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资料

时间:2024-10-03 18:09:37编辑:阿星

满人是哪个族

满人是满族,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满族的人口数为10423303人。民族文化: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族文字创立于16世纪末。宋、金时代,女真人曾有过自己的文字,早期女真文字是从汉字脱胎出来的表词音节文字,但久已失传。16世纪末,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各部后,以蒙古字母拼写满语读音,形成一种新的文字,称为“老满文”。皇太极时期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点,用来区分语音,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

满人是什么民族

满人是满族。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200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关于满族的资料

分类: 社会/文化 >> 民族
问题描述:

节日、习俗、来历等一切都行,只要是满族的资料

解析:

满族,现有人口982.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山东、福建等省区,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通古斯:内蒙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旧称“通古斯”。语族。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17世纪40年代,满族人大量入关以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佛教在其生活中也有影响。



17世纪初,建州女真左卫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创建了八旗制度。1635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废除旧称“诸申”(女真),改族称为满洲,次年即帝位,定国号为"清"。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辽东总兵吴三桂请求清入关镇压,清摄政王多尔衮于当年4月率清军入关,5月进入北京,10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迁都北京,建立了清朝。

居住在农村的满族人,其住房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 ,大门朝南。西间称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以西炕为尊,俗称“万字炕”,供有祖 宗神位,西墙上有祖宗神板。房舍窗户多用纸糊,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听 着母亲的摇篮曲安睡。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欢穿长袍马褂,头顶后留发,束辫垂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脚着呈船形的双鼻皮条布鞋。妇女则多喜穿旗袍,梳京头或"盘盘髻",戴耳环,腰间挂长手帕。满族入关后,满汉服装渐趋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经过不断改进,旗袍的样式逐渐成为直领、窄袖、右大开襟、钉扣袢、紧腰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穿上后既能体现身姿,又可显示女性的高雅大方。

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如猴头菌、人参、鹿茸等大都还是来自满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满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萨其玛"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种。

满族在历史上精于狩猎和征战,因此他们的传统体育项目大都与此相关。清朝历代武举考试的内容就是骑马、射箭和举重。如今骑射已经衰落,但举重一直沿袭至今。此外,还有八旗兵训练中的跳马和跳骆驼。跳马就是在马飞跑时,骑手纵身跳到马背上;跳骆驼有所不同,骑手要从奔跑的骆驼后面纵身而上。摔跤满语称作“善扑”,摔跤时双方两臂交叉、顺肩至腰相互抱住,然后尽力拼摔。如今,这些跃上敌骑、擒拿敌人的军事技巧已变为饶有风趣的传统体育活动。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势”、“空齐”是传统舞蹈,多在节庆的宴会上跳。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称为"莽势";舞者歌唱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叫“空齐”。“清音子弟书”是八旗子弟于18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种只有唱词,没有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词,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

满族在科学工艺方面具有很大的成就。康熙主持编修的《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帝舆全览图》等书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水利专家撰写的《河工器具图说》是中国最早的水利专著;陶瓷专家唐英在清代创立了"唐窑",其工艺奠定了中国现代陶瓷业的基础;复旦大学教授满族人秉志是中国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

满族在文化艺术方面同样是人才辈出,如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五四”以后的著名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此外还有京剧程派创始人程砚秋、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他们都以卓越的成就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满族文化非常发达。入关之前民间文学十分丰富,以神话、传说、歌谣的形式代代相传。入关之后,吸收汉文化的精华,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我们熟悉的有文学名著《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著名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等,他们都以卓越的成就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满族的节日

满族在岁时节日及风俗上受汉族影响最多,因而其节日与汉族大同小异。

春节

满族历来重视春节。春节,又称“过年”,时间是从腊月二十三至翌年正月初五。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都要请灶王爷上天、写大字、做豆腐、吃猪肉、宰年鸡、把面发、贴道西(对联、挂彩、福字),支油炸小食品,同时还要大扫除,做萨其玛,贴窗花、挂笺、送荷包。三十日是除夕,是日,下午祭祀,晚上一宿不醒,谓之“守岁”,接“财神”,挡恶鬼。民间院内于二米高的灯笼杆上挂红灯。宫廷中则从腊月廿四开始挂“天灯”。午夜,全家一起包饺子,饺子中放铜钱,吃到者象征来年吉利。正月初一,合家穿戴一新,晚辈向长辈拜年。初二至初五相互串亲访友,问候新年。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灯节。满族人家在这一天里要挂彩灯、制作冰灯。农村有“蒸面灯”预测来年旱涝、冷暖之俗。东北地区还有做冰灯与闹冰灯的习俗。正月十四至十六一般多举行灯会,并有踩高跷、跑早船、闹秧歌、演灯官戏等各种表演。此外,元宵节,满族也有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与“照贼”

