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我的阿勒泰

时间:2024-07-13 18:02:49编辑:阿星

请让我把阿勒泰的故事讲给你听

我不会想到,在新疆有一个叫阿勒泰的地方,让我一见如故,爱之弥深,魂牵梦绕。

不必说喀纳斯美得令人窒息的湖水,我三至方得见真颜的卧龙湾,也不必说可可托海战功卓著的三号矿坑,两两依偎似相濡以沫的夫妻树……我只想说随意走在阿勒泰的小路上,遇到的群群牛羊,腼腆淳朴的少数民族朋友,一片老树林,一片戈宝麻地,一块少数民族特色点心……都让人倾心兴奋,如数家珍,不舍离去。

来到阿勒泰阿拉哈克镇。原来我以为阿拉哈克镇只有眼前的一条街道那么长,参加了阿克齐村和塞克塞吾勒村的美食和民族团结活动,才知道小镇和村庄都那么不显山不露水地蔓延开去。

阿克齐村口的大片树林,高大茂盛的枝叶从路两边向中间延伸汇合,形成天然的翠玉宫殿,傍晚的夕阳从枝叶的缝隙里斜射下来,一道道光线朦胧可见,瞬间恍至仙境。

进入阿克齐村,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锅,也第一次见这么大一锅羊肉,全村的村民都来了,只有镇长和书记能说一些汉语,但语言不通一点都不妨碍交流,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我们对望,微笑,很多村民来找我们拍照。




一大盘精华里有羊头羊肉还有肥肥的羊油,书记说这羊油养胃,不腻。关于吃,我历来是不甘人后的,勇敢来一口羊油,果然入口即化,不知不觉滑进胃里,格外舒坦。一小伙子娴熟地用刀给我们盘子里分着肉,村民热情地劝,我们畅快地吃。

餐后哈萨克朋友教我用羊毛纺线,那可是地道的纯羊毛,织块披肩、挂毯,一定极具民族特色,美不胜收。

塞克塞吾勒村里,友好热情的村民把民族特色点心包尔萨克做出了花样,不但外形各异,光用油就有羊油,清油,酥油三种,尊贵的女性长者戴着白色的绣花头巾,男性长者坐在前排的位置,村民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开心知足的欢笑,让人看了浑然忘我,只想随之欢唱起舞,我们告别的时候,又被拉回去再多喝一碗浓郁的奶茶,还给装了好多包尔萨克。

窝依玛克村哈萨克朋友的盛情在这满桌的包尔萨克、奶疙瘩、酥油、奶茶、和哈萨克斯坦的精美糖果里。知道我是来旅行的,医生阿拍和老师阿嘎问我新疆好不好,我说景美人好瓜果香,当初只想来两周,没成想待了两个月还舍不得走,大家开怀大笑。

第二天,我去寻找通往阿克齐村心心念念的那片树林,没有向导,没有同伴,烈日暴晒,我只带了一瓶水,穿过镇上那条唯一的主街道一直向北,凭着感觉出发了,在路的尽头,几个剽悍的汉子把八九辆摩托车停成一个弧形,在聊着什么,我心中忐忑,放慢了脚步。

小智(一个遇到若干次,智力稍有障碍,总会对着我孩童般的笑,有时也会随行一段的哈萨克小伙,当时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就叫他小智)不知从哪里走过来,咿咿呀呀地跟我说着什么,那几个剽悍汉子不再聊天,都抬头看我,清澈的眼神中满是好奇。

眼神清澈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人,我放心地前行了,再见那片树林,我停住脚步张大了嘴,那半枯半荣直指蓝天的造型多像童话城堡里的哨兵啊,我童心未泯地原地转了两圈,模拟进入一个神奇国度。树林里静谧荫凉,如诗如画,偶有骑摩托车的人经过,后面别着铁锹等务农工具,都回头猛盯着我看,于是我收敛了如醉如痴,有人经过时便规规矩矩走我的路。

遇到一位割草的村民,我问这些是什么树,有多少年了?他说是他爸爸年轻时大概七八十年代种下的,是榆树和柳树。美丽新疆经过几代人辛勤开垦奉献,依然保持了这份原汁原味的美,向生活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致敬!

天色渐晚,再现沐浴金光的林荫道可遇不可求,我想回去了,在路边向开过来的小车望了一眼,古丽巴合提夫妇就热情地停下车,于是幸运地搭了便车,真的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就开启了我们友谊的《传奇》。

回到住处,一位离家在外的读者在公众号给我留言:阿克齐村,我的家,想念。

简简单单几个字,让我眼含泪花,我因他深沉的故乡之爱感动,也因自己的文字能让游子想家而感动。

回到深圳的日子里,我的睡前阅读是阿勒泰作家李娟的《冬牧场》,边读边咂摸,经常在静夜中兀地咯咯笑起来,好像我也和他们一样用所有长长短短能保暖的衣物把自己裹成个麻包,和李娟、居麻一家在寒冷简陋的的冬牧场里牧牛放羊,取雪化水,啃馕喝茶,艰难而充实地自得其乐。

我无数次想起阿勒泰,思念它,思念那些信马由缰遇到的所有惊喜,哪怕只短暂相处或相视一笑而过淳朴踏实的笑脸,牧场的牛羊,盐池的飞鸟,白桦林公园的羊驼与白桦树,戈宝麻花海里王洛宾歌曲中吟唱的美丽姑娘……它们共有一个难忘的名字——阿勒泰。

我渴望重回阿勒泰,渴望再见那些说不上为什么就惦记的小路,树林,村庄,一张张不一定多熟悉却难以忘怀的亲切脸庞……

离别前夕,沐浴在阿勒泰的夕阳里,好像被神奇之光注入某种天赐的能力入怀,恍若有一个低沉浑厚的声音,缓缓地对我说,Tina,你来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吧……

阿勒泰的美好,温暖和爱,都会变成我心里汩汩流淌而出的文字,一个个都长了腿,欢快地跑进你的心里。


我的阿勒泰主要内容

《我的阿勒泰》是作家李娟的散文合集,记录了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再现了阿勒泰地区的风物以及边疆的异域风光,全书可以分“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部分,生动再现了疆北风物。

