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国之大器

时间:2024-09-28 09:16:22编辑:阿星

《大国重器》有谁看过

《大国重器》是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制作的大型高清纪录片,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成就,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
《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大国重器》褒贬不一,这个片子到底有多大的水分?

《大国重器》是央视发布的一部精心制作的宣传片,并且《大国重器》的解说就是《舌尖上的中国》的那一位,也就是我们平常所听到的最多的那句: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通过最简单的烹饪。 《大国重器》发布以来,在网上就是褒贬不一,有的人觉得非常的好,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也有人说不好,就是一直在侃侃而谈。 个人认为《大国重器》这个纪录片非常的好。本人大学里学习的是思想zhengzhi教育,所以对这种类型的东西是比较敏感的。 我觉得,告诉所有的人,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取得的成就,不是在夸耀自己,而是希望让大家明白,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于许多人的不懈奋斗和努力,我们应该铭记他们,并且视他们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伟大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对人们进行爱国教育,让我们产生民族自豪感,使用一个专业名词就是“灌输”。意思是我们本身并不具备某种思想,但是因为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拥有了这样的品质,这就是“灌输”。我们需要灌输,需要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树立我们的思想和一些知识,而《大国重器》就是这样的一部纪录片。 个人认为,很多人不喜欢是因为看起来就如同看书一样,有些单调乏味,但是它的教育意义是非常的强大的。

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2)

  能拍这个片子,也不是忽然一下的事,需要长时间坚持超级巨大的技术投入。而且还不能瞎投,投入没有产出,经济上就撑不住了。就是片子里总结的,结合国民经济的需要。说起来好象也没啥,倒在这上面的国家太多了,搞个象样的规划都不容易,更不要说执行。说中国科研体制落后,投入巨大成果少,这也是错误判断。还是那个道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绝大多数国家都很操蛋。中国投入巨大,结合国民经济的技术山寨运动,取得的成绩在全球排名非常靠前,操蛋指数不算高,有不少技术发展规划搞得还可以。

  西方国家的技术评判标准,过于看重“技术创新”。科学类诺贝尔奖都是这样,中国多少年搞不到一个。这是一种价值取向,无所谓对错,也有它的重大意义,对人类有非常大的贡献。但不能搞得象普世真理一样压倒一切,好象没有“技术创新”就彻底完蛋,这不科学。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未来属于山寨路线,而不是“技术创新”,这我倒是比较有把握。

  技术发展的极致是什么?是有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事,但也有很多管用的技术就这么一直用下去了。很多技术说是新的,其实内核还是差不多,包装上花里胡哨地搞几下。真正的技术创新,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没那么容易。如果一个技术内核,它长时间不被取代,人们也感觉够用了,说它发展到极致了也可以。这种技术,掌握它的内核肯定是有好处的。对一国的技术基础来说,重要性可能比创新出的技术还要高。要掌握这些技术,它本来就在那,你去创新,反而是走错了路,应该坚定信念山寨之。其实所谓的创新,无非就是先搞出来,管不管用还不好说,也许是赔钱货。得到实践检验的技术,当初也是新技术,现在不新了,但重要性有保障,搞出来不会赔钱。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山寨运动是更优的选择。

  当然技术创新有时很厉害,能“破坏性毁灭”旧技术。出现这种情况,就威力巨大了。沉迷于旧技术,不注意技术创新的可能会吃大亏,旧技术的巨大投资亏光光了。所以要防止这种情况,多留个心眼。为此,要积极跟踪新技术,随时评估,注意调整战略。要是本钱多,虽然新技术不一定有谱,但也花大钱跟它,算买保险了。这种情况其实不多,值得山寨的旧技术种类无穷多,破坏性毁灭的新技术相对少很多。实在是被破坏性毁灭了,也不要怕,硬挨下损失,把新技术山寨掉完事。

