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课件

时间:2024-10-09 08:37:32编辑:阿星

第一课《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下面是第一课《长江之歌》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题 解]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引读。   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   5. 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精彩片断   生:(举手)老师,我有一个地方很不明白。   师:(微笑地)噢,请讲。   生:(读课文)“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这里,“巨浪荡涤着尘埃”,“涛声回荡在天外”我感觉太深奥,怎么也搞不明白!   师:(忍不住笑了)是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呀!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它。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句,四人小组再讨论讨论,等会儿把你不懂的和读懂的都说出来。   (众生品读,讨论)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老师,“荡涤”是什么意思?   生:“荡涤”就是“洗”的意思。   生:我知道“巨浪荡涤着尘埃”的意思。“巨浪”就是指浪很大,巨浪把尘埃全部洗掉了,长江水就一定很清澈了。 (众生笑)   师:(微笑着)是这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再换个角度想一想。   生:我觉得不是这样,我认为长江荡涤的尘埃,应该是长江两岸景物上的尘埃,长江一路走来,将一路的景物洗刷一新,让人感觉到处是清新的,充满了生机。   生:我同意他说的,因为文中说“我们赞美长江”,为什么要“赞美”,就是因为长江是为别人服务的,它让一切充满了生机。(众生听得聚精会神)   师: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深度,老师佩服你们,你们还读懂些什么呢?   生:老师,我现在已理解了“涛声回荡在天外”这一句的意思,这是说“涛声很大”。   生:老师,这一句我是这么理解的。长江向未来奔去,声音响亮,充满力量,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大家联系第1节,长江的这种精神、这种力量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什么?

《长江之歌》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长江之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长江之歌》教案请关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长江之歌》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邓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 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 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长江,激发情趣   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指幻灯片说:这就是长江)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   3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4你知道这首歌吗?你知道有关这首歌的什么?   5介绍《长江之歌》的来历。   这首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唱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想不想欣赏一番?(慢慢把音量放小,随着话语的结束伴奏旋律逐渐消失)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了解歌词边来欣赏这豪迈奔放的歌曲。(播放女高音独唱《长江之歌》)。   2 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好。   三、检查交流   1首先,你要读好这些字的字音。(出示幻灯片)   2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3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感情朗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四、带着问题学习探究   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在文中作者说——(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一) 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 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   (3) 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指导朗读: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二)精读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导朗读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5)指导朗读第2节。   (6)指导背诵第2节。   五、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引读: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3、朗读交流,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   六、总结背诵   1全诗饱蘸赞美之情,讴歌了长江的外在特点和丰富内涵,引发我们无穷的遐思,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背诵《长江之歌》。   2作业:练习写诗句: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背诵《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教案【二】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涵,培养预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反复吟诵。   2、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1、《长江之歌》的音乐磁带。 2、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3、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情和豪迈。《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出示“歌“的解释:A、唱歌。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颂扬。(选择后解释题目的意思)   (3)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   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三、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哺bǔ 涤dí 埃āi 灌ɡuàn 溉ɡài   (2)词语:灌溉 哺育 尘埃 荡涤 气概 春潮   (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   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指导朗读中心句。   4、质疑:(1)如果诗歌仅有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如何?(2)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来赞颂长江,那么诗人谈了长江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回去后翻阅有关长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五、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乳:左右基本等宽。 灌、溉:写得要紧凑。   2、学生练字,老师指导。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写本课词语。   2、判断:(1)“涤”就是洗。( ) (2)乳“的部首是“ ”( )   (3)“尘埃”的拼音是“chénɡ āi”( ) (4)“哺”的声母是“L”( )   3、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朗读。   (3)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思考:①“你”指谁?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显得亲切)   ②发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发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③哪些词语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4)指导朗读:你觉得该如何把这段读好?(指名学生练习后范读)   (5)小结:长江如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3、细读第二段   (1)听第二段的录音,你会围绕中心句提问吗?(在这一段中,哪些词句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2)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长江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长江依然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   三、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   2、播放《长江之歌》,学生学唱。   四、了解诗的特点:   1、压韵、整齐、精练。 2、古诗与现代诗的异同。   五、课堂作业:阅读训练《长江之歌》课内部分。 练习背诵课文。   六、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和阅读训练。