《我的阿勒泰》的作者
《我的阿勒泰》的作者是中国当代作家李娟。李娟,籍贯四川乐至县,于1999年开始写作,成获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李娟的主要作品有《九篇雪》《遥远的向日葵地》《冬牧场》《羊道》系列。作家舒飞廉评价说,李娟的东西,让弄文字的人绝望。李娟的出现,就像当年的萧红一样,是天才的出现。李娟和阿勒泰的关系,就像萧红和呼兰河的关系。他认为李娟是阿勒泰的清少纳言。

《我的阿勒泰》的介绍
《我的阿勒泰》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粹,充满了朴野清新的气息,再现了疆北风物,清新而富有才华。全诗充满生机活泼、新鲜动人的元素。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


阿勒泰的角落

最初开始阅读《阿勒泰的角落》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偶然,可是看着看着我不禁沉浸其中,如今书已看完,我也有了自己关于这本书引发的感想。

作者李娟一直在疆北阿勒泰地区陪伴母亲,随牧民在穷荒辽阔之地辗转迁徙,家庭以裁缝和小杂货铺店为主,因此对阿勒泰充满了有如对生存本能的感激和新奇。


她的文章大都比较轻松、欢乐,她的文字也都透着幽默,但是她又经常会在文章的最后几节来个大逆转,开始思考人生,变得十分严肃,不过她连接的非常好,不会让人觉得这几节是作者生搬硬套,强行升华主旨。就像《阿玛克家的小儿子》中,她一直在写她和阿玛克家的小儿子之间发生的事,在最后一节突然开始表达对身边故人都相继离去的苦恼。一开始,我觉得有点莫名,怎么就突然从玩笑般的拉家常变成了人生哲理,这个改变未免是太大、太突然了,于是我又看了一遍文章。这次,我发现阿玛克家的小儿子或许是当地众多青年的一个缩影,所以他的形象才会被塑造得那么鲜活,并且趣味十足。他的离开也代表了当地青年的离开,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都选择了进城打工,只有包括作者在内的小部分人选择了留下,因此作者感到了孤独和苦恼。


  在我看来,李娟的文章朴实无华,却返璞归真,别有一番充实感。


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的笔下是淡淡的生活,叙述清浅,但对北疆阿勒泰地区的景色描写又极富美感,从那些细小的事物、景致中往往能引申出作者有趣而深刻的思考。读来是让人安静享受的,是日常的生活故事,往往又带着深度,透露着温情,偶尔还带着趣味俏皮。

李娟的这篇散文集,以一个个故事展开,讲述了和家人在阿勒泰地区开着流动杂货铺和裁缝铺的生活,人情温暖、民风淳朴。其实是贫苦寒冷的环境,流露出的却是暖意和对生活的热爱,全然不见悲苦和孤寂的哀叹。

讲人,讲动物,讲风景。很爱作者的文笔,简单的透露着美感和深刻:

1、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2、经历过喀吾图的岁月的青春总是沉默的、胆怯的、暗自惊奇又暗自喜悦的。

3、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得让人没法不深感幸福: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很久以后会突然掉下来一块。至于炉板上烤的馍馍片的香气,虽然被羊肉味道盖过了,闻不到却看得到——它的颜色金黄灿烂,还漂着诱人的淡红。小录音机里的磁带慢慢地转,每首歌都反复听意思,只剩一片舒适安逸。(她的描述是很有代入感的,总能令我有感同身受的认同感,而且很有意思)

4、想象到后来尔沙骑着马静静走过沙依横布拉克山谷间碧绿草野的情景……(真的感觉好美呀~)

5、当我说给别人时,那人从我口里得到的又被加以他 ,于是所谓“真实”,就在人间拥挤的话语中一点点远去……我说出的每一句话,到头来都封住了我的本意。

6、不管怎么说,无论怎样令我吃惊的事情,到头来都是能想得通的。我所面对的是一种古老的、历经千百年都没什么问题的生活方式,它与周遭的生存环境平等共处,息息相关,也就成了一种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自然了。生长其中的孩子们,让我感觉到的他们的坚强、纯洁、温柔、安静,还有易于满足、易于幸福——这也是自然的。(李娟的文字很简单,却静静地透着舒服和深刻的思考。)

7、我在这里生活,与迎面走来的人相识,并且同样出于自己的命运去向最后时光,并且心满意足。我所能感觉到的那些悲伤,又更像是幸福。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读来很释然,会让人爱上现在的一切。)

8、在金光灿烂的麦茬地里,一棵高大庄严的西伯利亚云杉笔直地站在秋天的正中央。只有它还葱茏碧绿地停留在夏季之中。(高级的描写)

9、最后想,其实秋天不是秋天,秋天是夏天努力地想要停止下来的那段时光吧?(这样的解释真是太有意思了,让人对秋天多了一丝爱意。)

10、那样的深夜里……那样的夜找不到天亮了!那样的夜迷路了,那样的夜惊恐地想到一切将永远如此,一直要黑到永远……那样的夜,无论什么时候睡醒,睁开眼睛都是黑暗,闭上眼睛都是梦境中零碎的情形……(她的描写总是代入感很强,可以吞噬一切的黑夜,确切地写出了在漫无边际的黑夜中醒来的感受,融进梦中。)

11、它们原先是属于森林,属于奔跑的呀!不知它们更愿意死于命运,还是死于不自由……我骑在墙上,扭头看向北方,看那边棕红色的群山和群山上方蓝得颤抖不已的天空,又俯瞰下面这片动荡着的、盛大的废墟。

12、红土地!这名字多深情呀……我等着雪化,看看这片大地是不是真的殷红到天边。(于是,那片广袤到天际的红啊,就展现在想象中了。)

