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的谜团

时间:2024-10-24 08:52:29编辑:阿星

北京城中的秘密

摘自: 李灏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从钟楼到永定门,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如今,在北京新的规划蓝图中,这一令世人赞叹的城市景观再次向南北两侧延伸,连接北起奥林匹克公园,南至南五环外的广阔地区,成为集中体现古都保护和城市发展的一条新轴线。   在最新的城市规划中,北京的中轴线由北向南包括“时代轴线”、“ 历史 轴线”和“未来轴线”三部分。中轴线的北端(时代轴线)将以正在建设的奥林匹克公园为中心,形成一个开放的运动休闲文化区。传统的中轴线( 历史 轴线)包括钟鼓楼、什刹海、皇城、天安门广场以及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将形成一个以民俗展览馆、文化纪念中心、民俗大观园、皇家祭祀文化与民间艺术博物馆为中心的“复古区域”。而南中轴(未来轴线)将更多地体现商业和田园气息,在永定门以南将规划设施齐全的商业街区,凉水河地区则规划为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音乐厅等文化建筑聚集地和文化园区。南苑地区规划为方格网结构,形成博览、科学、居住三大功能相互渗透的空间。五环路以南的中轴线延长线两侧还将建成宽约1000米的景观控制区,以绿化为主,预示着丰富的轴线魅力将无限延伸。   中轴路的延伸将缓解北京南北向交通的压力,促进平衡发展,有利于现代城市规划。

现如今人人熟知的北京城,都存在哪些至今没解开的谜团?

世界未解之谜是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者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以及推理方式无法解释的自然、天文、历史等现象或事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正如埃及金字塔中埋藏的秘密一般,其实,今人熟悉的首都北京亦有许多尚未解开的谜团。首先,便是景山公园“坐像”的发现,这次发现纯属偶然,在1978年北京航空遥感成果展览会上,人们发现通过遥感拍摄的景山公园平面图酷似一尊盘腿打坐的人像,这一人像图后来也被称作“景山座像”。在这幅清晰的遥感图中,景山公园内的整体建筑群落清晰可见。其中,寿皇殿建筑群是“座像”的脑袋,宫门和大殿则分别组成其口、鼻和眉毛,殿旁对称的树林则构成胡须。若这幅“座像”真是古人刻意为之,那么,它应是当今世界上用人工建筑群构成的最大人像。“景山坐像”同样引起了考古界和科技界的兴趣,关于这幅人像图为何会在景山公园出现,缘何为之?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考证,但是,最后收获均微。也有学者认为,景山是不是个坐像,在人类思考的问题过程中已变得不特别重要了,重要的是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有没有一个科学探索的一种思维。但即便如此,“景山坐像”至今依旧是个未解之谜。其次,便是在公元1626年的5月30日,地处北京西南角的王恭厂火药库一带发生了离奇的爆炸事件。根据后人的估算,那场爆炸的波及范围约为2.25公里,共造成约两万人死伤,爆炸威力相当于一万多吨的TNT。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是“古今未有之变”。那日也是明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按理说,王恭厂内应没有如此威力的炸弹,可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颇为离奇的大爆炸呢?针对这场爆炸,世人众说纷纭,有地震说、陨石说、龙卷风说、火药自爆说,可每个论点却都没有可考的论据作为支撑。也因为年代太过于久远,加之爆炸现场早已被破坏殆尽,相关专家早已无迹可查。从当前可考的历史资料来看,人们只能对当时的爆炸做出大体猜测,而不能直接证实爆炸的起因。及至今日,这场大爆炸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也因此,王恭厂大爆炸与3600多年前发生在古印度的“死丘事件”、1908年 6月30日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再者,正如前文说的景山“坐像”般,颐和园内的建筑布局也极为精妙。最初的颐和园名为清漪园,据史料记载,是在乾隆十五年,也就是1750年乾隆为迎接其生母崇庆皇太后于次年到来的60岁大寿而营建。通过分析卫星照片便会发现,颐和园内的昆明湖神似一颗寿桃,而万寿山则形似展翅高飞的蝙蝠。虽然,这些图形只是建筑物的简单堆砌,但是,其构成的“福山寿海”图却十分符合中国传统的福禄寿主题。相传,在颐和园建造之初,乾隆曾命工匠们要在园中显现福、禄、寿三字。匠人们为满足皇帝要求,便在园中挖了一个形似寿桃的人工湖,并将与十七孔桥相接的湖中岛设计为龟状,寓意长命百岁。至于“福”字,则是将佛香阁两旁的建筑设计为蝙蝠的两翼状,寓意多福。其实,巧妙的营造山水系、设置亭台楼阁,使之蕴涵某种吉祥寓意,是古代园林建设中常用的手法。比如恭王府花园“萃锦园”中,就建有平面呈蝙蝠状的殿堂,称为“福殿”的设计。不仅寓意美好,也是古人在建筑设计中的魅力所在。即便如此,这也只是传说,至于这幅只可以从万寿山鸟瞰的“福山寿海”图,究竟是古人有意为之的精妙作品,还是大自然的巧合?这幅画到底是从哪里得来的?真正的寓意又是什么?这些都是至今尚未揭开的未解之谜。还有就是,北京有许多遗存的古城墙,可是,若仔细研究北京明清时期的城区地图便会发现,那时的城墙少了西北角。虽然,如今古城墙的位置早已被二环路代替,但是,其缺角问题却是毋庸置疑的。据记载,北京的古城墙始建于元朝,最终于明代完工,历经清朝和民国,屹立长达七个世纪。按照相关史书的记述,北京古城墙最早是方正完整的,可是,到了明代,城内外的皇墙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角现象。因为,内城缺了西北角,整个北京城的对称性被破坏,整体布局也显然不同一般完美。关于古城墙缺角问题,史学界大抵有“三说”:第一种说法认为西北角是在修建时被人为去掉的;第二种说法认为是因西北角屡建屡塌;第三种说法认为是古人刻意为之。这些说法虽都有些道理,但是,到目前却仅是猜测,专家尚不能证实为何古城墙独独缺失了西北角。最后就是,根据意大利人马达罗摄于1898年的照片可知,东华门当时的门钉数是横七竖九,可是,如今却成了横八竖九。《帝京旧影》中曾有一张拍摄于1922年的东华门照片,当时的门钉数也是横七竖九。而在《北京老城门》中展示的一张摄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东华门相片,其与1898年那张摄影角度相同,可是,门钉数却已经变成了横八竖九。在古人看来,“双为阴,单为阳”,因九是至阳之数,所以,九路门钉也是宫中最高等级的门钉排列。众所周知,如今的午门、西华门、神武门三门,门钉皆为横九竖九,共有八十一颗门钉,可是,唯有东华门仅有七十二颗门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东华门门钉是从什么时候由横七成了横八,门钉数变动的背后又有什么历史原因?这些问题至今依旧是未解之谜。

上一篇:acadsoc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