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是通俗 ? 还是粗俗
? 作为东北人,我自然是对“二人转”十分喜爱的,毕竟这是东北黑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剧种,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东北人自来就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可见在东北人的心中,对“二人转”的感情有多么深厚。但后来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二人转”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只能作为杂剧流窜于乡野之间演出,一直未能登上大雅之堂。直到东北出了个赵本山之后,“二人转”这个古老的剧种才得以闻名全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发展局面,可以说赵本山对东北“二人转”的发展事业是做有突出贡献的。 这些年来,我也陆陆续续地看了不少“二人转”节目,有些是在一些娱乐场所看的,有的是在电视上看的;前者不消说了,那根本不叫“二人转”,用东北话说叫“耍大彪”,什么脏话、下流的话都敢往外说,纯粹是以取悦观众挣钱为目的;后者主要是以赵本山的弟子为主,演的是绿色二人转,虽然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成分在里面,但给人看后反觉得现在的“二人转”越来越不象“二人转”了,倒像是在舞台上玩杂耍的小丑,一个个打扮的怪模怪样不说,关键是没有一个人是在台上正经唱“二人转”的,不是你讲个笑话,扮个怪相;就是他翻几个跟头,练几声口技,要不就是来段萨克斯或是唱段流行歌曲,而且演出时常常是为了凑戏废话连篇,光说不练。二人转演员虽说讲究的是多才多艺,可也不能舍本取末,尽玩些花架子来糊弄观众吧?要说讲笑话,哪个笑星不比你讲得好;要说翻跟头,哪个杂技演员不比你翻得漂亮;要说唱流行歌曲,哪个歌星不比你唱得动听,一个二人转演员如果只靠这些功夫在台上混日子,只能说是末路穷途的表现,这说明他本身优秀的东西没有了,只有靠模仿别人的东西来充斥自己,就如古人说的西施效颦、邯郸学步一样,最终学到的是别人的末技,失去的是自己的本色。因此说赵本山的“二人转”如果依然按着目前这种路子发展下去,那么他为此付出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二人转”最终将以败笔而告终。 这么说并不是有意贬低赵本山的“二人转”,试想一个外地人来到沈阳,当他眼中看到的“二人转”就是这么一些演出时,立刻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这根本不能代表我们东北的地方特色,像这样的表演任何省市都可以发掘出类似的人才来,到时候凭什么说“二人转”是属于你东北的。人家跑来看“二人转”,要看的是真正原汁原味的地方戏,不是来看你杂耍出洋相的。如果我们不辨良莠,一味地以粗俗代替通俗,将这两者混为一谈,届时必然会导致“二人转”新不如旧的衰退后果。什么是通俗?通俗就是要让百姓喜闻乐见、明了易懂,还必须保持住自己的本色内涵;粗俗则是以低级趣味的表演去献媚观众,靠索取掌声来掩饰自己的乏味。既然我们都说“二人转”是民俗文化的代表,可是再看看当今舞台上表演的“二人转”,又在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民俗文化来?总不能把翻跟头、唱流行歌曲当作民俗文化来倡导光大吧? 造成“二人转”粗俗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一是演员的素质修养,二是“二人转”唱本的缺乏;前者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多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的教育得到解决,后着则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实效。屈指算来,赵本山振兴“二人转”也有好几年时间了,在这其间不但没有让人看见有什么新的唱本创作出来,就连老的传统唱本也没有几个被发掘出来,以至于现在演员一上台,张嘴一唱就是《小拜年》,都老套得不能再老套了,一点新鲜感都没有,恐怕演员自己都觉得唱烦了,于是只好以说代唱了,说功练得比唱功还溜,从而使传统的“二人转”越来越偏离原有的宗旨,变成了一个“四不象”的大杂烩。 传统的东西只有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但出新不是更新,也不是变异。我们必须做到以传统为主,以出新为辅,才能促进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所以我认为“二人转”形成了今天这种局面,到底它是在发扬传统,还是在背离传统,是一个应该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如果说赵本山以前的小品只是粗俗的话,那么今年的小品简直就是在讲黄段了!小品里说“天黑了,就我们俩,