13、而在红土地,生活已经坚固了许多。但坏天气仍然动摇着我们的心。春天里,风沙中的红土地,从天到地全是极不耐烦的咆哮,远处田野边的树木被剧烈地来回撼动。风一阵,雨一阵,冰雹一阵。天空昏暗,虽然是正午时分,但房间里暗得不得不点起了蜡烛。我们早早地做饭、吃饭,然后上床躺着。由我们的房屋替我们承受整个世界……那时候,要是没有金鱼的话,空浴缸被蜡烛寂静地照着,里面凌乱地堆积着杂物,落满了灰尘。要是没有金鱼的话,今天的这场风暴会不会失去它的中心——宁静的中心……那时的世界会不会将彻底地一团混乱?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看完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喜欢上这个被称为传奇的作家。通常看完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带着自传性质的书往往会去八卦作家本人,可是看完李娟的阿勒泰,却只想再接着看她的文字,就这么一直看下去,不要停。你看,李娟的文字是有魔力的。

她写自己经历过的阿勒泰,写荒无人烟的小卖部,写外婆,写妈妈,写暗恋着的弹吉他的男孩……她写生活里的一切,可是生活里的一切在她的笔下却是那么自然流淌,仿佛她不是在借文字表达,而是这些经历本身通过她的笔端倾泻而下。

作为一个喜欢文字的人,看完李娟的书,突然觉得这才是文字的作用,不控诉,只表达。我借着文字在声嘶力竭的控诉,害怕别人不能明白我,不能明白我写的东西。事实却是,我对文字越卖力,写出来的东西越无趣。李娟的文字也有爱,有寂寞,有孤独,有无奈,可是她的文字底色是明亮,让人看着感官是愉快的。

她写那个暗恋的男生时,只写自己如何焦虑的在午夜的聚会上等待他的出现,他终于出现,却没有多看她一眼,她主动说话,她听他弹琴,可是她也知道自己不是汉人,男孩是不会和她结婚的,可是她还是想多呆一会,坐在他的旁边,即使姿势不优雅,即使衣服太凌乱,她就是想多呆一会,一会就好。她呆了很久,他只是自顾自的弹琴,忘了她。后来,她一个人走了。她没有写爱,却处处是爱的味道。

她写外婆:“外婆多么寂寞。我们之间遥远陌生的七十年人生距离让这种寂寞更为孤独,不可忍受。她生命中的鸟永远不会飞进我的生命,哪怕只有一只。因为有七十年的时间我们没有在一起。”

她写妈妈:“我站在帐篷门口一直目送她的身影远去,渐渐走得又细又小。却始终非常清晰,直到清晰地从草地的碧绿色消失进高处森林的蓝绿色中为止。像一枚针,尖锐地消失了,消失后仍然还那样尖锐。”

她写自己:“在澡堂洗澡,我这平凡的身子,平凡的四肢,不久将裹以重重的衣裳,平凡地走在黄昏之中。这平凡的生活,这样的平安。我不再年轻了,但远未曾老去。千万根头发正在生长,几处伤口正在愈合,患关节炎的双膝“嘎吱”微响,颈椎骨刺轻轻地抵着只能以想象感觉到的某处。疾病在身体深处安详地沉睡,呼吸均匀,而青春在一旁秉灯日夜守护。她想唤醒他,但忍了又忍,泪水长流……这些都由我的身体小心裹藏着。我的身体站在水龙头下的激流中。”

她写乌鲁木齐:“我在乌鲁木齐打工,没赚上什么钱。但即使没赚上什么钱,还是愿意在那个城市呆着。乌鲁木齐这么大,有着那么多的人。走在路上,无数种生活的可能性纷至沓来。走在街上,简直想张开双臂。 晚上却只能紧缩成一团睡。”

她写的东西,最后都变成了读者的感受。 李娟笔下的乌鲁木齐就是我现实世界中的北京,李娟笔下的外婆就是我记忆中的奶奶,李娟笔下的妈妈就是很多年前我的妈妈。李娟的文字就这么轻易的让我沉沦。

生活一场,谁还没点苦,又何必拿着那点苦,那点失落,那点鸡毛蒜皮,那点不得志一直嘚嘚呢。重要的是不因每一种状态而失去对生活的该有的热情和好奇,就像李娟对她在阿勒泰的生活持有探求的心,也安于成名后的作家生活。

作家里缺少李娟这样的文字,生活里缺少李娟这样的心态。


《我的阿勒泰》读后有感

作为一个新疆长大的的人儿来说,读完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合上书,就仿佛有风沙细细密密的拂脸来,耳畔尽是沙石被风裹挟着滚动的声音,凉风刺骨,尤其是在这个阴冷的南方的冬天。

我于一年前携全家老小搬迁来南方生活,也打算长远的居住下去,颠沛但尚有去处,一半也是因为这极端的气候。历经一年多的交道,饶是觉得南方人心思细密,含蓄内敛,不如我们大西北的人爽气,什么都是摆在台面上论的,哪怕是敌我两立,也要论个二三的,却不耽误生产、影响工作效率,直来直往。这仅仅是我的偏颇之见,如有介意,那就介意吧。

想必是和大家打小生存的环境相关吧。南方城市的街道,物尽其用,两旁都是挤挤挨挨的店铺,像是一个迷宫,看不到地平线,也看不到天际线,走在里面的人,被困住躯体,也被囿住灵魂。说话的分贝大一点也会招致异样的目光和评论的,更遑论扯着嗓子大吼一通了。小心得体,变得很重要。

过往的所有时日都被刻在了骨头里,我从来不惮于说自己是个新疆人,那是我来的地方,也是灵魂的归处。我爱那片土地,爱它的风沙,也爱在那块大地上畅快的呼吸。


《我的阿勒泰》摘记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年11月第1版

李娟 著

那些所有的,沿着群山边缘,沿着戈壁滩起伏不定的地势,沿着春夏寒暑,沿着古老的激情,沿着古老的悲伤,沿着漫漫时光,沿着深沉的畏惧与威严……而崎岖蜿蜒至此的道路,都被抛弃了。它们空荡荡地敞开在荒野之中,饥渴不已。久远年代前留下的车辙梦一般印在上面。这些路,比从不曾有人经过的大地还要荒凉。39

死亡之后那辽阔空旷的安静感,是外婆最后为我所做的事情……在外婆给我带来的一场又一场安静之中,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今天的我,似乎达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勇敢状态,又似乎以后还会更加勇敢。55