走百病是满族特有的岁时风俗。正月十六日,满族妇女日暮结伴至空地,连袂打滚以脱晦气。入夜,满族的习俗是点燃灯火,提起灯笼照遍屋内庭院各处,称为“照贼”,据说是由金代女真人在这一日纵偷习俗演变而来。

添仓节

正月廿五,满族人家将高粱秸扎成马、锄,放在粮囤上。有的将一盆干饭放在仓里,连添三日,谓之“添仓”,以求丰年。

领龙节

又称中和节。二月初二,满族人家清早以灶灰撒院中,左右作大圆圈,从水缸洒至井边,谓之领龙治水,可保风调雨顺。院中撒五谷杂粮,谓之“打灰囤”,祈求五谷丰登。妇女用棉布制成鸡形挂于室中,以驱虫避害。这一天,男子剪发,谓之“龙抬头”,是以此日又称“龙抬头日”。满族这天要吃的食物通常有龙鳞饼、龙须面、猪头肉。

清明节

满族接受汉族家祭扫墓的节日,每到三月的一天,他们抬供果上祖坟烧纸,添土,此外,“新坟插佛朵,旧坟插柳枝,皆示有后之意”,祭佛托妈妈是满族的特色。

端午节

也称端阳节,因为是五月初五,所以又称五月节。“五月到,插艾蒿”,满族过这个节日最初是为了避瘟防疫,并不是纪念屈原。这天“人家檐端皆插蒲艾,门上悬纸葫芦,食角黍,饮雄黄酒。小儿女劲腕缠五色丝线。又以黄布制小猴、青麻制小帚佩胸际”。角黍即粽子。有的地方还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元节

又称鬼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满族人家扫墓祭奠先人。按佛教中此日为超度亡灵之日,各寺庙举行“盂兰盆会”,燃灯诵经。

七月七节

相传七月七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满族妇女晚上供巧姐,意为七夕乞巧。有的满族人家“卡巧馃”、生豆芽、做发面包子。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又叫八月节或团圆节。晚上,满族人家在院中摆供桌,吃瓜果月饼,拜月赏月。有的地方还玩一种兔面人身、面贴金、穿盔插旗、黄泥捏成的“兔儿爷”。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满族无论宫廷、民间都吃腊八粥。腊八粥源于佛教,因而也叫“佛粥”。主要以黄米、江米、稷米、绿豆、小豆、枣、粟子、果仁等熬煮成粥。“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寓意为获得丰收。

过小年

腊月廿三为过小年之日,这天灶王上天述职。当晚满族家家设桌案摆放米制之糖祭灶神,将饴糖抹在灶王像嘴上,用火烧掉,谓之送灶王爷上天,盼其“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种糖又称关东糖,是东北满族特产。

除上述重要节日外,满族的岁时习俗还有:正月初五“破五”,全家吃面饺曰“捏破”;正月十四“跳跶”;正二月“打油千”(即秋千);三月三日“踏青”,等等。

颁金节

近些年来,在党和 *** 的关怀下,民族文化事业兴起,满族也和其他民族一样欢度本民族的节日。各地的满族同胞将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作为满族的节日。1989年10月,将此节日名称定为“颁金节”。“颁金”来源于满语“颁金毕”,意为“生成、生机勃勃”或“新生、欣欣向荣”之意。这个节日的名称,既是为了纪念本民族称谓的命名,又含有反映满族——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充满勃勃生机之意。1993年11月23日,北京满族同胞首次欢庆本民族的节日“颁金节”。