  另一方面,也可能有好事,你看清楚直接就山寨靠谱的新技术了,旧技术不投入拉倒,还省投资省时间。

  综合下来,搞山寨运动的成果年年出、大批出、跃进出,量变到质变。搞技术创新的在那吹牛皮,中国吹外国也吹,扒开内核看,真正的创新没多少。中国大批科研人员吹牛皮是操蛋,但毕竟山寨运动要接受市场检验,成与不成不好忽悠,实打实的研发成果数量巨大。“发达国家”吹牛皮技术创新,真货也不多,无非是牛皮的档次高些。有经济意义的少之又少,鬼知道猴年马月能管用。有些吹的“新技术”,要是不去山寨它,还不知道是吹牛皮。

  就是说,不要妄自菲薄,或者说不要把人家想得过于美好。混科研的人,大家都不容易,想蒙钱,只好操蛋了。中国的如此,外国科研圈子的人也面对同样的科学规律,好不到哪去。技术创新哪那么容易。中国的体制不行,外国的体制也不见得灵。行不行,看效果。既然技术创新不那么靠谱,就好好搞山寨运动,这还是有把握的。

  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不用考虑了,技术上压制中国的那几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老本还有多少,能吃多少年不好说。还有人说对中国优势在扩大,意思就是还能吃无限时间。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看进出口、看产业。你“破坏性创新”搞掉我,我“成本创新”搞掉你,斗争很激烈。

  21世纪的头10年,技术上还看不太清楚,只知道中国经济实力强大了。第二个10年,陆续有很多迹象出来了,搞起技术宣传,能引发围观群众的巨大反响。高铁、飞机、航母、重器,片子越拍越多。新闻联播其实已经连续吹了很长时间,但就莫明其妙地说是“自主创新”,其实就是山寨运动,不用强调“创新”,没啥不好意思的。说山寨路线最终会胜利,理由充足了一些,比前些年信心足。当然,这种事不是数学证明,没法打包票,更多是一种宣传。信就信了,不信就拉倒。


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11月6日,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式开播,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更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这部电视纪录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摄制组北上南下,深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现在我们都在学习《大国重器》,这让我不得不想起清末的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接下来还有预备立宪、戊戌变法和摧毁了封建社会的辛亥革命。如果眼光再延伸一点,甚至能让我想起日本的明治维新。大国重器的蓬勃,让我借助现代的传媒手段,通过些许的想象,看到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兴旺起来的民族实业,也能透过记忆中路过的风景看到的荣宗敬荣德生们满怀救国大义的一腔热血,还有我自己曾经待过的湖北自强学堂,路过的汉阳铁厂遗址。

  回到《大国重器》。我看到了很多高精尖的设备,看到了高端制造业中聪慧的`善于创新的现代工人,也看到了国内这些走在行业前沿的领军企业如何在国际商业环境中冲锋陷阵。就连欧洲人在北车集团面对即将出厂的CRH系列动车组也在感叹,这才是欧洲的大工业梦想啊!可是很遗憾,我依然只看到“器物”层面的革新和创造,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我没有很深的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心中还有很多感想要说,而我要提的是,中国高端技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产业是必不可少的民生文化;并且,它与美国、西方乃至整个星球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市场竞争,及国力、国民智慧、毅力的较量。这句话其实在一开始要说的,“中华的全体为高端产业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人们、技术员、工程师们,您们辛苦了,你们的故事,比衣着华丽的明星们要耀眼、感人得多,你们憨厚的面孔,其实展现着朴实无华的东方面孔的美……辛苦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这个世界,追赶的时间、追赶的是速度,这个世界,不管哪个领域,我们要用勤劳、坚强、勇敢和实力来赢得人们的尊重和钦佩。加油!还有很多感想要说,从今天起,我学会了尊重科研的这一群人,制造产品的这一群大众,我敬爱你们,尊重你们的贡献,钦佩你们的勤劳,加油。现代化,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富强,我们不能停止我们追赶世界的脚步!


上一篇:我是歌手第五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