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观课议课

时间:2024-10-20 15:51:39编辑:阿星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

一、观课


(二)观课的分类

(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种分类方法)

根据观察目的与作用的不同,将观课分为:

1.诊断性观察(帮助上课人发现问题)——指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

2.提炼性观察(帮助上课人形成风格)——指通过观察,提炼出被观察者课堂教学的风格和特色。

3.专题性观察(从某个专题展开观察)——指为了研究某一或某些课题,而进行的课堂观察,也可成为主题式观察。




一、观课

(三)观课的内容(视角)--(吴晓红老师讲座)

顾泠沅老师的观察视角分为:内容设计、教学表述、进度安排、资源运用、激发动机、师生互动、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实践,从观察对象上来说,我简单的把以下几项内容作为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1.观学生:学生学了什么?效果如何?不同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如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情况?完成练习情况?练习的熟练程度?正确程度?展示技能的积极性?语言表达?学生产生的错误以及处理方法?等等

2.观老师: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动作示范是否规范正确?教学方法采用是否得当?队形调整是否合理?教师教学基本功如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否得当?等等

3.观课堂: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师生互动的形式和效果?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场地器材的运用?组织队形的安排?等等




一、观课

(四)观课的基本流程

1.观察准备(观察前)

(1)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学生、教师、课堂教学……)

(2)选择观察类型和方法(直接观察-间接观察,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等)

(3)制定观察表格(观课记录样表)

(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的内容和范围、观察提纲、时间、次数和位置、记录方式、观察人员组织分工……)




一、观课

(四)观课的基本流程

2.现场观察(观察中)

观察者根据观察目的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现场观察。应根据不同的观察类型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记录要及时、准确、有序、全面、详尽。记录格式要清楚、有条理、便于今后查找。记录的语言要尽可能客观、具体。同时,要记下自己的思考,包括记录观察过程中的“疑问”。

( 观察者可以针对自己观课的需要与有关学生进行适当交流,以便对该班的学习和教学情况有所了解;根据观察点的性质、观察量表的特点、上课场地器材摆放等实际情况选择观察位置,以适宜获取信息、不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为原则)




一、观课

(四)观课的基本流程

3.分析研究(观察后)

课堂教学结束以后,要对观察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研究者就可得出研究结论。最后的结论可以以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呈现。

一、观课

(五)观课的注意事项

1.提前做好观课的方案:观察内容、观察对象、观察点等

2.做好观课团队的分工

3.根据观课的需要选取适当的观课位置

4.认真做好观课过程的观察及记录工作

5.及时整理观察记录,并做好观课报告,做好与执教者进行细致的交流准备。




一、观课

(六)观课的建议——所有学科(陈大伟P48)

1.要提前进入教室,不能中途很轻率地敲门,打断教学。

2.在课堂上要关闭通讯设备,禁止随意接听电话。

3.要集中精力观察与研究教学,不做与本课堂教学无关的工作(如备课、批改作业等)。

4.不和其他观课者闲聊,不随意讨论和评价教学活动,以避免影响师生的教学情绪。

4.观课时把自己看成助教,适度参与其中,帮助授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一、观课

(一)议课的概念

议课是从这一课出发,通过对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进行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在参与者充分发挥教学想象力的前提下,探讨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来,目的是拓展选择空间。即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课堂教学的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




二、议课

(二)议课的内容

1.议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效果,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形式,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情况等。

2.议教师:教师的基本教态(着装、穿戴、对学生的态度等),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语言表达、讲解示范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与突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组织队形的调整与变换,评价机制的合理与适时,场地器材的摆放与运用,密度负荷的预设与实测等。

3.议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流程的连惯性,技能学习的渐进性,方法运用的合理性,重难点突破的实效性,组织形式的实用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等。




二、议课

(三)议课的基本流程

1.执教教师自我描述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设定、重难点的设定、教学的基本流程等。

2.执教教师对本自身在次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如何有效的观课议课

一、如何做到有效观课
1、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

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

2.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

有效的观课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它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

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怎么办?“看而不说,道义何在?”我们认为,从授课老师的教学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观课老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人分享,这是对观课议课参与者的道义要求。

在观课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转变观念。观课议课强调:进课堂观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只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就是说,首先是自助,然后是帮助,因为是为了自己更有收获,所以需要自己更加积极主动。

3.有效观课要为议课做准备

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可以说,“观”是选取教学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是案例教学。教学案例是蕴涵着问题或困惑的教学故事。课堂上时刻在发生着故事,但教学案例中的场景和故事不是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选取案例需要取舍和加工。

二、如何做到有效议课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平等对话:议课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1)设身处地,同情理解

一般而言,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组织议课活动的教师有责任消除这样的隔阂,并引导参与者理解授课教师。这种理解是同情性的理解,不仅理解要他们的环境和条件,而且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这种理解真实、真切地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体会议课者对他的尊重和接受。

(2)面向事实,共同探讨

观课议课强调直面问题,但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凭借主观判断,而是需要陈述现象,描述事实——“面向事实本身”,就事实讨论事实,就现象出发讨论问题,不以自己的偏见歪曲事件背后原因,不用外来的框框条条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或滥用事实。这样才能使授课者和观课者能心平气和地思考和研讨相关问题。
议课的目的并不仅仅在探明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在于发现未知的东西,要发现未知的东西,需要彼此心平气和,敞开心扉,互相启发,共同分享。

(3)抛弃成见,理解可能

要想议课达到深入的效果和生出新的东西来,就必须抛弃成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他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这样议课活动表现为一种提问、一种探询,在探询中理解对方,从不同角度理解多种可能。议课拒绝简单判断,提倡相互咨询。)

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
有效议课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心态。

因为未必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地就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
因为自己未必正确,自己不可能完全从结构上把握、规定和制约教学活动,所以对话和交流时就不能强加和压制,一定要注意表述的语气、态度等。

因为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所以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即便是给别人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采用非独断性、非强制性的指示和指引。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就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

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们有这样的建议:

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

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

第三步,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

第四步,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
(以学论教告诉我们,议课时不要议论教师教的好不好。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议课时往往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也使我想起了一个词语——“责人以藻”,是说在给别人提建议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会修饰自己的语言,要委婉。“评课”变成“议课”,主讲教师易于接受,议课教师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的境界。)
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标,议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规定了观课议课教师“共在同行”的参与方式: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它是在现有实践基础上,提出新的可能,探讨新的可能,使参与者有机会在多种可能中理解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不会被接受。

4.有效议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上一篇:未来的爱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