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 影评

时间:2024-10-30 10:24:18编辑:阿星

电影推荐-《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任何一部好的电影,如果只看过一遍都别妄加评论,因为你可能错过很多细节和主旨,还好《三傻》我看过两遍,所以我多少有些发言权。

   喜欢和讨厌总归会有理由,只是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我对这部电影的了解或是喜欢源于网上的一段视频,这段视频很短,但足以表现男主角兰彻的幽默和机智。视频中三个考生因为某种原因考试迟到了半小时,考试结束后,别的考生交卷,他们因为没做完便延迟几分钟交卷,但是交卷时教授拒绝收他们的考卷。这时候兰彻一脸严肃,略带威胁地说:“你知道我们是谁吗?”教授:“不知道,就算你们是首相的儿子我也不收!”兰彻:“你知道我们的考号和学号吗?”教授:“不知道”于是兰彻将自己和两个朋友的考卷放入考卷,瞬间将所有考卷打乱,然后飞奔而去。每次看到这里都被兰彻的机智所折服。当然这仅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

     每一部电影都至少有或者至少应当有一个主题,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对印度社会唯金钱论,唯成功论的抨击,主张为兴趣而学,为爱好而生,学习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活着就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电影中的人物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派别,顽固派和革新派,电影的主旨通过两个派别的冲突和斗争得以体现。顽固派,代表了当时印度社会的主流观点,他们认为只有医生才是成功,工程师才是成功,银行家才是成功,别的一切职业,摄影师、作家、足球运动员都是失败,这一派别的典型代表是维鲁(Viru)和查尔图。革新派主张为了兴趣而学,为了运用而学,为了人生理想而学,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证书,不是为了工作,完全抛兴趣爱好和理想而进行功利性的学习也许会成就你一时,但却会毁了你的一生,学习本生就是目的,而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这一派别的典型代表只有兰彻一个,发罕,拉加,皮娅顶多算支持者。

    维鲁,院长,人称病毒(virus),竞争论者,成功论者,开学第一天就带了一个鸟巢,巢中一鸟一蛋(正常人应该都两个),给大家上演了鸠占鹊巢扔鹊蛋的故事。告诉大家: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干架的过程,你不干掉别人别人就会干掉你,你刚出生时就已经干掉了其他数亿的精子,你们今天站在这里也是干掉了其他的四万申请者,人生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间接导致了自己学生和儿子的死亡。在知道儿子死亡的真相和外甥的出生才改变了这一观念。

     查尔图,势利,勤奋,巴结学长,巴结院长,每天背书学习18小时,认为提升成绩有两种方法:提升自己的,降低对手的,于是自己勤奋的同时偷偷给同学免费散发色情杂志。他的存在与主角兰彻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两的对比对主题的凸显至关重要。不过他也并不是完全的失败和悲剧,人各有志,并不是所有人的梦想都是成为发明家,摄影师,如果他的目标是赚钱,他无疑是成功的, 毕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

     兰彻,主角,机智幽默有才华,风一般的男子。很喜欢电影中关于他的几个小片段:运用导电原理电学长小鸡鸡,运用简单明了加实例的方式定义机械原理,用汽车电瓶自制发电机并用吸尘器制作吸盘给婴儿接生。他对学习的态度和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以致用,为用而学,理解和运用远比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更为有趣和有意义。他的语录也有很多较为经典,当然,不是那句自欺欺人带点儿阿Q精神的All is well,虽然这也表现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喜欢的还是那句“追求卓越,成功必会随之而来”,不要为了追求成功而努力,而要为了使自己变得卓越而奋斗,当自己变得卓越优秀,成功往往就只是附属品。

     发罕,对摄影狂热,却迫于社会的舆论和老爸的淫威向现实妥协,选择了修机械工程。不过他是幸福的,至少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想要什么,我们当中的更多人是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的喜好或者仅仅是一个很模糊很抽象的事物。

     拉加,有神论者,瘫痪的老爸,下岗的老妈,未婚待嫁没嫁妆的姐姐,振兴家族的使命无疑落在了他的身上。本想做一名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早日完成家族使命的好骚年,但因生活压力太大,杂念太多,无法静下心来好好学习,进而只能把更多的希望放在求神拜佛上(看他求神的场景,我想到了印度另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偶滴神啊》,推荐),最后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因而有所顿悟,获得新生。

   整部电影采用了插叙和歌舞剧的表现手法。插叙简单地将就是在目前生活中的情境中插入过往的片段,也就是从现在因某个切入点跳回到过去。插叙的好处就是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减小半途弃剧的概率,先给你展现一幅比较夸张的场景,然后再通过回忆过去来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电影一开始,一个人就接到一个电话,然后装病迫使刚起飞的飞机紧急降落,紧接着打的去接另一个朋友赶往某个地方,这个朋友接到电话也变得非常焦急,甚至连裤子都没来得及穿就破门而出。谁给他们的电话?有什么事这么紧急以至于让他们做出迫降飞机,来不及穿裤子就出门这样荒诞的事情?插叙的方法是不是很吊人胃口!?

