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 1.44

时间:2024-07-11 16:00:53编辑:阿星

米格-3战斗机

米格-3战斗机米格-3(MiG-3)战斗机是一种单座活塞战斗机,由米格-1战斗机改进而来,后者是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的第一款战斗机。米格-1战斗机在投入批量生产之前的研制代号为-200,该计划最初是由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提出,但进展一直较为缓慢,直到1939年11月以后,伊-200的研制工作才在伊-26战斗机的基础上开展,之后该项目由新成立的米高扬设计局负责研制。1940年12月,伊-200被正式命名为米格-1战斗机,米高扬设计局在其生产过程中又进行了改进,改进型被称为米格-3战斗机。米格-3战斗机的机载武器为1挺12.7毫米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并可携带两枚100千克炸弹。动力装置为1台米库林(Mikulin)AM-35A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93千瓦。由于重量的增加,最初的米格-3战斗机在性能上甚至不如早期的米格-1战斗机。英文名称:MiG-3。研制国家:苏联。制造厂商:米高扬设计局。重要型号:MiG-3。生产数量:3172架。生产时间:1940~1941年。主要用户:苏联空军。基本参数长度:8.25米。高度:3.3米。翼展:10.2米。重量:2699千克。最大速度:64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820千米。

米格-1.44战斗机

米格-1.44战斗机米格-1.44战斗机(俄语:Изделие МиГ1.44,英语:Mikoyan MiG-1.44),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采用部分隐身设计的双发单座战斗机,为俄罗斯第五代(相当于西方的第四代)。该机采用非常规的三角翼、双垂尾的鸭式气动布局和可调式S型进气道,机体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和可降低红外特征的技术,机身表面和进气道内也采用了吸波涂层。米格-1.44战斗机是俄罗斯为与美国竞争第五代战斗机而研发的。1983年开始设计(设计代号1.42),1989年开始首架飞机组装(工程代号1.44),1991年苏联解体后,米高扬设计局因资金问题,只在1994年生产出一架Mig-1.44的技术验证机。(2006年,米高扬、苏霍伊、伊柳辛、伊尔库特和图波列夫合并成立“联合航空制造公司”),2000年2月29日首飞,只有1架技术验证机。武器性能:名称:米格-1.44战斗机;研发单位:米高扬设计局;气动布局:后掠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 乘员:1人;机长:19米;翼展:15米;机高:4.5米;空重:18,000千克;发动机:2具АL-41F涡轮扇发动机(具备向量推进功能);最大起飞重量:35,0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3,185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4,000千米。发展沿革-研制背景:20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美国首先开始了先进战术战斗机“ATF”预研项目,该项目最终的工程型号就是F/A-22“猛禽”重型隐身战斗机。在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针对美国的项目拟定出关于研制第五代歼击机的秘密决定,并责成航空工业部和空军联手完成这项秘密任务。设计生产:在1983年,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向俄罗斯空军提交了MFI多功能歼击机的设计方案(设计代号1.42)。米格设计局同时开展了双发中型多用途战斗机“MFI”和单发轻型战术战斗机“LFI”的研制工作。此后MFI被归类到项目5.12,而LFI被命名为412工程或者项目4.12,前者研究成果转化为新一代验证机米格-1.44。在预研阶段,前苏联中央流体和气动力学研究院建议米高扬在新一代作战飞机上应用全动鸭式布局,从而放宽静稳定性、提高结构强度和改善升力系数。1988年,米格设计局接到生产第一台MFI原型机的任务。1989年,米高扬设计局完成了对MFI全套图纸的设计工作,并开始了首架MFI的生产。1991年MFI设计通过评审,米格设计局的实验设备厂和空军工业部21飞机工厂负责原型机制造。