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班

时间:2024-10-02 06:14:18编辑:阿星

什么是禅修

问题一:问什么是禅修 禅修是一种工具,好比说学天文,需要高倍的望远镜。学习宇宙与人生的终极智慧,就需要一个灵敏的心灵。
我们平时的心太浮躁、散乱、迟钝,对很多真相茫然无知。例如,我们不能知道自己的情绪的升起、发动,不能观察到身体细微的能量波动,不可能感触到别人的思想,当然更不可能知晓前世因缘、宇宙来往的知识。
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感官体验决定喜乐、好恶。比方说,大多数人喜欢淡蓝淡绿的颜色,爱听悦耳的曲目,爱看帅哥美女等等。我们觉得这是本性,以佛法来说,这是比较可悲的,人类陷在感官触觉里还不知道出离。
好比一条狗,爱吃屎,人类会觉得极其恶心,但是对狗儿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事情,无他,就因为狗的器官告诉他们,大便是香的。就像有的人爱吃臭豆腐臭冬瓜,有的人一看见这些东西就掩鼻而逃。
所以,这样一颗迟钝、被感官缠恋的心,是没法学习佛教智慧,哪怕佛法就在眼前都看不到。因此,学佛第一步,不是到外面找很多书看,而是要修炼这颗心的纯净、灵敏。佛法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心灵迷住了才看不到。擦拭你的心灵,佛法就自然会现前。
当然,不仅佛法,大多数宗教,包括比佛教古老的印度教都有自己的禅修,当然名字各异,比如叫冥想、静虑、气功、炼气、心斋等等。有的宗教没有关于禅修的系统的论著,但是实践中却应用着,比如基督徒至诚的祈祷、念诵,都包含着巨大的心的能量。当然基督徒说这是上帝的威灵,姑且不说这是否是上帝的圣灵,任何人,只要心摆脱物欲的牵缠,都会爆发巨大的能量,这一点,凡夫、天神、佛菩萨都是一致的。
禅修要和正当的宗教的学习结合起来,因为禅修的时候身体的机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比如听到、看到鬼神、未来过去等等。如果没有正当的宗教思想的引导,会搞的走火入魔。这并不是吓唬人。
禅修的方法有很多种,南传整理的四十一种, 适合不同的根性。传统上,佛教的入门禅修是“二甘露门”,也就是出入息观(安那般那禅)和白骨观。北传的加上三种,合称“五停心观”:出入息观、白骨观、界分别观、因缘观、慈心观。后代又发展起念佛禅。
南传的则以出入息观为核心,以白骨观、慈心观、佛随念、死随念,称为四护卫禅。
这些都是禅修的方法,具体的,拙作推荐的禅修书中都有介绍。当然最好能有个合格的老师指导。佛陀曾说,能做禅修老师,除了德行、知见具足之外,如果能有两种神通,将会对弟子禅修有非常好的作用:宿命通和他心通。能观察到弟子的修行根基和状态。
我们现代人,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如何禅修呢。一种简单的,就请一尊你相信的大功德者,比如佛、菩萨、圣人,当然,您如果信任上帝也无妨。但是尽量不要找缺乏认证的神只,诸如有些人喜欢请碟仙、请出马、保家仙、狐蛇之类的,往往被鬼上身,后果可能很严重。
然后,常常清净的和这些大功德主祈祷、礼拜,如同亲友一样的诉说、恋慕。人心心地纯正,那么感应是很强的。所以,我们如果看到真正有修行的人,走近身边都有一种非常喜乐的感觉,很多人由于常常祈祷,声音优美,语言感人,这都是真诚的祈祷的效果。
当然,如果你不信佛不信神,那么可以每天做些简单的平静思想的禅修,每天只要几分钟时间:
每天从紧张的工作间隙中松弛一下,我们可以在电脑前、走廊上、在床上……可以盘腿、可以正坐、可以站着,当然,最好不要躺着,安详的开始禅修。
禅修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念头抓得太紧,轻松寂静的入座,带着一种安详平静,有一点怡然自得的微笑,放松四肢百骸,微微闭上眼。轻轻把念头移到呼吸上,体会那种动荡的念头,逐渐变轻,内心的体会那种心神安放在体内,不再外驰带来的平静美好的感觉,甚至感觉随着......>>

