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绝壁修路

时间:2024-09-15 01:47:17编辑:阿星

悬崖上的“绝壁天路”,太行山上的传奇景观

河南省辉县,太行山深处,有一座古朴、清秀的小山村,名为 郭亮村 。村子坐落在 悬崖峭壁 之上,景色绝美,乃是万仙山景区的一部分。 从县城出发,驱车一小时便可到达郭亮村。而每一个到达郭亮村的人,都会被一处挂在悬崖上的景观所震撼,它就是 郭亮洞 。 郭亮洞不是洞,而是 一条公路 ,是通往郭亮村唯一的一条公路。 这条公路悬挂在垂直90度的陡崖之上,蜿蜒穿行于坚硬的红色岩石之中,堪称世界上 最奇险的公路之一 。 为什么会在悬崖峭壁上修建一条公路呢? 原因很简单,方便与外界沟通。 前面交代过,郭亮村坐落悬崖峭壁之上。连绵的太行山脉,如一道天然屏障,将村子阻隔在大山之中。 以前的人们,进出大山靠的是一条 古道 ,古道建在村子后面的百丈悬崖之上,仅可容一人通过,走在上面,如临深渊,因其异常险峻,被当地人称作“ 天梯 ”。 “天梯”的情况,别说行车,就算带货走人也要小心翼翼,一旦遇到雨雪天气,更是稍有不慎便出事故。 当时的人们,出去 做生意难 , 看病难 ,孩子 上学也难 。 20世纪70年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郭亮人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在绝壁上开凿一条通往山外的隧道公路。 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面对险峻的悬崖、坚硬的岩石,没有现代化的施工工具,怎么办? 用手 !就凭一双手,郭亮人发誓要打通这条“绝壁天路”。 当年的郭亮村,劳动力不足90人。村里强壮的青年人,自发组成了“ 十三壮士 ”突击队,担当起凿山开路的先锋队。 1972年“二月二龙抬头”那天,一声开山炮炸响,依靠着最原始的技术和工具,汉子们抡起铁锤,开始了 凿山开路 的日子。 锤子砸断了一把又一把,手上的血泡磨破了又起,直到磨成厚厚的茧。 修路不是只靠力气就可以的,还需要物料,工具折耗得很快,炸药的需求量也不少。 为此,村民们变卖了家产,卖掉山羊、卖掉家里种的树木,集资买物料。 到了第三年, 新的困难 又来了。村里的钱没剩多少了,粮食也吃完了,没办法,村民们只好停一段时间,到邻县 打零工 ,挣到的钱再拿来修路。 就这样,用了 五年 的时间,一条长达1250米、宽6米、高4米、有35个天窗的绝壁长廊“郭亮洞”终于打通了,郭亮人从此联通了外面的世界,结束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后来有人统计,打通“郭亮洞”一共清理了2.4万方石渣,仅制作钢钎等工具就耗费了12吨钢材,用坏铁锤2000多个。 这条被誉为“世界上最险要的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的十八条公路”之一、“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郭亮洞”,向世人讲述着郭亮人 勇敢顽强 、 坚韧不拔 的故事。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郭亮人用自己的实践,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诠释了当代 社会 自强不息 的精神。 现如今,在郭亮村,无论是石板路边,还是陡峭绝壁上,亦或是曲折蜿蜒的郭亮洞,总会发现写生的学生、画家、摄影爱好者,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 这些身影的集结正是郭亮村人 自强不息 、 努力奋斗 的结果。他们以 百折不挠 、 敢为人先 的精神,在巍巍太行山上书写着传奇。 编辑 | 王琳艳

村民千米绝壁上凿出天路,这么做给村民带来了啥便利?

在绝壁之上开凿出一条天路,这条路成为了全村人的致富之路和幸福之路。组织修建这条路的人人就是巫山县下庄村村主任毛相林。记者问起他为什么要带领着村民修建如此宏达的工程呢?而村长的回答却令人惊讶,原来村里人起先修建这条路只是为了“走出这天坑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子孙后代不再愚昧。”多么朴实想法,也许这个想法是那些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每位居民的心声。而后来“是为了发展产业,让村民们不再贫穷,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说干就干毛相林带着村民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公路。而这条满载全村希望的路不负全村众望,为村里随后的发展和富裕做出了重要贡献。交通便利了,村长又带领着全村开展了柑橘、西瓜种植、民宿等产业。在随后的日子里村民们为了缩短农产品送进城的时间,他又带领村民拓宽了通村公路,开凿出下庄人的致富之路。 当有记者进村采访时,总是会问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是下庄村的主心骨?而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回答道:“毛相林呗!要不是他,我们这辈子都走不出去,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话语间充满了自豪和喜悦。从前人们提起下庄村就会想起一句歌谣那就是“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正如当地的一首歌谣中描述的那样,下庄坐落于一个巨大的天坑之中,四面被海拔高于千米的险峻大山包围。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从村里到乡场要手脚并用,翻过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悬崖。而如今的下庄村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再也不是那个贫困的山村了。

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的

红旗渠。电视剧《红旗渠》于17日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黄金时段播出。该剧再现当代版“愚公移山”,重现“人工天河”的艰辛开凿历程,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红旗渠”精神。故事以1959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县大旱缺水为背景,讲述了林县人民为改变世代缺水的现状,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苦战10年,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相关信息: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上一篇:血战到底技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