我轻轻的扒开枝叶,俯身在那里,长久着看着。这时有人从我背后悄悄走开,永远走开……而在此之前,我已在这森林里独自穿行了千百年,没有出口,没有遇到任何人。66

我不是一个没有来历的人。我走到今天,似乎是我的祖先在使用我的双脚走到今天;我不是一个没有根的人,我的基因以我所不能明白的方式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这条血脉延伸的全部过程;我不是没有故乡的人——那一处我从未去过的地方,在我外婆和我母亲的讲述中反复触动我的本能和命运,而永远地留住了我。那里每一粒深埋在地底的紫色浆果,每一只夏日午后准时振翅的鸣蝉,比我亲眼见过的还要令我感到熟悉。我不是虚弱的人,不是短暂的人——哪怕此时立刻死去也不是短暂的人。70

我说着舞蹈,和这世间舞蹈着的一切。那些美的形体,若非有着美的想法,怎么会如此美得令人心生悲伤?那些睡着了的身体,那些木然行走着的身体,或是激动地说着话的身体,轻易地从高处跌落的身体——都在世界之外。他们创造着世界之外的事物,不停积累,离世界越来越远。于是我们看到那些身体一日日衰老下去,到了最后也与这个世界无关。……只有美才能与万物通灵,丝丝缕缕吸吮吐纳。只有没才是最真实不过的自然。我还在想:我爱舞蹈,我爱的也许只是我身体里没有的东西。我总是那么贪心,总是想得到的更多,想知道得更多。143

或许,出于这个世界的种种美丽之处吧?再这样美丽着的世界里,一个人的话总是令人难过的。所以我就有所渴望了,所以麦西拉就出现了……秋天快要过去了,而这条大地还是那么碧绿葱茏。只有河床下,水流边的白桦树黄透了的叶子,纷纷坠落。洁白明净的枝子冷清地裸在蓝天下,树下的草地厚厚地积铺了一层灿烂的金色。153


那些猎人和鹰之间,和这片追逐狩猎的大地之间的古老感人的关系,到了今天,真的就什么也不曾留存下来吗?总觉得眼前的这持鹰的老人,太不真实了——作为正在不断消失的古老事物之一,他周围的那圈空气都与我们所能进入的空气断然分离着,并且还有折射现象。175

我们却什么也不能惊起。我们只能开车从上面碾过,碾过,一无所知地碾过……只能碾过而已。蝴蝶的路,盛大,雪白,隆重。本该由另外的什么去踏上的?我们在这山野中多么渺小,多么无知。298


