鹀科

时间:2024-08-09 21:25:06编辑:阿星

蚋科的外形特征

蚋科,成虫体短粗,小型,长约1.5~5毫米,通常黑色。触角短、硬,9~11节,伸出如牛角状。雄性复眼大,约与胸部等宽,两眼沿额缝处相接。雌蚋复眼略狭于胸部,两眼被额明显分开。刺吸式口器;雌蚋吸血,上下颚的末端具锯齿,雄蚋不吸血,上下颚的末端仅具软毛。蚋的中胸特别发达,背面常隆起如驼背,故东北俗称它为“挖背”。翅宽阔,膜翅透明,无色斑,前缘脉、亚前缘脉、径脉特别粗壮,其上着生有毛或刺。足短,由基节、转节、腿节和5节跗节组成,跗节末端有1对爪。后跗第1节端部前有一跗突,第2节后缘有1跗沟;雄蚋爪的形状较一致,雌蚋爪的长短和齿的有无变异较大。

鹎科的外形特征

该科鸟类共139种,为中小型鸟类,嘴形变化较大,常有嘴须。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其中包括几种绿鹎和褐鹎。体长约14-28厘米,活跃,鸣声嘈杂,羽色单调。有时危害果园。鹎属(Pycnonotus)43种,代表种为黑眼鹎,体长18厘米,褐灰色。红耳鹎是印度到中国南部的本地种。黑喉红臀鹎产于巴基斯坦到爪哇(原产地),引入斐济群岛。旋木鹎属(Phyllastrephus)23种,常见于热带非洲。雀嘴鹎属(Spizixos)产于东南亚。须冠鹎属(Criniger),分布自喜马拉雅到巴厘岛(Bali)。黑短脚鹎是体型最大的种之一,体长25厘米,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印度洋岛屿和亚洲南部,东到台湾,有灰色和黑白相间的亚种。 中国常见的种类有:白头鹎,头部黑色、枕部羽白色,俗称“白头翁”;白喉冠鹎,头枕部发状羽长而多,头顶羽冠显著,喉部羽白色;黑短脚鹎,头颈部白色或黑色,其余体羽纯黑色,跗跖稍短于嘴峰或几乎等长;领雀嘴鹎又名绿鹦嘴鹎,嘴短厚似鹦鹉;全身大都绿色。

れる是什么形态

れる是可能形态。可能形态的变化是动词的词尾部分变为れ段,例如:买う——买える、読む——読める、见る——见える、行く——行ける相应动词的具体变化可以参照标日初上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特殊变法。“ように”作为一个语法,在这里的意思是“为了……”,和“ために”的意思差不多,但用法稍有不同,通常“いつでも”都和“ように”搭配。日语中的动词变格不能反映出人称和单复数。在现代语中,所有动词在现代日语字典中的形式都是以一部分う段假名结尾(う、く、ぐ、す、む、つ、ぬ、ぶ、ふ、ぷ、る)。这样,动词“食べる”(taberu)就像英语中"吃"的动词原形“eat”,尽管它本身实际上是一般现在时,意思是“eat(吃的动词原形)/ eats(吃的第三人称单数)”或者“will eat”(将吃,吃的将来时)。其它的一些变格形式是“食べない”。

蚋的形态特征

蚋亦称水牛蚋(buffalo gnat)或火鸡蚋(turkey gnat)。双翅目蚋科(Simuliidae)昆虫。成虫形似蝇而小,深褐色或黑色,俗称“黑蝇”。因背驼,又称“挖背”。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叮吸人血,被刺叮处常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奇痒以及炎症与继发性感染。蚋可作为盘尾丝虫病的媒介 。全世界已知127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及亚北极地区,中国已有百余种,主要种为北蚋(Simulium subvariegatum)和毛足原蚋(Prosimuliumhirtipes)。触角和足粗壮,口器短,适於吸血,翅薄如纱罗。幼虫和蛹生活在流水中。羽化时出蛹壳,随气泡升到水面而飞去。成虫体长约2~5mm,翅大,足短。雌蚋两复眼分离,雄蚋两复眼几乎相接。口器刺吸式。中胸发达,背面隆起如驼背。繁殖衍生蚋的发育为完全变态(见右图),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卵、幼虫和蛹在水中发育,成虫在空中生活。完成生活史需3~5周到5~6个月,主要取决于水温。整个生活史2~3.5个月。雌蚋寿命约2个月。卵:略呈圆三角形,在20~25℃,约5天孵化。卵产于清洁流水中的水草、落叶、树枝或石块上,成堆或排列成鳞片状。每一雌虫平均产卵150~500粒,最多达800粒。 幼虫:呈圆柱形,后端膨大。有6~9龄,刚孵出的幼虫长约0.2mm,淡黄色,以后颜色变暗,成熟幼虫4~15mm。幼虫借助其涎腺分泌的细丝粘着于栖附处,以免被急流冲走,以水中微生物为食,多次蜕皮后结茧化蛹。头部前端有1对放射状排列的刚毛,称口扇;前胸腹面中部有一只具小钩的胸足;腹部尾端有一个具小钩的吸盘和一个可伸缩的肛鳃。幼虫以水中微小生物为食,约3~10周发育成熟。蛹:成熟幼虫在一个前端开口的茧内化蛹。茧体的后端粘附于水中石块或植物上,约1~4周羽化。成虫:初羽化的成虫栖于孳生地附近的草丛和灌木丛里,不久,雌蚋交配后开始吸血,吸血后卵巢内的卵方成熟。蚋每年繁殖的代数视种类和水温度而异,有的一、两代,也有的至五、六代。以卵或幼虫在水下或冰下越冬。

上一篇:帆蜥鱼

下一篇:腾讯qq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