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岩石学

时间:2024-10-20 10:47:00编辑:阿星

后裂谷期火成岩成因

从北到南,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嫩江运动进入裂谷拗陷阶段,渤海湾盆地在东营运动之后进入拗陷期,南部的苏北、珠江口盆地也相继在新近纪—第四纪进入拗陷阶段。在该阶段构造活动以热沉降为主,火山活动较弱,火成岩分布比较局限。第四纪火山活动继承了新近纪以来火山活动的特点,趋向中国东部南北两端的大陆边缘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境内及其毗邻的内蒙古和南方的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北部。华北地区除大同火山群外,只有无棣大山和嘉山女山等数处小规模中心式喷发活动。第四纪火山群可分为10个群:南海、雷琼(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台湾、渤海西岸、长白山、小兴安岭(五大连池)、大兴安岭、大同、腾冲、藏北。各群火山之间具线状或带状分布特征。从板块构造背景看,这10个火山群可归为“三弧三谷一盆”。“一盆”就是南海海盆;“三谷”就是渤海湾板缘裂谷、大同-大兴安岭板内裂谷、雷琼板缘裂谷;“三弧”就是小兴安岭-长白山火山弧、台湾火山弧、藏北-腾冲火山弧。其中,南海、雷琼、长白山、腾冲地区整个第四纪火山持续活动。总体上,从北到南该阶段火山活动具有由强-弱-强的活动特点(表1-13)。图1-36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玄武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布曲线[38]表1-12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微量元素比值特征[38]注:括号中数字为样品数目。表1-13 我国第四纪火山活动特征[15]中国东部在后裂谷期,由于地壳深部物质的重新调整,引起了裂谷外围边缘断裂的重新活跃,产生了大陆玄武岩溢流,如河北平泉、山东山旺、江苏六合、广东湛江等,均有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的喷溢,而且多沿NE向组与NW向组大断裂及其交汇处分布。松辽盆地在长白山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新近纪-第四纪的火山喷发仍特别强烈,持续时间长,直至第四纪晚期长白山天池还有酸性火山喷发。济阳坳陷无棣大山火山岩中火山碎屑岩含量约占80%,存在于火山通道和火山碎屑岩层中的熔岩约占20%。火山岩化学成分与典型的霞石岩化学成分相近,属于钠质系列碱性超基性岩,由于SiO2不饱和,岩石中出现副长石类矿物。

