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孩子

时间:2024-11-01 07:24:02编辑:阿星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5篇

  虽然仅仅只是一篇六百字的文章,却能够让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1   傲慢,偏见,这两个毋庸置疑的贬义词,让简•奥斯汀作品成为精致的象征,一时之间闻名遐迩,从而《傲慢与偏见》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   《傲慢与偏见》描写了18世纪英国的乡村,这里居住着一群体面的人家,生活着骑马的绅士和穿着长裙的小姐。作者描写了浪博恩这个地方四对男女的婚姻状况及他们各自的择偶标准与生活理想。家财万贯、态度傲慢的达西是全书的中心,而美丽聪慧的伊丽莎白则是书中的灵魂。他们克服了自身与外界的重重障碍,最终走到了一起。   伊丽莎白很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她非常不希望在别人眼里看来她是一个无知而虚荣、又没有教养的女人,对于个人品格的要求超过了财富的要求,这一点是值得赞赏的,毕竟是在有一个爱钱的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不过对于这样一个母亲,她还是感到了自卑,才会在面对韦翰的谎言时,盲目的相信那个“高高在上”的达西是个卑鄙的人,从而使自己站在他面前时的自卑心得到解脱。不过幸运的是伊丽莎白没有被这些假象蒙住双眼。最终能与达西喜结良缘。   书中还描写了伯纳特家生性轻浮的三女儿丽迪娅,她主动追求外貌漂亮,但是生活放荡、好赌博、好赊账、品德差的青年军官威肯,与他私奔后结婚,导致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到19世纪初期…………达到完美婚姻的这一理想境界。   当我合上书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是不能以贫富而分贵贱,做人在人格上、学识上、教养上是平等的,没有人可以以后来的经济富有,或者地位的高居而傲慢,同时也不能以经济上的贫穷而自卑。此道理联系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是一样,我们不应该因为取得了一点成就就骄傲自大,认为了不起,产生傲慢情绪,也不能因为贫穷而感到自卑,幸福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2   读完《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明白了“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这既适合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适合我们自己。   许多父母,整天逼着孩子学习,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心。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信。   仔细思量自己,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孩子学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好的时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来,使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产生我就不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   其实我也看到在生活中对孩子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孩子就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了,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算了,就这样吧”、“怎么这么笨呀”、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品头论足、求全责备,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孩子写在孩子的脸上的时候,我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看着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3   这一个暑假不知不觉就已经过去一半的时间了,在这一段日子里,我经历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那是什么?那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它改变了我的态度,改变了我的观点,也改变了我很多很多……   暑假里我做了三件很重要的事情——第一件:静坐思过,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我的素质、教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第二件:提高写作能力,有时间就多写作文,发表到网上,争取每一篇都变成精彩佳作。第三件:加强锻炼,通过游泳、跆拳道、跑步、跳高、仰卧起坐进行锻炼,使得我那筋骨练得棒棒的。这些就是我这个暑假重要的事情,简直就是“雷打不动”!我参加勤工助学写的文章——《深刻的体验》还被发表到了社区的报纸上呢。“只要你努力,什么事情你都能够做好。”妈妈每次都是这样温柔地鼓励我。   “静坐思过”是从学校正式放假以后开始的,因我马上进入六年级了,妈妈针对我的优缺点心平气和的和我谈心,我的性格是动多于静,她说可不可以每天静坐半个小时,半个小时之内要像上课一样不准动。妈妈给我讲了一个达摩祖师面壁的故事,说每天“静坐思过”会对自己有提高的。我感到无奈又没法子,也想让自己静下心来,心想试试看就答应了。最开始静坐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度秒如年啊!但我还是尽量在克制自己,慢慢地也适应的过来,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平时没有什么时间想自己的问题,静坐下来以后,也开始研究自己的功过、做人、处事。而且每一次都要写下心得体会——想了些什么,该怎么改,要怎么做,好不好,都需要去思考。而且妈妈经常都会“故意”去做些什么事情,使我的坏毛病显露出来,又每一次都对症下药,都很成功的!辅导班的老师都说我有悟性,比以前不一样了。