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标本

时间:2024-07-21 23:12:20编辑:阿星

野外地质考察中采集化石标本算不算古生物化石发掘?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第10条和第16条中明确给出了“发掘”和“零星采集”的定义,并且予以区别对待。零星采集,是指使用手持非机械工具在地表挖掘极少量古生物化石,同时不对地表和其他资源造成影响的活动。所谓的发掘,是指有一定工作面,使用机械或者其他动力工具挖掘古生物化石的活动。在多数情况下,野外地质考察中的采集活动属于零星采集,其审批手续比发掘活动要简单得多,但应当遵守有关采集和收藏的相关规定。《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第16条也有规定,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或者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因科学研究、教学需要零星采集古生物化石标本的,不需要申请批准,但是,应当在采集活动开始前将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数量等情况书面告知古生物化石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采集的古生物化石的收藏应当遵守该条例的规定。对于零星采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第19条作出了更明确的规定:零星采集活动的负责人应当在采集活动开始前向古生物化石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交零星采集古生物化石告知书。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予以支持。零星采集单位应当按照零星采集古生物化石告知书中的内容开展采集活动。确需改变零星采集计划的,采集活动的负责人应当将变更情况及时告知古生物化石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地质标本全景影像采集方法

地质标本全景影像采集过程如下:1)在工作室内搭建一个用于地质标本拍摄的“影棚”,配备一张高80~150cm、桌面不小于60cm×60cm以上的桌子,用于摆放地质标本、柔光箱、旋转载物台、摄影照明灯和背景纸。2)应尽量避免阳光光线的影响。3)场地要求大于2.5m×2.5m以上的人员活动空间。4)利用摄影灯营造出地质标本的立体层次感,柔光箱可以避免灯光的直接照射,柔和标本的高光和阴影,旋转载物台用于承载岩石标本,进行均角度旋转拍摄,渐变的背景纸可以突出位于中心的标本对象。5)在柔光箱前,架设相机三脚架,照相机放在三脚架上。打开相机,通过取景器调整三脚架及脚架云台,通过镜头、脚架、脚架云台的综合调整,直至在相机取景器中清晰地看到岩石标本为止。6)照相机与镜头设置为手动模式,注意在一组图像的拍摄中,不调整快门速度、光圈大小、焦距等参数,在拍摄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的走动。7)在拍摄背景选择方面,为了突出岩石标本主体,需要设置衬托背景,背景材料主要有布质、纸质等。一般以中性色调为宜,基本上是黑、白、灰三种色调。①黑色背景:可集中人们的视觉注意力,主体形态格外鲜明突出,引人注目;②白色背景:给人简洁、纯洁的视觉印象,使作品清秀明净、细腻淡雅;③灰色背景:介于黑、白两者之间,它的应用是在淡雅中追求韵味,在洗练中追求朴实,实现淡雅而不苍白的视觉效果。在影像采集时,建议采用灰色背景,拍摄不同色泽的岩石标本(图1.4)。图1.4 标本的摆放位置与拍摄背景示意图8)拍摄用光选择,用光是各种物体摄影的灵魂。应尽量采用人造光源,灯光在刻画造型、表现质地方面比自然光好。如果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必须使用自然光源时,应选取最佳的拍摄台位置,观察自然光线的方向与角度。使用阳光拍摄时,应用柔光布或柔光纸过滤一下阳光,让光线变得柔和、均匀,也可利用反光板制造另外一个光源。9)地质标本的影像拍摄在多数情况下,要求在室内利用灯光来完成。因此,根据光的不同投射方向和角度、性质、用途,可将主光分为:平光、侧光、逆光;直射光(强光)、散射光(柔光);辅助光分为:副光、背景光、装饰光等。①平光:也称顺光,其投射方向和照相机镜头摄轴平行。应用平光所摄物体没有明显反差,缺乏立体感,多用于平面标本或大面积布光。侧光:是从照相机的左侧或右侧30 °~60 °处投向被摄物体的光,其高度一般为45~60 cm。侧光照明所摄物体的明暗对比明显、立体效果强。逆光:其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相对,从被摄物体背后射来的光。投射角度为120°~240°,高度以照射不到镜头为宜。采用逆光拍摄,物体形态突出,主体与背景分割,能增加空间深度感。直射光:其特点是亮度高、方向性强,可制造出明显投影。在拍摄中,应根据标本不同的形态、质地、色彩,不同的艺术造型气氛,而采用不同的照射方向、角度和高度。散射光:照度弱、没有方向性,可柔化投影,对物体造成较小反差。由于照度低,实际拍摄中会有曝光不足的不利因素。但是只要技术上提供保证,在散光照明下,也能取得非常满意的标本摄影作品。主光也称塑型光,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能突出被摄物体的外形特征和质地。主光是最常用的用光之一,大多采用侧、逆光照明。②辅助光中的副光:也称补光,用来补助主光照射不到较暗的部分,调整光比与反差。副光的亮度不得超过主光的亮度,以避免影响或破坏摄影画面的造型效果。背景光:是调整主体与背景的影调对比度的用光。即是突出主体、打破沉闷、活跃画面的一种环境光。如果背景光运用得当,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背景上杂乱灯光投影,同时还能更好地渲染、烘托、美化主体,使主体更具有视觉吸引力。装饰光:是用来弥补画面上,被摄物体光照不足或要突出某一局部时的用光,借以调整照明水平、美化画面的特殊光效。它可以是一盏灯、一个小镜子、一块布或一个很小的反光体。由于这种光方向变化大,照明范围小,它在摄影造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③拍摄中应根据标本的特征,选择适合的主光和副光。10)在地质标本照片拍摄前,首先要观察标本的形态、质地和颜色。据此进行拍摄用光的选择。形态:是指通过不同的用光配置,表达物体的多样、多姿形态。对于标本的立体拍摄,通常采用侧光、逆光照明,以勾勒出标本外沿的轮廓线,达到强烈的立体形态效果。质地:是指各种标本的质地和表面结构。质地和表面结构将对人的视觉、触觉进行冲击,所产生的感受不同。标本的质感,是由标本对光线反射程度的不同来决定的。在标本摄影时如何正确表达质地,应根据标本体对光的反射状况,可把标本体分为透明体和半透明体、吸光体和半吸光体、反光体和半反光体三大类。①对于透明体和半透明体的标本一般应采用柔和的投射光或侧、逆光照明,背景光可暗些,使这些物体晶莹剔透、轮廓分明,线条清晰可见。②对吸光体和半吸光体,通常情况下采用侧强主光加辅助光、装饰光同时使用,光比宜大,以表现出这类标本体的粗糙、凸凹、纹理起伏变化的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否则,标本在画面上会显得平淡无力。③对于反光体和半反光体标本,多采用主、辅光,辅助光应均匀,光比不宜过大,根据标本反光的情况,不断调整灯光的照射方向。或者,在不影响最佳拍摄角度的前提下转动标本,防止被摄物体反射的耀斑干扰视线,以符合摄影构图要求。有时候对光斑处理的得当,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特殊的标本可特殊处理,有时可采用多灯、散漫射照明法,也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11)地质标本本身具有固有的色彩,它是生动的视觉语言。日常所看到的标本色彩,是在光线照明条件下,通过标本自身对外来光线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视觉效果。因此,光是色形成的物理基础,色从光来,色随光变。如何用光在标本摄影中十分重要。光运用得巧妙,可以得到标本拍摄的最佳效果,准确体现标本的内涵,拍摄出明快、淡雅、赏心悦目的画面。12)拍摄取景,数码相机的取景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液晶显示屏(LCD),另一种是通过目镜取景器。取景是指在拍摄过程中,通过取景获得一幅完美的照片景象。其主体和陪体(主景物和衬托),在画面上应安排恰当,一般是把主体放在画面的重要、明显位置,陪体位于画上的某一部分。在对标本取景时,首先旋转一圈,确认标本的中心点在取景器的中心。拍摄时要注意相机高度的调节,掌握好拍摄角度。其一,注意标本主体在画面上的位置和大小,拍标本照片不但要选取最合适的背景,还要注意画面的均衡和谐。画面左右均衡,并留出天地。其二,注意对标本的拍摄要真实反应标本原貌,不能使拍摄出的画面增大或缩小,必须保持地质标本的真实比例(图1.5)。图1.5 某标本0°、15°、30°、45°的照片13)在对地质标本进行水平360°图像数据采集时,要求每旋转15°拍摄一张照片,每块地质标本共24张连续的静态影像。即利用专业数码照相机,在0°~360°范围内,按照15°的间隔,旋转地质标本,拍摄24张岩石标本照片,捕捉整个标本的图像信息(图1.5)。

