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土地改革有哪些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保存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 土改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什么叫深圳模式和顺德模式?要详细点的!
深圳模式指对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以及经济运行原则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概括。深圳特区亦走过了一条类似联想的“贸工技模式”,在80年代初特区创办之初,事实上是依靠优惠政策,做贸易起家,奠定了特区的资本基础,之后在1985-1986年深圳特区开始第一次产业转型,由贸易转向大规模投资工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提出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计划,产业重心由工业向科技产业升级,原有的加工贸易业则向关外的宝安龙岗以及东莞地区迁移。2006-2008年前后,深圳开始第三次产业转型,在原有工业、高科技产业的基础上,产业重心开始向高端服务业转移。顺德模式指在工业化的诱发过程中,基层政府发挥了更多一些的作用。顺德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有一些农机工业和缫丝工业的基础,培养了一些小工业经营人才,在80年代率先开放后,县镇村政府对工业化充满了极端的兴趣,鼓励大办乡镇工业,并想方设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资本支持。遂使顺德在一些产业领域迅速成为全国市场的佼佼者,奠定了顺德的产业竞争力基础,90年代的改革完成了这些乡镇工业的私有化过程,使顺德转型为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地区。中山市的西北部小榄、东凤等镇,以及佛山市区等部分地区,亦具备顺德模式的特点。扩展资料:深圳模式下养老保险的优缺点优点在于:1.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获得了“市民待遇”;2.有利于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竞争就业的机制。深圳模式的缺点是:1.对于低收入的农民工来说,费率过高;2.累计15年缴费期太长;3.退保只能退或转移个人账户的积累额,不合理。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大斗进、小斗出”,对农民工本人和农民工输出地都是一种间接的“剥削”;4.农民工参加和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条件太苛刻,例如,退休前5年要连续在本市缴费,绝大多数农民工难以做到。
世界历史上的土地改革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这是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之一。中国共产党为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完成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领导农民开展打倒土豪劣绅和反对重租、重息、重押、重税等斗争。十年内战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和查田运动,实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缐,以减租减息的政策代替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保证。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於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关於土地问题的指示》(亦称《五四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削弱封建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缐,巩固解放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
1947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於10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公布。其中规定:“废除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它财产,并徵收富农上述财产的多馀部分”;“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它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外,对若干特殊土地财产及分配中若干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土地改革执行机关及保护工商业等,也作了具体规定。
《土地法大纲》的公布,明确了土地改革的方向和办法。各大解放区还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实行《土地法大纲》的补充条例。接著在各解放区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群众运动的高潮。1947年12月,毛泽东发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8年1月,任弼时发表《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纠正土改运动中的“左”的偏向。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缐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就更加完备、土地改革运动就更加健康地发展。土地改革运\动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使解放战争获得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源泉,有力地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已有一亿四千五百万农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做到了耕者有其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在拥有三亿一千万人口的新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9月为止,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全国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
顺德实施大部制改革的意义有哪些?
(一)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建设服务政府
改革后建立了职能明晰的“大部门体制”,形成了大规划、大经济、大建设、大文化、大保障、大监管的工作格局,它可解决过去“小部门体制”下部门过多、职能重叠、相互扯皮的问题。将工商、地税、质监、药监、公安、国土、规划、社保等省、市垂直管理部门,一并纳入机构整合范围,使政府职能更为完整,有利于解决目前行政管理因条块分割造成的“横不到边,竖不到底”的问题,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无缝隙”的公共服务。
(二)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建设高效政府
一方面,区联席会议的决策一步到位,直接由16个大部门落实执行。区委常委、副区长和政务委员兼任16个大部门的首长,减少原来区委常委(副区长)分管和区委区政府秘书长协调两个环节,缩短了管理链条,减少了行政层次,提高了决策和执行的效率效能,比如,采购甲流疫苗,若在改革前由于决策层级多至少要两周时间,改革后局长办公会议即可拍板,用了三天就搞定。另一方面,实行大部门制,可以提高部门的执行力,减少了过去一件事情多头管理、部门间 “踢皮球”的现象,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例如,市场肉档老板以前宰一头猪,要跑农业、卫生、经贸、工商等部门办手续,往返多次,相当麻烦,改革后到市场安全监管局一次就完成了。可见,大部制改革有效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降低了行政成本。
(三)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过去部门过多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职责不清,不利于落实“问责制”,例如,一头猪从养殖场到餐桌,经由农业、经贸、质检、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交叉管理。但“七八顶大盖帽管不好一头猪”, 一旦出现瘦肉精事件,究竟应该由农业部门调查生产环节,还是质检部门检查流通环节,或者是由工商把关消费环节介入处理?相关执法部门的职责似乎难以厘清。因为是“齐抓共管,大家不管”, 出了问题上级都不知道要“拍哪个部门的屁股”。现在实行大部门制,权责相匹配,一件事就一个部门管,猪肉再发现大问题,就追究市场安全监管局的监管责任,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都要负相应的责任,这样就强化了领导责任制,使行政问责制落到实处,有利于建设责任型政府。
(四)有利于加强监督,建设廉洁政府
借鉴中纪委垂管思路,顺德区纪委首次向各部门派驻了纪检组,负责对各大部门的工作进行纪律和绩效监督。派驻纪检人员由纪委直管,且不从事所在部门的其他任何行政事务,保持独立。纪检组要督促所在单位,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从思想上筑起抵制腐败的防线;健全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及时发现和制止所在部门违法乱纪的现象。同时,强化人大、政协的监督功能,发挥法律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这样做,使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督促他们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有利于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性,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监督,建设一个干净干事、廉洁为民的政府。
(五)有利于积累改革经验,为全国县级机构改革提供范例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一直承担着全省体制改革的多项重要任务。1992年被确定为全省综合改革试验县,1999年顺德被确定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市。2009年顺德作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承担起为全省深化县(市、区)体制改革、推进科学发展提供示范的重任。顺德推行“大部制”改革,具有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2009年10月16日在顺德视察工作时指出,省委之所以选择顺德作为试点,是因为“传统的发展模式遇到的挑战,在顺德最早;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顺德最强;实现科学发展的影响,顺德最大”。他强调,“顺德体制改革代表县级城市,深圳则代表大城市,如果搞成功了,对广东下一步的改革有推动,对全国都有意义”。事实证明,顺德大部制改革为至乃全国、全省深化县级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进行了大胆和开创性的探索,改革经验弥足珍贵,为各地提供了极其有益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