这真要感谢那关爱我的母亲啊!   在我的记忆中,我刚刚上小学的时候,作文是文采飞扬、妙语连珠(不是自吹自擂)很受老师的喜爱。那个时候的我可不像后来——干干巴巴、毫无色彩。在这个暑假中,我大量的阅读,并开始仿写了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慢慢地感觉就上来了。我仿写课文《山中访友》——《山林中的伙伴》、课文《草虫的村落》——《迷人的蚂蚁世界》,后来这两篇作文在创新作文网发表被选为“精华作文”。   不过我还有一个不好意思的特点——有点胖。为了能够在暑假中减肥,我就得加强锻炼,只好“忍痛割爱”——吃饭只吃一碗;要去练使人最累的游泳;去打会汗流浃背的跆拳道;疯狂的摸顶跳高……为了减肥,我和妈妈是用尽了心思,许多天后我们才见到了那么一点点的成效。这小小成效并没使我失去信心,我更加努力了。虽然这样很痛苦,但我觉得也很不错嘛!要坚持再坚持!   在这段时间里社区开展了不少活动,我都参加了,而且起了带头作用。还自发地邀请几个同学组成了勤工助学小分队,去烈士公园收集废品,这次活动让我体会更深刻,《深刻的体验》就写出了我的真切感受。为了参加“我最满意的社区”绘画比赛,我正在画一幅长幅速写画:将我居住的西湖社区开展的假期活动、比赛,还有小区的老人晨舞、太极拳、锻炼和优美的环境都浓缩进了我的画里。   这就是我暑假的生活,我相信这个暑假很有意义。只要我努力,后面的假期肯定会更开心,也会更精彩!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4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渔阳曾经隶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做事缺德,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一次家里一个穷困的仆人偷拿了二百吊钱,怕被发现,写了一纸说卖二百吊钱还债,挂在其小女臂上逃走了。窦见此,收养此小女,到此女结婚年龄,窦以二百吊钱嫁出。仆归,感激不已,画了一幅窦的画像,日夜祷告他长寿。   窦燕山一生中大行善事,孤遗有女不能嫁的,他出钱替人嫁女;有丧无钱不能葬者,他出资埋葬;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在他悉心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苏州万达企业服务 - 万达文学 www.szwdzl.com )   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颂扬。   宋范仲淹《窦谏议阴德碑》上说:“窦禹钧,范阳人,为左谏议大夫致仕。诸子进士登第,义风家法,为一时标表。”   五子登科的事迹,即使对现代家庭教育也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5   星期三的晚上,我到学校参加了我儿子的家长会,当开会时间还没到的时候,我们这些家长已经坐在教室里,等候班主任的到来,大约还有十分钟家长会就要开始了,家长们有说有笑,不久,班主任老师进来了,家长都个个聚精会神的听班主任老师的讲话,他说:“各位家长,我们今天这个家长会来讲一讲一个母亲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的过程”,老师说:“我前几天去一所高中学校听课,听完以后,我作为老师值得让我去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为什么,因为讲述的是一个母亲怎样去教育孩子的学习,你们知道吗,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家里条件也不好,经济也不富裕,而这个母亲在外面打工,工钱也很少很辛苦,可是这个女孩的成绩,在学校里算的上是倒数第一,每门功课都考了二三十分,我想:也许他的成绩差,可能是因为和他的家庭有关吧,为什么呢?因为他爸爸早早的去世了,母女俩相依为命,他妈妈在外面打工把一切家务活都留给了他的女儿,后来有一次,他妈妈打电话过来,问她考了怎么样,她女儿说:“妈妈,六门功课有四门不及格”,他妈妈听了这个成绩不但不骂她,并且耐心的跟她说:“要好好的读书,好好地用功,千万不要像妈妈一样是个打工的多不好,虽然这次考的不好,妈妈也有责任但妈妈呢,希望你在学习上能够自强、自立、自学,在学校做作业要认真的做,上课要认真的听讲,下课要多看书,考试的时候要多想想多思考,那么成绩就会提高此时此刻,这个小女孩听了他妈妈这番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激说:“妈妈,你放心女儿会把你的话记在心里,女儿会努力会更加的去拼搏,女儿知道妈妈你辛辛苦苦赚钱,为了供我上学,妈妈我不会辜负你对我的一片心血,我会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你”,后来,快要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个女孩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复习半个小时回到学校,早上一个人在教室里看书,后来有一个老师走过来,看见这个女孩一个人在教室里看书,对小女孩说:“你怎么这么早啊,一个人在看书”,这个女孩对老师说:“早上早一点对精神好,对学习也有帮助”,老师说:“你以后一定是个读书的料,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后来,期末考试开始了,大约过了一星期以后,这个女孩的成绩出来了,竟然四门功课都考上了90多分以上,你知道吗,对于这个女孩来说,考了那么好的成绩,对她来说是个奇迹,后来,她把这个成绩告诉了她妈妈,她说:“妈妈,我四门都考上了好成绩”,他妈妈听了激动的哭了。   我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想起了有些家长不但不去鼓励自己的孩子,只管自己赚钱而且,他考的不好的时候,甚至去打骂自己的孩子,但对我来说,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我想:“应该成绩考差的时候,你要去鼓励他,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安慰他,这样才是提高他的成绩的好方法。   不管怎么说,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家长,能给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能够给他一份关爱,一份理解,一份鼓励,那么我相信,有一天,他拿着好的成绩站在你的面前的时候,妈妈我考出了全校第一名,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别提心里有多开心了,那么你的孩子以后一定是你的自豪和光荣。