问题二:真正的禅修是什么? 诸多种种,皆是禅修所能带来的利益,但都还不是禅修的真正目的。
最殊胜的禅修,是对禅修的终极意义有透彻的明了。
我可以告诉诸位刚刚踏入禅修之路,甚至已经走了很长的路,甚至已经是开悟的人们,禅修的目的只是:智慧。
禅修不是为了开悟,就连开悟都只是附产品,是禅修过程中很大的利益。
在禅修的过程中开悟明了本心,获得殊胜见地,依然只是路途中的风景,很美,但不必留恋。
真正的大修行者,连悟都嫌多余。他生活中的一切,都只是禅修而已。他随时都会悟,悟无止境。
真正懂得禅修真谛的人,回过头看,就连参话头,参公案之类的活动,都不是直指禅修根本目的的办法,当然不失为非常好的方便法。
真正懂得禅修真谛的人,其实连开悟都不需要。
说出来太简单了,简单到难以置信,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修行人,能相信的,也几乎没有几个。
禅修的终极目的是成为佛!我这里说的成佛,不是概念,而是指一种证得无漏的状态。
因此真正的禅修,只是开发无所遗漏的观察能力而已!
修专注修静定都只是为了开发无上的观察能力而已。
所有的智慧,尽皆因观察而生;所有真正有价值的思考,来源于深入的观察。没有观察的思考,都只是妄想而已。没有观察的推理,往往会蒙蔽自己。
所谓开悟者,其实无非只是对观察深信不疑,并且对“观察”也有彻底的“观察”而已。
实际上如果当下深信应当观察一切,明了一切,并愿意终身致力于日日提升自己由里到外观察一切的能力,利用一切对境来训练自己的观察力,那么你便获得了佛法最深刻的洞见。虽然如此平淡无奇,却是最深的法,少有人能彻信无疑的法。
就连一些所谓被印证的开悟者,你都不应该盲信,如果他不是指导你通往深刻的观察的话,只是让你明了了很多道理。你应当赞叹他,但不要以为如此就真正走上了正确的修行。
哪怕你了解了很多深刻的佛法道理,如果你不能深信,根本的道路,只是去深入深入再深入的观察,只是培养如是不思而知的洞见的能力的话,你的见地依然是偏的。
最直接的路,其实只是致力于向内向外无所遗漏的观察的路上的奋勇前行。
如果深信如此,你就会自行渐次看穿我执,法执。不会再为各种花里胡哨的禅修方式所迷惑。
一个小孩子,如果能静静地看着半个小时蚂蚁搬家,发现蚂蚁搬家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他就已经是在最深刻的禅修中了!
若是能明了如是的真谛,其实你就获得了最根本的佛法洞见!你相信吗?我知道的确难以置信!真彻信无疑的时候,你的心就歇了!

