茶香依然醉人.......

腾起的茶雾中隐隐约约地化现出几行文字,笔走游龙,俊秀飘逸——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送狄宗亨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秋在”“暮”字可以看出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晴气爽,“暮蝉”,黄昏的时候还有蝉在鸣叫。“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和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只能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近,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近而旨远”。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和翻译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和翻译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2)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说明。(4分) 【阅读答案】: 9.(1)(2分)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 评分建议:只要能指认出修辞手法即给分,若将“千门”答为夸张,亦可;每点1分。 (2)(4分)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1分);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 日笼罩(1分)。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2分)。 (3)(4分)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赠韦况原文_翻译及赏析

我有心中事,不与韦三说。秋夜洛阳城,明月照张八。——唐代·李约《赠韦况》 赠韦况 我有心中事,不与韦三说。秋夜洛阳城,明月照张八。[唐]宗室,字在博,一作存博。郑王元懿玄孙,勉子,官兵部员外郎。有画癖,闻一士人家有张璪所绘松石幛子,乃诣购其家,弱妻已练为衣裹。唯得两幅,双柏一石,嗟惋久之,作绘练记。以至行雅操知名当时。特精楷隶,并善画梅。又萧字为梁侍中萧子云壁书,李约得之,崔备为之记,约自为赞,又以名其斋。《唐书宗室世系表》、《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图绘宝鉴补遗》、《萧斋记》 李约 湜湜颀颀,融昭德辉。不纽不舒,贯成九围。武烈文经,敷施当宜。纂尧付启,亿万熙熙。——唐代·牛僧孺《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和宁舞》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和宁舞 湜湜颀颀,融昭德辉。不纽不舒,贯成九围。 武烈文经,敷施当宜。纂尧付启,亿万熙熙。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唐代·李世民《赐魏徵诗》 赐魏徵诗 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 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百礼崇容,千官肃事。灵降舞兆,神凝有粹。奠享咸周,威仪毕备。奏夏登列,歌雍撤肆。——唐代·武则天《唐大飨拜洛乐章。禋和》 唐大飨拜洛乐章。禋和 百礼崇容,千官肃事。灵降舞兆,神凝有粹。 奠享咸周,威仪毕备。奏夏登列,歌雍撤肆。


