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的故事
Please be patient. Your future will come to you, lying at your feet like a puppy. And whatever you are, it will understand you and love you 十七世纪时“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提出 最小作用原理(最短时间原理),即光线移动的路径是需时最少的路径 。当然,严格意义是来说应该表述为“平稳时间原理”,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光线移动路径所需的时间可能不是最小值,而是最大值,或是拐值。 当我们仅从经典物理而非量子物理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隐隐发觉到一些颇值得玩味的东西。 物理学的一般公式都是因果关系,可费马定理这样的变分原理却仿佛是以目的为导向。如果我们再将此从物理延伸到思维方式上,那么在我们惯常的、按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阐释所有事情的方法之外,是不是又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美籍华人作家特德 姜有感于物理学变分原理和费马定理中不同寻常的思维模式,创作了中篇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在这篇以语言学家路易斯 班克斯为第一人称写给她尚未出生或说是终将死亡的女儿的小说中,作者借来到地球的外星智慧生物“七肢桶”与路易斯的交流和路易斯及其女儿汉娜的人生阐释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意识模式: 在前后连贯的意识模式下,各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但在同步并举的意识模式下,所有的事件都可同时被感知,并按照它们均有目的的方式来被理解 。 路易斯 班克斯是美国一位年轻而才华横溢的语言学家,在一次政府与到达地球的外星智慧生物交流受阻时,她被邀请去运用专业知识与完全未知的生物“七肢桶”进行沟通,她的搭档是一位同样年轻的物理学家——伊恩。在与“七肢桶”的交流过程中,她逐渐学会了它们独特的语言—— 一种不同于地球任何一种语言的、非线性的语言 。 语言学上有一种理论,即当你完全沉浸于某一种语言时,你会完全接受这一语言的逻辑和思维方式。 因而语言的非线性同时也就意味着思维方式和记忆的非线性。于是路易斯在学会语言的同时,接受了他们非线性的记忆模式——她能看到所有的记忆,包括过去和将来 。她知道她将跟伊恩相爱、结婚,之后他们会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汉娜。而伊恩将会在路易斯告诉他自己能看见未来之后与她离婚,汉娜则会在25岁时死于一次意外。 “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轰然同时并至,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一瞥间五十年诸般纷纭并发眼底,我的余生尽在其中。还有,你的一生。” 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故事。 宇宙,或许是一种语法极度混乱的语言。每一个现象都是一种表述,可以从截然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因果或是目的。 我第一次读完这本书是在一次商务英语谈判课上,老师正在从语言、手势、礼仪、着装等许许多多方面讲解影响谈判成败的因素,而我只是清晰的记得当时脑海里的一个想法:也许从一开始,成败也好、走向也好,就已经板上钉钉了。 但更重要的是,这完全不会让我忽略任何一次应有的努力、放弃任何一次应有的快乐,因为安于宿命绝非这本书的主旨,我想它关乎的是我们面对成败悲喜和人生中纷繁复杂的一切的态度。 无论是所谓天纵奇材的能力,还是“万般由我不由人”的顽强,没有什么能真的让一个人完全掌控人生中所有的事情,而且人生的幸福完满与否很大程度上更加取决于态度而非事实本身。 学会以一颗坚定顽强、宠辱不惊的强大内心去面对人生的种种未知、接受人生的种种困难,比很多事情都更加重要。 需要强调的是, 宠辱不惊并不意味着不悲不喜,能接受一切更不意味着放纵一切任命运摆布 ,这与“不信苍生问鬼神”的荒谬程度非常类似,毕竟“The best way to predict future is to create it.” 而小说中,在一切都尚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结局的路易斯最终仍然选择敞开怀抱去拥抱她的人生,像一个尽职尽责的演员淋漓尽致地体会着生命的绽放、拼搏、成就和凋落。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期待又害怕,焦虑地憧憬未来,想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冒很多很多的险,吃很多很多的东西,爱很多很多的人。 但正如多丽丝莱辛描述的那样, 盲目憧憬未来忽略眼下只会导致“活得既不是为了将来也不是为了当下,我们活的似乎永远不会死,我们死得也好像没活过 。”你一生的故事,总是要耐心的、一笔一笔的写出来的。 在小说的最后,作者写下了一句送给所有年轻人的话:“ Please be patient. Your future will come to you, lying at your feet like a puppy. And whatever you are, it will understand you and love you .”
一生的故事
只看到了第二部,很难受,蓝田和徐知着两个人,到底还是觉得意难平,那么好的两个人,那么浓烈炽热纯粹的感情,怎么最后也会分道扬镳呢?