裂谷中晚期火成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松辽盆地在晚侏罗世营城期-晚白垩世泉头期为裂谷伸展断陷期;辽河盆地和济阳盆地在古新世房身泡期(孔店组期)-渐新世晚期东营组期,为裂谷发展中晚期阶段;苏北盆地自晚白垩世泰州期-中始新世三垛期为裂谷阶段;南部的珠江口盆地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为裂谷阶段。该演化阶段对应主张裂成盆期,构造活动最为强烈,同时也是火山岩和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时期。与前阶段火山活动相比,活动期次和规模及岩石性质都发生了明显变化[47]。对徐家围子断陷火成岩的研究发现,营城组火山岩与初始裂陷期火石岭组火山岩在岩石类型、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表明二者形成的构造环境、演化过程的不同。火石岭组火山岩以中性岩为主,营城组火山岩则以酸性岩为主,仅含少量的中基性岩,为一套玄武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组合,流纹岩占绝大多数(图1-24)。渤海湾盆地与松辽盆地火成岩不同,主要为玄武岩,其次是辉绿岩,局部分布有少量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粗面岩、火山碎屑岩。由硅-碱图可以看出(图1-25),玄武岩基本上为碱性玄武岩,大多为隐晶质结构,有的为斑状结构,呈块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辽河坳陷玄武岩以熔岩溢流相为主,爆发系数低,火山碎屑岩极少,并且在每一期喷发晚期,有少量的拉斑玄武岩与之共生,另外,K2O/Na2O比值较高,一般在0.4~0.7之间,且随着时间推移钾含量逐渐升高。东营凹陷火山岩以溢流相为主,既有碱性玄武岩,又有拉斑玄武岩,为钾质略高的普通型和钾质不高的钾质型。图1-24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全碱-二氧化硅(TAS)图[47]图1-25 渤海湾盆地火山岩硅-碱关系图解[48]1)辉绿岩:渤海湾盆地的辉绿岩主要分布于黄骅、冀中和济阳坳陷。冀中坳陷以霸县凹陷曹家务地区最为发育,最大单层厚度可达100m以上,单井钻遇最多可达12层。岩石主要为碱性辉绿岩,主要矿物有斜长石和辉石;次要矿物有黑云母、磷灰石等。黄骅坳陷北堡凹陷辉绿岩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组成,两者含量约各占一半,岩石具典型的嵌晶含长结构、辉绿结构,斜长石较为自形,辉石多呈他形。2)安山岩: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北5井3965~4008m段钻遇安山岩。岩石具斑状结构,基质为玻基交织结构,具杏仁构造,斜长石斑晶具不同程度的碳酸盐化。3)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包括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在辽河坳陷、黄骅坳陷和济阳坳陷均有分布,为岩浆活动强烈期的产物。在火山角砾岩中,气孔、杏仁构造发育,可作为储层。辽河盆地新生代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其次为辉石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另有玄武质熔结凝灰岩、玄武质角砾岩,以熔岩溢流相为主,爆发系数低。SiO2含量在45%~53%之间,基本上为基性火山岩。在火山岩系划分中,大部分属碱性玄武岩系列(58.3%),部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24.4%),个别为高铝(钙碱性)玄武岩系列(3.6%)。碱性玄武岩系列的岩石可进一步划分为钠质型和钾质型。西部凹陷碱性玄武岩为钠质型(图1-26);东部凹陷碱性玄武岩绝大多数亦属于钠质型(图1-26),少数(3期均有)属钾质型。图1-26 东、西部凹陷碱性火山岩钾质-钠质系列划分图解[11]火山岩钾质-钠质系列划分图显示,碱性玄武岩以钠质系列为主。依据火山岩全碱-二氧化硅(TAS)图解可以看出(图1-27),西部凹陷火山岩(主要是第一期)以玄武岩为主,其次为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碧玄岩及苦橄玄武岩;东部凹陷以玄武岩、碧玄岩为主,其次为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和苦橄玄武岩。图1-27 辽河坳陷东、西部凹陷全碱-二氧化硅(TAS)图解[11]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Fe2O3、FeO、MnO、MgO、CaO、P2O5、TiO2含量降低,Al2O3、K2O、Na2O增加。在邱家骧的硅-碱图上,辽河断陷盆地火山岩样品点主要落在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石英安山岩区和碱性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石英粗面岩区,组合指数(σ)在1.8~9.0之间,属钙碱性到碱性系列;个别投点略偏向响岩区(图1-28)。图1-28 辽河坳陷中新生界火山岩化学成分特征[49]图1-29 东部凹陷火山岩La/Sm-La图解[11]图1-30 黄骅坳陷火山岩全碱-二氧化硅分类图解[41]火成岩稀土元素总量在37.5×10-6~236.7×10-6之间,轻稀土(LREE)强烈分离,而重稀土(HREE)部分则相对平缓,具有正铕异常。Nb含量为3×10-6~13×10-6,平均为7×10-6;Ta的含量为0.16×10-6~1.88×10-6,平均为0.63×10-6,接近或略低于地壳的丰度,而Nb的含量比地壳的丰度更低些。Ti含量为3201×10-6~5456×10-6,平均为4176×10-6;Co含量为6×10-6~35×10-6,平均为20×10-6,与地壳丰度相当。La/Ya值为4.7~19.3,La/Sm值为1.2~4.5,Ga/Yb值为0.9~2.8。(La/Sm)N与La关系图(图1-29)反映岩浆在深部经过了一定的结晶分异。另外稀土元素中La-Ce和Sm-Nd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火山岩岩浆来自同一源区。