关于《我的阿勒泰》读后感范文5篇

  关于我的阿勒泰 读后感   阳光透过窗,照射在桌子上,一切静谧又安详,最好的能在这时看一本书,来一场仿佛早已准备的美丽邂逅。   夏天,我来到了新疆阿勒泰,这边风景不似内地的单色,就连天空都有四五种颜色。这边有许多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但都和谐共处,在路上不认识的都会打招呼,遇到困难都会互相帮忙。   这本书描绘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 故事 。李娟不是一位专业的作家,只是一名杂货铺的女孩,但写出的 文章 又让人情不自禁的喜欢,引诱人看下去。她笔下鲜活的文字,透露出朴实与爽朗。   在她的书里,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又诉说了自然的危险与人心险恶,使人了解到了人性与性情,如何相处的 方法 。还有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和一些民族的特色。   著名主持人柴静点评到:“李娟写的不是小说,也不是童话,就是自己的生活。她并不是在简单地临摹自然,这样的真实里饱含着诗的精神,只有对万事万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写的出来这样的文字。”   是啊,只有对万事万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写的出来这样鲜活的文字!仿佛像一股清香动心恍悟。   李娟写的诗,虽然感觉通俗易懂但又代入了许多许多。   “有一块苹果永远噎在喉咙,”   “有一个人一生都想要吐出它。”   “谁都知道苹果红的那面有毒,”   “却不知青的那面难吃。”   这本书不值得错过。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读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仿佛被带进了那个“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世界:天是无边的,地是广袤的,天和地是连在一块儿的,天地间一群纯朴而善良的人,欣欣向荣地生活着。作者的语言真实、自然、简单、清晰,自然天成,明快中带着悲伤、热闹中带着寂寞、清朗中带着沧桑……种.种情绪糅合在一起,让我欲罢不能,只能由衷地慨叹,李娟真是个天才。   书中所描述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普通的小事,非常朴实,但是你读起来却感觉那么的有意思。《要是在喀吾图生病了的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胖医生给人家看病的过程以及他令人发笑的举止,真让人替病人着急;《“小鸟”牌香烟》讲的是“我”妈用她特有的方式卖百货,简单易懂,幽默有趣;《阿玛克家的小儿子》中阿玛克家的“坏小孩”爱搞恶作剧,在我做生意的时候一遍一遍地学舌,影响我做生意,可谓“坏”到极点,可是当我去他家交房租的时候,他却一本正经地招待我们,真令人哭笑不得;《有关酒鬼》描写了酒鬼们喝酒的场面以及他们酒后滑稽可笑的表现……这是多么朴实的生活啊。在那风急天高的穷乡僻壤,人们是那样的淳朴善良,“我”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车没油了,但是却有过路人慷慨的倒油给他们。有人去“我”家杂货店买东西,偏遇到“我”漫山遍野玩去了,那个人就在“我”家耐心等待顺便还替“我”守店,牧民们诚实善良,又有信仰,酒鬼们的酒喝多了也不会赖账,即使陌生的人“我们”也允许赊账……我的内心被深深地温暖着、感动着。   李娟的文字是简单的、朴实的。让人一读就明白,绝不会费猜。她描写骆驼吃树叶的情景:先用嘴衔住树枝的根端,然后顺着枝子一路撸到枝梢上---于是,这条树枝上的全部树叶一片不剩地全进了嘴里,又利索又优美。胖医生拿钥匙开锁“以一种令人无法理解的速度将钥匙插向写字台中间那个抽屉上的锁孔”,他“蒲扇似的一双大手,捏着那么小的一枚钥匙,开那么小的锁。由于总是瞄不准锁孔,喘息越来越急促”“‘我’真想冲上去,一把抢过钥匙,三下五除二替他打开算了。”她的语言又是极其精准和细腻的,草原上空的月亮“静静地浮在天空的另一边,边缘薄而锋利。”班车上实在太冷了,“冷得人一动不敢动,觉得动弹一下都会瞬间漏出破绽,让四面围攻的寒冷逮着个空子,猛地掏空掩藏在身体最深处的温暖。”她的语言又是幽默有趣的,稀饭太稀了,姥姥惊叹“老天爷,清汤寡水的,老子要挽起裤脚跳下去才能捞到几颗米。”喀吾图的胖医生“怎么可以胖成这样” “他裤子的一条裤腿,就够我宽宽松松地改一条连衣裙穿了。”她的语言又是充满诗意的,她笔下的新疆“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她眼中淋浴中的女子“身子颀长柔弱,每一处起伏,都是水波静止后,唯一不肯停息的一道涟漪。”   李娟的内心却又是强大的。在这清澈透明的文字里,是她坚强乐观的心态。在那样偏僻的角落,李娟、母亲, 88岁的外婆,跟着牧民转场,自己打桩扎帐篷,零下42度的冷,狂风,暴雨,冰雹,黑暗,睡梦中被 雨水 淋醒,在狂风中追赶被卷走的房顶……生活的底蕴是厚重的苍凉与寂寞,却因为拥有孩子般纯粹透明的心境,她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抱怨、不消沉,淡然的接受,热情的生活。寂寞了,“我们”就带上猫和狗到荒野中去散步,过年了,就买来鞭炮,自娱自乐,在“深深的深深的一处角落里”欣赏着烟花的“虚渺美好”;在跟随牧民转场的艰苦日子里,“我们”更是苦中作乐,笑中有泪,半夜里, “我们”全家人跑出去追被狂风掀掉的屋顶,下大雨了,帐篷到处漏水,我们就发明了塑料袋接水器,帐篷内上面挂满了“明晃晃、胀鼓鼓的塑料袋子”,下面摆满了接水的盆盆罐罐,只要一不小心踢翻一只,那些罐儿就像骨牌一样全军覆没,“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可是,这日子还是别有趣味的,因为,没了房顶,还有温暖的牢固的被窝啊,没有洗衣机,还有清澈美妙的河流啊,只要肯吃苦,采木耳、补鞋子都可以挣钱啊,即便是补鞋子我们也能“补出”生活的乐趣……   我便明白,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一种如李娟般纯洁透明的心境。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娟的母亲,一位善良淳朴的妇人,她对人对事都没有太多的话,遇事甚至还要讨女儿的主意,但是她总是在不经意间表现出强大的母爱。李娟曾偶尔抱怨说,冬天太冷晚上睡不好,没想到母亲第二天竟然扛了硕大的包裹出现在女儿的面前,这可是母亲放下电话后,连夜弹面絮被缝制起来,并扛着走了十几里山路赶上早班第一台车,给女儿送过来的,望着厚厚的棉被,母亲对于女儿的拳拳爱意,我便和作者一样感动了。记得刚到广州工作那时,梅雨季节里,阴暗潮湿,每天从里到外几乎就像泡在水里一样难受,也是在电话里偶尔跟妈妈抱怨了几句,没几天就收到妈妈寄来的超大包裹,里面足足有三张被子,从厚的、中的直到薄的,每张都晒满了北方浓浓的阳光,每张都套好了洗得干干净净的被套,不记得当时怎样把它们抱回家的,只记得晚上把它们盖在身上睡觉时,先是哭了好久又是笑了好久。女儿走到哪里,妈妈最深的爱就会直射到哪里。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活得最招人爱戴最智慧的老人家,她那么大年纪一直不停的跟儿女们劳作着,尽心尽力的帮着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每当她做错事的时候就会吐吐舌头,像个孩子一样羞涩的笑笑,她的心底也同孩子般透明纯净,姥姥的思维逻辑就是做错事了,就吐吐舌头,笑笑让它过去,然后改了就是。