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

时间:2024-08-07 15:25:46编辑:阿星

医林改错(五)

    昨天咱们从解剖的角度对气血有了基本的认识,气府存气,血府存血。卫总管由气府行周身之气,故名卫总管。荣总管由血府行周身之血,故名荣总管。卫总管体厚形粗,长在脊骨之前,与脊骨相连,散布头面四肢,近筋骨长,即周身气管。荣总管,体薄形细,长在卫总管之前,与卫总管相连,散布头面四肢,近皮肉长,即周身血管。

    了解了气管和血管的解剖,接下来咱们就从功能的角度理解气血,这可是个医学难题,一起来看看王清任怎么讲的吧。

  “气在气府,有出有入,出入者,呼吸也。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灵机使气之动转也。血自血府入荣总管,由荣总管灌入周身血管,渗于管外,长肌肉也。气管近筋骨生,内藏难见。血管近皮肉长,外露易见。气管行气,气行则动;血管盛血,静而不动。头面四肢按之跳动者,皆是气管,并非血管。如两眉棱骨后凹处,俗名两太阳,是处肉少皮连骨,按之跳动,是通头面之气管。两足大趾次趾之端,是处肉少皮连骨,按之跳动,是通两足之气管。两手腕横纹高骨之上,是处肉少皮连骨,按之跳动,是通两手之气管。其管有粗有细,有直有曲,各人体质不同。胳膊肘下近手腕肉厚,气管外露者短。胳膊肘下近手腕肉薄,气管外露者长。如外感中人,风入气管,其管必粗,按之出肤。寒入气管,管中津液必凝,凝则阻塞其气,按之跳动必慢。火入气管,火气上炙,按之跳动必急。人壮邪气胜,管中气多,按之必实大有力。人弱正气衰,管中气少,按之必虚小无力。久病无生机之人,元气少,仅止上行头面两手,无气下行,故头面按之不动。若两手腕气管上,按之似有似无,或细小如丝,或指下微微乱动,或按之不动,忽然一跳,皆是脾将绝之时。此段言人之气管,生平有粗细、曲直之不同。管有短长者,因手腕之肉有薄厚也。按之大小者,虚实也。跳动之急慢者,寒火之分也。”

  此段议论,着实精彩,使难解之气血具体形象,也更加明白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




 


