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注疏

时间:2024-09-20 12:11:24编辑:阿星

十三经注疏怎么学

十三经注疏巧记法:解释版:诗书易三礼,春秋三传/孝,论尔和孟子。这一句话概括了13经是哪13经。它们分别是: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礼记(这里的“三礼”顺序不要变哦。)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尔雅和孟子。在这里打了一个斜线/,/前的经书,疏是唐代的。/后的经书,它的疏是宋代的。比如孟子的疏是宋代的。后人将以上这些经书的注疏,加上唐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的注音合成一部书,称作《十三经注书》。诗书易礼左,都是颖达正。《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左氏传》都是唐 孔颖达正义。郑玄注三礼,公彦疏周仪。《周礼》、《礼记》、《仪礼》都是郑玄注,《周礼》、《仪礼》是唐 贾公彦疏。*我背的时候,根据前一句“都是颖达正”的末尾的字读“正”,就想到了这一句开头的第一个字,也是读“郑”,就记住啦~范宁杨士勋,注疏谷梁传。(范宁、杨士勋,前者给《春秋谷梁传》作注,后者给作疏。这里不用记他们的朝代,后面有顺口溜哦。)公羊何休注,唐代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是何休注,唐代徐彦疏。刑疏孝尔论,璞注晏集解(尔论)。刑昺疏《孝经》《尔雅》《论语》,郭璞给《尔雅》作注,何晏给《论语》集解。王弼韩康伯,魏晋注《周易》。(魏、晋)魏朝的王弼和晋朝的韩康伯给《周易》作注。汉朝孔安国,专门传《尚书》。汉朝的孔安国,给尚书作传(传是注的一种)赵岐注《孟子》,孙奭shì再来疏。赵岐注《孟子》,孙奭疏《孟子》。杜预注《左传》,隆基注《孝经》。杜预注《左传》,李隆基注《孝经》。正义疏在右,唐宋明确分。正义和疏都算作是“疏”,写的时候放在经和注的右边。疏是以第一句顺口溜中的“/”为界限,/前的为唐代作疏,/后的为宋代作疏。孝经论尔和孟子,唐魏晋汉这样排。孝经,论语,尔雅和孟子,他们的注者分别是唐代,魏代,晋代和汉代。春秋三传晋汉晋,除了周易都是汉。春秋三传的注者分别是晋代,汉代,晋代。除了周易是魏晋人作注以外(之前已经在顺口溜中提到过了),其余的唐代经书都是汉代的人在作注。*《诗经》的毛传郑笺(《诗经》由汉代的毛亨作传,汉代的郑玄作笺)单独记忆。


《十三经注疏》都有哪些?

“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_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编辑本段注疏释义注疏 : 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之汉注唐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注疏版本“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_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_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_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_疏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_疏

《十三经注疏》是指哪些?

《周易正义》10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20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70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注疏》42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50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63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60卷,晋杜以预集解,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28卷,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觳梁传注疏》20卷,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20卷,魏何晏集解,宋邢邴疏;《孝经注疏》9卷,唐李隆基注,宋邢邴疏;《孟子注疏》14卷,汉赵岐注,宋孙爽疏;《尔雅注疏》10卷,晋郭璞注,宋邢呙疏。《十三经注疏》凡416卷,汇集了全部儒家经典,保存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汉晋古注和唐宋义疏,因而自形成以后便受到重视。明清两代,皆曾由皇帝敕版刻于太学,民间也有多种刻本流传,清代阮元的校刻本可谓各本中的善本。经学发展到宋代,经部典籍中的核心——“十三经”已经形成。这些经书,是垄断两千年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纲领,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十三经经典地位的最后形成,既是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是经学不断发展的结果。

上一篇:大国崛起解说词下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