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HSDPA
HSDPA
1.HSDPA概述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表示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
在3G的三大标准的角逐中,WCDMA商用在运营商的支持数量上取得了领先,但在其网络所支持的数据速率上却长期停留在理论上的384kbps水平,而其网络建设也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韩国、日本等国家实现商用的CDMA2000 1X EV-DO网络系统上,已经实现了2.4Mbps的峰值速率,其宽带接入服务能为客户提供300kbps-500kbps平均下载速率,这足以与有线宽带的速率相媲美。
比较而言,同为已经实现商用的3G网络系统,面对现有的3G业务,WCDMA已经稍显力不从心,在数据传输速率上的巨大落差,以及由此带来的业务能力上的弱势,自然使得WCDMA阵营不甘落后,必须寻找一种赶超CDMA2000 1X EV-DO的有力武器。
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ages Access)技术是实现提高WCDMA网络高速下行数据传输速率最为重要的技术,是3GPP在R5协议中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的需求提出来的,它可以在不改变已经建设的WCDMA系统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大大提高用户下行数据业务速率(理论最大值可达14.4Mbps),该技术是WCDMA网络建设中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
对高速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是3G系统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WCDMA R99版本可以提供384kbps的数据速率,这个速率对于大部分现有的分组业务而言基本够用。然而,对于许多对流量和迟延要求较高的数据业务如视频、流媒体和下载等,需要系统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短的时延。
在未来几年内,数据服务将会取得大幅度增长,并成为第三代(3G)移动通信的主要应用和主要收入来源。目前日本和韩国的3G经营商已经在体验3G服务的巨大成功。日本DoCoMo公司于2001年推出的WCDMA-FOMA服务所创造的收入已经占到其总收入的20%以上,截止到2004年5月已拥有400万用户。韩国电信公司(SKT)2003年第3季度,在部署了1xEV-DO网络之后,该公司数据服务收入占据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值的比例上升到了34%。
为了适应多媒体服务对高速数据传输日益增长的需要,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项目组(3GPP)已经公布了一种新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叫做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SDPA)。该技术是WCDMA R’99(也就是我们常说的WCDMA)的强化版本,大大加强了下行链路传输的功能。
日本的NTT DoCoMo是最早试验HSDPA技术的运营商之一,在2004年3GSM全球大会上,HSDPA也同样改变了所有主要欧洲运营商的日程。在美国,GSM运营商当然也在寻求更多的武器,以便在越来越具有攻击性的市场中确保领先地位。2004年12月1日,Cingular正式与朗讯科技签署了一项为期4年的3GW-CDMA设备、软件和服务供货协议,其中就包括了HSDPA技术的部署。协议将使Cingular公司从2005年起得以为消费者提供范围广泛的多媒体服务。
PA咨询公司和Yankee集团最近认为,HSDPA需求可能首先来自企业市场。PA咨询公司相信,HSDPA将在面向企业市场的W-CDMA案例中扮演核心角色。Yankee集团则将HSDPA技术视为一个可以使运营商面向企业市场推出高利润服务的重要差别化因子,并将在向更快的3G服务演进中扮演极为突出的角色。Gartner集团更关注新技术对网络效率的影响,认为部署HSDPA技术的运营商将获得相当的竞争优势。
为了更好地发展数据业务,3GPP从这两方面对空中接口作了改进,引入了HSDPA技术。HSDPA不但支持高速不对称数据服务,而且在大大增加网络容量的同时还能使运营商投入成本最小化。它为UMTS更高数据传输速率和更高容量提供了一条平稳的演进途径,就如在GSM网络中引入EDGE一样。 HSDPA的发展分为三阶段,即基本HSDPA阶段、增强HSDPA阶段以及HSDPA进一步演进阶段,其中HSDPA进一步演进阶段目前还未最终确定,仍在3GPP内进行研究。