由于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之后MFI项目经费开始完全由米格设计局自行承担,1994年初,MFI歼击机组装完毕并被运往茹科夫斯基。1994年12月,米格-1.44战斗机进行了第一次地面高速滑行试验。俄罗斯“米格”和莫斯科飞机生产联合企业试飞员罗曼诺夫-塔斯卡耶夫驾驶该机在茹科夫斯基格罗莫夫飞行试验中心机场跑道完成了快速滑行。1998年初,莫斯科“米格”航空工业联合公司在筹集了少量经费的情况下,又重新启动了该机的研制工作。1999年1月12日,俄罗斯“米格”和莫斯科飞机生产联合企业在莫斯科城郊茹科夫斯基格罗莫夫飞行试验研究所基地,向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尤利-马斯柳科夫和前国防部长伊格利-谢尔盖耶夫以及部分国家驻俄罗斯使馆的空军武官司和国内外记者,展出了MFI第五代多功能歼击机。2000年2月23日,米格-1.44战斗机进入首飞阶段,并于2月29日上午11点25分进行了18分钟的首飞。首飞后米格-1.44战斗机并没有进行高密度试飞,而是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设计特点-气动设计:米格1.44战斗机采用后四代水准的近距耦合鸭翼、无尾三角翼、机腹多波系可调进气道、双发、双垂尾的气动设计;主翼前缘后掠52°,有前缘机动襟翼,后缘平直,布置有襟翼和副翼;鸭翼前缘后掠58°,后缘后掠23°,鸭翼前缘根部设计有锯齿;带有垂直安定面的双垂尾外倾15°,安装在主翼向后延伸的尾撑上;尾撑末端和腹鳍都存在可动偏转翼面。分得很开的双垂尾向外倾斜,既有利于隐身,也有利于避开鸭翼和边条引起的涡流。注意垂尾和发动机喷口之间的水平控制面,这可以用在在特别大迎角时依然保持横滚控制,上面的垂尾和下面的腹鳍可以把气流“兜”住,加强这两个控制面的作用 。腹鳍的后半部是活动的控制面,也用来在特别大迎角时控制偏航。隐身设计:其机体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综合红外特征控制技术,暴露在机腹的进气道采用独特的设计和吸波涂层。由于其机尾采用V形垂尾,垂直安定面外倾角大、面积小,提高了垂直尾翼的效能和隐身性能。此外,其机载武器可全部挂在机腹弹舱内,降低了回波面积。米格-1.44战斗机的座舱盖略显暗黄,采用了金属镀膜处理,用于遮挡住雷达波,使其不能进入座舱内。动力设计:米格-1.44战斗机采用前苏联留里卡-土星公司在AL-31F和AL-37发动机基础上研制的AL-41F发动机。该发动机可以保证米格-1.44战斗机做不加力长时间超音速巡航飞行,整机推重比高达11【前苏联军标】,最大加力推力175千牛,燃烧室出口温度达到了1910K,而且发控融合了推力矢量控制系统,采用俯仰偏转幅度-15°-15°、航向偏转范围-8°-8°的三维轴对称矢量推力喷管。其高空最大巡航速度达2.6马赫(2500公里/时),超音速航程达2000公里,亚音速航程超过4000公里。武装设计:程400公里的KS-172高超音速超远程反预警机导弹和射程80公里的R-77M中程拦截导弹在内的俄军机载武器。在其舱内装满武器的同时,机上还保留一门30毫米机炮和12~14个外挂点,必要时可增大战斗载荷量,担负空中截击和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机上装有后视自卫雷达,与R-73后射型空空导弹配合使用,可对后方敌机实施导弹攻击。同时配备了“塔康”卫星导航系统,并配备了新型N-014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搜索距离达250—400千米。可同时跟踪20多个目标,并保证对6个以上目标同时进行超视距攻击,由此米格-1.44战斗机可充当空战指挥机,为其他战斗机指示目标,并对它们发射的导弹进行制导。不足:气动复杂。米格-1.44战斗机是一型典型的复杂气动、简单飞控的验证原型机。全机可动翼面多达18处,尤其是腹鳍和尾撑都设计了可调舵面,限制了矢推航向控制和矢推俯仰控制能力。显示出米格-1.44战斗机的主翼俯仰控制能力不足,并且垂尾航向控制能力有限,尤其是大迎角机动时必须依赖腹鳍进行航向控制。后机身两台发动机窄间距布置,喷管彼此相邻很紧,而且喷管外侧紧挨着尾撑,导致了发动机的三维矢推无法在航向方向偏转上发挥作用。鸭翼上的锯齿也是一种落后的气动手段,主要用于改善鸭翼涡流的非线性特性,降低飞控控制律的编写难度。隐身能力有限:雷达舱、座舱和进气道是隐身设计关键。米格-1.44战斗机作为验证原型机并未设计雷达舱,无法达到五代机的隐身设计要求;座舱隐身采用覆膜;进气道采用的是带有可调唇口的多波系可调进气道,相当于四代机的设计水平,几乎无隐身效果。整机的雷达回波设计中没有采用平行法则,如鸭翼前缘、后缘,机翼的前缘、后缘以及垂尾的前缘、后缘,没有一个角度是彼此平行的,加之鸭翼锯齿、尾撑舵面和腹鳍舵面的存在,整机存在多达十几个波瓣,雷达回波面积与三代机一样。米格-1.44迎头RCS(雷达散射截面)大致在2m2-5m2左右(F/A-22迎头RCS是0.001m2数量级),周向RCS则和与无挂载的第三代战斗机一样。