医林改错36个主要方子

**通窍活血汤**
* 赤芍:一钱
* 川芎:一钱
* 桃仁:三钱,研泥
* 红花:三钱
* 老葱:三根,切碎
* 鲜姜:三钱,切碎
* 红枣:七个,去核
* 麝香:五厘,绢包
用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钟,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方内黄酒,各处分两不同,宁可多二两,不可少,煎至一钟。酒亦无味,虽不能饮酒之人亦可服。方内麝香,市井易于作假,一钱真,可合一两假,人又不能辨,此方麝香最要紧,多费数文,必买好的方妥,若买当门子更佳。大人一连三晚吃三付,隔一日再吃三付。若七、八岁小儿,两晚吃一付,三、两岁小儿,三晚吃一付。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方歌】**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
**血府逐瘀汤**
* 当归:三钱
* 生地:三钱
* 桃仁:四钱
* 红花:三钱
* 枳壳:二饯
* 赤芍:二钱
* 柴胡:一钱
* 甘草:一钱
* 桔梗:一钱半
* 川芎:一栈半
* 牛膝:三饯
水煎服。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
**隔下逐瘀汤**
* 灵脂:二钱,炒
* 当归:三钱
* 川芎:二钱
* 桃仁:三钱,研泥
* 丹皮:二钱
* 赤芍:二钱
* 乌药:二钱
* 元胡:一钱
* 甘草:三钱
* 香附:钱半
* 红花:三钱
* 枳壳:钱半
水煎服。【摘要】
医林改错36个主要方子【提问】
1. 通窍活血汤​赤芍一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三钱研泥 红花三钱  老葱三根切碎 鲜姜三钱切碎 红枣七个去核​麝香五厘绢包  用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钟,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方内黄酒,各处分两不同,宁可多二两,不可少,煎至一钟。酒亦无味,虽不能饮酒之人亦可服。​方内麝香,市井易于作假,一钱真,可合一两假,人又不能辨,此方麝香最要紧,多费数文,必买好的方妥,若买当门子更佳。​大人一连三晚吃三付,隔一日再吃三付。若七、八岁小儿,两晚吃一付,三、两岁小儿,三晚吃一付。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方歌】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血府逐瘀汤​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枳壳二饯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栈半 牛膝三饯​水煎服。​【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隔下逐瘀汤​灵脂二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研泥​丹皮二钱 赤芍二钱 乌药二钱 元胡一钱​甘草三钱 香附钱半 红花三钱 枳壳钱半​水煎服。【回答】
# 4、少腹逐瘀汤​小茴香七粒炒​干姜二分炒​元胡一钱​没药一钱炒​当归三钱​川芎一钱 ​官桂一饯​赤芍二钱​蒲黄三钱生​灵脂二钱炒​水煎服。​【方歌】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5、会厌逐瘀汤​此方治痘五、六天后,饮水即呛。​桃仁五钱炒​红花五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生地四钱​当归二钱​玄参一钱 ​柴胡一钱​枳壳二钱​赤芍二钱。水煎服  此方指五、六天后呛水而言。若痘后抽风兼饮水即呛者,乃气虚不能使会厌盖严气管,照抽风方治之。​【方歌】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6、身痛逐瘀汤​秦艽一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 红花三钱 甘草二钱 羌活一钱 没药二钱 当归二钱灵脂二钱炒 香附一钱 牛膝三钱 地龙二钱去土。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耆一、二两。​【方歌】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  黄耆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7、解毒活血汤​治疗瘟毒吐泻转筋,初病人壮毒胜时。连翘二钱 葛根二钱 柴胡三钱 当归二钱生地五钱 赤芍三钱 桃仁八钱研 红花五钱 枳壳一钱 甘草二【回答】
8、通经逐瘀汤​此方无论痘形攒簇、蒙头覆釜,周身细碎成片,或夹疹夹斑,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暗、或黑;其症或干呕、烦躁、昼夜不眠,逆形逆症,皆是瘀血凝滞于血管,并宜用此方治之。其方中药性,不大寒大热,不大攻大下,真是良方也。​桃仁八钱研  红花四钱  赤芍三钱  山甲四钱炒  皂刺六钱  连翘三钱去心  地龙三钱去心  柴胡一钱  麝香三钱绢包  水煎服。大便干燥,加大黄二钱,便利去之。五、六日后,见清浆、白浆,将麝香去之,加黄耆五钱,将山甲、皂刺减半。至七、八日后,桃仁、红花亦减半,黄耆可用八钱。此方指四、五岁而言。苦一、二岁,分两可减半;若八、九岁,分两可加一半。​【方歌】 通经甲皂麝香龙,逐瘀赤芍桃与红, 连翘柴胡毒可解,便干微用大黄攻。𔁷、补阳还五汤​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于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黄耆四两生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 水煎服。​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耆,只得迁就人情,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岂不是八两。【回答】
# 10、可保立苏汤​此方治小儿因伤寒、瘟疫,或痘疹、吐泻等症,病人气虚,口肢抽搐、项背后反、两目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皆效。​**配方及用法**​* 黄耆:二两五钱​* 生党参:三钱​* 白术:二钱​* 甘草:二钱​* 当归:二饯​* 白芍:二饯​* 枣仁:三钱炒​* 山萸:一钱​* 枸杞子:二钱​* 故纸:一钱​* 核桃:一个连皮打碎​* 水煎服。此方分两,指四岁小儿而言。若两岁,分两可以减半。若一岁,分两可用三分之一,若两、三个月,分两可用四分之一。又不必拘于付数,余治此症,一日之间,常有用两、三付者,服至不抽,必告知病家,不可因不抽,遂不服药,必多服数付,气足方妥。​**方歌**​可保立苏故纸枣,术归芍药参耆草,​山萸枸杞水煎服,一个核桃带壳捣。​# 11、止泻调中汤​治痘六、七日后,泄泻不止,或十余日后泄泻,皆治之。​**配方及用法**​* 黄耆:八钱​* 党参:三钱​* 甘草:二钱​* 白术:二钱​* 当归:二饿​* 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 红花:三钱 附子:一钱制​* 良姜:五分​* 官桂:五分去粗皮水煎服。此方指痘六、七天后泄泻而言。痘后抽风兼泄泻者,亦效。不是初出痘泄泻之方。【回答】
# 保元化滞汤治痘五、六日后,痢疾或白、或红、或红白相杂,皆治。黄耆一两煎汤冲 滑石一两末晚服加白沙糖五钱更妙。#​此方乃余之心法,不独治小儿痘症、痢疾,大人初痢、久痢,皆有奇效。然在人初痢,滑石用一两五钱,白糖一两,不必用黄耆;久痢加黄耆,滑石仍用一两五钱。​# 方歌 #​保元化滞补攻方,一两黄耆煎作汤, 为末滑石须一两,冲服痢止气无伤。​# 助阳止痒汤治痘六、七日后,作痒不止,抓破无血。兼治失音声哑。 #​黄耆一两 桃仁二钱研 红花二钱 皂刺一钱赤芍一钱 山甲一钱炒 此方治痘后六、七日,作痒甚者,抓破无血。不是治初出痘一、二日作痒之方。​# 方歌 #​助阳止痒耆桃红,皂刺赤芍山甲同, 声哑失音同一治,表虚因里气不行。​# 足卫和荣汤治痘后抽风,两眼天吊,项背反张,口噤不开,口流涎沫,昏沉不醒人事,周身溃烂,脓水直流,皆治之。 #​黄耆一两 甘草二钱 白术二钱 党参三钱白芍二钱 当归一钱 枣仁二钱 桃仁一钱五分研 红花一钱五分  水煎服  此主专治痘后抽风,及周身溃烂,若因伤寒、瘟疫、杂症,疾久气虚抽风,抽风门另有专方。【回答】


