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返回地面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站立,要用专门的座椅来转移?
航天员搭载神舟12号出差太空三个月之后,返回地面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站立,反而要坐在专门的座椅上来进行转移?其实主要是因为航天员这一次出差的时间太久了,让航天员的身体对地球不大适应。在太空中航天员多数都是处于游走的状态,人体原来的立位耐力也迅速降低了,因此,我们不能直接让航天员站立,这样会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耗。一、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差异大航天员返回地球的时候,不能立即的站立,主要是因为太空的环境跟地球的环境存在太大的差异。在太空中,整体不受重力的影响,这直接会导致人体的肌肉以及骨骼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长期在太空中生活的航天员身体会因为微重力的环境而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会让人一时间的机体难以适应地球的生活。二、人体耐力下降航天员在太空中已经出差了三个月,他们回到地球后,肯定是无法立刻站立的,因为在太空中呆久了,整个人的立位耐力会下降。这时候如果航天员长时间站立,就会对他们的身体以及各个部分的肌肉造成一定的损伤。最容易出现的是航天员站不稳摔倒或者说直接会出现骨折的现象。三、航天员身体恢复鉴于太空环境和地球环境的差别,我国对航天员去太空中出差回来之后,要进行14天的隔离期,还有30天的医疗养期。除此以外,航天员在结束隔离期和医疗疗养期之后,就要进入三个月左右的身体恢复疗养期。由此可见,航天员上太空出差一次,对身体的损耗是非常大的,我们要对航天员身体进行系统的恢复训练,这样才能够保证航天员的身体不被太空中的环境受到任何影响。
为何航天员返回地球后站不起来?
这是为了让太空上呆了很久的宇航员们适应一下地面的重力环境。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出舱前都有这些安排:第一步:等待地面搜索人员检查返回舱外观返回舱着陆后,航天员依旧不可轻举妄动,先在舱内静静地等待。地面搜索人员会立即奔向返回舱着陆地点,检查返回舱的外观情况。若外观良好、烧蚀正常,即可打开返回舱的舱门。第二步:等待医护人员检查身体打开舱门后,科研人员会对返回舱的气体、微生物等进行采样,方便展开后续研究工作。医护人员则会对航天员们的身体健康进行初步诊断,询问他们的身体感受,帮助航天员们进行一些体能恢复。第三步:适应地面环境以上两步工作完成后,还是不能立马出舱,需要在座舱内停留一段时间,适应地面的重力环境。真正出舱后时,航天员们也依旧无法站立,需要坐在轮椅上完成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太空之旅身体接受的“大考验”与地球相比,太空环境最大的特点就是失重,环境十分恶劣。人类在航天过程中要经受各种无法想象的艰难,例如巨大的加速度、噪音、震动、失重、太空辐射等。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每一刻,身体各个部位都在经受着“大考验”,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1、肌肉和骨骼出现萎缩在地球上的我们,身体的骨骼和肌肉发挥支撑作用,能抵抗重力,而长期待在失重的环境下,人处于一种漂浮状态,由于缺乏运动和重力,身体的负担变得极小。人类身体骨骼和肌肉的质量便会急速下降,出现萎缩现象。骨头和肌肉严重受损的航天员们,返回地球后不仅要重新抵抗重力、承受自身的体重,而且还要支撑起重达几十斤的舱内服。因此,站立行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危险且致命的事情,不得不让人抬出飞船。2、立位耐力下降立位耐力,指的是人在安静站立时的耐受时间。然而,航天员们长时间在失重下工作生活,重力消失,人体的心血管功能系统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的变化,原本积蓄在人体下肢的血液流到了头部或胸部。重返地球时,受地球重力环境的影响,航天员的心血管功能一时之间无法迅速恢复。心血管调节功能下降,在地面站立时犹如“倒立”的感觉,立位耐力较差,很容易出现晕厥现象。有研究数据表明,大约有20%的航天飞机宇航员和80%的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返回地球后,会出现头晕或晕厥现象。体液循环产生巨大变化,要尽一切可能地减少身体活动,避免加剧航天员身体各种循环系统的负担。3、空间适应综合征长时间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宇航员的大脑前庭系统会出现紊乱。航天员返回地球的时间非常短,前10至15分钟是处于黑障区超重状态,除了听到航天器共振等噪音,航天员基本与世界完全失联。再经过10至15分钟后降落地球,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人体大脑会认为自己仍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时之间无法调整回对空间方位和重力影响的适应。站立时会出现摇摇晃晃的感觉,有点类似于晕车、晕船的现象。因此,长时间驻留太空的航天员返回时,地面工作人员都会小心翼翼地抬出来,尽可能地保护他们。以上内容参考 株洲新闻网-航天员返回地球出舱,为什么站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