     歌舞剧的形式电影很早以前都有接触过,是美国一部叫做《歌舞青春》的电影,虽然对那部电影的内容已经完全没了印象,但是歌舞剧的展现形式却记忆犹新。歌舞剧在这部电影中有两个作用:一是改变电影的风格,让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幽默的氛围。其实这部电影的整体风格是有些低沉的,一个功利的社会,大家都追逐成功,学生有太多的压力,自杀率居高不下,教育体质存在问题,这些话题没一个是轻松的,但是正是由于歌舞剧的存在,大家看的时候才不会觉得那么压抑,这也与整部电影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主题的理念相符;另一个方面的作用是使得男主女主的爱情不会显得那么唐突,现在看电影甚至是电视剧总觉得和现实比起来剧情进站太快,男主女主才认识几天就确立男女朋友关系甚至结婚生子,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一部电影也就几十分钟,而人生则几十上百年。但是这部剧在男女主爱情部分穿插了大量歌舞剧,给人一种他们相识很久,谈了很久恋爱的错觉。其实实际上,男主在向女主表白之前他们只见过三次,累积时间不超过半天,对他们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深的情感是不是觉得难以置信呢?是不是觉得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表白成功,见三次面足以,前提是那个女孩也正好喜欢你。


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

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是由印度导演拉吉库马尔·希拉尼执导的喜剧电影,于2009年上映。电影讲述了三个国际学生在印度的一所工科学院中的精彩故事,该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广受欢迎。

电影剧情

贾维德、拉杰乃其室友法鲁奇来到印度工科学院学习承袭了家族传统的工科专业。然而,贾维德对传统教育模式并不满意,他更喜欢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在学院中,贾维德与逐渐适应印度传统教育模式的拉杰和法鲁奇成为好朋友,几个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创新团队,开始了一场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他们经过多次思考,终于创出了一种新的汽车引擎,成为了工科学院的瞩目焦点。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的老师和同学都不相信这个新引擎的实用性。贾维德一气之下退学,开始了寻找理想中的新型引擎的路程。他的朋友拉杰和法鲁奇逐渐明白,自己的未来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最终他们也跟着贾维德走上了寻找理想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印度电影界的巨头文斯,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故事展开,他们最终追寻到了自己的理想和未来。

电影的影响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充满深意的电影,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在传递一种信息:创新、改革和自由思想是当代社会的最关键问题。通过三个被困在传统教育中的学生的故事,电影通过幽默的手法传递出对教育制度的深刻批评和对自由思想的认可。它不仅在印度引起了热议,同时也得到了全球观众的认可。


该电影还在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播出,引领着新一代的文化潮流。它的成功激励了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者,为他们前行的路上添上了动力。电影中人物的奋斗精神也感染了观众,让大家更加重视教育和自由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结语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充满激情和精彩的电影,它的主题激励着大家做出对自己和社会的贡献。这部电影重新点燃了人们对于自由思想、创新和改革的热情,激励了大家走出固有形式,追寻自己的梦想。它不仅只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影评

  一直以来,以为印度很脏乱,特别是之前风靡一时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更加奠定了落后不堪的印象。

  我只能说,此片彻底改变了对印度的印象。又一次能够体验到电影的魅力,将我们的视角触摸到了这个可爱的国家,虽然他们的英语操着浓重的本地口音,可是鲜艳的莎丽以及他们黝黑如浮雕般的五官却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和英语世界不同的正在走向国际的.国家。

  除了精致的画面以外,此片的剧情创意也是不断迭出,因故事的剧情本就是为了打破传统,所以在表现方面特别强调了一些创意,比如,融入了歌舞、机器的发明等。在优秀创意之余,歌舞元素的融入又增添了电影的艺术含量,并不是一部纯粹的励志片。

  另外,这个译名,让人有点倒胃口,首先,他们不是白痴;其次根本不存在宝莱坞,简直一点水准都没有。

  ps:

  Rancho在教授家门口撒完尿后第二天考试迟到,他们跟老师的博弈很有趣。欺负一个年迈的老师不认识他们,故意将试卷弄得一团乱,将老师气的直跳脚。

  太多笑点,不一一赘述了,耳闻不如一看,嘻嘻。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印度教育喜剧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两个好朋友拉加和法罕寻找失散多年的好兄弟兰彻的旅途,以第二主人公法罕的视角重现了他们不平凡的大学生活,展现了青年人对自身命运的迷茫、担忧、恐惧。更深刻批判了印度填鸭式、等级式教育,启迪着我们教育要因材施教,体现个性。   皇家理工学院是全印度著名的学府之一。能来这里上学的学生必须经过一番苦战,才能从400万份申请书中脱颖而出,成为200份中的幸运儿,真可谓是万里挑一。当然,一旦考上了这所名牌大学就意味着平步青云,成为人人都羡慕的工程师。因此,这里的每个学生都身上都肩负了家庭的希望,就比如说剧中的主人公之一法罕,他之所以上皇家理工学院,是因为父亲殷切的希望,而非心中所愿。   当所学非所愿时,我们的学习效率就会低下。因为我们只觉得所学的只是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就好了,这时学习就变成一种责任而不是义务。孔子在《论语》中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剧中试考第一的兰切也说“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所学习的事是所感兴趣的,执意的,我们就会变成乐知者。而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但学校、老师、父母、甚至于我们都会自动的忽略我们的兴趣爱好。就像剧中的法罕梦想成为一名摄像师,但他只能把梦想埋在的埋在心中,以至于他活得很痛苦,这样怎么可能会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就算他很努力学习,可每次还是垫底。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影片中的“病毒”校长奉行填鸭式、等级式教育,在学校彻底底贯行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而乔伊和查尔图变成了这一法则下的牺牲者,乔伊接受不了被退学的打击上吊自杀。查尔图更可怜,他似乎变成了另一个“病毒”校长,为了分数去学习,不择手段的去达到目标,以他人的成功来衡量自己。他的人生就像一场赛跑,永远在追赶着一个虚无的敌人,活在他人的影子下。在这场比赛中,他筋疲力尽却又不得不前进,可前进的只是他的躯体,失去了自我的灵魂。   其实,教育的初衷应该是为了让人明白作为一个人需要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非是人获取金钱、权力、名利的手段,正如电影中所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不是为了享受人生。”所以学校不应该成为考试工厂、老师不应该成为教育流水线的工人、学生更不应该成为千篇一律机器。一直以来,很多学校实行应式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高分,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心,以至严重忽视了学生个性,甚至扼杀了这份个性,造成很多学生对权威言听计从,知道做什么,不敢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缺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批判性精神。   艺术来源于生活,《三傻大闹宝莱坞》反映反应的现象其实就在你我身边。衡水中学要求学生必须手写印刷体、被誉为高考工厂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学校……再说说我们自己父母就怕我们输在起跑线上,一是拼命补、补、补!别人会的我们要会,给人不会的我们必须也要会,却不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怕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 但你们会说这是‘良好的训练’ 而不是‘良好的教育’。”学生不是马戏团狮子,所需要的不是良好的训练,而是良好的教育。而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充满多姿多彩的灵魂,并不是以升学历可高分来划分。   要达到良好的教育,首要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个性,用这两者达到文者习文,武者习武。教育的春天应该是万花争艳,让每个学生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之花。而在这条走向春天的路上,我们的旅途还很漫长。   作者:方丽兼   公众号:鲁东语文工作室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3篇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值得看的优秀喜剧。 各异的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了本影片的精华之处,人物塑造,不过分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下面是有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欢迎参阅。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篇一:
  《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是一部接近三个小时的长片,我还是一口气就看完了。或许是长期淫浸于美国大片,我对印度电影并没有很高的期许,也没想过这部片子能带给我感动和思索。待电影完结时,我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为了友情,为了人生,为了这部被我误解的难得一见的好片。

  与其说这部电影的线索是寻找兰彻,毋宁说是寻找生活的真义。查尔图想要知道的是兰彻的生活的结果,而我们看重的是兰彻人生的过程。同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达观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校长病毒不断强化这些观念,力图灌输给学生赤裸裸的丛林竞争原则。于是有了查尔图这类标杆学生:每天十八小时的学习,自私谄媚,幸灾乐祸,对别人漠不关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是一个模板和工具。更多的人则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中,于是不断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中国的情形并无二致,在经济现代化的大潮中,竞争的白热化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大的区别。从出生开始,甚至在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承载了太多父母和社会的期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们三岁要上幼儿园,四岁要去英语班,五岁得去绘画班,六岁得去钢琴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们只能学别人认为有用的东西,追求别人都在追求的东西,过着别人想象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心却在低泣:这是我自己的生命,这一次的生命我本当为自己而活啊。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鱼儿,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光鲜外表下内心的苦痛又有谁能知解呢?

