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时间:2024-10-22 07:04:50编辑:阿星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心得

读了韩兴娥老师著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受益良多。韩兴娥老师摒弃一学期只教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大刀阔斧地进行课内海量阅读的实践与创新。韩老师不再为了考试而教,而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我不仅仅佩服与敬仰于韩老师的大胆的教学尝试与改革,更让我折服的是韩老师的教育情怀!


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喜欢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感到幸福,而讨厌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感到痛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无论能不能上大学,这十多年的学校生活是大部分孩子都要经历的,不爱学习的孩子如何忍受这漫长的岁月?所以,韩老师提出语文老师的首要责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我们也都深知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这是所有老师和家长的共识。但是让孩子回家通过课外阅读来实现阅读量的积累,很多学生很难做到。所以,韩老师提出了课内海量阅读的做法。

韩老师经过十多年的课内海量阅读实践,学生不仅成绩优秀,知识丰富,而且能融会百科、贯通古今。学生也在小学阶段打下扎实的母语基础,学生更在大量的阅读与诵读中,增长了智慧,滋养了心灵。这才是一个孩子幸福童年的奠基。

韩兴娥老师用两周时间教完一本教材,剩下的时间带领学生大量的读书、背诵,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底蕴自然越来越丰厚。韩老师在这条大胆尝试的课改路上有着非凡的勇气。她曾引用《道德经》上的一句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在一纲一本一统天下的大背景下,能够向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出挑战,冒着很大的风险,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韩兴娥老师有着令人佩服的专注与执着。韩老师常常说课内海量阅读之路是一个人的课改之路,其中布满荆棘、孤助与无奈。韩老师的学历并不高。尽管喜欢读书,但涉猎并不广。实验前也并未研究过多少关于阅读的理论,许多带着学生读的书自己也没有读过,一些古代经典自己也不大懂,为了更好的带领孩子们读书,韩老师自己狠下苦功,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与历史作品,包括大量的古代古代经典,以及相关的语言文字,阅读理论,教育类书籍,厚积薄发,才使得他在海量阅读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游刃有余。为了保证学生阅读的及时巩固,每天都要制作大量的PPT,用于课上帮助学生背诵交流,为了让孩子们读到真正的好书,他利用休息时间四处奔波搜索。数十年如一日,真切而执着的付出着。向名师学习,不失为一名年轻的普通老师提升专业水平的良好方法。很遗憾才遇到韩兴娥老师,很遗憾才细细的品读这套有价值的书。虽然我的学生即将上五年级了。不可能像韩老师的学生那样,从一年级开始具备海量阅读训练的基础。但是我想,只要开始就不算晚。我也想和我的学生一起读书,带领我的学生一起多读好书,多诵读经典,希望在这一届学生所剩下的小学的两年时光里,能给孩子们多一些阅读的引导,心灵的滋养。把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不仅仅拘泥于课本。不仅仅只为了考试而教。而是把自己的责任放在让每一个孩子都热爱阅读,帮助每一个孩子建立起终身阅读的好习惯,让每一个孩子在阅读的书海中享受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我深知自己学识浅薄,也懂得任重道远。但是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愿意去尝试和挑战。亲近母语,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和进步。


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

  放暑假前,学校教科室下发给每位教师两本新书,其中一本是韩兴娥老师撰写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由于自己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怀有较深的感情,因此,一看书名便迫不及待地捧读起来。大约花了五天左右的时间,我终于将这本专著全部读完。韩兴娥老师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她不囿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数年来一直锐意改革,在自己所任教的班上进行“课内海量阅读”的实验。她把教女儿认字、读书的做法迁移到了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没有家庭作业,而个个考试成绩优秀,全班没有一个差生。她的专著《我的语文实验故事》不到半年就全部脱销。如今,她正带领着学生远离苦不堪言的作业,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为孩子们的书香人生奠定基础。

  新课程实施至今已近十年,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并没有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将应试教育搞得如火如荼在不少地方仍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了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给学生征订了大量的教辅材料。教师呢,为了使自己所任教的班级的平均分能在几个平行班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拼命地挤占学生有限的休息时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久而久之,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日益突出。不少学校曾作过调查,能体验到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可以说寥寥无几,绝大部分的教师一提到上班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只有个别小三门的教师声称自己没有这种不良情绪)。而学生当中有厌学情绪的自然也不在少数。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是“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则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在我们班,每天早晨的早读课,学生都要在我的“监督”之下才能进行。否则,他们就不肯好好地读书,早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校图书馆每星期都会向学生开放一次,可一小部分学生虽然手中持有借书卡,但就是不愿去借阅。问及原因,回答是对图书馆的书不感兴趣。毫无疑问,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有不少孩子根本不喜欢读书,对阅读怀有较大的抵触情绪。

  当然,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语文教师是难辞其咎的。在实验小学挂职时,时任校语文教导的薛丽芬老师曾在一次行政会议上向校长提过这样一个建议:阅读教学的时间可以适当进行压缩,多出来的时间语文教师可以每周带学生到图书馆进行阅读。虽然这是个金点子,但在当时因为有争议,所以最终未能实施。然而,韩兴娥老师却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了自己的实验之旅。她是我们语文教育界中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她创造了语文教学的.奇迹——“课内海量阅读”的实验把“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落到了师生身上:没有家庭作业,考试成绩优秀,没有一个学困生,孩子有了一个美好甘甜的童年,老师拥有了愉快轻松的心态。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知识越来越丰富,而且能融汇百科,贯通古今,渐渐地进入了读书——获取知识——读书的良性循环。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学记》里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又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把握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让孩子们在这时都得到教师的诱导、引导和辅导,既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机遇。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些千红春满园。”真心希望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的成功教学经验能早一天得到全面的推广,那将惠及我们全中国的每一个孩子和他们的语文教师。当然,如果主管部门的领导缺乏开拓进取的意识,不尽快改变一下手中“指挥棒”的方向的话,那只能说是一句空话而已。


上一篇:家乡过年的风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