满族的资料

(一)人口数 : 1990 年:约 980 万 人。 (二)分 布 地 区 : 满 族 ,主 要 分 布 在 东 北 三 省
其 中 以 辽 宁 省 为 最 多。少 部 分 散 居 在 全 国 各 地 各 大 城 市 中 。 (三)语 言 文 字 : 满 族 有 自 己 的 语 言、文 字 。 (1)使 用 满 语,属 阿 尔 泰 语 系 满-通 古 斯 语 族 满 语 支。 有 南、北 2 种 方 言。 由 于 与 汉 族 混 居、交 往 密 切 ,因 而 现 在 满 族 人 都习 用 汉 语,只 有 少 数 偏 远的 聚 居 村 屯,还 有 少 数 老 年 人 会 说 满 语 。 (2)16 世 纪 末,在 参 照 蒙 古 文 字 母 的 基 础 上 创 制 了 满 文。 后 又 在 借 用 的 蒙 文 字 母 上 加 " 圈 " 加 " 点 " ,称 之 为 " 有 圈 点 的 满 文 " 或 " 新 满 文 " 。 由 于 清 代 以 来 大 量 满 族 迁 入 中 原 地 区,在 经 济、文 化、生 活 上 与 汉 族 交 往 密 切,满 族 人 民 逐 渐 习 用 汉 语 文 。 现 在 满 族 人 都用 汉 文 。 (四)经 济 : 满 族 主 要 从 事 农 业。散 居 城 市 的 满 族 人 大 多 从 事 工 业 和 文 化 科 学 事 业 。在 历 史 长 期 发 展 进 程 中 ,满 族 同 胞 对 祖 国 的 缔 造 和 文 化 的 发 展 都 做 出 了 重 要 贡 献 。 (五)宗 教 : 满 族 人 曾 信 仰 多 神 的 萨 满 教 ,现 已 消 失 。 (六)历 史 : 满 族 历 史 悠 久,可 追 溯 到 2 0 0 0 多 年 前 的 肃 慎 人。 肃 慎 人,是 满 族 的 最 早 祖 先 。 其 后 裔 称 靺 昌" 、" 挹 娄 "、" 勿 吉 " 等,他 们 一 直 生 活 在 长 白 山 以 北 的 黑 龙 江 中 下 游、乌 苏 里 江 流 域 的 广 阔 地 区 " 黑 水 靺 昌”是 满 族 的 直 系 祖 先, 后 发 展 为 女 真。 辽 、宋、元、 明 几 个 朝 代 称 " 女 真 " 。 12 世 纪,建 立 了 金 朝。1583 年 努 尔 哈 赤 统 一 了 女 真各 部,以 女 真 人 为 主 体 融 合 了 部 分 汉 人、蒙 古 人 和 朝 鲜 人,形 成 了 一 个 新 的 共 同 体 - 满 族 。创 建 了 八 旗 制 度,创 立 了 满 文,并 于 1635 年 定 族 名 为" 满 洲 " 。 八 旗 制 度 具 有 政 治、军 事 和 生 产 三 方 面 的 职 能,成 为 满 族 社 会 的 根 本制 度。1636 年,皇 太 极 称 帝 ,改 国 号 为 清 。1644 年,清 军 入 关,清 朝 成 为 中 国统 一 的 中 央 集 权 的 最 后 一 个 封 建 王 朝。1911 年,辛 亥 革 命 后 称 为 满 族。 满 族 人 对 中 国 的 统 一、疆 域 的 开 拓、经 济 文 化 的 发 展 都 做 出 了 重 大 的 贡献 。 七)服饰 : 满 族 历 史 悠 久,文 化 发 达。 其 服 饰 高 雅 华 丽 ,在 我 国 民 族 服 饰 文 化 中 独 树 一 帜,历 史 上 曾 对 我 国 的 服 饰 发 展 有 过 很 大 影 响 。 (1) 满 族 统 一 衣 冠 : 努 尔 哈 赤 在 统 一 女 真 各 部 落,建 立 后 金 政 权,推 行 八 旗 制 度 以 后,满 族 人 均 在 旗 ,故 他 们 所 穿 的 袍 服 便 称 为 " 旗 袍 " 。 满 族 贵 族 入 关 统 治 全 国 后 ,清 太 宗 皇 太 极 认 为 清 朝 帝 王 应 当 维 持 本 民 族 的 生 活 方 式 和 传 统 习 惯,尤 其 是 维 持 统 治 者 的 民 族 标 志 的 服 饰 制 度,以 此 作 为 固 国 之 本 。 于 是 便 著 手 制 定 和 完 善 清 朝 的 衣 冠 制 , 并 三 令 五 申,不 许 亲 王 大 臣 学 汉 人 穿 褒 衣 博 带 、宽 袍 大 袖 等 。 要 求 在 宫 廷 里 的 侍 女 奴 仆 都 著 满 族 服 装 ,汉 人 成 年 男 子 衣 著 发 式 必 须 遵 从 满 族 的 习 惯 , 只 有 在 死 后 入 殓 殡 葬 时 方 可 用 汉 人 衣 冠 。 (2) 白 色 象 征 吉 祥 : 满 族 有 尚 白 习 俗,以 白 为 洁,白 色 象 征 吉 祥 如 意,所 以,他 们 常 在 红 色 或 其 他 颜 色 的 旗 袍 上 镶 有 白花 边 。 (3) 妇 女 梳 髻 脖 子 不 转 动 : 在 满 族 的 服 饰 中,头 饰 很 有 特 点 。过 去,男 女 都 要 留 头 发 、结 辫。妇 女 发 型 富 于 变 化,同 男 子 一 样,成 年 后 留 发、结 辫,或 绾 或 髻。 髻 的 名 称 和 式 样 也 有 多 种,其 中 两 把 头 最 有 特 点 ,流 传 至 今。 