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条件反射

时间:2024-08-26 16:13:10编辑:阿星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应学说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应学说: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有机体的某种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在相同的情境中其反应概率就会提高的现象。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他借助迷箱实验得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首先,他区分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他认为应答性行为是先出现刺激后出现行为,是低级、被动的,操作性行为是先出现行为后出现强化,是积极主动的行为。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先前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如眼睛遇强光时,瞳孔马上收缩等,是经典条件作用论中研究的对象。操作性行为发生之前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不是不依赖于任何刺激作用,只是行为不取决于事先的刺激,而是受控于行为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从事的大多数有意义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斯金纳提出的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的几种类型

斯金纳提出的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的类型是:连续强化和间歇式强化。强化的程式是指运用强化的方式。强化的程式可分为连续强化与间隔强化程式。间隔强化又分为时间式间隔和比率式间隔,分别又分为定时、变时和定比率变比率。
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如何区分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有以下几种:一是 在经典条件发射中,刺激物是在行为生之前就呈现的,即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是在行为发生之后呈现的,即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二是经典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行为反应是天生就有的,具有被动性的特点;而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行为反应是后天塑造起来的,且具有主动性的特点。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区别如下:1、引起某个行为的刺激物是否明确。在经典条件反射中,狗分泌唾液的行为,刚开始是由食物引起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鸽子按压杠杆的行为,是由食物维持下去的,但是刚开始做出这种行为是一般认为是有机体自身的因素促使其产生的。2、学习者是自由的还是被动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狗听到了铃声,在铃声作用下分泌唾液,他只能做出分泌唾液这种行为,因为铃声跟食物相联系,食物会诱发分泌唾液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被动产生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鸽子是自由的,他可以做各种动作,比如它可以啄箱底,它可以转圈,它可以拍打翅膀……是非常自由的。在它自由做出的各种行为中,实验想要哪一种会对这种行为进行强化。3、刺激反应的先后顺序。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引起某种反应(S-R),如,铃声引起分泌唾液的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某种反应之后伴随着某个刺激(R-S),如,按压杠杆获取食物。虽然说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区别的,但是他们的联系也很紧密。实际上,最初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习得的反应,后来通常会因为操作性条件作用而得以维持。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看下图:扩展资料:经典条件作用的形成:人见到蛇本来不会害怕,也就说,蛇本身是中性刺激。后来每次蛇一出现,就有人大喊:小心!反倒是这种喊声是引起了恐惧,因此喊声是无条件刺激。蛇(中性刺激)与喊声(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后来每次见到蛇,也会产生恐惧。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人表现出恐惧行为,马上会有人关心说“别怕!”这种关心是对恐惧行为的强化,这会让人在以后表现出更多的恐惧行为。例子:在阴云密布(中性刺激)之后,往往会伴随着倾盆大雨(无条件刺激),这种清盘大雨会直接引起人们的避雨行为。经过多次结合,每次阴云密布还没下雨,人们就会赶紧避雨。这其实属于经典条件作用。当人们每次出现避雨的行为,都使得人们免遭被浇成落汤鸡的厄运,这其实是对避雨行为的一种负强化,以后人会出现更多的避雨行为。这个过程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典条件反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操作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名词解释是什么?

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核心内容,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条件反射在解剖生理学上又称前馈控制系统。两样本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东西,因为长期一起出现,以后,当其中一样东西出现的时候,便无可避免地联想到另外一样东西。非条件反射概念: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 操作条件反射

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分享第1147天(2022/1/12)

行为主义者把人看作是应答器,认为所有的行为是由学习得来的。他们否认人类行为的自我导向和心灵主义概念。

行为主义者主张,人只会对他们已经学习到的事物做出反应,并且只有在刺激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才会有所行动。因此,行为治疗者将人们看作是他们所设定条件的产物。“刺激-反应”范式是人类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模式。人们会依据他们已学习到的经验对特定刺激做出特定的反应。

行为咨询是一个再教育或者再学习的过程。它强调儿童正确的学习经验,以使儿童能够获得应对策略,提高沟通能力,并改掉坏习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制订计划强化适应性行为或者有意义的行为,摒弃那些非适应性行为或无意义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假设是,个体做出某一行为后,如果能很快地得到一些强化,那么,当相同或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个体很可能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操作性行为是指那些以某种方式作用于环境,并使环境发生改变的行为,也可称其为“工具性行为”,因为它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或工具。

强化物是指能增加行为出现率的后果事件。

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当期待行为或期待行为的近似行为发生时,给予奖励刺激而进行强化,这种强化被称为正强化或奖赏。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当期待行为或期待行为的近似行为发生时,给予奖励刺激而进行。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当期待行为或期待行为的近似行为发生时,给予奖励刺激而进行强化,这种强化被称为正强化或奖赏

负强化(不同于惩罚)的发生是通过终止厌恶刺激以强化操作性行为。例如小孩子在学校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避免听到老师的责骂。

惩罚物是指能够削弱行为或降低行为再次发生可能性的行为后果。惩罚,即在行为发生之后给予一个厌恶刺激或事件来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


行为主义学派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观点是

 心理学有不同的理论派别,而行为心理学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如下:一、华生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二、巴甫洛夫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行为主义学派吸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上一篇:桥壳

下一篇:电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