地质标本图像拍摄方法

对于不适合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或三维全景合成建模的地质标本,将利用三维建模软件,采用人工方法制作地质标本的三维模型。如有凹陷、穿孔、色泽较暗等情况的地质标本。地质标本图像拍摄的设备、使用的软件、相机的参数配置、整个操作流程与三维全景影像拍摄的过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对地质标本进行水平4×90°与垂直2×180°的数据采集。通过照相机对岩石标本水平每旋转90°进行一次拍摄,并对岩石标本的顶部、底部进行2次180°的拍摄,使影像包含岩石标本的所有纹理信息。即对标本进行正、背、左、右、顶、底面拍摄,获取高精度照片。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岩心整理工作流程

孙东洵 高庆昭 田荣军 王浩(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北京 101149)摘要 本文根据岩心入库前整理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岩心二次整理工作的具体步骤:原始岩心箱核对→新岩心箱的选择、喷号→岩心牌、岩心隔板及原始箱号牌的制作→复查原始岩心、岩心除尘→岩心倒箱。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岩心整理;流程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所存放的岩心来自全国的不同地区和单位,运来时的原始岩心编录差别较大,在保证岩心的原始性、完整性的前提下,按《地矿部岩矿心管理规定》、《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等技术要求,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库藏管理部对采集的岩心进行了入库前的整理工作。一、原始岩心箱核对将岩心箱按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整齐排列好,凭验收清单对矿区名称、钻孔编号、孔深和箱数进行核对,检查岩心箱的完整情况、箱数与清单记录是否一致,逐箱查看并填写登记表。二、选择岩心箱全库使用统一岩心箱作为入库岩心存放器具,岩心箱分为两格和三格两种规格。根据岩心的直径选择不同规格岩心箱,岩心直径大于 75mm时,选用两格(1040mm×280mm×146mm)岩心箱;岩心直径小于75mm时,选用三格(1040mm×280mm×95mm)岩心箱。三、岩心箱喷号岩心箱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字体为华文中宋,字号高40mm,宽20mm,笔画宽10mm。字号版采用1.5mm厚的双色板,一个数字一个版。喷号制作方法:1)将岩心盒放入固定架中喷字面朝上。2)由三个版组成一个数(如:001),将它们放在自制的模具上,周围粘上胶带,一是固定字版,二是防止喷漆过程中有渗漏。3)将印制板放在岩心盒右侧第二格内,用自喷罐黑色硝基漆喷制。喷字时要浓淡适中,如果太淡则不清楚,太浓则漆多容易流下,字迹不美观,经过反复试验,喷嘴距岩心箱侧面20cm处效果最好。4)由于喷漆工作污染严重,做此项工作的人员必须戴工作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四、岩心牌制作1)根据选择的岩心箱的规格,确定岩心牌的大小,以正好卡在岩心箱隔槽内为宜。2)用微机录入基础数据,需要反复核对各类资料,发现资料有差异或可能存在问题时,要与技术负责人集体商讨确定,并做记录备注。3)用激光打印机输出岩心牌,并将整版的岩心牌裁剪。4)塑封岩心牌。塑封岩心牌是为了防水、防潮、防腐蚀。塑封方法如下:①打开塑封机电源,选择开关放在顺时档,将温度旋钮调整到190℃,红灯为预热,绿灯为工作;②打开塑封膜放入岩心牌,将塑封膜的封闭端向前,放在塑封机操作面进行塑封;③检查塑封膜内有无气泡或褶皱,如果有要重新制作。五、岩心隔板与原始箱号牌制作1)回次隔板与原始箱号牌用五合板制成。为了确保岩心牌的位置准确无误,需在原始岩心牌处放入塑封岩心牌和回次隔板并写明回次号,起到双保险的作用。2)每整理完一原始箱岩心,在每箱岩心末尾处放一个原箱号隔板。作用是在一箱岩心整理遇到记录与岩心牌内容不符或出现其他问题时,可根据原始箱号将该箱岩心位置进行复原,给查找和解决问题带来方便。六、剪裁塑料布根据地质记录在整理含矿带岩(矿)心时,遇到较破碎岩心处理方法是:在塑料岩心盒里铺一块可以包裹岩心的塑料布,当扫描岩心工作结束后,再将它包裹起来,可防止岩心进一步风化。七、复查原始岩心将原始岩心箱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开箱,开箱后复查回次牌位置、岩心块数是否连续,方向线连接是否一致,丈量原始岩心长度。填写开箱登记表,该表是为了保持原始岩心箱原貌设计的,记录了原始箱矿区、箱编号、孔深、回次编号及块数、岩心长度、每箱格数、岩心完整情况、岩心包装情况等内容。八、岩心除尘岩心除尘要根据每一箱岩心原始情况进行清理。比如:河北省涿鹿县矾山磷灰石矿床CK4-1钻孔为劈样岩心,完整性较好,表面尘土较厚,个别岩心箱里的岩心劈样面上有泥土。岩心清除方法是:用毛刷将岩心表面尘土清除,直到岩心露出清晰的纹理为止。遇到有泥土的岩心先用毛刷将泥土刷掉,再用湿毛巾将灰尘擦净。福建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区ZK-306钻孔劈样岩心,原始岩心箱没有盖子,岩心完整性较差,但整理保护情况比较好,所有岩心用塑料布包裹。此类岩心除尘方法:用毛刷逐个清理,岩心块长大于10cm可用气泵除尘。风化及破碎较严重的岩心不宜使用气泵吹。秦岭段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钻孔岩心没有作劈样处理。原始岩心箱有盖子,完整性较好,除尘方法:岩心表面灰尘较少,可采用气泵吹。岩心表面灰尘较多,可采用湿毛巾擦。安徽冬瓜山铜矿ZK562钻孔岩心表面有泥浆,处理方法是:用较湿毛巾擦掉岩心上的泥浆,露出清晰的纹理,再用干毛巾将岩心表面的水分擦干。九、岩心倒箱按照由前到后,由上到下顺序操作,将原始箱岩心取出,摆放在工作台上,将包裹岩心上的塑料布打开,钻孔中所有取样和分层木制标签都要重新制作,将纸标签进行塑封。根据钻孔野外地质编录表进行核对。查看岩心牌与该回次岩心是否对应。检查岩性是否一致,方向线、块数是否连续,岩心直径是否与原始记录相符,岩心摆放有无颠倒,岩心长度与岩心牌标注长度是否一致。岩心丈量的原则是:整块岩心丈量轴线长度;裂为数块能拼凑复原者,丈量复原后的中轴线;若岩心一端或两端呈楔形有斜边时,均以斜边顶点算起;无法复原的碎块,按相应岩心直径堆放丈量,当塑性岩(矿)心由于挤压变长,超过回次进尺者,按回次进尺100%计算其长度;岩粉不计入岩矿心长度。整理岩心时,按照原始箱顺序将岩心放入新岩心箱,要注意面对新岩心箱编号,从左到右顺序放入。摆放时块号数要连续,岩心要尽量对齐,标注朝上。有方向线的,要把方向线对齐。劈样岩心放置时劈开面朝上。特碎的岩心,要装入塑料袋,注明深度,然后放到原始位置上。较碎的岩心,就在箱底放一条塑料布。放好岩心后,把岩心牌、隔板放回原始处。有的原始岩心箱里的岩心前后次序颠倒,要根据原始资料仔细查对。有的根据岩心直径大小进行调整,直径大的放在前边,小的放在后边。有的根据岩心方向线对接,有的根据岩心接口吻合程度对接。遇到破碎岩心无法确定时,可将碎岩心块上的编号进行拼接后与岩心牌进行核对。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记录表岩性描述来判断该段岩心所在的位置。岩心牌重复的,应根据原始资料核对,将孔深数小的放在前边,孔深数大的放在后边。有的岩心牌放的地方不对,应丈量岩心长度,找出应放的位置。在整理过程中,遇到丈量原始岩心长度超出回次牌标注长度时,根据《岩心钻探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还可继续上推,一般只能上推四个回次,如继续超出,应寻找其他原因,再作处理。按上述规定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在有问题的岩心回次段中做好标记,对岩心不做任何改变,同时在岩心整理表备注栏中作详细记录并照相存档。有可能的话设法与采集人取得联系,或是请教有经验的钻探专家,力求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岩心放入新箱时,要认真填写岩心整理表,做到数据准确,内容齐全。整理完一个钻孔后,编写岩心整理报告,整理工作结束。上述步骤是在钻孔岩心入库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是否全面、正确,请有关专家和同行们给予批评指导。Work Flow for Coresorting of National GeologicalsamplesDongxunsun,Qingzhao Gao,Rongjun Tian,Hao Wang(National Geologicalsample Center,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1149)Abstract Based on work experience in before-storage coresorting,the authorssum up thespecificsteps forsecondarysorting as checking original rock core case,choosing new core case,painting code number→labeling core card,settingspacing board,making number card of original case→counter-checking original core,dedusting →exchanging deposit case.Key words geologicalsamples;coresorting;work flow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的职责与工作内容