两 把 头 即 将 头 发 梳 理 整 齐 后,束 在 头 顶 上,然 后 分 成 两 绺 ,梳 成 一 个 横 的 髻, 再 将 其 余 的 头 发 梳 成 一 个 燕 尾 形 的 扁 髻,压 在 颈 脖 的 后 面, 行 走 时 脖 子 不 随 意 转 动 , 与 旗 袍 相 配 是 很 协 调 ,显 得 庄 重 、高 雅 。 (4) 一 耳 戴 三 环 : 上 层 社 会 的 妇 女 对 头 饰 很 讲 究 ,不 仅 要 戴 钿 子( 一 种 青 绒 、青 缎 做 成 饰 有 珠 翠 的 头 冠 ),而 且 要 插 上 各 种 各 样 的 服 饰,如 压 髻 针 、花 针、大 耳 挖 子、小 耳 挖 子 等, 习 惯 于 一 耳 戴 三 环 。 现 在 东 北 地 区 的 满 族 妇 女 仍 保 留 著 这 种 古 老 的 习 俗 。 (5) 马 蹄 底 的 花 盆 鞋 : 满 族 妇 女 还 擅长 刺 绣 ,她 们 喜 欢 在 衣 襟、鞋、荷 包 和 枕 头 等 物 品 上 绣 花 卉 、 芳 草 、 鹤 鹿 、 龙 凤 吉 祥 等 图 案 。 鞋 为 木 质 底 ,底 高 达 1 5 至 2 0 厘 米。其 底 上 宽 而 下 圆,形 似 花 盆 , 俗 称 " 花 盆 鞋 " 。 底 的 中 部 盘 成 马 蹄 式 ,踏 地 时 印 痕 如 马 蹄 , 也称 " 马 蹄 底 " 。 (6) 本 世 纪 3 0 年 代,满 族 男 女 都 穿 直 统 式 的 宽 襟 大 袖 长 袍。女 性 旗 袍 下 摆 至 小 腿,有 绣 花 卉 纹 饰 。 男 性 旗 袍 下 摆 及 踝,无 纹 饰。 40 年 代 后 ,受 国 内 外 新 式 服 饰 新 潮 的 冲 击,满 族 男 性 旗 袍 已 废 弃,女 性 旗 袍 由 宽 袖 变 窄 袖 ,直 筒 变 紧 身 贴 腰,臀 部 略 大,下 摆 回 收,长 及 踝 。 逐 渐 形 成 今 日 各 色 各 样 讲 究 色 彩 装 饰 和 人 体 线 条 美 的 旗 袍 样 式 。(八)婚 俗 : 满 族 婚 礼 既 带 有 本 民 族 浓 厚 的 特 点 ,又 融 合 了 不 少 汉 民 族 的 风 俗 礼 节,一 般 要 经 过 以 下 程 序: 2007-03-29 18:32:19 补充: home.kimo/geochinese/c15
满族简介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 0 0 0 多年前的肃慎人。肃慎人,是满族的最早祖先。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女真"。长期生活在长白山以东、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1 6 世纪后期,努尔哈赤崛起,以女真人为主体融合了部分 *** 、蒙古人和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满族。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是1 6 世纪末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的。后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加"点",称之为"有圈点的满文"或"新满文"。由于清代以来大量满族迁入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与汉族交往密切,满族人民逐渐习用汉语文。 满族主要从事农业。散居城市的满族人大多从事工业和文化科学事业。在历史长期发展进程中,满族同胞对祖国的缔造和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旗袍是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服饰橱窗里,享有很高的盛誉。它是从满族古老的服装演变而来的。旗袍,满语称"衣介"。古时泛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男女穿的衣袍。清初衣袍式样有几大特点: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在满族南迁辽沈,入中原后,与汉族同田共耦,受汉族"大领大袖"服饰的影响,由箭袖变成了喇叭袖,四开衩演变为左右开衩。4 0 年代后,受国内外新式服饰潮流的冲击,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逐渐形成今日各色各样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女的体形和贤淑的个性、民族的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朵一奇葩,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 .geocities/lily_lau20012001/kepo2←←(唔够位)
参考: .geocities/lily_lau20012001/kepo2