由黄骅坳陷火山岩岩石化学TAS分类图可以看出(图1-30),样品点的分布同辽河坳陷基本一致,绝大多数分布于B区和S1区,少量分布于u1,S2区等,主要为玄武岩、粗面玄武岩,少量为碱玄岩,并且随着时代的推移,岩石碱度有减少的趋势。根据钾的含量进一步划分出坳陷内B区玄武岩既有高钾玄武岩,也有中钾玄武岩;对S1区火山岩进一步划分,既有钾质粗面玄武岩,又有夏威夷岩,总体上Na2O与K2O含量相差不大。济阳坳陷火成岩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岩以及闪长玢岩、辉绿岩、煌斑岩等,也有少量流纹岩和花岗岩。按照CIPW标准矿物分类标准,盆地内火山岩分为石英拉斑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3类(它们的标准矿物分子分别以存在石英、橄榄石或霞石为特征)。对同一凹陷而言,一般早期是石英拉斑玄武岩和橄榄拉斑玄武岩,晚期才出现碱性橄榄玄武岩(如临盘地区);同一时期(如Es2),在盆地内部的凹陷(如临盘地区)可以是橄榄拉斑玄武岩,而在盆地边部的凹陷(如阳信地区)却是碱性橄榄玄武岩,即时间上由早到晚,空间上由盆地内部至盆地边部,岩浆演化有碱性增强的趋势。古新世-渐新世和中新世火山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如图1-31,图1-32所示,曲线右倾,无Eu异常,∑REE介于(70.89~154.47)×10-6之间,LREE/HREE为4.6~10.2,(La/Yb)N为4.96~15.98,均显示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征,但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较中生代火山岩弱。图1-31 古新世—渐新世火山岩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46]图1-32 中新世火山岩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46]图1-33 古新世—渐新世火山岩多元素地球化学模式[46]图1-34 中新世火山岩多元素地球化学形式图[46]古新世—渐新世和中新世火山岩多元素地球化学模式相似(图1-33,图1-34),与中生代岩浆岩的模式明显不同,呈“大隆起”型式,除Y、Yb、Sc和Cr外都明显富集,而且富集程度从Sr到Ba逐渐增强,由Th到Ti逐渐减弱,具有板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模式,与格雷戈里板内裂谷相似,表明其形成于板内拉伸的构造背景,可以从它们在Hf/3-Th-Ta图解中的投点(落入板内玄武岩区)得到进一步验证。济阳坳陷惠民凹陷第三系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一般为(67~217)×10-6,为球粒陨石的20~60倍;轻稀土元素相对于重稀土元素富集得多,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性强。所有喷出相的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铕异常均不明显,δEu近于1,说明岩石形成过程中未发生铕的亏损或富集事件,表明原始玄武岩浆生成后,在整个上升和结晶过程中未受到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各期玄武岩均是幔源原生岩浆固结的产物。苏北盆地火山岩特征与济阳盆地相似,以玄武质熔岩为主,绝大多数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的橄榄拉斑玄武岩,只有极少数属过渡玄武岩系列的橄榄玄武岩。从火山岩地化特征来看,第三纪玄武岩全碱(K2O+Na2O)含量平均为5.99%,Na2O>K2O,其中泰州组和戴南组的玄武岩碱度最大,SiO2范围窄,平均48.61%,Al2O3含量平均为16.49%。由老至新全碱含量逐渐减少,K2O含量在戴南组最高,盐城组又有上升趋势,Al2O3含量逐渐减少,其他氧化物含量无明显演化趋势(表1-11)。表1-11 苏北盆地第三系玄武岩氧化物成分[34]注:括号中数字为样品数目。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古近纪),既有基性岩浆喷发,也有较多的中酸性岩浆形成。断隆带上(如中部东沙-神狐暗沙隆起和北部隆起)多为流纹质,部分为英安质、安山质火山岩,属于钙碱性岩系。断陷带中主要形成拉斑玄武岩。晚第三纪(新近纪),全为基性岩浆喷发,由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组成,与华南乃至中国东部晚新生代火山岩组合的普遍特征一致。在同一时期的玄武岩中,碱性玄武岩比拉斑玄武岩具有更高的Mg值和TiO2、P2O5、K2O含量,说明结晶分离作用并非不同类型玄武岩形成的主要因素。新生代岩浆活动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含较多中酸性岩石的钙碱性系列发展到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系列(图1-35),岩浆成分中深源物质逐渐增多,代表了岩石圈拉裂伸展的构造环境,与日本海等东亚陆缘海及北美西部里奥格兰德裂谷岩浆作用的发展序列相似,而与东非型裂谷火山活动随时间发展碱性、基性程度降低,源区深度变小的趋势不同。图1-35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全碱-二氧化硅图解[38]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玄武岩微量元素的原始地幔标准化分布曲线显示(图1-36),本区玄武岩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呈富集型式。早第三纪拉斑玄武岩的Nb相对于La(或Ce)略呈负异常,与北美西南部的科罗拉多河谷槽地(CRT)在早中新世拉伸作用之前和拉伸作用之初的第一组玄武岩相似;而新近纪的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的Nb增高而呈正异常,与南海海盆新近纪海底火山玄武岩及科罗拉多河谷槽地第二组玄武岩相似。本区古近纪玄武岩及安山岩的Ti/Yb,Nb/La和Nb/Y值较低,但K/P值较高,而Ba/Nb,K/Ba值变化范围较大;新近纪玄武岩的Ti/Yb,Nb/La和Nb/Y值则较高,但K/P值较低,而Ba/Nb,K/Ba值变化较小(表1-12)。这可能反映岩浆源区特征或地壳混染程度的差异。