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小精灵儿童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   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   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五环节:效果评价,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阅读热情,用时10分钟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的“我手写我心”形式,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因此,该课文的学习,我积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实现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共同提高,并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蟋蟀的住宅   热爱生活:科学 精致 舒服   伟大的工程   不辞辛劳:柔弱简单——浩大壮观 语文说课稿 篇2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成孰的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下面结合我对这堂课的理解,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知识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索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以这个理想目的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我的课上提倡学生们的自读感悟,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如在学习地球爷爷的话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是我朗读了一遍,然后问学生,你们在听老师的朗读以后,你们听懂了什么?这样能把学生对这段话的理解讲出来,如果还有一定难度没有讲出来的,我就适当地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知识来自生活,我们的课堂更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我在学习小猴请小兔吃桃子的话的前面,安排了一个说话训练,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想如果你是小猴,你会怎么样请小兔吃桃子呢?这样就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在交际上的一些礼仪。另外,在学习地球爷爷的话的时候,我注意与学生们的实际相联系,问问学生还知道地球爷爷的手能干什么吗?激发起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我在课堂上是放手让学生学的,在初读课文阶段,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的,然后就是卡片反馈检查,由于这课的生字比较简单,所以没有花很多时间。   4、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   课文是从儿童熟知的“手”入手,引出地球爷爷也是有“手”的,而且是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识字8》是第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本课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文。   针对课文的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后,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谚语的意思,初步感受谚语的美;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主动地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   教学重点为: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引发学生主动留心身边科学的兴趣。   二、说教法   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这篇谚语的内容较深,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我以学生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感悟、去探索、去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富有童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画中理解词语:在议中感悟句意;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境;在说中训练语言;在评价中激活思维。创设一种言、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运用“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议一议、贴一贴、读一读”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学习合作。学生不仅领悟谚语的意思,学会读懂句子的方法,而且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四、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选准切入点,激发兴趣   1. 选取农村儿童大多知道的两个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眨眼就来到。”导入新课,由于贴近学生生活的认知水平,既能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谚语同自然现象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在理清文章的思路(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之后,以“读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能难倒你的伙伴,难倒老师”为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同时,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快乐。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句子的学习。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生的一个个问题像一块块磁铁一样吸住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觉自愿行为。   (二)学生探索的过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设创各种途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知识的获得有自己体验的过程。为此,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学习,随机运用下列方法,因学用法。   1. 画一画。(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①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画一画“娥眉月”“月团圆”。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相解释农历、娥眉、团圆。孩子觉得这个规律既有趣、又亲切。②搞清“一年有十二个月,哪个月初三、初四的月亮像娥眉;哪个月十五、十六的月亮又大又圆,从中使学生懂得:普通的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人们长期观察的结果,③“你认为初三初四的月亮像什么?十五十六的月亮又像什么?说出你的发现。”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想象,学生就会把作者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把课文的语言材料加以延伸运用。学生的语感得到深化、内化。④指导朗读读出对新月、圆月的喜爱。   2. 做一做。(朝看太阳知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学生对北斗了解的太少,因此,让学生观看北斗星活动的投影片,了解北斗,简单介绍北斗星的指向。通过“做一做”,借助太阳、北斗图,分辨方向。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的思考、朗读奠定基础。