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有哪些?
1、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在家吃饭没有在外吃饭时的高盐高油,有助于控制体重,预防多种慢性病。三五小炒,有肉、有蛋、有蔬菜,还能吃点五谷杂粮,食物种类多样,营养均衡,新鲜又卫生。和爱人聊聊家庭琐事,和孩子聊聊学校趣闻、成长困惑,一桌子的饭菜,满屋子的欢笑,在表达和聆听的过程中,爱和教育的使命就已达成。在言传身教中,家风也在润物细无声地传承。2、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即是立德”。读书能修炼身心,更是一个民族修身立德的最好方式。3、留一点时间去运动:锻炼身体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工作和休息之间寻求平衡。这可以令我们精力充沛,并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4、年轻人不要总熬夜:熬夜,除造成免疫系统抗病能力降低之外,还会增加人群罹患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乳腺癌、抑郁、中风等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目前明确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数量高达89种。5、酗酒的危害:包括脑部的损害,口腔、食道、胃、肝脏、肾脏、骨关节等。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我国每年都有超过10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醉一次酒相当于患一次轻型肝炎,很多脂肪肝都是酒精中毒性脂肪肝。
影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包括
影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如不合理饮食、吸烟、酗酒、久坐而不锻炼、性乱、吸 毒、药物依赖、驾车与乘飞机不系安全带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1992年全球60%的死亡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造成的,其中发达国家占到了 70% ~80%,发展中 国家占40% ~50%。在美国前十位死因中,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因 素占死亡因素的比例越来越高。美国通过30年的努力,使心血管疾 病的死亡率下降50%,其中2/3是通过改善行为与生活方式取得的。
在大学生中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大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现。再次,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际关系和谐。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一个健康体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教育阶段尊重个性和自主,因而大学生生活方式大相径庭。生活方式反映价值理念,关系身心健康,关注大学生生活方式,引导培养其健康生活,是我们所要重视和探讨的课题。首先,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培养阶段,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培养让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敢挑战的精神能够让人生对于未来充满理想,为理想而拼搏,这是我们当代对于人才的需要。其次,大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现。校园文化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校园文化是社会评价大学办学和衡量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展示着学校形象。再次,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际关系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容易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树立自我良好形象,形成集体中融洽的关系。
大学生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怎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合理的膳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以及平稳的情绪才能保持身体健康,也需要长时间坚持。1、合理的膳食: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需要做好饮食的调整,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和全面,不可以只吃一种食物,也不可以挑食偏食,否则会出现营养不良,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出现免疫力弱,多吃应季的瓜果蔬菜,也可以适当添加瘦肉、鱼肉或者是奶类、蛋类等,不可以过度抽烟或者是酗酒。2、适当运动:每天坚持做户外的运动,比如说跑步、跳绳或者是打篮球、爬山等,刚开始的时候不可以让机体过度疲劳,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有效提高身体抗病的能力,保持身体健康。3、规律作息:应该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晚上11点之前睡觉,按时作息,早睡早起,确保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不可以熬夜,因为长时间熬夜会影响到免疫力。4、平稳的情绪:平时需要保持平稳的情绪,尽量避免有太大情绪波动,如果经常抑郁、焦虑或者是紧张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还需要积极向上,注重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