哪位帮帮忙,帮我写篇太阳能的利用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急!)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钢制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使用太阳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现在,太阳能的利用还不很普及,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太阳电池在为人造卫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应用。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kw/㎡。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kw/㎡,相当于有102000TW 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资源除外)虽然太阳能资源总量相当于现在人类所利用的能源的一万多倍,但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异,因时而变,这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的这些特点会使它在整个综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分类】
  太阳能光伏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照明,并为电网供电。 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近年,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会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
  太阳热能 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除了运用适当的科技来收集太阳能外,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
  【利用太阳能的历史】
  据记载,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将太阳能作为“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则是近来的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00年之间,世界上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这些动力装置几乎全部采用聚光方式采集阳光,发动机功率 不大,工质主要是水蒸汽,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大,大部分为太阳能爱好者个人研究制造。20世纪的100年间,太阳能科技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20) 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能动力装置,但采用的聚光方式多样化,且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装置逐渐扩大,最大输出功率达73.64kW,实用目的比较明确,造价仍然很高第二阶段(1920-1945) 在这20多年中,太阳能研究工作处于低潮,参加研究工作的人数和研究项目大为减少,其原因与矿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5-1945)有关,而太阳能又不能解决当时对能源的急需,因此使太阳能研究工作逐渐受到冷落。
  第三阶段(1945-196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中,一些有远见的人士已经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迅速减少, 呼吁人们重视这一问题,从而逐渐推动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恢复和开展,并且成立太阳能学术组织,举办学术交流和展览会,再次兴起太阳能研究热潮。 第四阶段(1965-1973) 这一阶段,太阳能的研究工作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处于成长阶段,尚不成熟,并且投资大,效果不理想,难以与常规能源竞争,因而得不到公众、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第五阶段(1973-1980) 自从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担当主角之后,石油就成了左右经济和决定一个国家生死存亡、发展和衰退的关键因素,1973年10月爆发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石油减产、提价等办法,支持中东人民的斗争,维护本国的利益。其结果是使那些依靠从中东地区大量进口廉价石油的国家,在经济上遭到沉重打击。 于是,西方一些人惊呼:世界发生了“能源危机”(有的称“石油危机”)。这次“危机”在客观上使人们认识到:现有的能源结构必须彻底改变,应加速向未来能源结构过渡。从而使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重新加强了对太阳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具有以下特点: 各国加强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计划性,不少国家制定了近期和远期阳光计划。开发利用太阳能成为政府行为,支持力度大大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十分活跃,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开始积极参与太阳能开发利用工作。 第六阶段(1980-1992) 70年代兴起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进入80年代后不久开始落潮,逐渐进入低谷。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大幅度削减太阳能研究经费,其中美国最为突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回落,而太阳能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太阳能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没有实现,以致动摇了一些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信心;核电发展较快,对太阳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七阶段(1992- 至今) 由于大量燃烧矿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这样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环境与发展纳入统一的框架,确立了 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次会议之后,世界各国加强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将利用太阳能与环境保护结合在 一起,使太阳能利用工作走出低谷,逐渐得到加强。优点:� (1)普遍:太阳光普照大地,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勿须开采和运输。