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亡来又是谁

时间:2024-10-05 21:46:21编辑:阿星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出自唐代罗隐的《西施》。原文: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译文:国家兴亡衰败自有其时运,吴人又何苦埋怨是西施使他们国家灭亡的呢?如果西施知道怎样颠覆吴国,那么后来让越国灭亡的又是谁呢?西施原名施夷光,她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美女,也被称为“西子”。西施出生于越国绍兴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后裔生活在浣纱溪畔。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溪。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当年越国选美,西施名列榜首。在进京途中,行人争相围观,结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难行。护送西施的越国相国范蠡,见此盛况,心生一计,索性叫西施住进路旁旅社的一幢华丽小楼,而后四处张榜欲见美女者,付金钱1文。告示贴出,四下轰动。西施登上朱楼,凭栏而立,飘飘然似仙女下凡。观赏者排成长龙,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两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厌。几天下来,范相国所得金钱无数。进京后,他把这些钱都交到国库,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范蠡的举措,不折不扣地为后代的“美女经济”开了先河。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土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缪,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赏析: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上一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读诗目录

自古红颜多祸水,古人很多时候会将亡国的事由安在红颜头上。

古有周幽王,为得佳人倾城笑,哪怕烽火戏诸侯。

后有吴三桂,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天一怒为红颜。

国外有特洛伊,木马缘由红颜起,城毁人灭一场空。

可真的是这样的吗?诗人罗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小小女子西施如果真的懂得怎么灭亡吴国,那么越国的灭亡又应该怪罪那个红颜呢?

一个简简单单的反问,道出了将亡国的罪责放在一个女子身上是多么的无聊。


上一篇:妹控游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