高鹏鑫(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摘要 本文围绕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展开论述,在明确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的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其职责定位,重点阐述馆藏管理工作的两大方面,即资料接收整理与数据提取组织。此外,本文还以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业务设置为样本,总结了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提出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是馆藏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馆藏管理 信息化0 前言近10年来,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已经积累了20多万米岩心、1万多块标本和3万多片光薄片等实物,省级实物地质资料行政管理和馆藏管理职能得到落实,大部分省(区、市)采取建库、委托保管等措施,确保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妥善保管。因此有越来越多的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加入到全国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体系中,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的接收、整理和保管工作。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实物中心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工作,发挥行业内的示范作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是地质资料管理的重要组成,立足于地质资料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但由于实物的特殊性,其管理模式与方法又不能完全照搬成果地质资料管理。因此本文以实物中心整体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业务布局为范例,总结取得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工作程序,细化工作内容,并在基础理论层面,探讨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的定位,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1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的含义实物地质资料的馆藏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资料的整理和保管,这是传统意义的资料馆藏管理;二是数据的提取与组织,这是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与其他类资料管理所不同的特色所在。1.1 资料的整理和保管资料的整理和保管是馆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指对接收来的各类实体地质资料(岩心、标本等)和相关资料(文本、图件等)进行统一的整理和保管,使之符合档案(资料)管理的标准规范,达到有序化的组织形式,便于检索,有利于长期稳定保管。对实体地质资料的整理,主要是对实物的清点、清洁、更换装具、制作标识和分配并登记存储位置等;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成果地质资料管理类似,主要是划分建档单元、赋予档号与题名、纸质资料的组卷装订、电子资料的组织与备份、资料著录等。之所以开展这方面工作,是由于实物地质资料特殊的属性特征以及管理模式,从各汇交单位汇聚而来的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形式、完整和清洁程度、标识方法等都不尽相同,与实物相关的配套资料的介质、格式等也多种多样,因此需要用统一的工作方法和标准加以优化和组织,既提升资料的赋存状态,又使其达到有序化的组织形式,使资料以全新的面貌提供利用,达到规范化保管和快捷检索的目的。1.2 数据的提取和组织数据的提取与组织是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指采用多种方法,如扫描、测试分析等,对实物地质资料蕴含的最基础、适用范围最广泛的数据进行批量化的提取和组织,形成与实体地质资料相对应的数据库。主要包括提取岩心、标本等实体资料蕴含的信息和提取纸质、电子等相关资料蕴含的信息。提取实体资料的信息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如图像信息、描述信息)、定性信息(如光谱图、曲线变化图等)、定量信息(如矿物组成、元素浓度等)。提取相关资料的信息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如编目、著录)、图像信息(如纸质扫描)以及属性信息(如图件矢量化等)。之所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是由于资料本身所蕴含的信息、纸质资料数字化、岩心扫描、标本光薄片照相等,都属于数据信息,数据信息是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以数据提取为工作主体,主要是由实物地质资料特殊的性状所决定——直接取自于地质体,是最原始、最客观,同时也是信息量最丰富、二次开发价值最高的资料。因此,开展数据提取与组织,对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而言,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尽可能减少传统取样测试的次数,延长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寿命;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发布服务。2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的职责定位2.1 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包括3个环节:上游是汇交管理,对外与汇交人进行业务往来,主要负责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采集,属于信息的入口,主要功能是资源的汇聚;下游是服务利用,对外与资料利用者进行业务往来,主要负责资料的二次利用,是信息的出口,主要功能是信息的发布;馆藏管理处于整个资料管理的中间环节,上游与汇交采集部门联系,接收、整理其筛选采集的各类资料,下游与资料服务部门联系,为资料服务部门开发服务产品提供基础数据。因此,可以说馆藏管理在整个资料管理流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图1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流程图2.2 馆藏管理的职责定位(1)在信息入口的职责定位在信息入口环节,由资料的汇交管理部门直接联系汇交人,筛选应汇交的资料,并对资料的质量、种类和完整程度进行审核,使之符合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要求。馆藏管理部门的职责是接收资料、办理资料入库手续并按照资料整理工作规范进行有序化组织,可以就资料的齐全性、完整性、一致性等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入库资料的质量。(2)在信息出口的职责定位在信息的出口环节,由资料服务部门直接和利用者联系,制定服务利用制度,发布服务信息,接收利用者的利用申请并组织审批。馆藏管理部门的职责是根据资料服务部门的审批结果,提供具体的实体资料出库、文本和电子资料的借阅工作。此外,馆藏资源整理后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程度,直接决定了服务效率,因此可以说馆藏管理环节在资料服务中是核心关节,馆藏管理的水平决定了资料服务的水平。(3)在服务产品开发中的职责定位在服务产品开发环节,由于馆藏管理是数据提取、整理与存储的主体,因此也是服务产品开发的主要参与者。服务产品的开发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做数据,二是做系统。馆藏管理的职责定位是做数据,主要工作是提取数据,确保数据在质量上可靠、结构上合理、种类上丰富、数量上庞大;资料服务部门的职能是做系统,主要工作是在数据的基础上,开发服务系统,构建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及时发布。3 馆藏管理业务构成与工作内容3.1 业务构成以实物中心为例,目前有9个业务模块可以归到馆藏管理范畴(图2)。其中,档案管理、岩心整理、标本整理和光薄片整理属于资料的整理与保管;纸质资料数字化、岩心扫描、标本照相、薄片照相和信息著录属于数据的提取与组织。图2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业务模块3.2 工作内容根据实物中心积累的工作经验,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应按照图3所示的流程开展,图中“→”代表信息流的方向。整个馆藏管理开展的流程和方法概述如下:(1)资料接收接收汇交管理部门采集、移交的岩心、标本等各类实体资料和文本、图件等各类纸质、电子资料,进行资料清点,办理资料入库手续。图3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业务流程图(2)赋予档号接收资料后,首先按照档案管理的方式,对资料赋予“档号”和“案卷题名”,编制该档资料的案卷级目录,有了“档号”和“案卷题名”的资料,才是一档正式的档案资料。(3)资料整理只有具有档号和案卷题名的资料,才能对其进行整理。资料整理包括对岩心、标本、光薄片等实体资料的整理和对各类纸质、电子资料的整理。1)整理实体资料。一是资料清洁,清除岩心、标本等表面的杂质,确保资料清洁,为下一步扫描照相等做准备;二是更换装具,统一更换标准装具、制作新的标识;三是分配货位,记录不同深度范围岩心的存储位置,便于日后查询利用。2)整理相关资料。一是分类排序,将资料按照不同类别(如文本资料、图件资料、信息提取资料等)进行分类,对资料进行排序和命名,实现资料的有序化;二是编制案卷及卷内的文件级目录,登记该档资料的具体信息构成;三是备份资料,对电子资料进行硬盘、光盘、磁带等多重载体备份。3)整理信息归档。资料整理工作完成后,又会形成大量新的信息,反馈到档案中并参与建档,如岩心整理过程中形成的《岩心整理登记表》和记录每段岩心存储位置的《库位信息表》,标本整理过程中形成的《标本目录》、《整理工作小结》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建档信息。(4)资料数字化只有整理后的资料,也就是达到有序化组织的资料,才能对其进行数字化工作。这里的数字化既包括岩心扫描等实体地质资料的数字化,也包括纸质资料的数字化。与科学研究时针对某一段岩心提取高精度的数据不同,馆藏管理工作是基础数据的获取,是批量进行的,涵盖所有的岩心,取得的数据是连续的,精度要求可以适当降低。1)实体资料数字化。一是岩心扫描,利用岩心扫描仪,获取岩心表面图像信息,录入岩性描述信息,形成深度、岩心表面图像、岩性花纹和岩性描述一一对应的展示效果;二是标本照相,利用专业照相机,对标本特征明显、新鲜的界面进行照相,形成标本的高清晰度彩色照片;三是薄片照相,利用显微镜,选择薄片中地质现象典型的位置进行照相,形成薄片图像信息。2)相关资料数字化。主要是对纸质资料进行数字化。3)数字化信息归档。数字化形成的数据,包括岩心图像、标本和薄片照片等,也作为该档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反馈到档案中参与建档。(5)资料著录理论上讲,只有完成了数字化的实物地质资料,其各项信息才趋于全面,信息项也最为齐全,才可对其进行著录,因此,与成果地质资料管理中首先开展著录不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的著录环节偏后。著录的方式方法与成果地质资料基本相同,著录后,形成的著录表等信息同样参与建档。(6)服务利用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利用,往往也会形成新的测试分析数据。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取样测试工作,延长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寿命,馆藏机构要求资料利用者将取得的测试分析数据和研究成果等向其反馈,这些信息会被整合到档案中,方便后人利用。综上,实物档案是开放的档案,在实物整理、数字化、著录乃至于服务利用的过程中,都会有新的信息反馈到档案中,参与建档工作,档案中蕴含的信息随着馆藏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不断增加。因此,狭义的“建档工作”是一个工作环节,主要是指赋予档号、编制案卷题名;广义的“建档工作”是一个工作流程,涵盖实物的整理、数字化、著录乃至服务利用等参与建档的各环节(图3)。4 展望馆藏管理虽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同时与信息化密切相关,因为数据管理是馆藏管理的业务主体,尤其是在数据提取与管理环节,需要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取和组织数据等。在这方面,国内外许多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成功范例,如澳大利亚的虚拟岩心馆、英国的地质索引等,对我们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好的启发作用。这些馆藏机构在业务上已经由以汇聚资源为核心向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与服务转变。因此,展望未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与服务是馆藏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完善技术方法技术方法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数据的质量和数据组织的规范化程度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目前已有的《DD2010—05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技术要求》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标准在基本理论与原则方面进行了规定,需要在该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一整套的细化技术方法。在资料管理方面,需要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的建档、整理和著录技术方法;在数据的管理方面,需要制定数据的提取、组织、安全和发布技术方法。最终形成“技术标准+多个工作方法”的完善的馆藏管理技术方法体系。4.2 规范数据组织研究数据的组织方法,以数据库的方式管理电子资料。下一步,根据馆藏资源的种类与特点,重点建设文本资料数据库,在实物提取数据管理方面,研究数据的组织结构,建设岩心扫描数据库、标本图像数据库和薄片照相数据库以及各类分析测试数据库,同时做好不同数据库之间的集成研究。开发实用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便捷的目录检索和图文浏览等功能,完善各项硬件,重点建设内网电子阅览室和外网服务网站的查询浏览系统,通过多重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4.3 实现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利用馆藏管理业务系统,以数据流为载体,实现资料的接收、建档、整理、数字化、著录、服务等全流程的信息化,减少重复工作环节,避免相同信息重复录入的情况;同时实现业务开展进程、责任人、时间、工作结果的全流程记录,实现对业务开展情况的实时、在线管理,对操作痕迹的记录、查询以及对管理结果的统计与分析。4.4 丰富信息提取手段馆藏机构应在无损测试的原则下,加大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提取的广度、深度的研究力度,尽可能利用现代较为成熟的信息提取技术提取岩心中蕴含的信息,丰富信息种类。目前利用XRF技术提取岩心内部的多种元素浓度信息,利用光谱技术提取蚀变矿物信息,利用CT技术提取岩心内部结构构造信息以及电阻率、磁化率等信息的提取技术在行业内已经成熟。引进和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岩心扫描设备,提取岩心标本多种参数信息,建设数字岩心库,是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总体上讲,发展思路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依托制度、技术方法以及质量检查,实现馆藏管理规范化;二是依托各种信息提取、数据管理技术,实现馆藏管理的信息化。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提取数据、管理数据是馆藏管理永恒不变的职能,变化的只是提取信息的手段和做出数据的丰富程度。个人认为,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已经从初期的摸索方法、积累经验、实现资料管理的有序化向规范化和信息化这一更高层次发展。所以今后馆藏管理的业务主体将放在数据的管理上,重中之重的任务还是围绕数据开展——把好数据质量关,丰富数据种类,建好基础数据库,为数据的共享服务打好基础。