医林改错(三)

  上一节我们经历了王清任探索创新的过程,也深深地被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所感动,王清任于脏腑一事,访验四十二年,方得的确,而现今脏腑已明,是否刊行于世,却让王清任很矛盾,“意欲刊行于世,又恐后人未见脏腑,议余故叛经文。欲不刊行,复虑后世业医受祸,相沿又不知几千百年。”

      细思之,余于脏腑,并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非欲后人知我,亦不避后人罪我,惟愿医林中人,一见此图,胸中雪亮,眼底光明,临症有所遵循,不致南辕北辙,出言含混,病或少失,是吾之厚望。幸仁人君子,鉴而谅之。

古人所绘脏腑图形如此:

























余将亲见诸脏腑显隐之形,绘于其后。

左气门、右气门两管,归中一管入心,由心左转出横行后接卫总管。心长在气管之下,非在肺管之下,心与肺叶上棱齐。

  肺管至肺分两杈,入肺两叶,直贯到底,皆有节。管内所存,皆轻浮白沫,如豆腐末,有形无体。两大叶,大面向背,小面向胸,上有四尖向胸,下一小片亦向胸。肺外皮实无透窍,亦无行气之二十四孔。

隔膜以上仅止肺、心、左右气门,余无他物。其余皆隔膜以下物,人身隔膜是上下界物。

肝四叶,胆附于肝右边第二叶,总提长于胃上,肝又长于总提之上,大面向上,后连于脊。肝体坚实,非肠、胃、膀胱可比,绝不能藏血。


胃府之体质,上口贲门在胃上正中,下口幽门亦在胃上偏右,幽门之左寸许,名津门。胃内津门之左,有疙瘩如枣,名遮食。胃外津门左,名总提,肝连于其上。胃在腹,是平铺卧长,上口向脊,下口向右,底向腹,连出水道。


脾中有一管,体象玲珑,易于出水,故名珑管。脾之长短与胃相等,脾中间一管,即是珑管。另画珑管者,谓有出水道,令人易辨也。


气府,俗名鸡冠油,下棱抱小肠,气府内,小肠外,乃存元气之所。元气化食,人身生命之源,全在于此,此系小肠,外有气府包裹之。


中是珑管,水由珑管分流两边出水道,由出水道渗出,入膀胱为尿。出水道中有回血管,其余皆系水管。


大肠上口,即小肠下口,名阑门。大肠下口,即肛门。


膀胱有下口,无上口,下口归玉茎。精道下孔,亦归玉茎。精道在妇女,名子宫。


两肾凹处,有气管两根,通卫总管。两旁肾体坚实,内无孔窍,绝不能藏精。


舌后白片,名曰会厌,乃遮盖左右气门、喉门之物。




古人言经络是血管,由每脏腑向外长两根,惟膀胱长四根。余亲见百余脏腑,并无向外长血管之形,故书于图后以记之。


上一篇:电视机品牌

下一篇:赛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