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

时间:2024-07-30 14:57:16编辑:阿星

侯宝林简历 相声大师侯宝林的人物简介

1、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02月04日),满族,中国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

2、侯宝林先生是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善于模仿各种方言、市声、戏剧表演。他说相声,语言清晰,动作自然,神态洒脱,寓庄于谐,化雅为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注重相声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评论性,对相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3、他还注重培养年轻演员,当前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不少都是他的学生。例如:马季、郝爱民、师胜杰。 1993年2月4日,侯宝林因病逝世。


侯宝林的故事

关于侯宝林的故事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第六代相声演员,相声大师。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侯宝林的故事,欢迎阅读。   侯宝林糊弄人   语言大师侯宝林,在一次相声艺术家的表演会上,表演京戏唱段时,十分精采,观众热烈鼓掌。   唱完后,他自谦不足,颇有风趣地说:“岁数大了,唱不好,就能糊弄。”   主持人说:“我听挺棒!”   侯宝林说:“你听我糊弄惯呀!”   个人简介   侯宝林,中国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1917年出生于天津,因家境贫寒,四岁时被舅舅张全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1929年,他刚刚十一岁,就拜颜泽甫为师,学京戏。   12岁时,侯宝林开始学艺,先是学京剧,后来由于对相声的'酷爱,改学了相声。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撂地”演出,说单口相声,与许许多多旧社会的民间艺人一样,以此挣钱谋生,养家糊口。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侯宝林的相声终于成为什样杂耍中攒底的“大轴儿”。从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规矩,天津的杂耍园子历来是刘宝全、白云鹏的京韵大鼓唱“大轴儿”。再好的相声也只能排在倒二“压轴儿”,但侯以卓绝的艺术冲破了老一套的规矩,也为相声增了光,添了彩。   抗日战争期间,侯宝林与郭启儒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声名大震。而且,他一改当时相声粗俗的风气,以高雅的情趣与格调的质朴、正派的台风赢得了广泛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更焕发了艺术青春,很快就成为妇孺皆知、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此后,他立志相声改革,一面对一些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道》等。晚年,侯宝林主要从事曲艺理论研究。与人合著有《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相声集有《侯宝林、郭启儒表演相声选》、《再生集》、《侯宝林相声选》等,其中收录了诸如《戏剧杂谈》、《夜行记》、《关公战秦琼》等脍炙人口的相声精品。另外,他还主演过《游园惊梦》、《笑》等喜剧电影。   1993年2月4日,侯宝林因患胃癌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6岁。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毕生都以“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也因此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与喜爱。 ;


马三立和侯宝林对比,谁的相声功底更高?

如果单论相声功底,马三立要更胜一筹,具体如下细说马三立的相声功底更胜一筹马三立生于1914年,是相声寿字辈演员,比侯宝林大师要高上一倍,马三立属于相声世家,其祖父是著名的评书艺人,而父亲则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大哥是万人迷李德钖钟爱的弟子马桂元,马三立出生在这样的相声世家,家学渊源自然是少不了的,所以马三立即便年龄不大,但一出生辈分就定了,而且有这样的氛围熏陶,功底自然不用多说。解放前马三立就已经成名,其相声水平已经很厉害了,而解放后,马三立身处天津,专心研究相声,其曲艺相声更是发挥到极致,尤其是继承和发扬了马氏相声,为马氏相声赢得了“无人不宗马”的美誉。马三立艺术生命很长,其潜心研究相声的技艺水平,到了晚年可以说是炉火纯青,随便登台一段话,都是单口相声,包袱设计更是巧妙,时隔多年,仍能让人回想起来一笑,这就是马三立先生的相声功底,从这点来说,马三立可以说是相声功底和技艺水平的顶峰。第一个是提高了相声艺人的地位,在解放前,都是京韵大鼓演出攒底,可侯宝林大师通过自己努力,使相声成为攒底的曲艺形式,这贡献是对相声界的大贡献。第二点是对相声进行改进。解放后,相声一度面临取缔的风险,侯宝林大师牵头组织了相声改进小组,对相声进行了净化,并进行了新相声的创作,因此相声不仅没有被取缔,而且得到了繁荣发展,这点功绩也是对相声界的一大贡献。第三点,就是对相声进行曲艺理论研究。传统相声讲究口口相传,并没有多少理论研究,但是一门艺术要想发展繁荣,就不能没有理论基础,所以侯宝林大师晚年潜心曲艺理论研究,为相声这门曲艺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辈分上侯宝林大师要低马三立一辈,但是整体来看艺术成就,侯宝林大师可以说远远领先马三立,马三立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继承发展马氏相声,其自身的曲艺水平功底炉火纯青,但是其没有对相声界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而且马氏相声可以说后继乏人,在马三立、马志明时代过后,马氏相声也就逐渐没落。

同为相声大师,马三立的影响力和地位都比侯宝林弱,为何要“尊侯抑马”呢?