三大常规的采集标本注意事项和正常值范围

静脉血采集注意事项:1、采血部位通常选择肘前静脉,如此处静脉不明显,可采用手背、手腕、腘窝和外踝部静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2、使用真空采血器前应仔细阅读厂家说明书。使用前勿松动一次性真空采血试管塞盖,以防采血量不准。3、使用注射器采血时,切忌将针栓回推,以免注射器中气泡进入血管形成气栓,造成严重后果。4、采血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穿刺针位置不变,以免血流不畅。5、压脉带捆扎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否则会使血液成分的浓度发生改变。6如果一次需要采集多管血液标本时,应按以下顺序采血:血培养管—需氧、血培养管—厌氧,凝血管,无抗凝剂管(含或不含促凝剂和分离胶),有抗凝剂管。7、如遇受检者发生晕针,应立即拔出针头,让其平卧。必要时可用拇指压掐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嗅吸芳香氨酊等药物。末梢采血注意事项:所选采血部位要避开冻疮、炎症、水肿和瘢痕等患处;除特殊情况外,不宜从耳垂采血。不宜从婴儿的手指以及脚后方跟腱处采血,以防止可能造成骨组织和神经组织的损伤。采血部位宜保持温暖,有利于血液顺畅流出。消毒皮肤后应待乙醇挥发,皮肤干燥后方可采血,否则流出的血液不呈圆滴状,也可能会导致溶血。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2mm;针刺后,稍加按压以血液能流出为宜。尿常规采集注意事项:应留取新鲜尿,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有形成份检验以清晨第二次尿为宜。除支原体检验外,应留中段尿,留尿量应大于10ml,于留尿后半小时内送检。粪便常规标本采集注意事项:留取新鲜指头大小(约5g)即可,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送检。不宜采取尿壶、便盆中的粪便,因标本中混入尿液和消毒剂等,可破坏粪便的有形成分,混入泥土、植物、污水等,因腐生性原虫、真菌孢子、植物种子、花粉等易干扰检验结果。取粪便时,应选择其中脓血黏液等病理成分,若无病理成分,可多部位取材,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在1小时内完成检验。


福建省龙岩市马坑铁矿实物地质资料采集计划(摘要)

马坑铁矿的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储量4.5亿t左右,是福建省已知最大的铁矿床。先后有多家地质单位对马坑铁矿进行过普查、详查、勘探、科研工作,产生了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经过调研,掌握了该矿实物保存情况以及管理意义与开发利用价值,具备收集条件。该矿床分东、中、西三个矿段,西矿段储量规模最大,约占总储量的68%,因此西矿段的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都很高,采集实物地质资料工作重点放在西矿段。马坑铁矿区钻孔342个,总进尺164957.43m,现仅保留9个孔岩矿心,库存307箱、岩矿心长度1512.03m,存放在福建省地质八队东肖岩心库。库房条件较好,管理比较正规。初步确定在该矿段61勘探线上选择钻孔ZK614、ZK617,其中ZK614为主干孔,是四个保存全孔岩心的钻孔之一,终孔深度700多m,岩心共108箱,能够反映矿床总体概况。ZK617孔岩心为缩减的岩心,主要保存主矿体部分,共24箱。上述两钻孔岩矿心进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同时,收集钻孔原始编录、地质剖面、钻孔柱状图、勘探报告,以及相关岩矿心的光片、薄片、分析副样等实物资料。在矿区地质人员配合下,还要采集一套矿区地层标本、一套围岩蚀变标本和一套各种类型矿石标本。