韦安石文言文阅读

1. 新唐书韦安石文言文翻译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韦孝宽是北周大司空、郧国公。他的祖父韦津,在隋炀帝大业末,做过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在洛阳留守,抵抗李密军队战于东门外,兵败,被李密俘获,到王世充杀元文都等,韦津独免于难。后来,李密战败,韦津回到洛阳,此时,王世充被平定,唐高祖与韦津有旧交,授予韦津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之职。后来外任陵州刺史,去世。韦安石的父亲韦琬,做过成州刺史。 韦安石考明经科而中举,授乾封县尉。雍州长史苏良嗣很看重他。永昌元年任雍州司兵参军,苏良嗣当时是文昌左相,他对安石说“:大才须大用,何必在州县事务上徒劳呢。”苏良嗣特意向武则天推荐韦安石,于是拜为膳部员外郎、升并州司马。有政绩,武则天亲书诏令慰问韦安石,又提拔先后任德、郑二州刺史。韦安石性格持重,少言笑,为政清廉严肃,他所在的地方官吏百姓都敬畏他。 久视年(700),升迁文昌右丞,不久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兼任宰相)兼太子左庶子。当时,张易之兄弟和武三思皆恃宠滥用职权,肆无忌惮。韦安石多次挫败了他们的傲气。有一次,武则天曾在内殿赐宴,张易之引来四川商人宋霸子等数人,在宴前博戏。韦安石跪奏:“蜀商等贱类,不应该登赴此筵。”韦安石回头召左右的人把蜀商宋霸子等拉出去,在座的都大惊失色,武后因为韦安石言辞正直,就改变面色安抚他。 睿宗即位,拜韦安石为太子少保,改封为郇国公。又先后任侍中、中书令。又加官为开府仪同三司(唐为文散官第一等,即不带职官,亦与朝参俸禄)。当时,太平公主怀藏谋反之心,将拉拢韦安石参与其事,公主多次派子婿唐晙邀韦安石到她的宅第,韦安石竟然拒而不往。睿宗曾经密召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大臣都倾心于太子,卿为什么没有察觉呢?”韦安石答道:“太子仁明孝友,为天下所称赞,有大功于国家,现在怎么说出这些亡国的话来,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计谋。”睿宗惊惶道:“卿不要说了,朕知道了。”太平公主听说,于是捏造一些无根据的话诬陷韦安石,想要究其罪行。幸好靠郭元振保护获免。调任尚书左仆射,兼任太子宾客,依旧是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罢免他主政事,充任东都留守。 正赶上安石的夫人薛氏怀疑女婿所宠爱的婢女以邪恶的诅咒杀害了女儿,派人把婢女捉来拷打致死,被御史中丞杨茂谦检举,降任蒲州刺史。没多久,又转调青州刺史。韦安石初在蒲州,太常卿姜皎有事拜托韦安石帮忙,韦安石拒绝了他,姜皎的弟弟姜晦任御史中丞,以韦安石等做宰相时,一同接受了中宗的遗留的诏令,造成宗楚客、韦温削除了相王辅政的权力为理由,韦安石又不能拿事实辨清此事,姜晦便要侍御史洪于舆举报。但洪于舆以这件事是已经有赦免令的,坚持称不能举报。监察御史郭震上奏,于是朝廷下诏:韦嗣立、赵彦昭等人都被贬,安石为沔州别驾。姜皎又上奏韦安石在建修定陵时,偷盗私藏财物,朝廷下诏追查他的赃款。韦安石叹道:“这只不过要我死罢了。”于是愤激而死去,终年六十四岁。开元十七年(729),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年,追赠尚书左仆射、郇国公,谥号文贞。韦安石有二子:韦陟、韦斌。 2. 文言文:《崔枢》的阅读答案 简答题: 海外商人对崔枢提出什么要求? 为什么崔枢把珍珠放入棺材中? 官差为什么到毫州来追捕崔枢? 汴京的长官为什么想委任崔枢为官署中的佐助人员? 选择题: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中“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B. 宝之至宝也,敢以奉君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C.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 伺无人,置于柩中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并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 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斫其正,养其旁条 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崔枢安贫乐道,我行我素 B. 崔枢重信守诺,自律守法 C. 崔枢重义轻利,品德高洁 D. 崔枢不吝金玉,志行高尚 选择题: A B D A C 译文: 崔枢应举进士,在汴京寄居半年,与一位行商同住那里。那个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经很重。他对崔枢说:“感激您照顾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现在我的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们外族人重视土葬,倘若我死了您能安葬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行商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钱。得到它,即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去践踏。它是宝物中最珍贵的宝物,请允许我冒昧地把它赠送给您。”崔枢接受了宝珠,(心里) 说:“我不过是一个进士上,奔走于州邑间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忽然收藏这样的奇异的宝物呢?”等到没人的时侯,崔枢就把宝珠放在棺材中,连同商人的遗体埋葬在田野里。 之后过了一年,崔枢行于毫州,听说有个外族人从南方来寻找她死去的丈夫,同时查问那颗宝珠的下落,向官府陈述,并且说宝珠一定被当时那个秀才崔枢所占有。于是官府派人到毫州来追捕崔枢。崔枢说:“假如墓穴不被盗墓人挖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到别人手里。”于是打开棺材,得到了那颗宝珠。 汴京长官王彦谟对崔枢高洁的节操感到惊奇,想让他做为官署中佐助人员,崔枢不同意。第二年科举考试崔枢被录取,最终掌管选取文士的大权,并有为官清廉的美名。 3. 文言文阅读 陶侃惜阴 【翻译】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尽心尽力.整日盘腿正坐,军中府中所有的事情,陶侃自上而下检查管理,从不遗漏,没有一点空闲.他常对他人说: "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很短的时间,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想着安逸舒适、醉生梦死的生活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死了以后不能被后人传颂,这是自己遗弃了自己啊." 【翻译2】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4. 杨奂字文言文阅读答案 元史 杨奂传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十一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金代末年考进士未中,愤然做书万言。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守御汴京的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军,奂改装平民北渡黄河避难冠氏家中,冠氏待如师友。 东平人严实闻奂之名,多次打听他的行踪,但奂始终不去严家。 蒙古太宗十年(1238),诏令税课使刘用之招考各道进士,杨奂在东平两次因文章优秀而名列第一,于是随考官至燕京拜见耶律楚材。 楚材奏请授奂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奂临行时对楚材说:“在下不才,错蒙重用。 书生理财本非所长,况河南兵荒马乱之后,遗民不多,今日宜休养生息,否则会引起民怨。希望给我抚恤百姓的时间,得以稳定民心。” 楚材以为此言极是,表示同意。到任后,杨奂召集当地名士讨论如何简政裕民。 他自己巡视境内各地,调查盐课实行情况。有报告说盐课增加,奂责令地方当局减四分之一。 不到一月,政治清明,舆论称赞。奂居官十年后请求告老至燕之行台安度晚年。 宪宗二年(1253),太子忽必烈曾屡召奂出任参议京兆宣抚司事,奂多次谢绝,宪宗五年寿终,享年七十岁,赐谥文宪。 奂天资聪明,记忆力强,文章简练,朝廷老臣也愿与他交往。 关中虽多名士,但名声均不如奂。奂不好财,家虽不富却竭力资助别人,看到别人有长处则大加宣传,若有小过则极力劝改。 所著《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均流传于世。


上一篇:传奇故事2009

下一篇:绿巨人vs金刚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