问题三:禅修是什么?与禅定、禅宗什么关系? 中国禅来源于印度禅,又不同于印度禅。中国禅的许多术语、方法和内容,都来自于印度禅,但它们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都有了很大的演变和发展。有些禅的术语完全被赋予了新的涵义,还有一些则完全是中国的创造。前者如“如来禅”,后者如“祖师禅”。至于禅宗,那也是佛教中国化特有的产物,在印度是并没有禅宗的。但中国禅宗“以心传心”,延续的是佛陀的心法,继承的是佛教的根本精神。 自从禅宗六祖惠能之禅流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以来,禅似乎成了惠能一家的专用名词。禅理、禅趣,禅味、禅机,以及祖师禅、分灯禅,说的都是以惠能为代表的南宗禅。然而,当我们面视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禅其实内涵丰厚,名目繁多。在印度,有外道禅和佛教禅,佛教禅中又有小乘禅和大乘禅,大、小乘禅中又各有许多诸如“四禅”、“实相禅”、“念佛禅”等不同的种类。印度禅传入中国,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禅,并出现了以禅命宗的佛教宗派“禅宗”。即使是禅宗,除了惠能南宗之外,也还有神秀北宗等其他众多的派系。因此,要全面理解禅,就有必要了解包括印度禅在内的各种禅。即使是谈惠能南宗禅,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把它放到印度禅向中华禅的过渡中,在与其他禅的比较中来加以认识,也有助于对它根本精神的把握。 禅、禅学与禅宗,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禅宗有禅学,但禅学并不等于是禅宗,禅学也不一定是禅宗之学,因为在禅宗创立之前就是有禅学而并无禅宗,而禅学与禅宗又都是禅的展开,其渊源都当追溯到印度佛教的创立时代。因此,我们下面就对禅、禅学和禅宗分别做些介绍。 禅与禅定 禅,本为梵文 Dhyāna音译“禅那”之略称,意译为“静虑”,即“静心思虑”,旧译也作“弃恶”、“思惟修”、“功德丛林”等。在佛教中,它的本义大致有二:一是“于一所缘,系念寂静”,即心注一境,使纷乱的心绪意念宁静下来;二是“正审思虑”,如实了知,即正确地审视思虑,如实地了知宇宙人生的真谛。据认为,修禅通过对人的身心活动的制约和引导,可以使人精神专注,消除杂念,抵御外物和欲望对人的引诱和干扰,从而按照佛教的要求正确地思维观察,了悟佛法真理,灭除无明与烦恼,完成由凡至圣的转变。 一般而言,“禅”属于“定”法之一种,可以包括在“定”之中。但严格地说,“禅”与“定”又不完全一致。“定”为梵文 Samādhi 的意译,音译作“三昧”或“三摩地”等,《俱舍论》卷四将它定义为“心一境性”,即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因此,“定”的含义比较宽泛,一切息虑凝心之法都可称之为定。佛教认为,由定可以发慧,即通过修定可以获得正确观悟宇宙人生本质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定”也被译为“止”,“慧”则可译为“观”。由于依“止”而有观,真观必寂然,故佛教中常常“止观”并举,意与“定慧”相近,谓依“智慧”“摄心入定”,又依“定”而观悟佛教真理。由于禅的正审思虑以定为前提,禅自有定止寂静之义,故禅得以名定。《大智度论》卷二十八中说:“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但定却并无思惟审虑之义,故定并不就能名为禅,只有静虑之定方名为禅。故《大智度论》卷二十八又说:“四禅亦名禅,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禅,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 由于“定”的主要特征是“静心”、“息虑”,而“禅”则还包括了在静心息虑基础上的“正审思虑”,具有一定的观想内容,具有“如实了知”的“慧观”作用。因此,佛教所说的“禅”,实际上包含了一般所讲的定与慧、止与观这两方面的内容。所以《俱舍论》卷二十八中说:“诸等持(指“定”)内,唯此(指“静虑”,即禅)摄支,止观俱行,最能审虑。”意思......>>

问题四:禅修有什么好处? 1、禅修能够解压。
行禅一小时, *** 一小时,这样能够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禅修是充电器!禅修时,身心完全放松,心专注在身体的动作或感受上面,每个当下只专注一个最明显的目标,将散乱的心收回。有妄想时就用心标记“妄想”,这样默念几次之后,妄想就自然消失。身体的疲劳很容易消除,但心累不容易消除。人们常说累,主要是心累,因为思虑太多、担忧太多、欲望太多,思想包袱太多!妄想非常耗神。禅修通过收摄眼、耳、鼻、舌、身五个根门,只留下一个意门,捕捉我们的心念,往内看清我们的心究竟在干什么。
2、禅修能够美容。
禅修者需要至少持守五戒,不杀、不偷、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因为持戒,我们的言行变得清净,不会因做错事而有负罪感和懊悔,心变得平静、安详。因为心感到轻安,身体也轻安舒适,全身气血通畅,身体的机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我们的肤色会变得红润、有光泽,整个人显得清新自然,有神采。
3、禅修能够治病。
如果身体有毛病,我们就接受它,不排斥疼痛,也不期望疼痛尽快消失,而是冷静地观察疼痛的感受,通过正念观察,我们能够战胜疼痛,并可能彻底治愈疾病。正念禅修对治疗疾病非常有效!
4、禅修能够开发智慧、断除烦恼。
通过对当下的身心现象保持清醒的觉知,我们的定力会加深,心会变得更加清晰敏锐,能够更加客观冷静地对待人和事。通过持续深入的观察,我们会看到无常、苦、无我的本质,不会再被表面现象迷惑,不会再执着于虚妄的东西。心变得稳定而有力,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正念加强,智慧就会得到开发。我们会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事情,效率更高,生活品质更高,生活更加快乐。最重要的,通过修习观禅,我们就有可能断除烦恼,实现究竟解脱。这是其他运动所不能达到的。禅修是一项心灵的运动,是一项探索心灵、发现自我、认识生命本质的运动。其中奥妙无穷,永远有看不完的新鲜!其他的运动只是帮我们释放压力,暂时使心平静,但并不能增加我们的智慧,只有禅修能令我们智慧增长,并有可能转凡成圣。
5、禅修是积累善业的运动。
禅修者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积累善业。而禅修者因为持戒清净,身心清净,因为如理作意,能保持正念,不善的心就很少生起,生起的主要是善心。长期坚持禅修,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效果和利益不可思议!

