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4492

时间:2024-10-25 18:34:35编辑:阿星

自我意识有哪些特点

自我意识是与非我意识相对应的意识,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非我意识是对他人与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认识。
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1、自我意识强是好事。歌德有段名言:谁若游戏人生,他将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他永远是个奴隶!
2、自我意识太强往往坏事(把事情办坏)。人生不能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目中无人、刚愎自用,自作多情、自私自利。
3、自我意识太强的改变方法:
①中外名言引导法。中国谚语:“宰相肚子能撑船。”法国作家雨果的佳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②中外名人效仿法。多找些名人传记,看看他们是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的。
③能力实践检验法。抓住干活的机会,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真本事;
有,不必沾沾自喜,别人可能比我们做得更好;
无,不必自暴自弃,通过脚踏实地的奋斗,我们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有

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分: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由于我们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你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你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我们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我们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3、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为提高我们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我们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比如只有教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你才会进行检查。针对这种现象,你应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意识是什么意思自我意识的含义

1、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也称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它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2、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它包括对自身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控制等是其重要的内容。
3、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人的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儿童的自我意识各要素中,自我评价能力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自我意识是什么意思啊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型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自我意识是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重要特征。个人的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其中,自我认识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与评价,包括自我觉察、自我感知、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主要解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等问题。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自信、自爱、自尊、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主要解决“我这个人怎么样”、“我是否满意自己”等问题。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作用,包括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律等,主要解决“我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的那种人”等问题。上述三种表现形式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产生自我体验,进而达到自我控制;同时又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加强自我控制,加深自我认识,增强自我体验。这三者的有机组合和完整统一,就成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又可分为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心理自我)。所谓物质的自我,是指对自己的身体、外貌、衣着、风度、所有物等的认识和体验,如是否健壮、漂亮等。社会的自我,是指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作用、义务、权利等的认识和体验。精神的自我,是指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理想、能力、情感等心理特征的认识和体验,是自我意识中最核心、最持久的部分。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但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有其萌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什么是自我意识?

科学研究对自我意识的理解是这样的: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它包括对自身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控制等是其重要的内容。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它包括对自身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控制等是其重要的内容。 但以我的个人观点来看:自我意识就是在社会环境下能够清晰的辨认出自我与别人的不同,不会再纷纷扰扰的社会中迷失自己,不受社会中等各种环境的诱惑和威胁,使自己处于一种稳定平和的状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自我意识有以下特点:意识性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能动性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同一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会使个体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自我意识不是难以理解的概念,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格的形成与自我意识有重要关联。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对自我意识的理解

自我意识定义

1.1定义

自我的概念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监控等,也可称之为自我意识,主要侧重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外在(外表行为)和内在(意识思想性格气质)的认知,以及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对环境的认识。

心理学学者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体我和客体我构成,主体我体验着身体和心理过程,客体我主管与环境和他人的关系。正是由于自我的主体我客体我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促使婴儿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

1.2特点

自我意识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这四个特点。意识性是说能够区分自己和世界,对客观的世界有清晰的认识,不是潜意识或者无意识下的猜测,马克思哲学中曾提及“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

社会性是说明自我意识本质上是社会化的产物,个体存在社会属性。

能动性是代表人可以意识到社会对自己的影响和别人的评价,从而主动调节心理和行为。

同一性是指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

自我意识产生

自我意识的产生是在婴儿期,也就是从出生到满3岁以前的一段时期。婴儿期是胎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

当代心理学家多运用“镜像技术”来研究婴儿的行为心理,从而提出了婴儿的“镜像自我”,并进一步产生自我意识。


上一篇:开来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