福建龙岩马坑铁矿床

马坑式铁矿是我国东南部重要的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分布于福建西南部龙岩、上杭、漳平、德化、大田一带。马坑铁矿为本区最主要的矿床。矿区地表的褐铁矿矿体约在100年以前即已开始被开采。1957年后,福建省物探队地面磁测发现了磁异常,经钻探验证和进一步勘探,证实为一大型隐伏铁矿床。20世纪70年代后期,许多单位和赵一鸣等(1980,1983)曾对该类铁矿床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一)成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系(华夏褶皱系)永安-梅县晚古生代坳陷,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端与新华夏系的复合部位。其西侧、北侧都是后加里东隆起带,东侧为中生代断陷带。1.区域构造和铁矿分布本区重要铁矿床的分布受永-梅晚古生代坳陷内的次一级北东向龙漳基底断裂凹陷带的控制。一些最主要的铁矿床,如马坑、洛阳、潘田、阳山和中甲等,都分布在这一北东向断凹带的东南缘。矿床(点)分布的另一规律是往往成群产出,构成一个个诸如马坑、阳山、挂山、银顶格等矿田(矿床集中区)。矿田之间的分布有一定的等距性,各区之间的距离大致为30~35km。这种有规律的矿群等距展布,反映了东西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或北北东向构造的复合交汇处,在具备有利控矿地层岩性条件下,往往伴有岩浆侵位和热液矿化活动。2.区域地层与控矿层位区内最老的地层是前泥盆系,包括建瓯群、板溪群和罗峰溪组地层,为一套厚度巨大的轻变质砂页岩建造,局部夹海相火山岩和大理岩。它们作为晚古生代断陷的基底,分布于背斜构造的轴部和部分隆起地区。上泥盆统南靖群(D3n)—下石炭统林地组(C1l):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砂砾岩、砂岩和粉砂岩沉积,以陆相为主,局部夹火山碎屑岩,厚度大于2000m。中石炭统黄龙组(C2h)—下二叠统栖霞组(P1q):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厚数十米到近千米,是本区最重要的控矿围岩地层。黄龙组在西南部主要为厚层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到龙岩中甲附近白云质减少,钙硅质增加,并见有粉砂岩或凝灰质砂岩,厚度也明显减薄。船山组(C3c)灰岩也从西南部的白云质灰岩到北东部变为较纯灰岩。栖霞组(P1q)灰岩岩性和厚度在各处较为稳定。下二叠统文笔山组(P1w):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岩性稳定,厚200~300m。二叠系的加福组(P1j)—翠屏山组(P2cp)属海陆交替相砂页岩建造,含煤,厚320~980m。上二叠统的大隆组(P2d)—下三叠统的溪口组(T1x):是海相泥质钙质粉砂岩、硅质岩和砂质泥岩夹厚层灰岩,大理岩透镜体,为本区第二套碳酸盐层位,是形成一些矽卡岩和热液型铁,多金属矿床较有利的控矿层位。印支构造层(T3—J1):与下伏各时代地层不整合接触,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局部夹有火山岩。燕山旋回沉积建造:为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堆积,并有大规模的酸—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存在。本区铁、多金属矿床的产出,受地层和围岩岩性控制十分明显,集中赋存在两套碳酸盐岩建造,即黄龙组—栖霞组厚层灰岩与白云质灰岩,和大隆组(P2d)—溪口组(T1x)粉砂岩夹灰岩,而以前者为主。在其他厚层碎屑岩中,还未发现铁矿。这说明,碳酸盐岩围岩或钙质地层的存在,是矽卡岩矿床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3.侵入岩与成矿的关系本区岩浆岩侵入体分布很广,出露面积几乎占全区总面积的1/3以上,岩类繁杂,从酸性的花岗岩类到基性的辉长辉绿岩类,但以前者为主,后者出露零星,规模也较小。侵入体的时代从加里东期到喜马拉雅期,但与铁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是燕山期(同位素年龄为164~95.5Ma)花岗岩类、花岗闪长岩和中基性辉绿闪长岩类。本区花岗岩类与铁矿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空间上,绝大多数铁矿床都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外接触带或其附近有利围岩的断裂带。远离侵入体接触带和没有侵入岩地段,至少还未发现有工业价值的铁矿。2)岩体的产状、形态、规模及其与围岩间的接触构造形式,对铁矿的产出和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花岗岩呈锅底形包围有利成矿地层围岩时,一般对成矿最有利。3)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大多为中浅成中小型岩株或较大花岗岩体边部的岩枝,岩舌状侵入前缘,如马坑、阳山、洛阳、潘田等大中型铁矿床都属此类,而大的花岗岩基接触带,则没有什么铁矿产出。4)花岗岩类侵入体和灰岩或灰岩-火山碎屑岩组合接触时,外接触带经常产生矽卡岩化和磁铁矿化,而内接触带则往往发生钾长石化现象,有时甚至花岗岩本身也遭到矽卡岩化和磁铁矿化。这种侵入体、矽卡岩、钾质交代岩和磁铁矿体之间的紧密的时、空、地球化学联系,说明它们之间互有成因关系。5)根据对全区Sn,Mo,Pb,Zn,Cu等元素化探数据的统计,说明绝大部分铁矿都和Sn,Mo,Pb,Zn的化探异常重叠。马坑矿区铁矿中Fe和Sn呈密切正相关关系,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89,众所周知,Sn,Mo,Pb,Zn等元素是华南燕山期花岗岩的特征性成矿元素,它们与铁矿共生,说明铁矿和花岗岩在地球化学上有密切联系。在马坑、挂山等地区,除了与铁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类之外,还普遍发育了中基性辉绿闪长岩类浅成侵入体。在马坑矿区尤其发育,并具有一定规模。(二)成矿系列本区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和辉绿闪长岩类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1)钙矽卡岩型铁(钼)矿床(马坑主矿体、洛阳)。2)锰质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大排、马坑和阳山的边部矿体)。