问题五:什么叫禅修 禅修也有很多种
1,能令你平心静气,心不浮躁的,,有人称其也是禅修
2,能令你体悟到物质世界虚幻的方法,,也可称为禅修
3,能令你体悟世界本质,生命核心的方法,,就是禅修

问题六:什么是禅修 一.  定义:
禅修,是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逐渐让心灵净化及得解脱自在,使自己向善、向觉悟解脱的方向前进
二.  禅修方法分类:
南传整理的四十一种, 适合不同的根性。传统上,佛教的入门禅修是“二甘露门”,也就是出入息(安那般那禅)和白骨观。北传的加上三种,合称“五停心观”:出入息观、白骨观、界分别观、因缘观、慈心观。后代又发展起念佛禅。
南传的则以出入息观为核心,以白骨观、慈心观、佛随念、死随念,称为四护卫禅
三.  禅修方法:
1、 培养每天定时禅修的习惯,使禅修成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
2、 修习生活禅,把禅修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3、 多参加集体共修活动,多与善知识相处。
4、 参加禅修,深化正念和正定的修习,过一段时期的远离梵行生活。5、 完整修学所有的八正道内容,把禅修建立在正见及戒行之上。
6、 阅读相关佛学书籍,对佛教的教义有正确地理解,使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起来。
7、 尽家庭责任、工作责任、社会责任。加入义工行列;慈心对待自己和他人;善用自己的身心而又不执着自己的身心。
8、 多观察生命的无常、苦、无我,生起出离心。

问题七:十天的禅修课程我学到了什么 在北碧禅修的十天,你可以想象吗, 平均每天,最少有八个小时都是盘腿坐在蒲团上打坐度过。纯木大厅,深蓝色蒲团,白色帷帐,炎热时候喷洒的水露,树叶的声音,鸟的声音,墙上壁虎的声音,身体里血液和气涌动的声音,疼痛的声音,除了老师,没有人的声音。而其实呢,非常好过,我想和我自己相处得不错。很多自信地以为我是有足够的分辨能力的,所以在Goenka老师的Vipassana(内观)理论面前,我总是左右摇摆脑袋反复确认,像麻雀。百度找来说,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内观是通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等无处不在的真理。自然就慢慢离欲,从中可以体验安详、满足和愉悦。说的带着点玄乎,但我这十天尝试做的确实就是这个。头三天,我们被引导做的只是盘坐,将整个mind集中在鼻口气流进出的三角区,用心感受。Goenka说,Vipassana让我们做的,就是让我们同自己相处,观察我们的身体,体会我们的身体,感受每个部位是在怎样运作。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把body和mind分离开。我把mind想得太厉害,我相信信念的力量,只要你想,而body照做就可以了。难道body会有自己的语言吗?难道它会给我回应?又会是怎样的回应?好笑的是,我那么严肃地想了这堆问题,却在晨坐时打起瞌睡了。清晨四点半,坐在蒲团上我总被睡眠导致的突然头下坠惊醒,如果你见过人坐着打瞌睡,你会晓得那还满好笑的。幸好很快这个消失了。这样持续到第三天下午,我感到非常挫败,非常不甘心。我强迫自己安静下来,我总是这样,拖到最后一刻才肯认真。所以当然管用了,我感到我的鼻子在变大,变大,我甚至觉得我变成了一个鼻子!整个三角区都有气流在涌动,到处乱跑,好像在颤抖。那感觉真是太神奇。可能产生或许没法产生的sensation, 我们不要去期待,不要对自己说give me sensation!不要索要,只要用心感受,你的身体会给你。事实证明这好像是真的,但我还是不够坚定,我的mind游离的时候居多,但在集中的几个时刻,我感受到了那样奇妙的sensation,全身。接下来,在我全身都能感受一些模糊的sensation的时候,Goenka又讲了另外一点。对于身体给出的sensation,有一些是令我们愉悦的,有一些是让我们厌烦的,当遇到愉悦的感受,不要craving(索求),遇到不愉悦的感受,不要aversion(排斥),应当始终保持equanimous(平和)。因为你会发现,不管是哪种感受,它们的最大共同特征都是产生,消亡,产生,消亡。比如,当mind达到足够敏锐后能够获得的全身free flow,那样感觉是会很棒,但在感受到之后不要索求,它不会一直存在,而只要你持续全心感受,它亦会再次产生,比如疼痛,麻木这样并不舒服的感受,不要厌恶,接受它们,因为很快你会发现它们亦会消失。听上去很玄对吗,但这两种情况我确实体会到了。我当然有过一直索取,对于血压突然涌来一样持续不断的热流一样的sensation,那是会上瘾的呀。我甚至想,武侠故事里练内功的人是不是也是这样做呢?感受自己的身体,然后利用它。因为他们持续索取,所以最终有人走火入魔鸟。我还想啊,关注我的脚会让它发热,甚至出汗,那么冬天动手动脚的时候我是不是只需focus on the sensation就可以暖和起来呢?环保节能又便利啊亲!Goenka是个极聪明的......>>