  “知道我为什么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又如此困难。因为热爱,兰彻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知识于他不是敲开金钱权位的手段,他从不为了成绩和工作而学习,知识本身于他就是目的和乐趣。这在一个世俗的世界已越发稀有和珍贵,所以兰彻成功了,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则仍在欲望的深渊里苦苦攀爬、深深沦陷。

  当学非所爱、爱非所学时,法汉一直在平庸和苦痛中挣扎。我们无法在我们不爱的东西上有热情的投入,强行去学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宝贵的一生耗费在我们不爱的事业上,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当法汉最终成为动物摄影家时,我由衷地为他高兴。是的,即使今后钱少一些房子小一些,车小一些,只要内心快乐,那些身外之物又有什么要紧呢。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片尾法汉明朗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满足的喜悦。

  剧中三个傻宝的兄弟情谊也让我潸然泪下。朋友之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为了兄弟自己的生命和名誉都可以置之不顾。在现实的重压下,深厚的友情是如此弥足珍贵,这才是人生的快乐与真义所在,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追寻。当法汉与莱俱终于找到兰彻时,来自朋友的重拳传递的却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包涵了多少难以言尽的言语和感情。

  作为一部民族喜剧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还奉送了独特热闹的歌舞,让我对这个民族多了一份了解和热爱,而其中俯首即是的关于友情、爱情、人生、成功的哲学则更值得我们深深思索。

  这部电影将是我关注更多外国影片的开始,相信也能带给你们感动与启示。不仅是电影的娱乐,更关乎人生的思考,尽在《三傻大闹宝莱坞》。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篇二:
  一部喜剧能做到有笑有泪已经算成功了,但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给予观众的还远远不只这些。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这一看似严肃的问题在轻松幽默的 故事 中得到了回答。这部电影讲述印度“清华”校园里发生的故事,老师和学生都值得一看。今天中国的 教育 正在陷入南辕北辙,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校园里学生的个性被忽视被抹杀,很少有教师认为个性其实才是一个学生未来安身立命的真正本钱。这部电影让人在笑声中陷入思考,也让人想起韩寒。

  光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中文译名,确实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事实上,“三傻”非但不傻,还各有天赋,他们“闹”的也不是宝莱坞,而是帝国工程学院,一个拥有残酷竞争法则的小社会。开学第一天,校长就训话,“噪鹃从来不自己筑巢,它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它们会怎样?它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它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即使是印度最好的大学,也不过是希望培养出最会考试的学生,再拼命争取一份既体面又高薪的工作。而学生则沦为学习的机器、成绩的奴隶,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另一方面,家庭的压力也让人不堪重负,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家徒四壁的困窘,都逼着年轻人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有人不择手段,有人甚至选择自杀。

  有意思的是,这些故事虽发生在印度,但在中国观众看来却感同身受。在应试教育的体系内,我们从幼儿园起就开始竞争,早已把“一个好分数、一份好工作”当成了学习的终极目标。试问,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上大学对自己的意义?有多少人还记得最初的梦想呢?现实如此残酷,电影却让我们眼前一亮,男主角兰乔完全是个“异类”,他做什么事都不按牌理出牌,无视权威还爱耍小聪明,但每次考试都能轻松拿到第一,只因他“热爱机械”。在他看来,“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不是为了享受人生。”这简单的一句就扇了不少人的耳光。有了他的鼓励,好友法函也勇敢地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梦想,“爸,我做一名摄影师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不知那些习惯了为孩子安排前途的中国家长,听了这样的告白是否会有所触动。

  影片中,把兰乔视为眼中钉的查尔图是典型的“好学生”形象。在学校里,他把书本背得滚瓜烂熟,为了“第一”常常争得头破血流, 毕业 后的十年,他开名车、住豪宅、赚大钱,完成了当下中国最典型的“成功模式”。当他得意洋洋地去找老同学兰乔比拼时,却发现对方已经是拥有400项专利的科学家,而自己的饭碗还得仰仗对方的新专利授权。兰乔告诉他,“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赶上你。”有房有车是否就是成功的人生?如果你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或许就会有新的收获。