学生真切地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就能发现。   3. 议一议。(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①教师故意出错。“老师也喜欢这句话,也想读读可以吗?”教师读的过程中,故意丢掉“低”字,以此引出争论:有没有“低”是不是一样?让学生通过再读句子及与同伴地探索,理解“低”字的重要。②让学生在图上贴蜻蜓,检查学生对“低”的理解,使学生明确“江湖畔”的意思,理解句意。“低”字的处理,抓住了这句谚语的关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4. 演一演。(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这句谚语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我采用以下方法突破难点:①先出示上半句,明确谚语写的是谁,在句子下板书:大雁。再让学生自己解释“北飞”“天将暖”,教师随机在句子下板书:   大雁 北飞 天将暖   大雁 往北飞 春天   最后用句卫子下面的词语排列句子,达到理解句子的目的──春天。大雁往北飞。②总结方法,运用方法,学生自己来学习下半句。③通过老师的疑问“春天大雁往北方飞,燕子往哪儿飞?秋天,燕子往南方飞,大雁往哪儿飞?”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懂得:大雁和燕子都是候鸟,春天一同飞向北方,深秋一同飞加南方。④演一演。“春天到了,大雁和燕子开始起飞。请问,你们去哪里”“深秋,你们又去哪儿呀?”让学生以自己创作的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从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5. 读一读。(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这个句子浅显易懂,只要学生读一读就能理解。   (三)朗读课文,提炼升华   1. 在小组里展示自己。再给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保证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并提出要求:背下你最喜欢的一句谚语。如果你有本领,也可以背下你喜欢的两句、三句。目的在于:一是在读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二是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让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 小结。谚语是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的'规律,也是科学知识。这些规律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不信,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一场春雨,十场春雨。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要穿单。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我们不仅学会了谚语,而且会编谚语呢!我们身边真的处处有科学!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3. 向自己的小伙伴介绍自己收集的谚语。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课标   从课程总目标、本册教材内容标准两方面说。   (一)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分别是:   1、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3、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   4、在语言发展的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体现工具性的目标是: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习汉语拼音,学说普通话。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4、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6、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以上课程总目标的制定,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   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四方面来说。   (1)汉语拼音教学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品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254字,会写其中的126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的教学要求是: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是: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意见。    二、说教材   我将从教学内容、编排体例,编写特点,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三方面说。   (一)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体例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几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认识新同学。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0课,包括21个声母,6个单韵母,18个复韵母,和15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学习。然后是识字(一)、12篇课文、识字(二)、5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识字9-10个。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254个常用字,写其中126个笔画简单的字。   17篇课文分作三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积累与运用,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识字和课文单元后面,使他们在创设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二)编排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出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强了趣味性、及早获得了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的积累与运用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2、科学性   汉语拼音、写字、认字、阅读的编排都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全册要求认字334个,识字的编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文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38个生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生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的基础。   3、时代性   这册教材体现了人文性,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例如《做操》、《马路上》体现了孩子们劳动的生活情操。此外,古诗、诗歌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的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学习认字、拼音。在连、涂、画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三)、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横向式整合。   教材采用多种形式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在教材中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计划的安排在一个有机整体里,以汉语拼音为例,每一课都安排了精美的插图,随情境图出现了一些拼读儿歌和音节,这样学生在学习拼音时也认识了生字,把学习拼音、识记生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2、纵向整合。   本册教材的制定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以汉语拼音为例,本学期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读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韵母、声母、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说普通话。