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翻译: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如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赏析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殊不妥。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释义: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讲述的什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那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讲述的什么?
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2、 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3、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以上就是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讲述的什么的全部内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大全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典故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2、“舞榭歌台”指什么?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 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生: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板书:赞叹惋惜。抗金,收复中原。) 典故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 1、刘裕有何表现?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 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赞叹与惋惜。抗金北伐。) 典故三: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 2、北伐结果如何? 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板书:批草率出兵 批评)。 典故四:佛狸祠 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 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 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师:“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担忧) 典故五: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廉颇的处境如何? 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 3、 “凭谁问,---?”的“凭” 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 师:“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