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红楼梦

时间:2024-08-30 17:29:59编辑:阿星

浅读《刘心武续红楼梦》

之所以谈浅读《刘心武续红楼梦》,实在是因为红学研究横亘数年,实难以我学识不足的浅薄见解去侃侃而谈。

我对《红楼梦》的认识不过从表面内容看去,很难从字字句句中深究内里真意,因此也只以个人喜好去感受。

《红楼梦》前80回为原作者曹雪芹所著,但后28回曹雪芹写后又迷失,因此高鹗又续了后四十回。但因为最先接触的就是高鹗所续写完成的《红楼梦》,难免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很多故事情节及人物结局早已根深蒂固,再看刘心武所续红楼梦时就难免带着一股批判的心情去读,总有一种狗尾续貂的意味在其中。确实,除了清朝有不少人续写红楼梦之外,现代也确实有人尝试,可惜反响寥寥,甚至遭骂,也不难理解。

刘心武研究红学已有20余年,大多写些红学揭秘,在红学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通过原型研究、文本细读,探佚出了曹雪芹写成又迷失的后28回的内容,在探佚的基础上,试图复原出曹雪芹后28回的大致面貌,完成了这部《刘心武续红楼梦》。刘续试图进入曹雪芹的文本语境,对前80回中所有“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大、小、明、暗伏笔逐一进行了照应,并对古抄本中所有脂砚斋、畸笏叟批语中透露、逗漏的后28回的情节、细节、文本用语、回目等也逐一加以了兑现。

刘心武所续的这后28回不似续写原本故事内容,更像是对主要人物身世来由的一种揭秘。从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到黛玉宝玉的前世情缘,种种都似乎只是为了照应前80回而写的一种故事揭露。高鹗所续写的部分,仍然专注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败,而刘心武所续写的部分,人物重心则稍稍略有转移。他加速了贾家的衰亡,并且极尽描写人性在窘迫时所暴露出来的丑恶自私。更把大量笔触花费在描写忠顺王和北静王还有朝廷之间的明刀暗剑上,包括权势人家的更替交织,故事叙述的范围扩大。贾家衰败的程度也绝无回寰之地,在这一点上倒是符合前80回的原意。但人物结局除了延续原意的悲剧性结尾之外,更加深了故事的离奇神秘气息和不可置信的转变。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则是,王熙凤和平儿的身份对调。 

王熙凤众所周知的一只胭脂虎,一个巾帼英雄。可是到了刘心武所续写的这部红楼梦中,王熙凤因私放高利贷赚取利润中饱私囊而造成贾家财务亏空,加剧了贾家的倾颓。随着这股不可逆转的倾颓之势,跟随倒塌的还有王熙凤身上的傲骨和骄纵。在贾琏提出休妻后,毫无怨言并且坦然接受了自己的身份安排,这看上去全然不符合王熙凤的一世英雄。我原以为起码她会大闹一场,最后才坦然接受安排。而这温顺服帖的王熙凤,却全然出乎我意料之外。最后落得枷锁在身,押回金陵。王熙凤命运的斗转令人唏嘘叹惋,但联想到她的所作所为,一从二令三人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勉强能够接受她在此书中的结局。

但最难令我接受的是林黛玉的结局,她在濒临临终之际,眼泪流光后流出红色的绛珠,凝结硬化。在我看来也只是为了照应前八十回中第一回所写的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故事背景。这样看来,林黛玉流的眼泪似乎只是为了偿还前世浇灌的恩情,难以感受宝黛之间原有的人情味。这也是笔墨较少的部分,在这部续写的红楼梦中,只有极少的笔墨着眼于宝黛之间的爱情,似乎大大偏离了百年以来都认同的主线之一。到了这部续写的红楼中,黛玉的香消玉殒变得更具神秘气息,沉塘而亡且不见肉身。在高鹗所续写的部分中,黛玉焚诗稿绝情而亡,在临终之际仍留下耐人寻味的“宝玉,你好...你好...”的遗言,字字泣血,耳边还隐隐传来钟鸣鼓乐之声,这便是高鹗的悲金悼玉,字字悲天呛地,十分深刻动人。

再看刘心武是怎么续的?他把真的当成假的,把无的当成有的,一切都颠了个倒。在他的笔下,自主婚姻与封建婚姻的矛盾斗争没有了,把太虚幻境当做实有的存在,而现实人生倒是虚无缥缈的。

曹雪芹对这三个人有两句判词,即“玉带临终挂,金簪雪里埋”。按常人的理解,宝玉虽与宝钗结了婚,但他的心始终挂在林黛玉身上,薛宝钗是得不到宝玉的爱情的。现在刘心武把这两句判词分割了开来。“玉带临终挂”,是黛玉把自己的玉带挂到林中。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她是从这里消失的。“金簪雪里埋”,是宝钗临死把金簪直插在雪地里,与宝玉无关。

