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

时间:2024-10-03 12:22:28编辑:阿星

引爆三国乱世的,是董卓的暴虐无道,还是韩馥的狼子野心?

我觉得引爆三国乱世的是韩馥的狼子野心也有董卓的暴虐无道,两者都包含在内的,毕竟如果凭一个人的影响就能引爆乱世的话,那可不是一下子就很容易能做的事情。董卓这个人的心非常要强,当初还去混过小流氓,不过他是个有文化学识很强的流氓,而且董卓不但才学很能干,他的力量更是惊为天人,也算是以前的武将才干。汉桓帝末年,董卓后来加入了羽林军,这样他就有机会更好的升上去。很快他也因此就得来了出征的机会,当初羌人叛乱的时候,朝廷派了名将张奂,并一路带上了董卓,董卓这个人也是比较厉害,会算计,他们很顺利地就赢了。董卓也因为立下功劳便升了郎中,他把自己得到的赏赐都全部发给自己的手下,其实董卓以前在道上混过,知道要想拉拢人心就得有点付出,他很看讲义气,也喜欢表现自己。后来董卓为了给自己一条能更快的升上官位,就是需要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更加稳固自己的地位,毕竟我们也知道,有了兵权就相当于掌握了整个朝廷的命脉,也更容易助上他统一天下的野心。董卓后来就慢慢的使出手段来拉拢人心,为了让人信服于他,后来他在空中就表面上是正义之面,用一些政治利益来获取宫中大臣的支持。韩馥这个人也是比较阴险狡诈的,有一颗狼子野心,所以他俩结合在一起,这就更快的加进了三国乱世。

引爆三国乱世的,是董卓的暴虐无道,还是韩馥的狼子野心?

以一个人的力量引爆乱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宦官尚且十常侍,黄天也有三兄弟。董卓这个人的心性之强大,恐怕连织田信长都比不上。一、文武双全董卓字仲颖,陇西人,在东汉末年没混过小流氓的,出来都不好意思当军阀,这个流氓有文化,董卓不但有才学,更是臂力惊人,骑射之术上等的武将人才,可见得家里是有培养有期待的。汉桓帝末年,董卓加入了羽林军,羽林是汉武帝所创的特殊部队,惯例一直是从西北六郡的良家子弟中挑选干部,对于西北官员的子弟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高升机会了。当上羽林郎的董卓,很快的迎来出征的机会。当时羌人叛乱,朝廷征召了原本对付匈奴的名将张奂转战西北,并带上了董卓。董卓跟羌人的交情是挺不错的,张奂本就善战,再加上董卓这个地头蛇,很顺利地讨平了东羌。打了一场平乱的大胜仗,合理来说该要再往上高升一下。董卓升了郎中,把朝廷给的赏赐都分发给下属,自己一点不剩。董卓毕竟是道上混过的,义气两个字看得也是挺重。当上郎官的重点,并不是说在皇城里面多好。其实看过几个东汉末年的大人物经历,我们就知道,郎官是外派的跳板。董卓当上郎官大概是西元167年的事,这时候西元已经187年了。董将军最少最少四十岁,其实已经是个中年人了。龟缩的董卓对朝廷诏令一概拒绝,直到何进请他来剿灭宦官才动了起来。二、意外之喜帮助何进,怎么样也是一条飞黄腾达之路。董卓入京,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夺兵权。三国演义搞得我们常以为董卓率了十万大军入京,不过九州春秋说,董卓只带了三千人。这其实说明了董卓本来就是打算来助拳的。而且董卓的背后不久前还有一个监察官,叫做并州刺史丁原。丁原比董卓更早入京,担任执金吾,也就拥有了王城北方的兵权。按后汉书记载,董卓要求士兵趁夜离城,天明又整队进入,反复四五日,让京城的人们认为,董卓是大军源源不绝的开到。一边施展伪报,一边让弟弟去消灭何苗,接管何进的部队。然而负责京城守卫的执金吾丁原也是个麻烦,董卓则是笼络了吕布。综观董卓的人生,这种从内部分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法,确实是董卓所擅长的。接下来最值得董卓小心的,绝对是司隶校尉袁绍跟虎贲禁军中郎将袁术。所以董卓一开始就找这袁氏二少,而不是向袁家家主讨论安排,兵权稳固,政治小事。首位入主京城的军阀董卓,认知非常正确。接着董卓以雷霆手段收拢权力,在宫中恣意妄为大家都很熟了。不过后汉书有稍稍帮董卓平反一下:董卓搞了转型正义,重审党锢之祸中的受害者们,恢复官爵,来获取士族的支持。更拔擢原士族、隐居的低调的都找来任居要职,继而将朝中原本的官员外派当太守刺史。董卓完全相信,只要稳固中央政府,权力仍然可以掌控天下。三、狼子野心后汉书认为反董卓是韩馥为首,且是之前就安排好的阴谋。比起三国志对董卓不遗余力的批评与攻击,后汉书对董卓的罪行可说是轻描淡写。后汉书认为,董卓只是放纵部下未加管束,但他本人算是相当勤政跟重建朝廷。基于董卓早年重义气爱护将士,其实管束不严也可说是情理之中。事实上,引爆三国大乱的,完全就是董卓的分封与韩馥的狼子野心,之后都是套路,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正义或邪恶。而董卓的败亡,并非他的暴虐残忍导致。是他过于相信别人、相信义气。权力未必使董卓腐化,但绝对引起了周遭弟兄们的觊觎。这是一个信任与义气的悲剧黑道挽歌。