关于教育孩子,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文章

(写在前面的话,这篇文有点长,可是每一条都很有意义,为了孩子,请细细感悟,抽几分钟好好看完。)

1、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如果你眼中有有问题的小孩,那是谁的问题?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是你,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如果你认为你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定先反过来,在你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就像你看到银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仪的镜头上有没有问题。

2、你自己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

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就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恐惧导致掌控。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头脑,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很难被掌控。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问题也就越多。小孩是一个有问题的小孩,真是这样吗?没有你的恐惧,没有你的压制或判断,他是一个很难教育的小孩,这是真的吗?问一问你自己。

3、当你是一个完全无惧的父母时,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长

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一个小孩长大以后呈现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那就是让他按照天性成长。如果一个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样子成长,他长大以后的智慧和能力将会最大化。但是如果不是那样,而是你特别有意识地去培养或训练他,成年以后,或许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错,但是他的智慧心将发挥不足。

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啊!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会担心,这样地放任着小马,它以后怎样,它长大会如何,等等。你怎么敢对你的小孩撒手?你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在一个小孩的自由形态上,可以看出一个家长无惧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样大胆的人,他的小孩无法享受那纯然无边的天空大地。

4、你知道什么对他的人生道路最好吗?

在孩子面前,我们似乎都是上帝。在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前,我们总是在无意识中扮演上帝: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最好,我们知道什么样的道路对他最好。从其一生的长远角度来看,你真的知道什么对你的小孩最好吗?以你的“知道”来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认为是好的或对的东西强加给你的小孩,那简直是一种挟持。你在挟持他的生命自由,你在挟持他的心。

在那无明中,以爱或对他好的名义,你对你的小孩做过多少蠢事你知道吗?当一个人在无明中时,你怎样对待自己,你就怎样对待他人。你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你的小孩,你用责备自己的方式责备他。当你还是一个有许多问题的家长时,你怎能教育出一个和你不一样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越成为你内心中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才会越来越不像你,他才会越来越发展出你的生命中所没有的新的部分。

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该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你是上帝吗?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样去做,彻底撒手让你的“孩子”自己成长。看,那天底下的众生——老虎、狮子、蚂蚁、蜜蜂,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上帝可没有操控它们的人生道路。

5、知识教育和智慧教育

人们往往把知识多当成有智慧,这是个错觉。在这个错觉的影响下,人们都期待自己的知识多一些,都拼命地往自己的头脑里装知识,这也导致他们的教育模式是这样。家长们在自己身上的“希望”过期了以后,他们把曾经对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们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脑子装更多的知识。如果一个小孩在四岁时就能识别两千个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我们就以为他很聪明。而这有什么用处?你只不过是在往一台电脑的硬盘上多储存一些数据而已。

智慧是一种空盈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满实的状态。过多的知识只能使一个头脑变得狡猾,而狡猾并不是智慧。电脑能够随时调度出千万知识信息,但电脑并不是一个智慧的人脑。对于人来讲,智慧不取决于他里面的有,而取决于他里面的空。当他里面空的部分越多,他运用知识的空间和能力就越大,犹如电脑的硬盘和内存里空白越多,它的运行速度就越快一样。教育你的小孩,给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得太满。如果你把他的头脑填得太满太实,犹如一个瓶子被塞得太紧太实一样,它那里面的空就成为死空,这样一个小孩的智慧就发挥不出来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里面的空。知识教育是一种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空的教育。记住保留给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请重视智慧教育胜过知识教育。法师开示:学习不是为了记住知识,而是为了唤醒爱心,引爆智慧。知识专用,智慧通用。知识不是力量,知识只是工具,智慧才是力量!