这样一来,宝黛二人数年来的真情在刘心武的笔下变得不足轻重,短短几日就可更改。也没有宝玉对识破虚假婚姻那一刻的大闹婚礼,没有伤心欲绝。宝钗也好像是毫无怨言和心甘情愿的嫁入贾家,所谓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的主题都不复存在了。这使得整部红楼梦变成了一部冗杂的家族兴衰的历史性叙述小说,毫无积极意义可言,读起来毫无趣味。

更有宝玉二度出家,与湘云的一夜白头,只是为了映衬金麒麟的姻缘。而宝玉的逝去也同黛玉一样极具神秘气息,就像云雾般的飘然远去。宝黛的结局少了原有的生活气息,变得更加贴近二人前世身份。但要我说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我更愿意这只是对宝黛爱情的一种美化,而非为了映照前世去顺其为之的一种结局。

在读刘心武所续的这部红楼梦中,语言特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全书中,虽然极具前八十回的语言气息,但仍有一种刻意模仿的感觉。但念及刘心武是现代文人,也勉强可以接受。但在红楼梦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语是”则个”,“凭近”例如在八十九回,贾琏私访审案之官,说:“只求仁兄遮掩则个。”

第一百零四回,宝玉对贾敕说:“伯父莫勉强我则个。”

在八十八回,薛宝钗对薛姨妈说:“我过门后离得凭近,相互照应实在方便……”

“则个”、“凭近”,是施耐庵从《水浒传》里传达出来的宋人语言,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从没用过这类语言,刘心武突然用了,读者对本已熟识的贾宝玉、薛宝钗等人,顿感陌生了。似有朝代错乱的感觉。

在浅读完《刘心武续红楼梦》后,上述感受只是我的粗略见解。个人而言,感觉作者在续写红楼梦中的确下了很大功夫,但更像是撰写了一部红楼揭秘。文中处处透漏出为了证明自己对红学研究深刻的痕迹,而忽略了高鹗所续中值得肯定的部分,感人至深的情节也遭到变更,破坏了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人物结局。总而言之,就我看来,一时还很难接受刘心武续写的这部红楼梦。


如何评价刘心武的红楼梦续作?

其实在我还没熟悉红楼梦文本之前,就看了不少刘心武在百家讲坛里的节目。可以说那是我最早接触的“红学”吧。到后来看了几遍原著,再听他的“揭秘”,感觉不无道理,对于原著细致的解剖也是可圈可点,很多见解都可以接受。《红楼梦》的仙气,诗意荡然无存,而且内容太过杀马特,我是很久以前看的,确切的记不得了,但他里面有关于皇帝对元春的看法,元春被叛贼绑架,想拿她做人质与皇帝谈判,皇帝当时的内心独白是"虽然元春床上功夫很好,但比不上周贵妃的胸大",看了之后久久无语。《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刘心武先生对红学的研究,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刘心武先生是非常出名的一位红学研究者,他的研究在被很多人认同的同时,也被很多人批判和抨击,但是不可否认的事是不论是脑洞大到不可思议,还是怎样,他都能自圆其说,并且从众多史料中找到证据,不像有些人只知道说这怎么可能,这也能行之类的反驳的话语。刘心武的某些说法确实存在着颇多质疑,也有很多纰漏,有些错误甚至不应该出现,但是我认可刘心武先生的态度,没有史据,刘心武是不会去盲目的肯定一种说法。刘心武对红学的研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敢于想象,不过这种想象是在事实前提下的推论,并不是完全的假想。刘心武原本就是一名作家,他拥有小说推理的灵敏神经,他让更多的人对《红楼梦》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是他的解读,让众人探讨起了《红楼梦》该被探讨的价值,让《红楼梦》一度成为普通人愿意去读去研究的书。就比如《红楼梦》根本的问题,也就是曹雪芹的后四十回到底去哪了。刘心武有围绕这个问题做出很详细地论述。曹雪芹有没有写后四十回?答案是肯定的,这从脂砚斋的批语中可以知道,脂砚是一个同曹雪芹关系非常密切的人,尚不知脂砚是什么人,但是从他的批语中可以知道曹雪芹是完成了整本《红楼梦》的。而后四十回不见了,也并不是曹雪芹因为政治原因,也就是文字狱的关系而销毁,也不是因为写的不好而丢弃。而且在借给好友后遗失,也就是说曹雪芹本人是不希望《红楼梦》遗失的,而且当时的整本《红楼梦》是还没有经过最后润色的,其中还有很多的纰漏,比如七十几回中秋时节还少了几篇诗文等。若不是刘心武,我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去想《红楼梦》这本书背后的问题,而是像个普通读者一样,甚至都不能将这本书读完。我觉得刘心武的魅力就在于此,也是他与众不同的一点。

上一篇:邳州市教育局

下一篇:陶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