3)镁矽卡岩型铜钼矿床(铜坑)。4)高温热液型铁矿床(马坑和潘田的部分矿体)。上述几个矿床成因类型在闽西南地区组成一个铁(钼、铜、铅、锌)成矿系列。(三)矿床地质特征矿区位于马坑背斜北西翼,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其中发育次一级背向斜(图14-10),主要断裂构造为北西向。马坑铁矿主体为一大型似层状隐伏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黄龙组,船山组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和林地组石英砂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之间的层间构造面(图14-11)。矿体相对埋藏深度为80~600m不等,由北东向南西矿体埋藏由浅变深。铁矿体走向与岩层走向大体一致,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倾角为25°~45°,在断层带附近倾角增大;矿体延长3000余米,沿倾斜延深100~1200m,厚10余米至100余米不等。图14-10 马坑铁矿地质略图(据福建省地质局八队修改)在有的矿段,由于地层褶皱和层间破碎,在背斜鞍部造成虚脱,是矿液沉淀富集的有利构造部位,因而形成厚大矿体;而在向斜鞍部,造成压扭性层间裂隙,矿化强度明显减弱,矿体厚度也较小(图14-11)。除主矿体外,在上部船山灰岩和栖霞灰岩的层间剥离或与辉绿闪岩类的接触带,常有1~3个雁形排列的透镜状或囊状矽卡岩磁铁矿小矿体产出。矿区内的岩浆岩主要有两类。一为燕山期早期(同位素年龄164~112Ma)黑云母花岗岩。地表出露两个岩体,其中莒舟岩体位于矿区东侧,呈北东向展布,大洋岩体位于矿区西侧,作南北向延伸,马坑矿区即位于其中。这两个岩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岩石化学等方面特征都非常相似,在西矿区深部已打到花岗岩,说明两个岩体深部很可能是相连的。图14-11 马坑铁矿61线地质剖面(据赵一鸣等,1983)按这两个岩体的岩性特征,钾长石有序度和格子双晶的发育程度及黑云母成分变化,可将岩体分成两个相:即黑云母正长石花岗岩相和微斜长石花岗岩相。前者为中心相,后者为边缘相。从岩体中心到边缘,相变特征明显。黑云母正长石花岗岩相由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而微斜长石花岗岩相则由中细粒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组成。从矿物成分变化特征看,石英、碱质长石含量稍有增加,而钾长石的有序度由低变高(ST从0.23~0.49→0.71~0.91)。钾钠长石中的钠长石分子含量从20%~26%升高到29%~32%,而钾长石中的K/Rb从145~173降到60~116。同样,从岩体中心相到边缘相,正长石、条纹长石被微斜长石取代,暗色矿物和磁铁矿逐渐消失,但黑云母的含铁性、氧化系数、含铝性均有所升高,TiO2含量降低,所有这些都说明岩浆演化比较彻底。辉绿闪长岩类岩石在马坑矿区分布较广,其产出形态有岩株状,也有呈岩床和岩墙产出的。它们与铁矿在空间上经常伴生,部分是矿体的顶底板围岩,有的甚至见于矿体内部,但岩石多遭到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含氯角闪石化和退色蚀变。根据其岩性和岩石化学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辉长辉绿岩(或辉绿岩)、辉绿闪长岩和辉绿玢岩等3种。花岗岩和辉绿闪长岩类的化学成分见表14-5。铁矿石的构造最常见的是致密块状、斑杂状、浸染状,次为条纹(带)状,同心圆环纹状、角砾状、交代残留构造和网脉状构造等。上述矿石构造大多是交代成因的,例如钙铁榴石矽卡岩经过构造压碎后被磁铁矿交代形成角砾状构造,当交代强烈时,矽卡岩在磁铁矿石中呈交代残留体出现;当围岩为石英岩时,被磁铁矿交代后保留硅质岩交代残留体;还有一种较特殊的皱纹状或同心环纹状构造,主要由石榴子石、透辉石或符山石、萤石和磁铁矿分别组成韵律性相间的条纹或环纹。这类铁矿石构造和香花岭锡(铍)矿、个旧锡矿和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锡矿等矽卡岩型矿床中的皱纹状萤石-矽卡岩-磁铁矿的构造是十分相似的,一般认为是交代作用的产物,其形成机理和“李塞根环”的形成很相似。铁矿石的交代结构也十分发育,磁铁矿交代辉石、石榴子石、符山石、钾长石和石英,形成交代残留结构,似海绵陨铁结构和矿物假像等。表14-5 马坑矿区花岗岩和辉绿闪长岩类化学成分单位:%注:分析单位为福建省地质局中心实验室(据赵一鸣等,1983)。原生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次为假像赤铁矿、黄铁矿、辉钼矿和闪锌矿,还有少量方铅矿、黄铜矿、白钨矿等。非金属矿物以透辉石、石榴子石和石英为主,常含一定数量萤石,次为方解石,含氟透闪石、金云母和含氯角闪石,局部有符山石、粒硅镁石、钾长石、绢云母和黑柱石等。主要矿石类型为透辉石-磁铁矿、石榴子石-透辉石磁铁矿、石榴子石-磁铁矿和石英-磁铁矿,次为含氯角闪石-磁铁矿、石英-阳起质透闪石-磁铁矿、含氟透闪石-磁铁矿、辉钼矿-磁铁矿,局部还有少量粒(斜)硅镁石-磁铁矿、金云母-磁铁矿、钾长石-磁铁矿、萤石-符山石-磁铁矿、滑石-磁铁矿和黑柱石-磁铁矿等。铁矿石类型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被交代围岩的岩性:交代灰岩或凝灰质砂岩者,形成石榴子石磁铁矿;交代白云质灰岩者,形成透辉石磁铁矿或石榴子石透辉石磁铁矿;交代辉绿闪长岩者,形成石榴子石-符山石磁铁矿,或进一步改造成为含氯角闪石磁铁矿;而交代石英(砂)岩时,则形成石英磁铁矿。矿石含铁品位中等,平均含TFe38.13%左右,部分属富矿,矿石含铁品位的高低与矽卡岩矿物的含量呈反消长关系。绝大部分矿石中S,P含量都很低。伴生的有益元素主要是Mo,它呈辉钼矿形式赋存于磁铁矿体和上下盘蚀变围岩中。此外,在铁矿体边缘锰质矽卡岩中Pb,Zn含量有时也可达到工业品位。根据对21个磁铁矿样品钪(Sc)含量的分析,其含量偏高,平均达(11~35)×10-6,这和近矿侵入岩的Sc含量较高特点具有地球化学共性,例如,矿区内花岗岩的Sc含量为48~78×10-6,辉绿岩平均含Sc达47×10-6。(四)矽卡岩和有关交代岩的类型、矿物组合和成分马坑矿区的矽卡岩较发育,主要分布于矿体内、矿体上盘及矿体尖灭部分。在文笔山组变质泥质和下部灰岩接触面也常有矽卡岩产出。按矽卡岩生成方式,可分为双交代矽卡岩和渗滤交代矽卡岩,而以后者为主,按矿物成分,本区矽卡岩主要属钙矽卡岩,其次为钙锰质矽卡岩,局部有少量镁矽卡岩。1.