历史三国,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应该是没钱才对,根源其实是刘秀当初靠世家起家,导致皇权不下县。
灵帝后期都穷的不得不把禁卫军解散了,不卖官整个朝廷根本运转不下去。说官员捞钱也是说笑,整个朝廷苦兮兮的,最有钱的就是那些买官的和世家子弟,他们都是为了权利当官的,不是为了捞钱。
另外恒帝一生扩土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诛杀外戚权臣梁冀,压制宦官,结束了汉羌百年战争,真不是说笑。“恒”这个谥号可不是瞎取的,辟土服远曰桓啊。
桓帝在位期间,不再重用世家豪门,着重从民间和基层提拔实用人才。大量普通知识分子进入中央,政治风气好转,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后来爆发了党锢之祸……
再说灵帝,13岁继位,当时整个朝廷没有一个自己人,结果他启用宦官不到一年就清除外戚势力、收回权利,鲜卑那位号称有史以来最杰出的首领檀石槐带兵来打汉朝,灵帝派两万骑兵出击,把鲜卑打得大败而逃……
灵帝在位期间,下诏让大儒校正《五经》的文字,刻在太学门外的石碑上作为标准,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并开创了中国历代石经的先河,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
其设置的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在“独尊儒术”的汉代,改变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突破贵族、地主阶级对学校的垄断,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也是有进步意义的。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虽然恒帝、灵帝确实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把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原因全部归结在两人身上,感觉有些片面了。要知道,灵帝继位时的情况可是比刘协还惨!


三国中有哪些人是东汉末年大乱到三国鼎立的见证者呢?

三国里从头活到尾的人有两个,一个叫来敏,一个叫张臶。虽然不怎么出名,但是人家寿命长啊,堪称“三国活化石”。来敏出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和他同龄的人中,最著名的是吕布。来敏的姐夫和益州牧刘焉的表兄弟,来敏在董卓之乱时,也就是公元192年,他27岁的时候,和姐夫一家迁到蜀地避祸,从此在四川渡过一生。来敏对做官不是很感兴趣,他的兴趣在做学问上。所以在益州,一直担任学官,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校正古籍文字。来敏也乐在其中,不参与政治,乐得逍遥自在。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任命来敏为典学校尉,这是一个重要的军职,与儒林校尉一样,算是比将军职位稍低的一个武职。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立刘禅为太子,来敏就做了刘禅的管家,担任太子家令。由于一直在刘禅身边工作,刘禅也很信任他,所以刘禅继位后,将来敏升为虎贲中郎,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备团团长,保卫刘禅的安全。 说实话,来敏是个做学问的人,不是当官的料。他最大的缺点是口元遮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和同僚的关系也很差。就连诸葛亮都难以容忍来敏,所以几次被贬官,但由于刘禅忘不了他之前的工作成绩,所以贬官不久总能又升回来。来敏在蜀汉担任的最大的官职是执慎将军,算是一个杂号将军,没多少实权,但待遇还不错,对于他这种不热衷争权夺利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蜀汉景耀四年(公元261年),来敏去世,享年九十七岁。 两年后,蜀汉灭亡。来敏从黄巾起义活到蜀汉灭亡,一生平平安安,在三国时代很是罕见。也算是一个命运很好的人物了。 还有一个比来敏活得更久的,他的名字叫张臶。张臶比来敏大29岁,出生于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这时候什么曹操,刘备,孙坚都还没出生。

上一篇:表现友谊的名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