2.基本原理
WCDMA R5版本高速数据业务增强方案充分参考了cdma2000 1X EV-DO的设计思想与经验,新增加一条高速共享信道(HS-DSCH),同时采用了一些更高效的自适应链路层技术。共享信道使得传输功率、PN码等资源可以统一利用,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动态分配,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自适应链路层技术根据当前信道的状况对传输参数进行调整,如快速链路调整技术、结合软合并的快速混合重传技术、集中调度技术等,从而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基于演进考虑,HSDPA设计遵循的准则之一是尽可能地兼容R99版本中定义的功能实体与逻辑层间的功能划分。在保持R99版本结构的同时,在NodeB(基站)增加了新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实体MAC-hs,负责调度、链路调整以及混合ARQ控制等功能。这样使得系统可以在RNC统一对用户在HS-DSCH信道与专用数据信道DCH之间切换进行管理。 HSDPA引入的信道使用与其它信道相同的频点,从而使得运营商可以灵活地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对信道资源进行灵活配置。 HSDPA信道包括高速共享数据信道(HS-DSCH)以及相应的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和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承载从MAC-hs到终端的控制信息,包括移动台身份标记、H-ARQ相关参数以及HS-DSCH使用的传输格式。这些信息每隔2ms从基站发向移动台。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则由移动台用来向基站报告下行信道质量状况并请求基站重传有错误的数据块。
共享高速数据信道(HS-DSCH)映射的信道码资源由15个扩频因子固定为16的SF码构成。不同移动台除了在不同时段分享信道资源外,还分享信道码资源。信道码资源共享使系统可以在较小数据包传输时仅使用信道码集的一个子集,从而更有效地使用信道资源。此外,信道码共享还使得终端可以从较低的数据率能力起步,逐步扩展,有利于终端的开发。从共用信道池分配的信道码由RBS根据HS-DSCH信道业务情况每隔2ms分配一次。与专用数据信道使用软切换不同,高速共享数据信道(HS-DSCH)间使用硬切换方式。
3.技术特点
3.1.数据业务与语音业务的技术特点
数据业务与语音业务具有不同的业务特性。语音业务通常对延时敏感,对于速率恒定性要求较高,而对误码率要求则相对较弱;数据业务则相反,通常可以容忍短时延时,但对误码率要求高。HSDPA参考cdma2000 1X EV-DO体制,充分考虑到数据业务特点,采用了快速链路调整技术、结合软合并的快速混合重传技术、集中调度技术等链路层调整技术。
3.1.1.快速链路调整技术
如前所述,数据业务与语音业务具有不同的业务特性。语音通信系统通常采用功率控制技术以抵消信道衰落对于系统的影响,以获得相对稳定的速率,而数据业务相对可以容忍延时,可以容忍速率的短时变化。因此HSDPA不是试图去对信道状况进行改善,而是根据信道情况采用相应的速率。由于HS-DSCH每隔2ms就更新一次信道状况信息,因此,链路层调整单元可以快速跟踪信道变化情况,并通过采用不同的编码调制方案来实现速率的调整。
当信道条件较好时,HS-DSCH采用更高效的调制方法---16QAM,以获得更高的频带利用率。理论上,xQAM调制方法虽然能提高信道利用率,但由于调制信号间的差异性变小,因此需要更高的码片功率,以提高解调能力。因此,xQAM调制方法通常用于带宽受限的场合,而非功率受限的场合。在HSDPA中,通常靠近基站的用户接收信号功能相对较强,可以得到xQAM调制方法带来的好处。
此外,WCDMA是语音数据合一型系统,在保证语音业务所需的公共以及专用信道所需的功率外,可以将剩余功率全部用于HS-DSCH,以充分利用基站功率。
3.1.2结合软合并的混合重传(HARQ)技术
终端通过HARQ机制快速请求基站重传错误的数据块,以减轻链路层快速调整导致的数据错误带来的影响。终端在收到数据块后5ms内向基站报告数据正确解码或出现错误。终端在收到基站重传数据后,在进行解码时,结合前次传输的数据块以及重传的数据块,充分利用它们携带的相关信息,以提高译码概率。基站在收到终端的重传请求时,根据错误情况以及终端的存储空间,控制重传相同的编码数据或不同的编码数据(进一步增加信息冗余度),以帮助提高终端纠错能力。
3.1.3集中调度技术