多简单的道理,可我们又有几人能够做到?现实的生活让我们都有了层层铠甲包裹下的一颗渐渐冷漠的心,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批判,更是为了所谓面子,让很多事情一错再错的那么错下去,明知是错误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偶尔停下忙碌的身影,好好回头想想,然后吐吐舌头,完美地笑笑,彻底改正呢?生活中低一次头,你就会发现土地上小花小草的美,同事间随和一下,你就会发现大家原来是那么的友爱,上下级之间关爱一下,你会发现你会收获更多的赞誉,所以别在冷着你那张脸,小心提防什么?学会微笑,善于微笑吧!不是社会太冷漠,不是别人对我们不好,是我们自己没有敞开心扉,让阳光透进来。学学书中的姥姥,吐吐舌头,孩子般的笑笑,错了我可以从头来过!   书中的李娟曾因邻居抵债的一匹马而想了很多,最终反而放弃了,因为她不想这匹马成为全家然的拖累和牵绊。 现实的藩篱中,我们都会被很多外在的物质条件所困,有了房子还想要大房子,有了位子还想要当大官,有了钱还要更多钱,心就像一个被欲望充斥起来的膨胀物,越来越大,最终会被撑爆。就像是现在一些被抓的贪官一样,他们起先大都也是贫家孩子,靠着读书慢慢跨出农门步入仕途的,就是因为在以后工作生活中慢慢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才开始贪腐堕落的,最终走向一条不归之路。其实我们生活中要的并不过,不过是几件衣服,一日三餐,一张床而已,把这些搞得那么高大上那么奢侈又有何意义呢?吃的太多太好,会血脂血压高,会发胖,为了健康为了身材你还要想尽一切办法把那些长在你身上的肉一点点减回来,人生何苦一个折腾了得!放弃外在的一些欲望,清静做些事情,这样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无为的成功!   在阿勒泰的丛山峻岭间,天苍苍野茫茫,牛羊成群,野花遍地,但它不是世外桃源,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家园,有我们坚持初心方得始终的追求,有我们最纯净和湛蓝的生活。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阿勒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边缘。阿勒泰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幅员辽阔。是新疆畜牧业生产主要基地之一,也是阿勒泰地区政治、经济、 文化 中心。李娟一个戴眼镜的女孩,还有她的妈妈,外婆一家三口住在新疆阿勒泰牧区以开商店为生活。而她用她那细腻的文笔,写下了她在阿勒泰一天一天的生活——《我的阿勒泰》。   在《我的阿勒泰》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辑《阿勒泰的文字》中的《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最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外婆已经九十多岁了,可她对自己做错了事情之后就像一个小孩一样,吐吐自己的舌头,然后笑眯眯地坦白。   “‘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的,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收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是啊,不要娇气软弱,也不要心胸狭窄,更不要在困难面前放弃,才能成功! “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是啊,人只有经过了安静与孤独的考验,才能懂得一切。而如果失败了,吐吐舌头而已……   千万要记得,当你做错了事情,或是收到了挫折,就会想起这句话:“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000字 范文   在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有一个地方叫做阿勒泰,它除了拥有让人沉醉的冰雪美景还有一本属于它自己的书——《我的阿勒泰》。   她在一个被规则缠绕的地方中浇灌出了属于大西北的戈壁和草原。   她说“在那样的地方,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虽然她用微暖的笔触只是描绘了一个渺小的人在阿勒泰的生活,但是这却引起了人们不需要共通的语言的共鸣。   在她的笔下,哪怕是一棵在草原上的无名野草也会拥有人的视觉与感受。她通过它来叙述了一个茫茫天地间被藏起来的“角落”,一群寂寞却温暖的人,一个在慢慢同融于自然的自己。而他们正在生根,发芽,就如春雨般逐渐的为冰冷的世界注入丝丝暖意,孕育出一个城市中的“大西北的美景”。   她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李娟。   她在一座座冰冷的城市中建造了一个个有“它”的村落。   它匿藏在阿勒泰的牧场、牛羊、河岸和阳光中,它游荡在宴席、舞会和村民的笑声中。它无处不在。   “它”就是“温暖”。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想,这种“温暖”到底是什么?   “温暖”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在 散文 里新疆这片土地散发出沉静安然的美,既有大西北的广袤粗野又有细腻缱绻的乡愁滋味。大自然以它缕缕的芳香氤氲出了狂野的戈壁与缄默的草原,它用它的全部来陪伴着人类一生的日升日落。这难道不是大自然对人类最温暖的眷顾吗?   “温暖”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交流,或是喜悦,或是悲伤。李娟很懂得如何把单调的生活写得趣味无比。在她居住的村落中都是形形色色的人,那些人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一样会有荒诞的思想,一样会有匪夷所思的举动,一样存在着善意与恶念。但是在文中她却是以宽容的态度去看待生活,用转换视角来解读他人眼中的生活,用最真实的文笔透过表面看到人心灵处的美好,从而集聚出人与人之间最平凡却又难以让人难以忽视的温情。这不禁让人感叹,人存活于世界上不是只有寂寞与孤独,还有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这能够让人笑中带泪,心生温暖。   “温暖”是李娟对于阿勒泰这块土地深沉的爱意。她笔下的生灵,无论是刚出生不久的雏鸟还是翱翔于天际的雄鹰,无论是调皮捣蛋的孩子还是年近花甲的老人都具有他们自身的光彩。她把他们身上的亮点糅合了自己的情感排布在夜空,连成了一条漂浮在阿勒泰大地上空的星河。待我们细细地聆听,都能听到每一寸土地,每一颗星星都有着它们的心跳。   听到了吗?这就是阿勒泰!   我止不住的好奇着李娟是如何写出这般具有影响力的文章的?她是本着怎样的心态去感受身边的事物?她是如何跳跃空间把阿勒泰的魅力撒在各地?她又是如何在这个被规则和冰冷包裹的城市中用文字为其注入温暖?   它是大自然的阿勒泰,它是温暖的阿勒泰,它更是李娟笔下的阿勒泰。   在她的《自序》中有那么一句话:多么好啊,我正是这样慢慢地写啊写啊,才成为此刻的自己。 相关文章: 1. 读后感1000字左右 2.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5篇 3. 关于《呐喊》读后感1000字6篇 4. 关于《狂人日记》读后感1000字5篇 5. 关于《边城》读后感1000字7篇