这是因为马三立的贡献比侯宝林小,要论影响力和行业历史地位,在相声界无人能与侯宝林大师匹敌,如果要说接近的话,也只有一代宗师张寿臣有所接近,而马三立大师,虽然被誉为相声泰斗,但是影响力、地位方面和侯宝林大师相比还是差上了很大一截,主要原因是:马三立只重视马氏相声技艺的提升,而侯宝林则是对整个相声界乃至曲艺界都有绝对性的引领作用。解放前侯宝林和马三立的对比侯宝林大师生于1917年,其师承朱阔泉,是相声宝字辈的艺人,其在解放前就已经成名,其解放前对相声的三个贡献是:攒底、文明相声和学唱。相声虽然诞生时间长,但是早年一直属于街头艺术,难登大雅之堂,之后相声也从地头进入园子表演,和京韵大鼓等同台演出,但是身份要低一些,是侯宝林大师第一次将相声从低等艺术变成攒底演出,算是为相声抬高了一个身价,当时不同的节目收入是不同的,侯大师的这一份功劳,对相声界是有大帮助的。相声之所以难登大雅之堂,就是因为相声为了招揽顾客,会说一些荤口、脏口,而侯宝林大师却坚持说文明相声,算是给相声整个层次的提升奠定了基础,解放前就有观众评价说:侯宝林的相声,文明。相声之前说学逗唱的唱主要是太平歌词,其并不怎么优美,主要是招揽顾客,而侯宝林大师则将柳活融入了相声之中,占了大头,立马引起相声满堂彩,为此相声门长张寿臣还当面说侯宝林大师的唱不是相声,直到后来侯宝林大师赢得了相声界、观众的认可,张寿臣才收回成见,而学唱也成为后来相声发展的重要方向。侯宝林大师不是门内出身,却在解放前对相声具有这三大贡献,反观同时期的马三立,虽然比侯大师大三岁,而且辈分也高一辈,但是始终名气不太大,反而被师侄辈的赵佩茹、常宝堃、侯宝林等压一头,所以解放前,马三立大师只能是辈分大,论贡献和影响不如侯宝林。解放后侯宝林大师的巨大贡献解放后是侯宝林大师的高光时刻,其是相声界乃至曲艺界的领军人物,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积极为文艺界献言献策,推动了文艺界的发展,其对相声界也有三大贡献,分别是:改进相声、培养新人、发展曲艺理论。解放后,相声作为旧社会的产物,一度面临被取缔的风险,而侯宝林大师牵头组织了相声改进小组,并邀请老舍先生对相声进行改进,通过改进,相声不仅被保留下来,还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相声艺人从街头卖艺人变成了曲艺工作者,社会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可以说这种相声界的巨大改变,侯宝林大师绝对是第一功臣。在培养新人方面,侯宝林大师培养了马季、郝爱民、于世猷、师胜杰等等一大批新人,还在中广说唱团中授业培养新人,现在相声中的马家军也主要是侯门子弟,这为相声界的繁华提供了坚实的人才队伍。侯宝林大师晚年退出相声舞台,研究曲艺理论,为相声提供理论基础,这些工作在侯宝林大师之前没人做过,相声靠师承关系,口口相传,迄今为止,整个相声界的发展仍离不开侯宝林大师所做的曲艺理论工作。解放后马三立的贡献远远小于侯宝林解放后,马三立大师也积极投入新中国的曲艺文化建设,也自己创作了新相声段子,培养了新人,但是相比于侯宝林大师,马三立大师主要在天津活动,很少参与全国性的相声工作,也没有对相声改进做出太多的贡献,在培养新人方面,马三立收徒大多是拜门,并没有真正传授多少技艺,而马氏相声的真正传人则是自己儿子马志明,如今马氏相声后继乏人,相比于侯门而言,颇有凋零之感。但是从艺术生命而言,马三立大师晚年艺术精湛,对艺术要求严苛,加上其辈分高,从艺时间长,所以还是得到整个相声界的推崇,马季先生更是在马三立大师从艺八十周年纪念晚会上说马三立大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不免有所夸大,但是也说明马三立大师的巨大影响和崇高地位,但是相比于侯宝林大师的贡献而言,马三立大师要逊色的多了。

上一篇:情侣购物商城

下一篇:爱过你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