到了一年级的下学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认识大写字母,巩固拼音的要求,在以后学习中,继续依靠拼音学习生字,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充分实现了语文课标设计的整体性,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说教学建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及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建议在一年级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精神的集中和轻松愉快的体验并存于整个课堂,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快乐课堂”。   下面我以“情景教学为主线”介绍我对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1、“汉语拼音教学”,建议创设通话情景,教学过程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和识字教学相结合,增强课堂趣味性。   2、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教学建议在情境中识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语言描述和动作体验对写字笔画、笔顺进行指导。例如对笔画“撇、捺”的指导,可以形象的把“撇、捺”比喻成人体的胳膊,书写这两个笔画时。要想胳膊一样自然的舒展开,要不然就会很别扭,孩子们通过夸张的缩胳膊、耸肩体验到了对笔画的正确书写。   3、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的“形体表演法’,及声音、表情、动作为一体,以达到一种生动、形象的再现情景效果。例如《做操》一课,反复的形体演读,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速的背会课文。   4、口语交际教学。   建议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恰当运用插图,发挥图画作用,教师积极参与,形成有效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语文说课稿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5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字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 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分页标题#e#    1、导语:   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 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 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 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分页标题#e#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来源   《行道树》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   二、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描绘了以制造清新,献出浓阴和迎接光明而自豪的行道树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本文还通过行道树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类的无知行为对比, 表现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人生哲理。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新,凝炼。精辟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教学时应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联系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是七至九年级这一学段的起始阶段。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一切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期盼,但又住住仅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表现在语文学科,就是只满足于对字词句的理解,而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认识不足。因此要借助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组织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从事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再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认为本文应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有感情朗读全文,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研究的习惯,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的情感,知道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学习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其中朗读、体味、领悟是学习的重点,理解无私奉献者形象是学习的难点。   五、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1、教法设计   ①情景创设法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把握与学生知识水平和情感的贴近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   ②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的重要方法。要通过学生默读、朗读、赏读、品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启迪。   ③对话互动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中心,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建构文本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学法指导   ①圈点批注法 通过画一画、勾一勾、圈一圈、注一注,养成读书就动脑动笔的习惯。   ②探究阅读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提出疑问,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设置情景:炎炎夏日,当你走在光秃秃的道路上你的感觉是什么?烈日当头, 当你走在城市的水泥路面上时,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呢?   2、多媒体显示行道树,学生用优美的词语形容,揭示课题。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初步感知行道树的作用,形成与文章感情相一致的价值倾向;同时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课前预习 对照导语,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词典正音释义。运用文中优美词语,写一段表意完整的话,课堂交流。   2、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写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谈整体感受。   [引导学生逐步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片段练习,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明确学习方向。并让学生逐步养成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三)赏读课文,感悟情感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喜欢的句子和语段并在旁写上感受。   2、学生朗读喜欢的句子和语段(朗读时要说出欣赏的理由)其间可用学生赛读,师生赛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发音、停顿、语速、语调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自由提问(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问题,中间可启发学生找出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并理解它,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文章表达方法的思索)   2、找学生代表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堕落 ”一词应如何理解?②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③、“忧愁”和“快乐”是否矛盾?为什么?④、“神圣”、“痛苦”和“深沉”的含义是什么?⑤文章运用了几处对比?有何作用?然后学生分组讨论。   3、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纸条的形式交给老师,再在全班集体讨论。 语文说课稿 篇3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的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本文以拟人手法写来,如同一位长者在娓娓动听地讲述故事,显得非常亲切。