钙矽卡岩钙矽卡岩的类型较多,主要有石榴子石矽卡岩、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辉石矽卡岩,常伴有不同强度的磁铁矿化,其次有符山石矽卡岩、石榴子石(透辉石)-符山石矽卡岩、硅灰石矽卡岩。石榴子石是分布最广、最常见的矽卡岩矿物,它既可以组成单矿物矽卡岩,也可以和辉石、符山石、绿帘石等矽卡岩矿物及磁铁矿、金属硫化物等一起产出。在磁铁矿体中石榴子石是最重要的脉石矿物之一,明显分两个世代:早期石榴子石形成于磁铁矿化之前,晚期石榴子石呈脉状切穿石榴子石-磁铁矿石。根据大量化学分析和折光率测定结果,石榴子石属钙铝-钙铁榴石系列,以钙铁榴石为主(And49.6~95.2)。较纯的钙铝榴石(And2~7)只在某些内矽卡岩中才能见到。石榴子石中的锰铝榴石、铁铝榴石和镁铝榴石分子都不高(赵一鸣等,1983)。单斜辉石也是马坑矿区分布最广的矽卡岩矿物之一,属于透辉石-钙铁辉石-锰钙辉石系列。在钙矽卡岩中单斜辉石实际上主要包括透辉石和钙铁辉石(Di12.5~94)(Hed4~75Joh2~12.5)。它们或形成单矿物辉石矽卡岩,或与石榴子石、符山石、斜长石等矿物共生。外带的透辉石矽卡岩和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常伴有大量磁铁矿化。钙铁辉石的生成时间比透辉石稍晚,大致和磁铁矿化生成的时间相当。在薄片中,当见到磁铁矿强烈交代透辉石矽卡岩时,常有一定数量的钙铁辉石出现,交代早期形成的透辉石。透辉石在单偏光下无色透明,而钙铁辉石则为浅绿色,并稍具多色性。符山石是马坑矿区内矽卡岩带的标志矿物,是交代辉绿闪长岩类的产物,其共生矿物通常是钙铝榴石和透辉石。符山石常呈浅棕色放射状或短柱状集合体,长0.1~3cm不等。符山石的化学成分特点是富含挥发分F和Cl(F=1.87%~2.3%,Cl=0.33%~0.52%)。2.锰质矽卡岩这类矽卡岩在闽西南地区的矽卡岩铁-多金属矿床和矽卡岩铅锌矿床中分布较广。在马坑矿区,它一般见于主矿体上部文笔山组变质泥岩和灰岩的接触面和主矿体边缘尖灭部分,也常沿灰岩构造裂隙呈交代脉产出。组成矿物有锰钙铁辉石、钙蔷薇辉石、锰三斜辉石、锰黑柱石、锰硅灰石和锰阳起石等,伴有闪锌矿化、黄铁矿化和方铅矿化。上述锰质矽卡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光性特征等见第七章,它们分别组成锰钙铁辉石矽卡岩、黑柱石-锰钙铁辉石矽卡岩、钙蔷薇辉石矽卡岩、黑柱石-钙蔷薇辉石矽卡岩、锰三斜辉石矽卡岩和锰硅灰石矽卡岩等。3.镁矽卡岩镁矽卡岩在马坑矿区分布有局限性,其形成主要与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某些白云质灰岩(MgO平均含量达10.87%)透镜体有关,组成矿物主要有透辉石、金云母、粒硅镁石、斜硅镁石,偶尔还可见到少量尖晶石和镁橄榄石。镁矽卡岩经常和磁铁矿紧密伴生,常叠加晚期的透闪石化、蛇纹石化和滑石化等镁质热液交代矿物。4.辉绿闪长岩中的退色交代岩在马坑矿区,侵入到灰岩中的辉绿闪长岩类除遭到钙矽卡岩化外,还广泛发育退色蚀变带。这些退色交代岩或分布于透辉石(石榴子石)-符山石渗滤交代脉的两侧,成为矽卡岩对称交代分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单独地沿辉绿闪长岩的节理裂隙交代,形成复杂的网脉。退色辉绿闪长岩外表灰白色,仍保留原岩的辉绿结构,但矿物成分却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角闪石几乎全部被透辉石交代,斜长石由原岩的拉长石(An50~55)变为钙长石(An90~95),即岩石已变为透辉石-钙长石交代岩。和新鲜辉绿闪长岩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表明,在辉绿闪长岩类退色交代过程中,带入了大量CaO,带出不少铁质和Na2O,其实质是一种钙质交代去铁作用。因此,辉绿闪长岩类的退色交代现象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在透辉石-钙长石交代岩带中常伴有辉钼矿化。5.热液交代岩除了矽卡岩和透辉石-钙长石交代岩外,在马坑矿区的近矿围岩中,还常见各类热液交代现象,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含氯角闪石化、钾长石化、萤石化、绢云母化和硅化等,组成各种热液交代岩。含氯角闪石交代岩主要发育于内带钙矽卡岩和近矿辉绿闪长岩类中,常和磁铁矿、萤石和石英等共生,是高温热液阶段的交代产物。有关含氯角闪石的光性、物性特征和化学成分等详见本书第九章第一节。钾长石化、绢云母化主要见于近矿花岗岩、辉绿闪长岩和主矿体底板的凝灰质砂岩中,而萤石化和硅化则既见于内接触带铝硅酸盐岩石中,也在矿体上部的大理岩内沿裂隙构造产出。(五)成岩成矿阶段对马坑矿区矽卡岩、矿石和有关交代岩的矿物共生组合、生成次序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划分出3个成岩成矿阶段:1)矽卡岩矿化阶段:这是本区最重要的成矿阶段。按矽卡岩和矿化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两个交代建造,即钙矽卡岩磁铁矿建造和锰质矽卡岩多金属硫化物建造。钙矽卡岩磁铁矿建造的形成温度为340~700℃,磁铁矿的形成温度稍低,一般不超过400℃。这和矿物生成顺序一致,因为无论在手标本或薄片中磁铁矿交代辉石和石榴子石的现象十分普遍。在矽卡岩矿物中,发现了不少富含石盐和钾盐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含盐度高达33%~51%。锰质矽卡岩多金属硫化物建造的形成温度为250~455℃,同样,其中的金属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铁闪锌矿和方铅矿)的形成温度也相对较低(250~340℃)。2)含水硅酸盐和石英磁铁矿化阶段:相当于高(中)温热液阶段(200~400℃)。特征性矿物有含氯角闪石、阳起质透闪石、含氟透闪石、绿帘石、萤石和大量石英等,常交代早期形成的矽卡岩,并伴有磁铁矿的大量沉淀。富含挥发组分交代矿物的存在,说明氟、氯、氢的交代作用十分显著,它们属于酸性淋滤阶段的产物,该阶段热流体的盐度降低至33%以下。3)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160~350℃):主要形成石英-辉钼矿细脉和石英-方解石-黄铁矿细脉等,一般叠加在磁铁矿体和矿体上下盘矽卡岩、蚀变辉绿闪长岩和有关交代岩之上。包裹体类型属于气-液型和液体型,含盐度低于23%。王登红、陈郑辉等(2010)测得马坑矿区含钼矽卡岩铁矿石的石榴子石Sm-Nd等时线年龄值为161.2±4.9Ma,而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则为130.5±0.9Ma。这说明成矿的时代应为燕山期。关于马坑铁矿的成因,还有另一种观点,韩发等(1983)认为这是一个海相火山热液沉积型矿床。