问题八:禅修是什么想懂得什么是禅修如何禅修 禅修的方法,理论上也是百千万种样,但是几千年的传承,伟大的禅修导师们通过实践已经将禅修方法体系化。这些方法在网上都可以搜集到,但是一定要跟随一个有足够修为的禅修老师去请教和学习。因为能够写在纸上的文字都没有“心法”,也不能帮你处理禅修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就好像你永远不知道另外一个人喝水的感受一样,无论他怎么描述,你都只能猜想。――猜想是意识的产物,不是“意识观察者”的产物。
禅修者必须明白,他做的是“意识观察者”,而不是感受意识。所以如果一个修禅的人下坐后用“感觉,感受”这样的词语,大谈他在禅坐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那他的心还没有调整到“观察者”的角度,还在意识形态里转圈!
意识就好像屋子里的灰尘一样,只要有一点对“境界”的扰动,其反应作用就会无穷地出现。可是在意识对身体现象、气的运行和境界起反应时,很难分辨出这个反应到底确实是身体、气的运行的现象,还是从意识中衍生出来的事物。比如:禅修者可能潜在的期待身体出现八触的感受,或者轻安的现象,以此来证明这一坐的效果。
因为很难分辨出这些现象的来源,所以精进的禅修者最好不要产生这些分别的念头。因为修行不是为了要搞清楚现象的道理。修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超越意识的无常,觉悟生命的存在。

问题九:禅修是什么意思? 5分 即是以禅定的方式来修行,也即是以定慧等持的方式来修行。
《坛经》云: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问题十:问什么是禅修 禅修是一种工具,好比说学天文,需要高倍的望远镜。学习宇宙与人生的终极智慧,就需要一个灵敏的心灵。
我们平时的心太浮躁、散乱、迟钝,对很多真相茫然无知。例如,我们不能知道自己的情绪的升起、发动,不能观察到身体细微的能量波动,不可能感触到别人的思想,当然更不可能知晓前世因缘、宇宙来往的知识。
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感官体验决定喜乐、好恶。比方说,大多数人喜欢淡蓝淡绿的颜色,爱听悦耳的曲目,爱看帅哥美女等等。我们觉得这是本性,以佛法来说,这是比较可悲的,人类陷在感官触觉里还不知道出离。
好比一条狗,爱吃屎,人类会觉得极其恶心,但是对狗儿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事情,无他,就因为狗的器官告诉他们,大便是香的。就像有的人爱吃臭豆腐臭冬瓜,有的人一看见这些东西就掩鼻而逃。
所以,这样一颗迟钝、被感官缠恋的心,是没法学习佛教智慧,哪怕佛法就在眼前都看不到。因此,学佛第一步,不是到外面找很多书看,而是要修炼这颗心的纯净、灵敏。佛法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心灵迷住了才看不到。擦拭你的心灵,佛法就自然会现前。
当然,不仅佛法,大多数宗教,包括比佛教古老的印度教都有自己的禅修,当然名字各异,比如叫冥想、静虑、气功、炼气、心斋等等。有的宗教没有关于禅修的系统的论著,但是实践中却应用着,比如基督徒至诚的祈祷、念诵,都包含着巨大的心的能量。当然基督徒说这是上帝的威灵,姑且不说这是否是上帝的圣灵,任何人,只要心摆脱物欲的牵缠,都会爆发巨大的能量,这一点,凡夫、天神、佛菩萨都是一致的。
禅修要和正当的宗教的学习结合起来,因为禅修的时候身体的机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比如听到、看到鬼神、未来过去等等。如果没有正当的宗教思想的引导,会搞的走火入魔。这并不是吓唬人。
禅修的方法有很多种,南传整理的四十一种, 适合不同的根性。传统上,佛教的入门禅修是“二甘露门”,也就是出入息观(安那般那禅)和白骨观。北传的加上三种,合称“五停心观”:出入息观、白骨观、界分别观、因缘观、慈心观。后代又发展起念佛禅。
南传的则以出入息观为核心,以白骨观、慈心观、佛随念、死随念,称为四护卫禅。
这些都是禅修的方法,具体的,拙作推荐的禅修书中都有介绍。当然最好能有个合格的老师指导。佛陀曾说,能做禅修老师,除了德行、知见具足之外,如果能有两种神通,将会对弟子禅修有非常好的作用:宿命通和他心通。能观察到弟子的修行根基和状态。
我们现代人,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如何禅修呢。一种简单的,就请一尊你相信的大功德者,比如佛、菩萨、圣人,当然,您如果信任上帝也无妨。但是尽量不要找缺乏认证的神只,诸如有些人喜欢请碟仙、请出马、保家仙、狐蛇之类的,往往被鬼上身,后果可能很严重。
然后,常常清净的和这些大功德主祈祷、礼拜,如同亲友一样的诉说、恋慕。人心心地纯正,那么感应是很强的。所以,我们如果看到真正有修行的人,走近身边都有一种非常喜乐的感觉,很多人由于常常祈祷,声音优美,语言感人,这都是真诚的祈祷的效果。
当然,如果你不信佛不信神,那么可以每天做些简单的平静思想的禅修,每天只要几分钟时间:
每天从紧张的工作间隙中松弛一下,我们可以在电脑前、走廊上、在床上……可以盘腿、可以正坐、可以站着,当然,最好不要躺着,安详的开始禅修。
禅修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念头抓得太紧,轻松寂静的入座,带着一种安详平静,有一点怡然自得的微笑,放松四肢百骸,微微闭上眼。轻轻把念头移到呼吸上,体会那种动荡的念头,逐渐变轻,内心的体会那种心神安放在体内,不再外驰带来的平静美好的感觉,甚至感觉随着......>>