近年来下品成了春晚的一大亮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近几年的春晚小品因走下坡路而备受关注,就拿赵本山的小品说,他的下品曾红极一时成为一部部经典,甚至百看不厌,如今他的作品已从巅峰上滑落下来一步步的走向低谷,我们虽然欣赏不了《阳春白雪》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还是分得出来的,如今的观众都是评委,哪个都不是好愚弄的,纵观现今小品舞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胡编乱造,偏离了为谁服务的方向与《双百方针》背道而驰,脱离生活,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就拿《卖拐》而言,我们不知道这个小品的利益时什么,让一个大忽悠占据了整个舞台,用一句话就可以收场的小品竟在春晚上忽悠了三年,不可思议。范伟这个反忽悠公司的老板,一句话就被忽悠瘸了,第二年就被忽悠孽了,这可能吗?学赵本山走了几步他就真的瘸了,他是傻子?用脚再地上跺几脚扯着嗓子大喊几声腿能不麻脑袋能不缺氧吗,就是一句话即可让大忽悠没戏,可他一傻在傻 一傻到底,这种故弄玄虚的伎俩实在让人感到无聊,回头反思赵本山小品火爆的秘诀是什么,第一:赵本山通篇再装疯卖傻,在他的小品中辈分颠倒是常有的事,爹和儿子叫爹,儿子和爹叫儿子,动不动和这个叫姑父,和那个叫老爷,弄的人们神魂颠倒,第二:专拿名人开心,到处揭短,从说“崔永元难看,笑像哭死似的”,到”潘长江亲郑海霞够不到嘴”从“剪羊毛剪得像葛优一样,谁看不出来”到“赵忠祥是我的心中偶像,倪萍是我的梦中情人”凡是有点特点的名人都成了他的笑料,大加渲染,更让观众无法忍受的是这两年赵本山的小品里又塞进了个小沈阳并莫名其妙的走红了,不可思议,是什么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难道就是他那不伦不类的装扮?不阴不阳的动作吗,不男不女的语言和在蹦来跳去的拙劣表演吗?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纯爷们,可谁能看出他有一点爷们样!为了他的阳刚也曾扯着嗓子喊几句山丹丹,除了这些他还能拿出什么新玩意吗?他周游全国在亿万观众面前展示的是:“我是阳仔”、“大姐你这猴在哪买的”、“对不起我到家了”、“臭不要脸的””哈~”不就是这些陈词滥调嘛。
掌声、呐喊、尖叫、都是观众的自发行为而小沈阳变着法的要掌声,让观众呐喊、尖叫,这不是强人所难么?试想如果卓别林、梅兰芳、这些艺术大师出现在舞台上,那掌声、呐喊、尖叫声还用伸手要吗?小沈阳在偌大的舞台上充其量是一个跳梁小丑,敢断言他的艺术生命是短命的。
今年的小品尽管赵本山保密在保密,绞尽脑汁,但演出之后观众一片哗然,大骂“本山坑人”《同桌的你》挺好的题材却弄得乱七八糟,爹带着傻儿子重温多年的那份旧情书,而情书里多处省略,这省略号包含的全是不言而喻的黄祸,以此掉观众的胃口,求得感官刺激,看来赵大叔为搞笑再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不得不拿出看家的本领把一些说不出口的黄段子,都融进了小品之中,真是俗不可耐。这几年有赵本山做后台,所谓绿色二人转像旋风一样被轰了起来,一个个爱徒被扯上了春晚舞台,可你扯上几个像样的也算不负重望,把小沈阳这样的人扯上春晚,你不感到掉链子吗?眼下六位数的出场费能令你兴奋,如果有一天他一文不值的时候你还能笑得出来吗。
说到赵本山不能不提到二人转,人们常津津乐道过去的二人转,那时的二人转真叫本乡本土,原汁原味,那动人心魄的古段子,能让你捧腹大笑也能让你热泪纵流,真是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而今的二人转不伦不类,简直是大杂烩,传统二人转所剩无几,现代二人转等于零,二人转不是在创新上质量上下功夫,只是一味搞笑,把人搞的哭笑不得,二人转舞台上棍棒、杂耍、魔术、双簧、流行歌曲应有尽有还哪有二人转的味道,难怪很多人打开电视一看二人转就转换频道。“什么什么宁舍一顿饭,不舍二转"这已经成为过去了,在一些小剧院里二人转舞台简直是乌烟瘴气,群魔乱舞,演员袒胸露背,妖里妖气、非人非鬼,一对对男女口水四溅、胡说八道、挤眉弄眼、打情骂俏、说脏话、下流话,简直就是流氓大展示,一场下来听不到一段像样的段子,更令人气愤的是为了搞笑很多演员居然拿有生理缺陷的残疾人开算把残疾人当笑柄,这难道不是对人性的践踏?对艺术的亵渎,这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必然受到全社会痛骂,倘若你家也有残疾人,你还能演的出来,笑得出来吗?二人转到了该整治的时候了,敬告那些披着二人转的艺术家们不要在传播黄毒坑害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