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五代: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8年)以电子管作为逻辑部件,被称为电子管时代;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9-1964年)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逻辑部件,被称为晶体管时代;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5-1970年)用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被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第四代电子计算机(1971-1989年)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于计算机,寄存器多,速度快、称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第五代为发展中的计算机科学时代,主要有智能型计算机、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及多媒体技术。
我国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
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
1974年研制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
1985年6月中国第一台IBM PC兼容微型计算机长城0520CH研制成功,其后长城、联想、方正等公司纷纷推出国产微机;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
1993年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研制出曙光一号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
1995年曙光推出第一台大规模并行处理机曙光1000
1997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III;
1997—1999年曙光推出具有机群结构的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
1999年神威I研制成功;
2000年曙光推出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
2001年中科院研制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