6、要求、期望、负责是不是爱

我们衡量自己对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往往会看对他有没有要求、期望或负不负责,或那程度有多深。当我们对一个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们越负责时,我们就越爱那个人;反之,我们就不爱他,或爱他不深。这是真的吗?这是一个错误。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仅仅都是恐惧的替代物。它们是恐惧的另一种化身,另一个名字。要求、期望和负责意味着爱,你确定那是真的吗?在我们的教育中,因为我们自己有恐惧,结果“要求”“期望”或“负责”成为了我们与另一个个体的联结。当我们对他要求、期望或负责时,这能使我们感到与对方联结得更深、更紧,使我们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为了弥补安全感的,当一个人越强调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种掌控,它建立在对未来和恐惧的幻觉基础上。教育是恐惧的面目,一个人越恐惧就越需要它,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法师开示: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内在的本自具足的善良、智慧和爱。

觉者没有教育的概念,因为他们不需要教育。老子从未提倡过教育,因为他处在了道的源头。万物需要的不是他人给予的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要求、期望和负责是不是爱?严格地说,那不是爱,那是完全的恐惧。

7、别把孩子当“人质”

因为家长心存恐惧,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他们在无意识中不可避免地把孩子当成了他们自我安全感的“人质”。你必须变成优秀和美好的,否则我就不安全;你必须变得有能力,否则我怎么能够安心?瞧,家长们在把孩子变成他们内在安全的要挟物了。

当一个小孩是一个家庭中的“人质”时,你猜,这个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变成了整个 社会 或家庭的内在恐惧之河上的波涛,他当然无法获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当你恐惧,他能感受到恐惧,即使他很小;当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心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在你的子女教育中,你有没有把孩子当成你的“人质”?来检点一下你自己。盘查你内心的恐惧,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开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治疗,它治疗的正是人类之心的恐惧和愚痴。

8、真正的爱是什么?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吗?当一个人内心还存有恐惧时,他对另一个人的爱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爱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给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满足或给予。真正的爱和此无关。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无论如何你都爱他,怎么样你都爱他,你的爱甚至和他无关。这才是真正的爱。这爱像老天对万有的态度一样,给予你但对你没有要求、没有期待,他对你无为。

如果把这个标准称为真爱的标准,那么来检点一下你对孩子的爱是不是真爱。你期待他学习好,你期待他做个好小孩,但你知道你的期待曾经暗地里带给他多少压力吗?你越期望他好,你越形成自己的压力。这对小孩的成长有好处吗?我们对我们的小孩没有期待,他怎样我们都爱他;我们尽己所能,但不要求他。这才是真正觉悟的父母的爱。

对孩子没有期待的教育,并不比对孩子有更多所谓良好期待的教育更差。思考一下,你觉得是这样吗?在对待小孩的问题上,来重新思考一下你的爱,那是不是真正的爱?

9、存在一个亲子关系吗?

在当代的幼儿教育中,我们非常强调亲子关系,但存在一个所谓的亲子关系吗?其实,整个生命存在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你与他人的关系。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的投射。你与你念头的关系是你与整个世界关系的母体。你所有外在的关系,都是这一关系的投射。因此,严格地说,像不存在其他人际关系一样,也不存在一个亲子关系;因为对一个具体的你来讲,不存在一个外在的小孩,只存在一个内在的小孩。你对你内在小孩的态度,就是你与你外在小孩的关系。

如果你与你的小孩关系混乱了,如何处理好你与他的关系?处理好你与你内在小孩的关系——你和你信念的关系即可。你明白要点吗?家庭中出现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是每个人与他自身问题的外在投射。假如你与你的小孩出现了关系障碍问题,要解决的话,请深入你的内部,发现你与你念头的关系。理解你的想法,就会调解你与他们的关系。请注意这一点,这才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根本要点。

10、要解决小孩的问题,先解决你的问题

在教育之中,要解决小孩的问题,先解决你的问题。这是在根子上解决问题。没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就不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个小孩只是家庭和 社会 之树上的一枝花朵,它开出了家庭或 社会 的优点,同时它把整个家庭或 社会 隐藏的毛病也给开出。如果一棵树长的花朵有了毛病,我们通常就要深入树根去治疗,而不仅仅停留在花朵本身。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小孩出了问题,我们该深入何处对他加以帮助呢?显然,家庭和 社会 是根源。

原来的宇宙是没有问题的,那是一个无问题的宇宙。如果你在宇宙中发现了问题,那问题一定是“心”的——而且只能是你自己的心。当心不向宇宙投射问题,宇宙怎会生出自己的问题?如果你处在一个问题重重的世界,那么,反诸向内,去探究你的心。问题一定出现在那里,是投影仪出问题了。

11、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 探索 就会发现: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如果我还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当我不是安守在觉知上,我问题重重。当我问题重重时,我一定正在我的念头上生死翻滚。无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要我还痛苦、焦虑或担心,就一定没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没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种自醒,一种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借着你有一个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来实现整个存在的圆满。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上一篇:桃色年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