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风栉雨是什么意思?
沐风栉雨的意思是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栉风沐雨(拼音:zhìfēngmùyǔ)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天下》。
成语出处:
战国·庄周《庄子·天下》:“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用法: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状语;含褒义。用来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运用事例:
三国·魏·董昭《议丞相进爵九锡与荀彧书》:“今曹公遭海内倾覆,宗庙焚灭,躬擐甲胄,周旋征伐,栉风沐雨,且三十年。”
唐·魏徵《九成宫醴泉碑铭》:“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
宋·王禹偁《郑渠铭》:“世有昏垫,则奠山濬川,栉风沐雨以治之。”
近义词:餐风露宿。
栉风沐雨是什么意思?
栉风沐雨的意思是: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栉:梳头发;沐:洗头发。成语拼音:zhì fēng mù yǔ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出处翻译:大雨浇湿了头,大风吹乱了头发。成语用法:栉风沐雨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餐风露宿扩展资料近义词餐风露宿成语拼音:cān fēng lù sù成语解释:餐:吃;宿:睡觉。在风中吃饭;在露天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艰辛。也作“露宿风餐”、“风餐露宿”。成语出处: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出处翻译:六百里地都是在风中吃饭,露天过夜,明天就可以用南江的水饮马了。成语用法:餐风露宿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旅途生活艰辛。成语正音:宿,不能读作“xǔ”。成语辨形:餐,不能写作“濩”。成语辨析:餐风露宿和“栉风沐雨”;都可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中的艰辛。但餐风露宿偏重在生活;“栉风沐雨”偏重在劳动、跋涉;并有顶风冒雨之意。近义词:跋山涉水、风尘仆仆反义词:席丰履厚、悠哉游哉成语例子:他离开家后,餐风露宿地赶路,十分辛苦。
栉风沐雨怎么读?怎么理解?
栉风沐雨,汉语成语,拼音是zhì fēng mù yǔ,意思是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栉:梳头发。沐:洗头。出自《庄子·天下》。近义词:风餐露宿。成语故事:墨子称赞说:“从前大禹治水时堵塞洪道,疏通长江黄河并使四夷九州沟通起来,整治的大河三百条,分支河道三千条,水渠溪流不可计数。大禹亲自抬筐挥铲,终于汇聚地面的水而使它归入大江河。劳苦奔波累得腿肚子消瘦,小腿上无毛,淋着暴雨,冒着狂风,安顿下万家城邑。禹是大圣贤,仍亲自为天下事务如此操劳。”
栉风沐雨怎么读
栉风沐雨的读法是zhì fēng mù yǔ。栉风沐雨的意思是借风梳头,借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避。形容人在外奔波或旅途劳累,历尽辛苦。引证故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况猎,暴华盖于原野,伤生育之至理,栉风沐雨,不以时隙哉?《三国志·魏志·鲍勋传》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三国演义》六十一回可怜那栉风沐雨新基业,今做了鬼哭神号古战场!成语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天下》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栉风沐雨的造句。1、大人们栉风沐雨地在茶园里忙碌的时候,他们的子女们便吆三喝五,一个个背着大竹筐往山林里去拔笋。2、我每一天栉风沐雨,饱吸天地精华,我的每一根叶子都是碧绿碧绿,鲜翠欲滴的。3、这些分了盆的菊花枝杈,在露天里,栉风沐雨,顽强生存,它们吸收日月之精华,经历风雨之吹打,朝露晚风,春华秋实。4、辛苦的差事,需栉风沐雨,不论是酷暑严寒,不论是假日双休,都不能偷懒做逃兵,以前也曾满腹牢骚,也曾抱怨连天。5、或许,一份感情在栉风沐雨后,爱的花溪才会流淌成河。6、他为完成徒步环游世界的壮举,五年中栉风沐雨,饱尝困苦,终于如愿以偿。7、季节更迭,花有凋零,人有离别,多想,做枝上花栉风沐雨,独享宁静,即使会孤独,那也是一种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