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 梵高传

时间:2024-11-01 06:39:27编辑:阿星

《渴望生活--梵高传》

关键词句:艺术的主要价值,在于艺术家把自己的内心表达的怎样。

阅读目的:感受梵高高尚的灵魂,汲取艺术创作的勇气与灵感。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欧文.斯通在1927年参观梵高画展后,完全被油画深切感人的艺术魅力征服,追随梵高的生活踪迹,历时六个月的时间四易其稿写成《渴望生活》。

      当时画廊的墙上并排悬挂了大约70到80幅光辉灿烂的油画,都是梵高在阿尔、圣雷米和瓦兹河边的奥维尔画的,是梵高艺术巅峰时期的作品,也是他生命最后两年的作品。作者面对这个由色彩、阳光和运动组成的骚动不安的世界,他是这么形容的:我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在人、植物、动物从那富有生命感大地伸向富有生命感的天空和太阳,然后又向下汇聚到同一中心的运动中,一切生命的有机成分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伟大崇高的统一体。1927年,梵高鲜为人知,连书稿出版都很困难。

        这本传记用极富感染力和画面感的文字,再现了梵高痛苦而又辉煌的一生,每每读起总是牵扯内心隐隐的痛,泪湿眼眶。梵高不像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丢勒、伦勃朗这些天才画家,他更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是世俗眼光中的“笨孩子”,他性格乖癖,偏执、善良、不大合群,在经历了爱情、事业的失败之后,在山穷水尽之时,他找到了自己的天赋,可以说画画是他生命的救赎,他的画都是呕心沥血,燃烧生命之作。

      正如文题--渴望生活,梵高一次次用力拥抱生活,渴望有一个爱的人,有一份有益社会的工作,过平凡的生活,可生活给予他的是一次次痛击。梵高灵魂高尚,性格纯粹,有孩子般的心性,对爱情对工作认真又执着,直到绝望才肯罢休。他对艺术品有很高的鉴赏力,本可以像他弟弟提奥一样,做个上流社会的画商,安稳地度过一生,但他忍受不了买画人的浅薄无知和商贾习气。在博里那日当福音传教士,与煤矿人同生活共患难,亲眼目睹了人的凄惨境地,并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但一个人是无法对抗整个社会的,他的信仰崩塌--世界上没有什么上帝。

        梵高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管经历多少次失败,回旋在他脑海里的始终是:我现在应当尝试些什么?什么是最适合于我的?哪里是我在世上恰当的位置?在阅读中寻求无果,在画笔中找到答案。在绘画过程中,他进入到心醉神迷无限满足的境界,忘记了肉体的痛苦和人生的不幸。他夜以继日地画,写生,临摹,描绘低层劳动人民、田园风光;带着画稿四处请教,向印象派学习光和色彩,用一颗赤诚的心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追求。

      在他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生前只卖出了一幅画。他就像他的画作《夕阳和播种者》,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坚持下去,是爱的力量,来自弟弟提奥的经济支持和深厚的兄弟情谊;是艺术的力量,艺术是内心表达的需要,是忠实于自己的理想并且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的品质,而不是作品的优劣。