地质博物馆怎么做

山东省地质博物馆公交站:
浆水泉路(路口南)、浆水泉路、浆水泉路(路口西)、浆水泉路、浆水泉路(路口西)、浆水泉路、正大城市花园、友谊苑小区、正大城市花园、燕山立交桥东、燕山立交桥东、浆水泉路、武警医院、窑头路西段、地矿家园、燕山立交桥东

附近的公交车:
31路、115路、306路、K139路、K59路、312路、131路、151路、152路、303路、303路支、305路、317路、K145路、K96路临时区间、K96路、323路、325路、119路、18路、62路、K160路、K53路、326路、BRT5路、504路

打车去山东省地质博物馆多少钱:
济南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10.0元、起步距离3.0公里、 每公里2.0元、无燃油附加费 ,请参考。【摘要】
地质博物馆怎么做【提问】
亲亲,您好
山东省地质博物馆电话:
0531-68695405

地址
通讯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东路114号国土资源厅内【回答】
山东省地质博物馆公交站:
浆水泉路(路口南)、浆水泉路、浆水泉路(路口西)、浆水泉路、浆水泉路(路口西)、浆水泉路、正大城市花园、友谊苑小区、正大城市花园、燕山立交桥东、燕山立交桥东、浆水泉路、武警医院、窑头路西段、地矿家园、燕山立交桥东

附近的公交车:
31路、115路、306路、K139路、K59路、312路、131路、151路、152路、303路、303路支、305路、317路、K145路、K96路临时区间、K96路、323路、325路、119路、18路、62路、K160路、K53路、326路、BRT5路、504路

打车去山东省地质博物馆多少钱:
济南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10.0元、起步距离3.0公里、 每公里2.0元、无燃油附加费 ,请参考。【回答】
北京中国地质博物馆参观指南:


开馆时间:9:00-16:30 (16:00点停止售票,星期一闭馆)


门票价格:


目前实行优惠票价。成年人每人15元;学生、教师、军人、残疾人、60岁以上老年人、导游和自然资源部系统工作人员等凭证件免票。


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角


官网门票购买:官方平台


乘车路线:


地铁:四号线西四站下车(走D出口)


公交车:13、22、38、47、68、101、102、103、105、109、124、409、603、612、619、709、726、806、808、812、814、823、826路公共汽车西四站下;7 路公共汽车白塔寺站下;14、55路公共汽车西安门站下【回答】
亲亲,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哦~,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哪里

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亚洲历史悠久,藏品丰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之一。据2022年3月国家文物局官网显示,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为18万人。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该馆的前身是民国五年(1916年)的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标本陈列室,1958年现馆舍建成,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改为现馆名。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55万余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中国地质博物馆旅游注意事项:1、安全。在游览中国地质博物馆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随意触摸展品、攀爬模型等,避免发生意外伤害。2、文明参观。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内要保持文明的参观习惯,不要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以免影响其他游客的观展体验。3、遵守规定。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内要遵守相关规定,如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吸烟等,以免影响其他游客的安全和健康。总之,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一座值得我去的博物馆,通过游览它,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奥秘和地质科学的精髓。但在游览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和文明参观的习惯,以免影响其他游客的观展体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地质博物馆

上一篇:野人张四一

下一篇:这个男孩有点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