� (2)无害: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3)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t标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4)长久: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缺点:� (1)分散性: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尽管很大,但是能流密度很低。平均说来,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在天气较为晴朗的情况下,正午时太阳辐射的辐照度最大,在垂直于太阳光方向1m�2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能平均有1000W左右;若按全年日夜平均,则只有200W左右。而在冬季大致只有一半,阴天一般只有1/5左右,这样的能流密度是很低的。因此,在利用太阳能时,想要得到一定的转换功率,往往需要面积相当大的一套收集和转换设备,造价较高。� (2)不稳定性: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所以,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照度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这给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难度。为了使太阳能成为连续、稳定的能源,从而最终成为能够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替代能源,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蓄能问题,即把晴朗白天的太阳辐射能尽量贮存起来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但目前蓄能也是太阳能利用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3)效率低和成本高: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也是成熟的。但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因为效率偏低,成本较高,总的来说,经济性还不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在今后太阳能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第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既能满足社会需要,而又不危及后代人前途的社会。因此,尽可能多地用洁净能源代替高含碳量的矿物能源,是能源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随着能源形式的变化,常规能源的贮量日益下降,其价格必然上涨,而控制环境污染也必须增大投资。 第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约占商品能源消费结构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将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能源问题是世界性的,向新能源过渡的时期迟早要到来。从长远看,太阳能利用技术和装置的大量应用,也必然可以制约矿物能源价格的上涨。相当一段时期内,太阳能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受到经济性的制约。�太阳能的利用有多种方式:
  1、太阳热能的利用,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目前就用的比较多也比较普及;
  2、太阳能发电,是目前太阳能利用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的普及障碍是:
  ①用于完成光电转化的硅光电池成本太高、转化效率低、使用寿命短; ②用于储存电能的蓄电池成本高、使用寿命有限、造成环境污染。 太阳能热利用】 就目前来说,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有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等方式。
  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热水器装置通常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水箱、管道及抽水泵其他部件。另外在冬天需要热交换器和膨胀槽以及发电装置以备电厂不能供电之需 。太阳能集热器(solar collector)在太阳能热系统中,接受太阳辐射并向传热工质传递热量的装置。按传热工质可分为液体集热器和空气集热器。按采光方式可分为聚光型和聚光型集热器两种。另外还有一种真空集热器:一个好的太阳能集热器应该能用20~30年。自从大约1980年以来所制作的集热器更应维持40~50年且很少进行维修。
  太阳能热水系统
  早期最广泛的太阳能应用即用于将水加热,现今全世界已有数百万太阳能热水装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元件包括收集器、储存装置及循环管路三部分。此外,可能还有辅助的能源装置(如电热器等)以供应无日照时使用,另外尚可能有强制循环用的水,以控制水位或控制电动部份或温度的装置以及接到负载的管路等。依循环方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分两种:
  1、自然循环式:
  此种型式的储存箱置于收集器上方。水在收集器中接受太阳辐射的加热,温度上升,造成收集器及储水箱中水温不同而产生密度差,因此引起浮力,此一热虹吸现像,促使水在除水箱及收集器中自然流动。由与密度差的关系,水流量于收集器的太阳能吸收量成正比。此种型式因不需循环水,维护甚为简单,故已被广泛采用。
  2、强制循环式:
  热水系统用水使水在收集器与储水箱之间循环。当收集器顶端水温高于储水箱底部水温若干度时,控制装置将启动水使水流动。水入口处设有止回阀以防止夜间水由收集器逆流,引起热损失。由此种型式的热水系统的流量可得知(因来自水的流量可知),容易预测性能,亦可推算于若干时间内的加热水量。如在同样设计条件下,其较自然循环方式具有可以获得较高水温的长处,但因其必须利用水,故有水电力、维护(如漏水等)以及控制装置时动时停,容易损坏水等问题存在。因此,除大型热水系统或需要较高水温的情形,才选择强制循环式,一般大多用自然循环式热水器。
  暖房
  利用太阳能作房间冬天暖房之用,在许多寒冷地区已使用多年。因寒带地区冬季气温甚低,室内必须有暖气设备,若欲节省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设法应用太阳辐射热。大多数太阳能暖房使用热水系统,亦有使用热空气系统。太阳能暖房系统是由太阳能收集器、热储存装置、辅助能源系统,及室内暖房风扇系统所组成,其过程乃太阳辐射热传导,经收集器内的工作流体将热能储存,在供热至房间。至辅助热源则可装置在储热装置内、直接装设在房间内或装设于储存装置及房间之间等不同设计。当然亦可不用储热双置而直接将热能用到暖房的直接式暖房设计,或者将太阳能直接用于热电或光电方式发电,在加热房间,或透过冷暖房的热装置方式供作暖房使用。最常用的暖房系统为太阳能热水装置,其将热水通至储热装置之中(固体、液体或相变化的储热系统),然后利用风扇将室内或室外空气驱动至此储热装置中吸热,在把此热空气传送至室内;或利用另一种液体流至储热装置中吸热,当热流体流至室内,在利用风扇吹送被加热空气至室内,而达到暖房效果。
  太阳能发电
  即直接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并将电能存储在电容器中,以备需要时使用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呵呵呵
  自己网上弄吧