学生从文本中汲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本所要言说的精神价值——勤劳能创造美好生活,好逸恶劳终将一事无成。   文本很有意思,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尾,而是留下一个空白——那只懒惰的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有什么改观呢?对于学生而言是个很感兴趣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则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节点。    [学情解剖]   1、《两只小狮子》是第二册第七组的第2篇课文,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一些学习课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如能采用各种方法识字,能分角色朗读等。再加上本文故事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主角又是许多孩子在动画片《狮子王》中接触过的“林中之王”——狮子。所以孩子们读起来预计问题不大。   2、尽管孩子们都喜欢看《狮子王》这一动画片,但对于狮子的生活习性知道得可能很少,所以教师可以适当介绍。   3、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在入学前大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我想他们对故事富有的教育意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目标表述]   通过上述文本特点的阐述以及一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情况,我从新课程目标表述的三个维度拟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识记,交流等多种形式熟练地认、写生字。通过观察画面、分角色朗读、拓展想像等加深对不同角色的了解,体会狮子妈妈的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阅读这种童话故事,愿意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喜欢文中的勤狮子,为懒狮子担忧,希望它能改正。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词语,这是由一年级识字特点所决定的。难点显然是让学生明白狮子妈妈说的话的道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把带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上得既生动活泼,又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领会文中的教育意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就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理念,采用当小配音员、小劝说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    [教法学法]    1、主题研讨,情境探究法。   《课标》指出:阅读既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效对话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学生就能在这个舞台上去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和自由创造。教学过程中,抓住“你喜欢哪只小狮子?为什么?”、“给无声动画配音”、“当当狮子妈妈”“当小劝说家”这三个主题,引导学生从研读到体会。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    2、媒体运用,直观形象法。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学习,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认识生字,会写其中的“练“、”习“等。   第二课时,深入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明白文本所要告诉的道理。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习《两子小狮子》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2、齐读《两只小狮子》   3、师:瞧!两只狮子来了,请你和他们打个招呼。   (课件出示两只小狮子的图片)   [简要评析:当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佩服的狮子王来了,个个都很激动,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跟小狮子打招呼,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放松自己,有利于更好的学习。]    二、自读感悟,交流分享   1、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师:说说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懒狮子 勤狮子   3、师:你们喜欢哪只小狮子?为什么?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相机板书:苦练本领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指名读。   [简要评析: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是多元化的,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雷波特。《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读法,如上述例子:生1突出的是小狮子练习本领的时间久,生2突出小狮子的本领多、难。]   4、师:想不想看看小狮子是怎样练习本领的?   (课件出示:狮子练习、滚、扑、撕、咬的画面)   师:看了以后你有什么话想说?   师:在小狮子练习各种本领的时候,他碰到了许多困难,请同学们想像一下,他会碰到哪些困难?   (此时,同学们的情绪非常高涨,进行各种猜想。)   5、师小结:是啊,面对碰到的各种困难,勤狮子都不怕,敢于向困难挑战,坚持练习本领,我想他肯定能成为一只真正的狮子。那另一只小狮子是怎样做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什么也不干   6、课件出示句子:(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a、指名读。   b、师: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读得很棒?   7、齐读第1、2自然段。   [简要评析: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想像,鼓励求异和探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读读演演,感悟内化   1、师:钟老师读了第3段到第6段以后,我就和一位老师制作了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等会儿来评评老师制作的动画片怎么样?   2、学生自由读3-6片段。   3、看动画片。(课件出示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无声动画片)   4、看后指名评一评。   5、师:就像刚才同学说的,没有声音,就算有最美的画面,也成不了一段好的动画片,那现在请大家当一回配音演员,给这段无声动画配音。但要做一名好的配音演员,可不容易,想一想该怎样做?(读好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   师:说得真棒!请在大家用“ ”划出小树说的话,用“ ”划出懒狮子说的话。(指名学生回答并出示句子)   6、学生自由练读,师巡视。   7、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评价,必要时教师加以范读)   8、找好朋友对练。   9、多媒体放无声动画,先指名三对好朋友配音。师生评议。   [简要评析:此时的表演(配音),学生会用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中的角色,用全部身心展示自己对角色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与理解,努力把音配好。通过配音,给学生提供展示成功的舞台,让学生在合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文本对话,互动学习   1、师:小树劝不了懒狮子,她想小朋友来劝劝懒狮子,你行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   2、师:狮子妈妈听了同学们的话,她也很着急,决定和懒狮子谈谈。谁能来当当狮子妈妈,读好她的话。   3、指名读。(师点评,如:你是一位亲切的妈妈,你是一位温柔的妈妈等。)   4、男、女生比赛读   [简要评析:以“小树劝不了懒狮子,她想小朋友一定行!”进行互动,从而使学生感悟到课文要表达的意思,把学习语文与培养良好的品质巧妙地结合起来,没有留下丝毫教育的痕迹,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却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词语积累   1、师:这课有几个词语很有趣,我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懒洋洋,慢吞吞)   2、看图片猜词。课件出示画面(金灿灿的油菜花,胖呼呼的小男孩,红通通的苹果,绿油油的秧苗)   3、能自己说一个或几个吗?   [简要评析:多积累,多阅读是新课程提出的语文课堂要求,学生在迁移中说出许多词语,很有成就感。在积累词语的同时注重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渐渐有所提高。]

上一篇:鳄鱼恤男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