李娟《我的阿勒泰》读后感范文5篇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朴实而不失幽默,有时看着看着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眼前能浮现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捧腹大笑。就像《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中:“人家也是出远门,要是也出了点事油不够了怎么办?最后,为了表示感谢,我想给他点钱,于是……他们两个站在风中,看着我追着那张纸币越跑越远。像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在一系列枯燥的名书阅读中,这本书的文字亮眼清新,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当然,仅仅是文字的功底还不足以使我如此喜爱。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背后总仿佛蕴含着点什么,一些平常我们不甚注意,却在这里被提及的细节。如《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中:“兔子死了的时候,我妈对我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了,你能回来,我们就很高兴了。’我外婆对我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回来了,死了可怜得很……你回来了就好了,我很想你。’又记得在夏牧场上,下午的阳光浓稠沉重。两只没尾巴的小耗子在草丛里试探着拱一株草茎,世界那么大。外婆拄杖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那暂时的欢乐,因为这‘暂时’而显得那样悲伤。”虽然只是对一些话语,一些场景的回忆,却透露出了家人对她的思念与深切的亲情,有时候回家看看家人要的不是你的礼物,而是你回来。   有时候,《我的阿勒泰》中还透露着些许悲伤。她会怀念她去世的外婆吐舌头的样子、会想起从未见过的老家、会为被新道路、新房屋替代的城市而感伤。而此时,我也会沉浸入作者的思绪中去,感受着那新鲜的、从未遇见过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那春天的荒野、森林中的木耳、汉族和哈萨克族的孩子、乡村舞会和弹唱会;我仿佛听到了滴水泉的传奇故事、人们生活的嬉笑怒骂声、荒野上呼呼的风声;我仿佛闻到了泥土青草的芳香、森林中浓厚的生命气息……这是一片广袤辽阔的土地,日常的、当代的新疆正在我眼前发生。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最初开始阅读《我的阿勒泰》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偶然,可是看着看着我不禁沉浸其中,如今书已看完,我也有了自己关于这本书引发的感想。   本书的作者李娟一直在疆北阿勒泰地区陪伴母亲,随牧民在穷荒辽阔之地辗转迁徙,家庭以裁缝和小杂货铺店为主,因此对阿勒泰充满了有如对生存本能的感激和新奇。   她的文章大都比较轻松、欢乐,她的文字也都透着幽默,但是她又经常会在文章的最后几节来个大逆转,开始思考人生,变得十分严肃,不过她连接的非常好,不会让人觉得这几节是作者生搬硬套,强行升华主旨。就像《阿玛克家的小儿子》中,她一直在写她和阿玛克家的小儿子之间发生的事,在最后一节突然开始表达对身边故人都相继离去的苦恼。一开始,我觉得有点莫名,怎么就突然从玩笑般的拉家常变成了人生哲理,这个改变未免是太大、太突然了,于是我又看了一遍文章。这次,我发现阿玛克家的小儿子或许是当地众多青年的一个缩影,所以他的形象才会被塑造得那么鲜活,并且趣味十足。他的离开也代表了当地青年的离开,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都选择了进城打工,只有包括作者在内的小部分人选择了留下,因此作者感到了孤独和苦恼。   在我看来,李娟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叹家中的亲情,另一种是赞美当地人的淳朴。   《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就是在感叹她和外婆之间的亲情。作者在叙述了与外婆之间的若干感人事件后,就开始表达对外婆的愧疚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这篇文章读起来很有一气呵成的感觉,文中外婆吐舌头的样子描写得活灵活现,文章的字里行间也充满了作者对她外婆的爱,让我动容。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最后一节的思考,其中的深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让我明白了碰到任何事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而《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则赞美了当地人的淳朴。文章中作者和她叔叔一路上接受了当地人真诚的帮助。作者在最后把当地人民比作了玛瑙,我想那是因为当地人有着一颗与玛瑙一样美丽的心。在这最后说“我却在想:从此再也回不到一个有玛瑙的地方了”,让人不禁感叹都市中陌生人间真诚的稀缺。   柴静曾评论道“李娟写的不是小说,也不是童话,就是自己的生活。她并不是在简单地临摹自然,这样的真实里饱含着诗的精神。只有对万事万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写得出来这样的文字”,我觉得这完美地表达出了李娟的文字带给我的感受。李娟的写作功力十分了得,她的描写十分生动,让我对于描写有了新的感受。总而言之,《我的阿勒泰》这本书让我收获良多。   李娟《我的阿勒泰》读后感作文   这个星期我接的书是:《我的阿勒泰》,这本书一共有三辑,其中我最喜欢的时第一辑中的《属于我的马》,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一个人欠了作者家很多钱,但这个人却死了,只能由此人的亲人来替他还钱,但他的家人实在在拿不出钱来偿还,情急之下,只好把自家的一匹马牵来见作者的妈妈,要求抵债。然后作者的妈妈打电话给作者告诉了作者这件事,这让作者想起了两年前自己家里还想买一匹马,因为那时候作者的家里还没有挖井,用水得要去两公里外的乌伦古河边挑回家。夏天还好,到了冬天,河面冻成了厚厚的坚冰,去挑水出了扛扁担,还得扛斧头。每天去挑水,每天都要破冰,头一天破开的冰窟窿一夜之间重新冻得结结实实。作者的妈妈想,如果没有马,有一只小毛驴也好啊。   那一年夏天倒是赞了不少干草,打碎后装了好几麻袋。可是马最终却没有养成。我们便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作者想象自己有一匹马首先得搬家,搬到城郊野地上盖房子,并圈起一个大大的院落。还得在院子四周开垦出一大片土地,种上深浓茂密的草料。还得嫁一个也愿意养马的人,最好他已经有许多养马的经验了。将来的孩子也得喜欢马。这样,我就得为了马永远留下来,永远地。……也就是说,除非我真正地爱上阿勒泰,决心永远生活在阿勒泰,否则我就永远不能拥有一匹马。   读了这一片文章之后我又很多感想:我觉得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因为作者家里想买一匹马都那么难,而我们现在呢,要车买车,要房子买房子,我们还不知道珍惜,作者在想到自已有马之前还会计划好有了马之后要干嘛干嘛,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作者的这种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计划的习惯。   