  给个东西给你参考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结题报告

  一、课题意义

  人教社高一历史教材设置“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活动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如何与高中历史学习相契合。我们通过开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实践活动,探索研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相契合的新型学习模式。
  二、研究目标
  1.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去图书馆、阅览室,上互联网,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整理、辨别、分析历史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尤其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开展写作历史小论文、组织演讲比赛和模拟学术辩论会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等能力;
  4.培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意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共享;
  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三、研究方式
  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模拟学术讨论、多媒体演示法。
  四、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选择研究子课题,教师开设辅导讲座。
  请学生在原先设计的研究课题“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研究子课题,并根据选择的研究子课题划分研究小组。
  教师开设辅导讲座,向学生介绍近年来辛亥革命的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写作历史小论文。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上查阅各种书刊杂志以及各种资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获得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有逻辑、有条理地整理和归纳资料,仔细研究内在联系。
  第三阶段:写作历史小论文。
  写作历史小论文时,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多棱面展开论述,力求达到 “百家争鸣”的效果。
  提倡合作完成。初步成文以后,还要进行加工润色。最后将所写的小论文编辑成Word

  五.小论文

  辛亥革命

  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近代中国,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下,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国家的主权被剥夺,经济命脉被控制在外人手中。封建专制主义的清皇朝统治中国已有二百年,在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严重形势下,不能采取有效的自强措施,反而压制一切使中国政治和社会有所进步的趋势,顺从帝国主义的意愿,听任它们宰割中国。清皇朝在它的末期已成为一个卖国的、极端腐败的、扼杀中国的生机因而深受人民痛恨的政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仿佛只是一片濒临毁灭的悲惨黯淡的前景。P-o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它取得的成功,证明帝国主义列强毕竟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国的命运。这次革命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推翻了清皇朝,而且使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这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被推翻的清皇朝既是封建统治势力的总代表,又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人民战胜了这个卖国的封建的专制政府,就一下打乱了中国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稳定下来,从而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x&HR/DLWW0!Zn|^0f^'/%iZgTGM
  首先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呢?据《辞海》和《政治学词典》中的解释: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为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目的的革命。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夺取政权,使其适合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就标志着革命的结束,也就是革命的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了革命基本任务,它应该是成功的。POci^21V!E:G2)G'S)'…&¥$W19S
  其次,从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来看,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它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进入了共和政治时代,中华民国的《临时约法》赋予人们集会社交自由,国民的政党意识,参政意识加强;它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封建君主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其后中国出现了一个民族发展的春天时期;它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人民的社会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追求民主平等,反对专制愚昧,妇女解放的一系列变化无一不是开始于辛亥革命。')vR—:HR$Av!5pZxt!^T!Uxx)3v
  再次,辛亥革命是反封建的革命,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反封建是因为它扫除了封建社会的最严重的桎梏——封建帝制,这就等于砍掉了封建社会的头,使整个封建统治乱了套,至此以后,从北洋军阀到南京政府就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不仅如此,和清朝专制政府想联系的一些陈旧体制、封建陋习,如等级制度、官场礼仪、尊卑身份以至缠脚、蓄辫、服饰等遭到了重大打击,人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得到了一次解放,社会风气日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列宁热情地讴歌辛亥革命是真诚的民主主义的高涨;从生产力的标准来看,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辛亥革命毕竟空前打击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第一次参与国家政权,通过立法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仅从1912-1916年经济立法就达86项之多,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出现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热潮,这有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在谈到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时曾说到: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屏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w%Wk*z9!b(”CTPA&8z35Rq1W$Ib
  最后,大量事实都说明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在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政党政治时代,《临时约法》颁布,临时参议院成立,第一届国会召开民间结社而起,国民政党意识浓厚,还有民众的参政意识也成了一股世俗的浪潮,据统计当时全国报纸总数达500家,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然只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的意见,由公众或私下的议论几乎下等苦力,亦受其宣言。人们讨论革命为时髦,甚至像阿Q这样的下层民众子也心向革命;辛亥革命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的到来,根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证明,从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另外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为自己去奋斗,去牺牲!7B/lx”MN2Q”A”a
  总之,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辛亥革命来说,无论是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还是它的反封建的革命,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以及辛亥革命的大量事实都说明辛亥革命是成功的。lrBFN(hkVe6VI

  六、参考资料
  1.书籍资料:
  (1)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版。
  (2)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网站:(1)研究性学习之窗http://hubo.xdxd.net/yj/
  (2)千龙新闻网—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http://www.qianlong.com/2001_report/xinhaigeming/)
  (3)海峡网:纪念辛亥革命(http://www.csnn.com.cn/jnxhgm/)
  (4)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http://www.86114.com/company/xhgm/)


上一篇:诺孚厨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