米格-1.44战斗机的介绍

米格-1.44战斗机是苏联一型部分隐身设计的双发单座战斗机。米格-1.44战斗机是俄罗斯为与美国竞争第四代战斗机而研发的,采用部分隐身设计的双发单座战斗机。该型采用非常规的三角翼、双垂尾的鸭式布局和可调S型进气道,结构上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和可降低红外特征的技术,机身表面和进气道内也采用了吸波涂层。扩展资料:研发历程1983年,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向俄罗斯空军提交了MFI多用途战斗机的设计方案(设计代号1.42)。米格设计局同时开展了双发多用途战斗机“MFI”和单发战术战斗机“LFI”的研制工作。1991年MFI设计通过评审,米格设计局的实验设备厂和空军工业部21飞机工厂负责原型机制造。由于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之后MFI项目经费开始完全由米格设计局自行承担,1994年初,MFI战斗机制造完毕并被运往茹科夫斯基。1998年初,莫斯科“米格”航空工业联合公司在筹集了少量经费的情况下,又重新启动了研制工作。2000年2月23日,米格-1.44战斗机进入首飞阶段,并于2月29日上午11点25分进行了18分钟的首飞。首飞后米格-1.44战斗机并没有进行高密度试飞,而是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格-1.44战斗机

米格1.44战斗机有哪些性能和特点?

1、高机动性能米格1.44的机身长超过“米格-29”,与“苏-27”和“米格-31”接近,机翼比上述飞机面积略大,机翼单位面积载荷校其AL-41F圆形尾喷口矢量控制装置与三角形鸭式布局相配合,以确保在高速飞行时的稳定性与慢速飞行时的机动性。其高空最大巡航速度达2.6马赫(2500公里/时),超音速航程达2000公里,亚音速航程超过4000公里。2、超强隐身性能米格1.44在正常条件下雷达反射截面为0.5平方米,其机体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综合红外特征控制技术,暴露在机腹的进气道采用独特的设计和吸波涂层。由于其机尾采用V形垂尾,垂直安定面外倾角大,面积小,大大提高垂直尾翼的效能和隐身性能。此外,其机载武器可全部挂在机腹弹舱内,大大提高了隐身性能。3、机载武器多样米格1.44可挂载俄军现役所有型号机载武器,包括射程400公里的KS-172高超音速超远程反预警机导弹和射程80公里的R-77M中程拦截导弹。在其舱内装满武器的同时,机上还保留一门30毫米机炮和12~14个外挂点,必要时也可携带少量武器。4、机载设备包括先进的导航设备、电子对抗系统及新一代的乘员生命保障和弹射系统。装有NIP-N014多功能相控阵火空雷达及后视雷达。NIP-N014雷达能同时跟踪20多个目标,并能同时对6个以上目标进行超视距攻击。最大起飞重量35吨。动力装置为两台AL-41F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总推力超过35吨。5、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米格1.44功能多样,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它可充当空战指挥机,为其他战斗机指示目标,并对它们发射的导弹进行制导;由于其后视雷达与R-73后射型空空导弹配合使用,可在临阵时突然间对后方敌机实施导弹攻击;另外,其新一代的生命保障与弹射系统,可提高飞行员的抗过载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其生命安全。