  当然,电影并没有因为这些思考就显得苦大仇深,相反,乐观、热情、快乐的情绪始终贯穿全片,充满印度风情的歌舞片段也令人沉浸其中。影片在细节的处理上也非常用心,很多桥段都早早埋下了伏笔,前后呼应的安排显出剧作的严谨与别致。在笑料的设计上,更多是来自人物性格的生发,而不是简单的段子堆砌,比如兰乔对于书本概念的独到解释,利用物理原理对捉弄他的同学的报复等等,都显得颇具个性而不俗套。三个小时的片长,绝对能让你笑到底。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篇三:
  在写影评之前,我情不自禁要大喊三声“谢天谢地”,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没气质的名字而错过了这么一部有气质的电影。我是有着苛求优雅本能的 天秤座 ,有时连好莱坞的经典大片,我都嫌它太过凌厉,而宝莱坞式的歌舞,那种喧嚣,于我而言,更是缺乏小资的浪漫,我总是敬而远之。能看《三傻》,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奇迹,看了之后,我说,这是我生命中的一场艳遇。

  每部与青春、梦想、成长有关的电影,都特别容易让人感怀自身。我们也年轻过,却没想过这么放肆,我们也挣扎过,却没能突出重围,我们也叛逆过,却最终成了今天的芸芸众生。也许有人觉得《三傻》的剧情太过理想主义,男主角尽管身世际遇有些惨淡,但他还是成为了上帝的宠儿,而现实中的我们,可能早已一败涂地。但电影的最高境界,不就是为观众圆梦么,我们看着三个傻瓜的疯狂与抗争,想到那些想把教科书撕烂的日子,想到那些被难题困扰的深夜,想到对梦想和未来的充满激情的期待,三傻最终迎来的阳光灿烂,也终于让我们对自己的青春有所释怀。

  坦白说,我是一个俗人,我会嫉妒身边的人拥有的比我多,我会艳羡别人的功成名就。现实生活的压力下,我很难成为自己少年时梦想成为的那种人,对比今天的自己,曾经的理想实在太过高尚。诚如片中男主人公兰彻的两个朋友那样,越是长大,我们越会选择成为别人期待的自己,背负起责任。很多时候,梦想沦为自己烧给自己的祭品,我们只在夜深人静时,只在失败怅然时,点燃它们,让那一星半点的光芒给自己以慰藉。而兰彻,是那个抓住微光,继而引爆它的天使,那个瞬间,青春积攒的所有光和热,都为梦想燃烧,一阵酣畅淋漓。活出自己,就要敢于从现实高筑的祭坛上跳下来。

  好莱坞情节取胜的大片,有着高智商天才们俯瞰众生的倨傲,我们只能顶礼膜拜。而宝莱坞则不然,或许是因为国情相近吧,它让人产生莫名的亲切感。它筑的梦更鲜艳也更简单,讲述一个只要不放弃,就可以无往而不利的童话。电影刻意没有强调从懵懂中醒来的年轻人怎样历经坎坷获得成功,只告诉我们认清自己之后,他们都很快乐。一瞬间,我们忘却了要为梦想付出多少,忘却了那些困扰我们的失失得得。这是一种选择性的忽略,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乐观,反正人生从来不可能用加减法算得平衡,长命百岁或半世痛快,在生而赴死的途中,要有买定离手的气魄。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非常懊悔的是这些以前引以为豪的青春年少岁月和金色年华几乎根本是缪误几乎随处都被绑架,实际上兰乔常说的大道理每个人都懂,仅仅很有可能从来没有如影片那样以趣味性的方式阐述得让人印象深刻感慨不已。大家念书工作中,大家谈恋爱生活,世俗的意识自小就告知我们要去争得这些所说的较好的和最棒的,大家为了更好地考题第一而得意忘形,大家为了更好地获得一份“好”工作中而激动不已,大家为了更好地寻找一个美女老婆而得意洋洋,大家为了更好地一点奖励金而惊喜万分在我们在工作中生活学习中取得了一切一点说白了的“造就”而志得意满时,却不知道殊荣、脸面和物质鼓励这种食物都不过是精神枷锁罢了,从那一刻起大家如同被罩上缰绳的驴而被生活所驱逐着上道,没人问大家真真正正需要什么,没人告知大家需要去要求哪些,自然更不容易有些人告知过大家世界是什么及其全球为何,她们告知大家的仅仅权益的角逐和盛衰的斤斤计较。

上一篇:吵吵闹闹一辈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