满族和汉族有什么区别

1、分布区域不同

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



2、语言不同

满族的语言是满语,一般认为满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作为一种官方文字,在清代长期使用,一度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文字,留下了大量档案资料,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

汉族的语言是汉语,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



3、服饰不同

满族男子的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满族少妇穿宽大的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有花盆底和船形底等样式。早期,富人多穿麻布衣服,穷人用狍鹿皮为衣。进入辽沈以后,贵族富人穿绸缎,平民则着布衣,服饰也等级化了。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男子所服的坎肩等至今仍有沿用。

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各个朝代,对服饰的颜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汉、唐、宋,定为赤色为宜。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



4、民族信仰不同

满族曾信仰萨满教。汉译为巫师。满族的萨满教兼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偶像崇拜四重含意,故崇拜的神祗既多又杂。祭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宫廷与民间之别,富者与贫者之别及地区之别、家族之别。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自汉代以来及至近代多种外来的宗教,如佛教、祆教、摩尼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都有一部分汉人信奉。道教虽然是汉族历史上形成的宗教,也不是全民族每个成员都信奉。


满洲人是哪里人

满族人亦称为满民、满人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满族人分布: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千百年来满族人的先世曾两次人主中原,大量山东、河北的汉人,也陆续不断地去闯关东,致使满、汉人民长期杂居共处,彼此之间在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上互相融汇,似乎己经难于分清满汉了,但是,还是可以通过家谱来进行区分满族人和汉族人。人口比例: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的人口数量为1041.058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77%,少数民族人口的9.28%。省级行政区中,辽宁与河北的满族人口超过百万。其中辽宁省有满族533.6895万人,占满族人口的51.26%,占辽宁省人口的12.20%,为满族人口的主要集中之地;河北省有满族211.8711万人,占满族人口的20.35%,占河北省少数民族人口的70.80%。吉林、黑龙江、内蒙和北京的满族人口超过十万;天津、河南等17个省级行政区各有数万;安徽、福建等7个省级行政区各有数千;西藏自治区的满族人口最少,为153人。在辽宁、河北、黑龙江和北京,满族为第一大少数民族。尤其在辽宁、河北、黑龙江三省,满族占当地少数民族的比例超过50%;在吉林、内蒙、天津、宁夏、陕西与山西,满族为第二大少数民族;在河南、山东与安徽则位列第三。

满洲人是哪里的人?

满洲人是指黑龙江,吉林人。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一直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以渔猎为生,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族,辛亥革命之后,满洲改为满族。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1616年在统一建州女真各部之后在赫图阿拉称汗,史称后金,这是清朝的前身。满洲人地理意义:满洲和辽东、关东、关外、东北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很大差别。春秋时期燕国在东北建有辽东郡、辽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燕国故土建立辽东郡,大体范围即辽宁省的一部分,秦代长城东起点即为辽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修建山海关,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关东、关外来指代。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满洲既是族称,也是地理概念,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满洲称谓。站在历史学角度来看,满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满洲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大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包括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辽东是满洲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广阔的满洲地区。历史上的辽东一度包括汉四郡。狭义的满洲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

上一篇:好看的古装神话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