关于米格1.44

MIG-1.44 机长:超过20米 (超过米格-29,与苏-27和米格-31接近)
  翼展:翼展15米
  最大起飞重量:35吨
  最大平飞速度:2.6马赫(2500千米/时)
  实用升限:20000米
  作战半径:未知
  最大航程:4500公里
超音速航程:达2000公里
  亚音速航程:超过4000公里 主要机载设备:
  米格1.44上配备的新型N一014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机载相控阵雷达,搜索距离达250—400千米,可同时跟踪25个目标,并对6个以上目标同时进行超视距攻击。
  机载武器:
  可以挂载俄军现役所有型号机载武器,包括射程400千米的KS-172高超音速超远程反预警机导弹和射程80千米的R-77M中距拦射弹.机上还保留一门30毫米机炮和12—14个外挂点,必要时可增大战斗载荷量。 T-50 性能
  最高速度: 2,600 km/h
  巡航速度: 1,400 km/h
  航程: 4,000 km()
  实用升限: 18,000 m
  爬升率: 350 m/s
  翼负荷: 470 kg/m²
  武器
  机炮:1× 30 mm GSh-30-1机炮,备弹 150 发
  导弹:14个挂点
  空对空:R-77, R-77PD, R-73, K-74
  空对地:X-29T, X-29L, X-59M, X-31P, X-31A, KAB-500, KAB-1500
  相似机种
  苏-47、 F-22、 X-29、 J-XX、 米格1.44、 台风战斗机、 阵风战斗机
  设计时序
  苏-27 - 苏-30 - 苏-32 - 苏-33 - 苏-34 - 苏-35 - 苏-37 - 苏-47 - T-50 由此可见,MIG-1.44只与MIG-31相近,而MIG-31又与苏-35相近,而T-50却比目前最先进的苏-47更胜一筹,两厢比较,T-50优胜于MIG-1.44!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米格战斗机

米格15、19、21 三种都是前线战斗机 前线战斗机的特点是造价相对低廉 适合于野战机场部署 航程要求不高
米格23 苏联六七十年代的主力前线战斗机 第一次在苏联前线战斗机中兼顾了航程 后来改进出了截击型和攻击型
米格25 一种优秀的截击机和侦察机 是当时苏联最好的截击机
米格27 基于米格23的对地攻击机
米格29 前线战斗机 被认为是米格最失败的飞机之一
米格31 从米格25发展而来的截击机 依然是苏联最好的截击机
还有米格1.44,但作为不成熟的验证机 无法真正装备部队。


米格1.44标准参数

  米格1.44标准参数
  机长:超过20米 (超过米格-29,与苏-27和米格-31接近)
  翼展:翼展15米
  最大起飞重量:35吨
  最大平飞速度:2.6马赫(2500千米/时)
  实用升限:20000米
  作战半径:未知
  最大航程:4500公里
  超音速航程:达2000公里
  亚音速航程:超过4000公里
  米格战斗机(俄语:Микоян,英语:Mikoyan)家族,是著名的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全称: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设计研制的战斗机系列。
米格战斗机系列中,著名机型有:米格-21“鱼窝”、米格-23/27 “鞭挞者”、米格-25“狐蝠”、米格-29“支点”、米格-31“猎狐犬”、米格-AT教练机、米格-1.44等型号,同时还被许多国家引进、改造和仿制。例如,中国先后引进了米格-17、米格-19和米格-21并编号为歼5、歼6和歼7;在歼6(米格-19)的基础上由南昌飞机厂的设计师陆孝彭大胆改造而设计的在当时理念新颖的强5强击机至今仍在服役。其中,米格-21(歼7)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喷气式飞机,总产量约为2.2万架。至今仍在13个国家服役。


上一篇:米袋网

下一篇:米格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