我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这本书。   李娟《我的阿勒泰》读后感作文   作者李娟是一个普通的从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汉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朴实、真切而不乏动人之处,于浮躁的生活是一缕清新的风。   我是第一次接触作者的文字,一读就有一种回归到小时候的感觉。因为她的描述就是小时候的感觉,对周围的每一个细节都这么触感强烈。   这本书里没有变味的心灵鸡汤,也没有如何赚钱的窍门,这里有的是真实。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真正的淳朴的一种味道。   我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的看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很惊讶。真想不到现在这样充满PM2.5的社会里还有人在写、能写那么清澈、纯净的文字。如果让我编教科书,一定把李娟的文字选入语文教材,从小学到高中都适用。心灵鸡汤太假了,佛经圣经太飘渺了,李娟的文字那种自由自在、悠悠荡荡、返璞归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下来,太舒服了。   我喜欢文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有一说一的书,对故弄玄虚、卖弄技巧、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书敬而远之。看李娟的书,看这本《我的阿勒泰》,尤其是看完的时候,会让你感觉长舒一口气。像是懵懵懂懂从一个遥远的故事,一个遥远的另一个自己中醒来。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500字   初识李娟是在文轩书店闲逛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一本她的《羊道》,那时的我还沉浸在十余年前读姜戎《狼图腾》的狼道里没有出来,那气势恢宏、壮怀激烈、如史诗一般的狼道!那独自作战时的观察、踩点、埋伏、等待、进攻,那团体作战时对天气、风向、目标的精确判断,和进攻时机的精确把握,和分工打围时犀利的行云流水的攻击和放走羊群中强悍公羊的机智,以少胜多的勃勃野心,和围攻马群时那带着愤怒与激情的惨烈,和受伤时自断其腿的悲壮,和在月夜里嚎叫的苍凉……让我至今都没有碰到一本书能有超越它。不曾想有人写“羊道”。那小绵羊有什么好写的——一群懦弱的、吃草的、性情温驯的、愚钝的、吃了睡睡了吃的、被人宰来吃肉的……   狼在牧民眼中是神,是永远不被驯服的高贵的物种,是成吉思汗的老师是几千年牧民生存智慧的老师,是腾格里派来维护整个草原平衡的神奇生灵,是他们的图腾……   羊是牧民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是牧民的物质基础,是牧民的朴实的维系生存的生命线……   若非感受过战争的残酷,就不能很好的理解那淳朴而琐碎生活的静美吧,我这么想。那么美!却是那静而美的生活之中又蕴蓄着战争的种子,关于文明的战争。读来那么愉悦,又是那么悲伤。   那么美!却是那静而美的生活之中又蕴蓄着战争的种子,关于文明的战争。读来那么愉悦,又是那么悲伤。   那片大地是那么美!   那是一片绝大部分才刚刚开始承载人的活动的广袤大地。在那里,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媒。在那里,物资极其简单匮乏。在那里,牧民生活得寂静而美好。滴水泉的水,一滴一滴从无比高处落下,一滴一滴敲打着存在于这里的一切生命痕迹的脉搏,一滴一滴无边无际的渗入苦寂的现实生活与美好纯真的传说。后来,那个女人跟着一个年轻的司机走了,那个男人也没有等待,不久后也走了。滴水泉又恢复了深沉的寂静。   那里的人也是那么美!   雪化完后,一个年轻人坐在高高的庄子上拉风琴。他坐得那么高,身后全是蓝天。   洗澡的时候,有一个刚刚开始发育的女孩,水淋淋的皮肤光滑黝黑,身子颀长柔弱,每一处起伏,都是水波静止后唯一不肯停息的一道涟漪……鸟起飞之前瞬间的凝息。   胖医生的小孙子漂亮得不得了,我在村里走,只要一看到这小东西,就忍不住一把逮过来。捏他的脸,拧他的小鼻子,再拽着他的小胳膊拉了又拉,看看到底是不是假的……怎么会生得这么漂亮呢?   那十五岁的破小孩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喜难自禁、左脚搓右脚、右脚搓左脚的给姑娘打电话。   比加玛丽哪里是个妇人?分明也是个青春遥遥无期的小姑娘啊。   麦西拉就像个国王一样。他高大、漂亮,有一颗柔和清净的心,还有一双艺术的手。   那里的生活也是那么简单而美!   在那里,牧人们的食物似乎永远都只是牛羊肉、奶制品、面粉、盐和茶叶。简单,足够满足需要,并且永远没有浪费。吃着这样的食物长大的孩子,健康,喜悦,害羞,眼睛闪闪发光。   江阿古丽勤劳细心,整天沉浮在家务活的海洋里,闲暇时间绣花,去河边捡石头,生活寂静而心满意足。   在喀吾图,除了泡泡糖和小饼干,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更招小孩子喜欢。那泡泡糖大概是从薄荷草上面长出来的。   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小孩子会帮你拧,话不投机时他又会跳起来,把你刚晾好的衣服一件一件拽下来丢到水里。   在玩“姑娘追”的时候,一声令下,男男女女一大群的青年骑手“轰”地从起跑线涌出,策马奔腾在草原上。   牧民转场的时候小杂货店每天一大早就挤满了人,积压了一百年的商品都有办法卖出去,无论卖什么都有人要。若是偏偏没有,则无论用别的什么都可以搪塞过去。比如有人要买西红柿酱,完全可以推荐辣椒酱;而若是要缝纫机油,就理直气壮告诉他只有缝纫机针。   喀吾图这个地方嘛,不喝酒干啥?   沙依横布拉克的日子好像全是在赶牛中度过的,倒也不是很乏味。   过年的时候燃放烟花,连住在远远的河对岸的老乡套着马爬犁子来村里买东西时感叹,“昨天晚上你们那里真漂亮啊!你们家过年了吗?”   一切都太美了。但是木耳出现了。   文明。文明是什么呢?是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吗?文明之于阿勒泰,就像走在乌鲁木齐的街上一样,让人惊喜吗?乌鲁木齐是那么大,有着那么多人,走在街上,无数种生活的可能性纷至沓来,走在街上,简直想要展开双臂走!   文明。文明的到来又是什么样的?是血与火的战争吗?还是一种无声的渐渐的渗透和改变,甚至不亚于战争,比战争来得更为残酷吗?那一片净土也在经历着文明的创痛!文明之路就如同锋利的刀口,笔直的切割在戈壁腹心,世界的重心沿无可名状也无可厚非的轴心平滑微妙地转移到了另一面的深渊。   对付蝗虫灾害,有人用药,那比蝗虫更可怕的药,它实在太有效了,全盘毁灭的有效,很不公平的有效!   那些猎人和鹰,和这片追逐狩猎的大地之间的古老感人的关系,到了今天,真的就什么也不曾留存下来吗?这世间更多的欲望远比猎人的狩猎行为更为黑暗贪婪,且更为狂妄。   有人开始偷偷摸摸打野味下山卖了,还有人背了雷进山找野海子(高山湖泊)炸鱼。狩猎是违法的,粗暴地使用杀伤力极强的武器进行无底线的掠夺,也是很不公平的事情。   在达坂上看到的额河已由蔚蓝变成了灰绿。森林没了,骷髅架子似的新楼突兀的一座座立了起来,清一色全是白的,原先满城的红砖房消失的干干净净。那条河呢,也被预制板封死了,作为下水道在黑暗中流淌着垃圾和剩饭残羹。庄严整齐的办公楼前的广场上贴着方方的两大块整整齐齐的草坪,听说还是进口的,一平米很贵。   因为木耳。桥头通路的那几天,背着面粉袋、锅碗和铺盖的人们接连不断的向北而去。彼此间有深隙巨壑似的,谁也不靠近谁,谁也不搭理谁。沉默而紧张。   我们的汽车开过蝴蝶路,一片一片的碾过,仅有寥寥的几只忽闪忽闪地颤抖,痴迷而狂热,像迎接一个巨大的幸福那样去迎接巨大的灾难。

上一篇:炫丽报价

下一篇:超时空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