之所以我在最后会觉得这么叹惋,也是因为一场梦碎吧。作者在前面铺垫了那么多天长地久的承诺,那么多世上只此一人的暗示,那么多缠缠绵绵的誓言,我彻底相信了。相信了那些次的抵死缠绵和天崩地裂之下涌动的决心,相信了那场至死不渝的爱情。好像我面前的真的是一个圣洁无暇的水晶,我惊叹于它的美,沉醉于它的梦幻,看着它在阳光下五彩斑斓的泡影,也觉得欣喜异常。却从未想过,它真的如表面上那般易碎。
这份爱要离开,但是我清楚的知道,我想留住它。
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些胡乱接续的文字,有了这些想圆一个幻梦的虚言。可能是因为生活已经一片狼藉,所以更见不得有人受苦吧。发上来只当是圆自己一个梦,当初得不到的,就都成全在这里吧。我想给他们一个圆满,就像我从未拥有过的那个。
————————--——--————--—
蓝田又一次被人伤害,生死一线,徐知着守在手术室外面,身体由于害怕变得僵硬,手指紧紧攥在一起,他努力不让自己失去理智,只要一闭上眼睛,蓝田浑身是血的样子就好像毒针扎进他心脏里去,他根本不敢去想,如果晚来一步会发生什么。现在蓝田躺在里面生死未卜,手术室门口猩红的光像是死神的眼睛,冷漠的嘲笑着他的无能。只是挨在椅子边上,就已经用尽他了全身的力气。从下午到晚上,病危书一道接着一道,每一道都像是死神的召唤,徐知着的心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一点点捆住,慢慢缩紧,呼吸好像要被榨干,这里太闷了,让他觉得窒息。他听不到医生说什么,只是木然的签着字,心在急剧下坠,所有感觉都没有了,那个人要走了吗?一瞬间,好像所有的美好都在飞速退去,他只看到无尽的黑暗,命运之神再一次耍了他,让他在最美好的时候又一次一无所有。
12小时之后,手术室的门终于开了,有惊无险,蓝田总算是性命无忧。徐知着看着蓝田,他静静的躺在那里,脸上带着手术后一贯的苍白,裸露出来的皮肤上血色全无。蓝田的气息微弱的好似要断掉,仿佛一个假人,一尊蜡像。徐知着心如刀绞,他轻轻摸着蓝田的手,那里现在插满了管子,斑斑驳驳的颜色十分刺眼。不能再等了,逐浪山,血债血偿!
那天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噩梦,炮火、枪声、女人的叫喊、男人的怒吼、血光烧上西天,比夕阳还艳。
徐知着扣下扳机的那一刻心下毫无波澜,逐浪山,这个蓝田背后的鬼魅,这个缭绕不息的阴影,随着枪响之后,终于成为过去。
许久之后,徐知着这个名字和逐浪山一起被封进了那个死亡名单里,那场大战埋葬了太多,名声、金钱、权利、算计、还有,爱恨和情仇。
假死之后,徐知着重新进入军方,在情报部门工作,安稳而平和。凭借着过人的机敏和胆识,徐知着很快站稳了脚跟,官方往来和以往的经验相比并不难上手,前途光明,来日可期,每天接蓝田上下班,一起回家,一起工作,聊聊日常小事,话话工作家常,日子平淡悠远,幸福而简单。
从此以后,仍然是简单干净的菜色,仍然是每日早起的吻,晚安的爱,两人一小屋,三餐过四季。
就这样过下去吧,徐知着心想。
窗台的软垫上,蓝田在给学生批论文,徐知着切了一盘水果过去,用竹签插起一块苹果,蓝田自然的张嘴,甜甜的触感像是一个轻柔的吻,眼睛丝毫没离开屏幕,手却轻轻的敷上了徐知着的略带薄茧的手。放下果盘,徐知着凑过去,抱住蓝田的腰,双手轻轻的环成一个圈。两个人身上好像都拢上了一层纱,慢慢围成一个圈,那是岁月赋予的温柔,轻轻缓缓,悠悠长长。
你一生的故事
《你一生的故事》出自华裔作家特德姜之手,讲述语言学家露易丝女儿一生的故事并穿插其学习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掌握“果—因”逆向思维,凭此看见岁月之书的故事。
文章开篇重笔勾勒女儿初生前夜,随后简述一家三口终至曲终人散。面对此境,露易丝回首往昔,一生的故事追溯至七肢桶的降临。自此,此脉暂缓,异峰突起。
天外来客意外到访,引得军方出面应征露易丝前往破译对方来意。鉴于语音破译收效甚微,露易丝转从文字入手,未曾想七肢桶的文字与人大异。不但其口语和文字各成系统,且“每一”“七文”在书写时能随意旋转还可依视觉语法相互依附并增减。这意味着我们连字成句呈线性排列,为文时有标点相佐,而他们无标点,通过旋转变换,句子非线性呈现;我们是方方正正彼此隔离的“独”字,他们则是画蛇后可以再添足的基础“曲线”。更有意思的是,无论字数多少,七肢桶起笔之初已知收笔位置。要知道那可是非线性排列的一团话!合上书,我曾多次幻想这奇妙的七文,可惜一直毫无头绪,直到月余后电影《降临》给出一种构想。
原文至此,已插叙不少女儿的故事,然列位看官当知作者笔墨紧凑,其貌似情节而实为伏笔。个中委曲详尽,留待原著一一告知。