集中调度技术是决定HSDPA性能的关键因素。cdma2000 1X EV-DO以及HSDPA追求的是系统级的最优,如最大扇区通过率,集中调度机制使得系统可以根据所有用户的情况决定哪个用户可以使用信道,以何种速率使用信道。集中调度技术使得信道总是为与信道状况相匹配的用户所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信道利用率。
信道状况的变化有慢衰落与快衰落两类。慢衰落主要受终端与基站间距离影响,而快衰落则主要受多径效应影响。数据速率相应于信道的这两种变化也存在短时抖动与长时变化。数据业务对于短时抖动相对可以容忍,但对于长时抖动要求则较严。好的调度算法既要充分利用短时抖动特性,也要保证不同用户的长时公平性。亦即,既要使得最能充分利用信道的用户使用信道以提高系统吞吐率,也要使得信道条件相对不好的用户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使用信道,也保证业务连续性。
常用的调度算法包括比例公平算法、乒乓算法、最大CIR算法。乒乓算法不考虑信道变化情况;比例公平算法既利用短时抖动特性也保证一定程度的长时公平性;最大CIR算法使得信道条件较好的少数用户可以得到较高的吞吐率,多数用户则有可能得不到系统服务。
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HSDPA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包括两个业务与系统吞吐率两个层面。快速链路层调整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信道条件,并使得基站以接近最大功率发射信号;集中调度技术使得系统获得系统级的多用户分集好处;高阶调制技术则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以及数据速率。这些技术的综合使用使得系统的吞吐率获得显著提高。同时,用户速率的提高以及HARQ技术的使用使得TCP/UDP性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业务性能。但是,业务性能的提高程度与业务模型有关。
作为WCDMA R5版本高速数据业务增强技术,HSDPA通过采用时分共享信道以及快速链路调整、集中调度、HARQ等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数据吞吐率以及业务性能,同时保证系统的前向兼容,除在RBS增加相应的MAC模块外,不对系统结构带来其它影响,从而有利于系统的灵活部署。
3.2.无线接口技术运用特点:
为改善WCDMA系统性能,HSDPA在无线接口上作出了大量变化,这主要影响到物理层和传输层:
缩短了无线电帧;新的高速下行信道;除QPSK调制外,还使用了16QAM调制;码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相结合;新的上行控制信道;采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实现快速链路适配;使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介质访问控制(MAC)调度功能转移到Node-B上。
HSDPA无线帧(在WCDMA结构中实际是子帧)长2ms,相当于目前定义的三个WCDMA时隙。一个10msWCDMA帧中有五个HSDPA子帧。用户数据传输可以在更短的时长内分配给一条或多条物理信道。从而允许网络在时域及在码域中重新调节其资源配置。
3.2.1下行传输信道编码
HS-DSCH从WCDMA R99引入的下行共享信道(DSCH)演变而来,允许在时间上复用不同的用户传输。为有效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高的频谱效率,DSCH中的快速功率控制和可变展宽系数在R5中被代之以HS-DSCH上的短分组长度、多码操作和AMC以及HARQ等技术。
根据R99 1/3增强编码器,信道编码一直采用1/3速率。但是,根据两阶段HARQ速率匹配流程中应用的参数,有效的码速率会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信道编码器输出上的位数与HS-DSCH上映射的HS-PDSCH的总位数相匹配。HARQ功能通过冗余版本(RV)参数控制。输出上确切的位集取决于输入位数、输出位数和RV参数。在使用一个以上的HS-PDSCH时,物理信道分段功能在不同物理信道之间划分比特位。它对每条物理信道单独进行交织。
HSDPA采用正交相移键控调制(WCDMA中规定的技术),在无线电条件良好时,采用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
3.2.2下行物理信道结构
物理信道的第一个时隙承载HS-PDSCH接收的关键信息,如信道化代码集和调制方案。在收到第一个时隙后,UE只有一个时隙解码信息,准备接收HS-PDSCH。
映射到一个HS-DSCH上的HS-PDSCHs(或码信道)数量可能会在1-15之间明显变化。它使用正交可变展宽系数(OVSF)代码。多码数量和从给定HS-DSCH上映射的HS-PDSCH的相应偏置信息在HS-SCCH上传送。偏置(0)时的多码(P)分配如下:
Cch,16,0…Cch,16,O+P-1。第二个时隙和第三个时隙承载HS-DSCH信道编码信息,如传输码组长度、HARQ信息、RV和星座版本及新的数据指示符。使用16位UE标识涵盖三个时隙的数据。
3.2.3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链路适配是HSDPA改善数据吞吐量的一种重要途径。采用的技术是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在每个用户传输过程中,把系统的调制编码方案与平均信道条件相匹配。传输的信号功率在子帧周期期间保持不变,它改变调制和编码格式,以与当前收到的信号质量或信号条件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BTS附近地区的用户一般会配置速率较高的高阶调制(例如,有效码速率为O.89的16QAM),但随着距BTS的距离增大,调制阶和码速率将下降。如前所述,可以采用1/3码速增强编码,通过各种速率匹配参数获得不同的有效码速率。
3.2.4混合ARQ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技术把前馈纠错(FEC)和ARQ方法结合在一起,保存以前尝试失败中的信息,用于未来解码中。HARQ是一种暗示链路适配技术。AMC采用明示的C/I或类似措施,设置调制和编码格式,而HARQ则采用链路层确认制定重传决策。从另一个角度讲,AMC提供了粗数据速率选择,而HARQ则根据信道条件提供数据速率微调功能。
3.2.5分组调度功能
除信道编码及物理层和传输层变化外,HSDPA还实现了另一个变化,以支持快速传送分组。它把分组调试功能从网络控制器移到了Node-B(BTS)中的MAC层。
分组调度算法考虑无线信道条件(根据涉及的所有UE的CQI)和传输到不同用户的数据数量。
3.3.技术实际运用上的表现:
3.3.1.高速数据传输和大用户容量
通过实施若干快速而复杂的信道控制机制,包括物理层短帧、自适应编码调制(AMC)、快速混合自动重传技术(Hybrid-ARQ)和快速调度技术,HSDPA使峰值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 Mbps,改善了最终用户使用数据下载服务的体验,缩短了连接与应答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HSDPA使分区数据吞吐量增加了三至五倍,这便可以在不占用更多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用户数量。
3.3.2.支持服务质量水平控制
HSDPA较高的吞吐量和峰值数据传输速率有助于激励和促进WCDMA所不支持的数据密集型应用的发展。事实上,HSDPA可以更加有效地实施由3GPP标准化的服
HSPA与HSPA+有什么区别?
HSPA与HSPA+区别:速度不同、性能不同、技术不同、网络稳定不同。1、速度不同HSPA+比HSPA的速度更快。最高的下行21Mbps,大部分HSPA+手机基本都是支持5.76Mbps的最高上行速度和21Mbps或者28Mbps的最高下行速度。2、性能不同HSPA+比HSPA的性能更好。3、技术不同HSPA+比HSPA的技术更先进。4、网络稳定不同HSPA+比HSPA的网络更稳定。HSPA英文全称为HSPA High-Speed Packet Access。HSPA+的英文全称为 High-Speed Packet Access+。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技术,是HSPA的强化版本。扩展资料:HSPA+,演进式HSPA(又名: HSPA Evolution, HSPA+, I-HSPA 或 Internet HSPA)定义于 3GPP release 7。Evolved HSPA 提供 HSPA 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下行 42 42Mbps 以及上行 22 42Mbps 在使用 MIMO 技术以及更高速的 modulation。HSPA+是HSPA(3GPPR6)的向下演进版本,是上下行能力增强的一项技术,在FDD系统中,上下行资源是分开处理的,因此HSPA+的终端类别要分别从上下两个角度进行。从标准定义的角度,HSPA+的下行业务信道是HS-DSCH,因此下行的终端类别也称为“HSDPA终端类别”,当然这里的“HSDPA终端类别”不同于3GPPR5中的”HSDPA终端类别“。同样,HSPA+的上行业务信道是E-DCH,因此上行的终端类别可称为“HSUPA终端类别”,也不同于3GPPR6中的“HSUPA终端类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SPA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