梵高传《渴望生活》

温森特.梵高,荷兰著名的后印象派油画大师。


他性格孤僻,行为愚笨,不善与人交流,还有些古怪偏执。

他的家族庞大,叔叔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有着非凡的成就。

他在叔叔的古比尔公司上班,销售画片。这时的他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乌苏拉。

他沉浸在自己的恋爱中,并极力的改变自己不合群的性格。

因为心中有了爱的向往,他觉得世间一切事物都是那么可爱美好。

他幻想着和乌苏拉的爱情,并渴望他们结婚以后的幸福生活。

他每天精神抖擞的去上班,人也变的开朗幽默起来。

他意气风发,决定借机向乌苏拉坦露心声, 告诉她,他深深的爱着她。他相信,她也深深的爱着他。

可是,温森特感觉错了。

当乌苏拉告诉他,她已经订婚,有了未婚夫时,他懵了。

他不相信,那个天天唤醒他,让他起床吃饭的,有着甜美声音,活泼开朗的乌苏拉有了未婚夫。

他不相信,他无法相信,乌苏拉的心里会有别的男人。

他决定争取,希望能够得到乌苏拉的爱,希望可以和她共度美好的一生。可是,乌苏拉一直避而不见。

自从遭到乌苏拉的拒绝后,店里的人说,这位梵高家族的孩子是怎么了?变的行动迟缓,又孤僻不语起来。

人啊,特别是内心阴郁,见不到阳光的人,是多么希望得到温暖和爱的抚慰。

温森特,认识了乌苏拉,就像阳光洒向心间,欢快的像林间小鸟,唱着爱情的歌。

殊不知,单相思带来的打击,让他一振不起。他拼命的追求,希望能得到爱情。

可爱情的失望,带来的是内心更加的封闭和压抑。

他痛苦着,只能和他亲密无间的弟弟写信诉说 。


《渴望生活——梵高传》

这是我第一次极其认真为一个名人写文,甚至还觉得所有人都应该了解他、理解他并崇敬他,因为他值得。


清晰记得,上次阅读《月亮和六便士》时,我跟所有人一样,也被高更那为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满足自己精神上的强烈诉求,不惜抛弃舒适的家庭生活和世俗,宁愿与世隔绝、穷困潦倒也要活出自我的不懈精神所深深打动。然而,阅读《渴望生活——梵高传》,我发现梵高带给我的冲击之强烈、感受之深远远超过当时高更所带来的。这冲击激发我的动力,我觉得极有必要进行书写,保留我的心情,并分享出去,只要有一个人懂我并愿意与我同行,这就够了,我想。


梵高的画

知道梵高,是通过那幅无人不晓的热情狂野的向日葵油画,然后又听说他是个疯子,当年那个涉世未深的我并没有多少在意,更谈不上了解他的兴趣了。直到两年前,重拾儿童时代画画的兴趣,不懂艺术史、也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我瞧见家里现有的彩铅想小试,便找它来临摹,尽小兴后再用针管笔认真描绘它。现在想来,早在第一眼看到它时就记下了的。




认识梵高,是陈丹青在《局部》里说梵高的初学画作《海边的渔夫》让他分外着迷,作品的动人完全是因为他的“憨“,”这张毫无意思的画,就是一个混小子站在海边,我心里就会想他妈的,这才是真正的绘画,这才是真正的艺术。“他说,”如果没有后来巴黎那个阶段,他仍然是梵高,世界会发现他有多了不起“。说实话,我当时真努力使了把劲研究它,“憨笨”可能是看出来了,但终究还是没能完全Get到让陈老师着迷的那个点。

 



关于梵高初习的素描,陈丹青说“梵高要是拿着1881年到1883年初习的这些画,跑到中国排队考,他估计准考证都拿不到。可是我每次看到咱们考前班的这些画,看到考场的这些素描,我就想死,我宁可一辈子不会画画。“。话虽狠,我能感受到陈老师对现今艺术学院选拔人才的机制和方式愤懑于胸,又感到任重道远的心情。

然而,我们来看看当年荷兰最著名的画商、海牙美术学校的创始人特斯提格先生是怎样评价梵高这些素描的,在海牙的古比尔公司,”特斯提格把所有的素描全看过了,但嘴里竟连哼一声也没有“,在温森特追问是否有改进的情况下,才勉强说”是好一点儿,然而那并非就是好的作品,有些地方根本上就不对头“;之后在海牙梵高简陋的画室里,特斯提格三番五次对梵高的画作表示不满意,他好像永远只能看到梵高作品中的那种粗糙不雅致,他认为梵高既没有才气还不努力,他每次去画室都强烈地表达梵高不应该依靠弟弟维持生计,而看那些画作时则显得敷衍缺乏耐心,这让我严重怀疑他一开始就对梵高带着偏见,他的评价并非单纯因为作品本身。



进一步了解梵高,是从王瑞芸老师“至爱梵高:至死不渝、燃烧生命的激情色彩”的节目中,她娓娓道来,一开始我仿佛只是在听一个乖僻执拗、敏感善良极富同情心、总是全身心投入做任何事却不受待见的邻家兄弟饱经磨难的故事,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当听到”梵高是活得非常痛苦的,明明心中怀有对整个世界炙热的爱,但普天之下竟没有一个人要这种爱,当一个人长时间生活在这种不被理解遭到冷遇的处境中,内心的压力和凄苦是可想而知的,他甚至说“我变得越丑、越穷、越有病,我越要通过创造明亮、有序、灿烂的色彩来复仇”时,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仿佛被压上了一块巨石,要用力才能呼吸;当听到“梵高的生命后期,随着内心的压力越来越大,他把麦田、柏树、星空、房子等都画成了如火焰般升腾、扭动的图像”。他终于把自己燃烧殆尽,而一生中唯一无条件支持他的弟弟提奥在他死后半年也过世,医生给的死因是:过度的悲痛和紧张,“弟兄俩个葬在一起,构成了世间非常罕见的命运组合 ”时,一种强烈的悲恸感袭来,我潸然泪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梵高用他的一生指示给我们,精神是可以达到什么样纯度的,生命是会迸发多大能量的。“王瑞芸说出一个真相就是,”每一个生命都具备无限的能量,一个人精神越能集中,生命的能量就越大。虽说世间人人都有一条性命,但我们往往心思复杂,杂念丛生,精神无法集中,生命的能量于是全在各种杂事上漏得精光。“

正是这样,受梵高强悍的精神世界和极其悲惨的人生经历所撼动,我成为了那个有心人,买来欧文·斯通1934年写下的《渴望生活——梵高传》,我热切地想走近他,并深入理解他。


上一篇:让她降落 歌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