伴随七文的精进,物理学一次偶然尝试迎来可喜进展。众所周知,光由气入水后,其走向生变是由于光在不同媒介游走折射率有异。七肢桶重演物理实验时采用费尔马最少时间律打破固有认知——唯有折射方能最快到达终点。此即是说,光说要快,于是折射。因果关系由此倒置。特德姜借盖雷之口妙述物理定律,使之通俗易懂,且在情节上为读者理解七肢桶“果—因”思维服务,私以为此节当属本篇最佳。遗憾的是,据此改编的电影似乎舍弃了这个精彩片段,露易丝接受外来思维的方式趋于科幻。
当然,很多人或许更喜欢后面岁月之书——一本细录众生流年的时光簿——带来的思考。翻阅过所谓完全正确的岁月之书后,“叛逆者”以其自由意志篡改命定人生,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绝无可能预知未来?悖论虽然存在,思考仍旧可以前行。
岁月之书的胜利不止见于《俄狄浦斯王》等古希腊神话中主人公的失败抗争,自古以来被誉为神算的占卜大师们或许也可佐证一二。翻阅本篇之前,更准确来说,是一秒前,我并不认同预定论,好似更相信“人定胜天”。但落笔前的一番思考迫使我反水——受诸多外界因素影响,所谓的“自由意志”是否真的自由?或许,我们真的有摆脱不了的神旨。
书中的露易丝因接触七文预先知晓女儿将在25岁登山时罹难,她选择按照命定爱上她的父亲、生下她、最后沉默目送她前往国家公园攀登峭壁。而据此改编的电影《降临》,在片末似乎将露易丝夫妇的分道扬镳归咎于盖雷对露易丝明知不幸却毫无作为的不认同。如果忠实于原著,此处当属谬误。因为盖雷绝无可能知晓这一切。正如我曾揣测这一生的故事是否有可能写于女儿出生之前,一切尚可改变,但最后不得不妥协,因为岁月之书无法外诉。
且暂定岁月之书真的存在并发放到手,余生尽在其中,那么,各位会过“另一种”人生?还是以已知状态一步步实践之?
认真设想了许久,即使人生可以修正,总归难逃小人物的悲哀。
然而,特德姜写此篇的目的显然不在于使人消沉,他只是想描述一个人面对无法避免的结果时的态度。而我只想表达我骤遇大神的欣喜,并为推广其作品聊作努力。这是一位想象瑰丽、善于思辨,更长于表达的作者,作品不多,且篇幅较短,但堪称篇篇经典,《你一生的故事》打破因果思维;《巴比伦塔》以绮丽的想象讲述巴比伦人用物理和天文知识创建通天高塔、虔诚朝圣却似乎徒劳的故事,而这条朝圣路却步步生花,惊喜无限。通宵读完此篇,清晨仍不觉疲惫,强迫老爹听我兴奋絮叨了半小时;还有除了结尾颇烧脑的《领悟》、观点面面俱到的《赏心悦目》以及只能识其大概的《除以零》。已读的五篇都让人“赏心悦目”,没有常见的套路,总能让人以一种崭新、独到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太阳底下的旧事。
他笔下的人物虽然形象稍欠饱满,但几位主人公都颇讨喜。简单几笔勾勒,露易丝一家三口的幽默风趣一下跃然纸上,露易丝和盖雷惯于淡然嘲讽权威,轻巧打趣穷极无聊的严阵以待与政治野心。咳咳,或许这种“美式幽默”只是中英文语法差异造成的错觉。但不可否认,除了人物对话中透露出的些许观点,作者在其主旨之外也费了不少笔墨。
想必大家还记得露易丝是领命而往,七肢桶突如其来的降临引起政府恐慌,他们认为天外来客的到访必然带有一定目的,于是一面派兵以待,一面招士洽谈,几次无果后仍坚持“初心”,大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定论。可叹的是,万分配合交流的七肢桶只是挥挥衣袖便走了,应邀留下的礼物(“交易”所得)也不过凡品。我不禁掩卷好奇:这是活在阴谋阳谋下的人对真善美的不信任吗?
电影《降临》对此作了更为有趣的表达。七肢桶在世界多国降临,各国有志一同,纷纷派遣奇人异士接洽,然而为确保国家安全,各国机密不得外泄,所得七文资源无法共享。在一次目的探问中,反馈的“七文”含有“武器”之意,中方代表“商将军”当即撤组,打算将飞船炸上天,并发了一篇值得玩味的讨缴檄文:中国不再信任意图分裂人类的外星人,必须捍卫人类文化。
可真实的“武器”代表的却是“礼物”——由七文这种话语系统传递的“果—因”逆向思维,以帮助人类预知未来。
影片最后添加了七肢桶的到访目的,因其通晓上下五千年,得知三千年后有一大劫,为求生机,特降地球授技以换来日人类援手相助。窃以为这种处理手法与原作留白之美相比,高下立见。
后记:借阅此书原系别有用心,不妨初次阅读时开篇即将母女误认夫妻,于是“你父亲和我”当为翁婿关系,不想次段首句竟然写着“你父亲和我结婚已经两年了”,惊得我一度搁置此书。后因天外来客身带异能,揣测以为科幻异世小说,又多次弃书。
赘叙数言分享阅读故事,一为庆幸,二位好书或遭冷落而心忧,但愿这位我爹的同龄人能得到更多人的喜爱。