真正的禅修是什么?

诸多种种,皆是禅修所能带来的利益,但都还不是禅修的真正目的。最殊胜的禅修,是对禅修的终极意义有透彻的明了。我可以告诉诸位刚刚踏入禅修之路,甚至已经走了很长的路,甚至已经是开悟的人们,禅修的目的只是:智慧。禅修不是为了开悟,就连开悟都只是附产品,是禅修过程中很大的利益。在禅修的过程中开悟明了本心,获得殊胜见地,依然只是路途中的风景,很美,但不必留恋。真正的大修行者,连悟都嫌多余。他生活中的一切,都只是禅修而已。他随时都会悟,悟无止境。真正懂得禅修真谛的人,回过头看,就连参话头,参公案之类的活动,都不是直指禅修根本目的的办法,当然不失为非常好的方便法。真正懂得禅修真谛的人,其实连开悟都不需要。说出来太简单了,简单到难以置信,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修行人,能相信的,也几乎没有几个。禅修的终极目的是成为佛!我这里说的成佛,不是概念,而是指一种证得无漏的状态。因此真正的禅修,只是开发无所遗漏的观察能力而已!修专注修静定都只是为了开发无上的观察能力而已。所有的智慧,尽皆因观察而生;所有真正有价值的思考,来源于深入的观察。没有观察的思考,都只是妄想而已。没有观察的推理,往往会蒙蔽自己。所谓开悟者,其实无非只是对观察深信不疑,并且对“观察”也有彻底的“观察”而已。实际上如果当下深信应当观察一切,明了一切,并愿意终身致力于日日提升自己由里到外观察一切的能力,利用一切对境来训练自己的观察力,那么你便获得了佛法最深刻的洞见。虽然如此平淡无奇,却是最深的法,少有人能彻信无疑的法。就连一些所谓被印证的开悟者,你都不应该盲信,如果他不是指导你通往深刻的观察的话,只是让你明了了很多道理。你应当赞叹他,但不要以为如此就真正走上了正确的修行。哪怕你了解了很多深刻的佛法道理,如果你不能深信,根本的道路,只是去深入深入再深入的观察,只是培养如是不思而知的洞见的能力的话,你的见地依然是偏的。最直接的路,其实只是致力于向内向外无所遗漏的观察的路上的奋勇前行。如果深信如此,你就会自行渐次看穿我执,法执。不会再为各种花里胡哨的禅修方式所迷惑。一个小孩子,如果能静静地看着半个小时蚂蚁搬家,发现蚂蚁搬家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他就已经是在最深刻的禅修中了!若是能明了如是的真谛,其实你就获得了最根本的佛法洞见!你相信吗?我知道的确难以置信!真彻信无疑的时候,你的心就歇了!


上一篇:沈阳女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